词条 | 赵学勇 |
释义 | 赵学勇,男,汉族,生于1953年,陕西乾县人,中共党员。现任兰州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点负责人;兼任《兰州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会理事。 兰州大学教授学习工作经历197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留该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工作。1988年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评、聘为副教授,1994年评、聘为教授,2001年评、聘为博士生导师。兼职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2005年正式聘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年在西安成立延安文艺中心并任主任一职。 教学情况本科生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现代小说流派》、《沈从文研究》、《中外电影史》(拟开)。 硕士生 《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中国现代作家专题研究》、《中国当代作家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社会》、《中国当代小说研究》等。 博士生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论》、《中国现当代文学重要问题研究》。 科研情况著作 1.《沈从文与东西方文化》,赵学勇著,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0年版。 2. 《中国现代作家与东西方文化》,参著(吴小美等著),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0年版。 3.《沈从文名作欣赏》,参著(赵园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年版。 4.《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历史与现状》,参著(王瑶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5.《新文学与乡土中国——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与西部文学研究》,赵学勇等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生命从中午消失——路遥的小说世界》,赵学勇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纲》,参著(徐瑞岳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文化与人的同构——论现代中国作家的艺术精神》,赵学勇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主要学术论文 1.《在历史的反思中探索——近年来沈从文研究述评》,《文学评论》1986年第6期(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2.《中国新文学对自然生命形式的两次呼唤》,《当代文艺思潮 》1987年第 6期(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3.《鲁迅·乡土文学·生命主题》,《兰州大学学报 》1986年第 4期(1987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摘登,1993年《中国文学年鉴》对该文评述)。 4.《论“五四”文学创作的情绪特征》,《兰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摘登)。 5.《沈从文创作的哲学意识和审美选择》,《中国文学研究 》1989年第 4期(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摘登)。 6.《“五四”精神与当代参与意识》,《甘肃日报 》1989年 5月 4日。 7.《现代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命题——论沈从文的文化观》,《吉首大学学报》1989年第 1期(沈从文研究专号)。 8.《20年代乡土文学与现代意识》,《兰州大学学报》 1990年第 3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摘登)。 9.《人与文化:“乡下人”的思索——沈从文与福克纳的比较研究》,《兰州大学学报 》1991年第 3期(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摘登)。 10.《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北方论丛》1989年第2期(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11.《文明与传统的交战——论沈从文的道德观》,《甘肃社会科学》 1992年第 1 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推荐论文)。 12.《论郁达夫创作的忧郁情结》,《兰州大学学报 》1992年第 3期。 13.《文化深蕴中的艺术营造——论周作人的审美观》,《兰州大学学报 》1993年第3期。 14.《在配套改革中全面提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质量》,《兰州大学学报 》1993年高等教育专辑。 15.《沈从文创作的民俗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4年第 1期。 16.《论郁达夫的艺术个性》,《郭沫若研究》第 11辑(19 94年)。 17.《中国现代作家审美研究的突破》,《江汉论坛 》1993年第 10期(该文收入《国家八·五科研成果汇编》一书)。 18.《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综论》,《兰州大学学报》 1994年第 3期(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19.《中国乡土文学:从现代到当代西部》,《海南师院学报》 1994年第 4期。 20 .《人与文化:乡下人的追求——沈从文与贾平凹比较论》,《中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 3期(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文摘报》专评述)。 21.《吴立昌与沈从文研究》,《复旦学报 》1994年第 5期。 22.《当代中国文化“商性”管窥》,复旦《大潮》(经济·文化论丛)1994年第3期。 23.《“乡下人”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追求——沈从文与贾平凹创作心理比较》,《小说评论》 1994年第 4期(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24.《中国现代文化人形象的自我塑造》,《兰州大学学报》 1995年第 1期。 25.《张爱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兰州大学学报 》1995年增刊。 26.《沈从文与民俗文化》,《吉首大学学报 》1995年第 3期,《沈从文研究》专号。 27.《探寻失落的生命之途》,《国风》1995年创刊号。 28.《路遥的乡土情结》,《兰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29.《守望乡土:经验与悲愤》,《小说评论》 1996年第 3期。 30.《文明交汇处的痛苦》,《社会科学探索》1996年第4期。 31.《论新时期作家的自我意识及其演变》,《当代文坛 》1997年第 2期。 32.《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探索——张承志研究评析》,《兰州大学学报 》1997年第4期(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33.《办特色教育 抓实践培养 创国内一流硕士点》,《西北高等教育》1997年第1期。 34.《鲁迅研究中的儒学阴影》,《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12期(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35.《反抗危机者的史学背影——前期“新写实”批评的一种再思考》,《兰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36.《文学史意义的失构——“新写实”与五四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第1期。 37.《自然·生命·历史》,《读书》1999年第3期。 38.《表现于洒脱背面的沉重——〈朝花夕拾〉与〈文化苦旅〉的精神联系》,《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39.《审美通合:东方的美丽与悲郁——沈从文与川端康成比较研究》,《飞天》2000年第5期(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 40.《中国文学的本土化意义及前瞻》,《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4期。 41.《重读 20世纪 50年代小说经典》,《兰州大学学报 》2001年第 6期。 ――――――――――――――――――――――――――――――――――――――――――――――― 世界遗产杂志社社长人物介绍赵学勇,笔名:雪涌。著名杂志主持人、书画艺术评论家,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画报协会理事,中国圆明园学会理事,毛泽东诗词书法研究院研究员,外交部书画协会会员,北京聚全才书画院副院长。曾在中国驻外使领馆任外交官多年,历任《世界知识画报》、《世界人文画报》、《世界遗产》杂志社社长/总编。 艺术特色赵学勇自幼耽于书法,楷书由颜体入手,后入山东大学中文系,求教于蒋维崧、殷焕先、姜宝昌、姜可瑜及魏启后、朱学达等恩师,浸润传统文化,研习书法艺术,于国学获益良多。草书初习章草,后专注怀素、黄山谷。酷爱毛泽东书法,数十年勤习不辍,略有领悟:对伟人与大师,高山仰止,景行观止,然心向往之;对书法与艺术,孜孜以求,修身养性,惟雅好而已。 主要成就多年来,赵学勇发表文章近千篇,各类艺术评论200多万字。大学期间曾为山东大学书法协会会员,1982年曾参加全国大学生书法比赛并获三等奖。2010年参加纪念毛泽东诞辰115周年全国毛体书法展获特邀金奖。2011年10月,作品参加法国巴黎国际文化节,获“法中文化交流使者”荣誉勋章。北京红太阳国际2011年秋季拍卖会上,其巨幅书法以36万元拍出。书法并被专赠徐才厚、李源潮等中央领导。文化部书画市场艺术中心将其书法作品定价为5000~8000元/平尺。 曾多次应邀在北京、湖南、浙江、广西、山东、内蒙、陕西、宁夏、新疆等地创作,书法作品广受社会各界喜爱,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巴西、日本、土耳其、叙利亚、埃及、摩尔多瓦、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众多友人及机构均有收藏,德中协会、天铸堂、世界华人联合会等政府及民间机构将其作品作为馈赠用品。 书法作品文学作品登花果山 2002年8月 连云港,旧称海连,有花果山,亦称云台山,据传是孙悟空老家,吴承恩在此著《西游记》。 登高壮观天地间,云台仙山东海连。 环球浮沉本寻常,人世冷暖且等闲。 山中大话西游记,樽前笑谈妖与仙。 吴翁不知何处去,五百年后有新篇。 抒怀(三首)之一 2005年6月3日 英雄无计何堪忧,且赋新诗饮美酒。 茫茫苍生多才俊,浩浩江河少泥鳅。 日月星辰耀天地,风霜雨雪知春秋。 欲问古今多少事,百尺龙台亦堪羞。 游西山 2005年11月15日 偕友人游北京西山,时值深秋。登临高处,城廓历历,雾霭轻拢;山恋连绵,秋色尽染。 今从西山游,邀得群贤至。 飒飒高风起,山山黄叶飞。 极目城廓外,天地入翠微。 青山人不老,日月常新美。 杂咏 2006年9月20日 生死疲劳何堪劳,人事烦扰争相扰。 百态世界百无味,灵台何处灵光照? 新岁题咏兼赠远方友人 2008年1月16日 元旦已过,春节将至。友人在外地,有诗相赠,乃以此答。 飞雪迎春佳节到,故人传书心潮高。 饮酒惜无君共酣,品诗喜有月相照。 旧年旧事诚可忆,新岁新景尤堪豪。 欲问风物今如何,天若有情天亦老。 凤山纪游 2010年5月8日 凤山傍邻京郊十三陵水库。春日到游,题记。 凤山岭上风,京城一望空。 云开天地阔,巅连接东溟。 池水浮波绿,树色掩花红。 春夜喜雨后,酒酣月正明。 韶山行 2010年6月 韶山物华秀,从来有灵神。 青峰含奇气,绿水润伟人。 临风闻韶乐,放眼思古今。 挥手自兹去,感动一沉吟。 秋兴 2010年11月 秋日与友在京笔会,兴之所至,有作。 推却世间诸多事,秋来兴会最关情。 叶落西山天远大,月出东海波正平。 腹有万卷聊可读,身外千杯不足醒。 诗思禅心风义在,快哉东西南北风。 奇石赋 叹夫奇石:天赋神韵,姿态万千;天雕神化,意境深远;悟德通灵,妙境入禅。袖石握游,其乐无限:阅读自然,而省登蹑之劳;感悟宇宙,则极游遨之趣;清心怡人,韵味神奇;率真感悟,天人合一。——奇石之妙,存乎心境;个中真意,灵犀相通。 噫吁哉,人观奇石,心境相通。于无声处,情思激涌,乃有诗赞之曰:石破天惊逗秋雨,千古长存石鼓歌。水火风霜历万劫,身神难毁魂不灭。 石之文化赋 人类漫长文明史,石文化演绎其经络。君不见,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精卫填海,女娲补天……从远古的开天辟地、经地纬天、刀耕火种,到如今电脑时代、宇宙寻源、现代文明,何曾不有石头的主题在其间?——生命之源,文明之本,皆石之孕化,石之精灵。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岁月有痕,奇石为记。奇石无言——大德无言,大言无声;奇石无形——大象无形,大形自知。 中科院研究员赵学勇,男,汉族,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室副主任,奈曼站站长。1996年加入中国草地学会,2006年起任东亚景观生态学会理事和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 学习及工作经历1987年9月-1988年3月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办公室秘书 1989年6月-1992年6月 瑞典农业大学生态环境系 硕士学位 1993年12月-1997年11月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助研 1997年12月-2001年11月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副研 1999年9月-2005年5月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博士学位 2001年12月-至今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奈曼站站长 2004年-至今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室副主 近五年来主要科研成果1.1999年,拯救干旱区土地成功业绩奖一项,联合国环境署。 2.2001年,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甘肃省政府。 3.2002年,内蒙古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内蒙古政府。 4.2005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甘肃省政府。 5.2006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甘肃省政府。 目前科研情况1、‘科尔沁沙地草场生态系统物能动态分流趋向的定量化研究’,国家基金项目,1999-2002年,13万元,主持,已结题 2、‘973’专题‘科尔沁沙地沙漠化过程的生物学机理研究,科技部,2001-2005年,70万元,第二主持,已结题并获得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3、‘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资源有效利用研究’,内蒙古科学技术厅,2002-2006年,35万元,项目主持,项目尚在进行中 4、‘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响应’,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2002-2006年,25万元,项目主持,项目尚在进行中 5、中韩合作项目‘中国内蒙古沙漠化研究与生态’,中国与韩国国家环保局,2004年-2008年,90万元,项目主持,项目尚在进行中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