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五娘 |
释义 | 一、秦腔《赵五娘》秦腔改编传统剧《赵五娘》 秀才蔡伯喈上京应试,得中状元, 被马相爷看中,欲招赘为婿。伯喈思念妻赵五娘,不从,马相爷以皇旨相压,并命伯喈好友临摹伯喈笔迹,逼赵五娘改嫁。伯喈家乡连年大旱,五娘吃糠敬养公婆。公婆得知伯喈入赘相府,含恨而死。五娘剪卖青丝,埋葬双亲,上京寻夫。马相爷又差人马踏五娘于风雪之中。得道长相救的五娘扮成道姑摸样,与病入膏肓的蔡伯喈相聚。马相爷又请“贞孝可嘉”皇匾,封为弥陀主持,永绝其俗念,身力憔悴的五娘,终于倒在血泊当中。 主要演员:冯艳丽 李小青 陈 魁 戴 蕊 李建信 张继斌 刘 蕊 杨运虎 二、《琵琶记》人物赵五娘赵五娘是高明写的元杂剧《琵琶记》中塑造得最为成功、最为震撼人心的人物形象。 ①民间妇女性格。认为赵五娘的民间性格表现在“糟糠自厌”、“祝发买葬”等民间类型 的故事情节之中。李希凡认为“赵五娘是中世纪千百万中国妇女最深刻的典型”。这种民间妇女的性格主要是“渗透在赵五娘性格里的那种勇于承担苦难的自我牺牲精神,那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爱情,那种不受功名利禄引诱的纯洁朴实的生活理想。” ②艰苦斗争的性格。戴不凡认为“她不是被风风雨雨批得垂头丧气的牡丹,她是在严霜中迎着北风开放的菊花。”“正如夏日蓝天初升的旭日,奔腾万里的黄河,耸入云霄的泰山”,“令人油然地感到一股强大的鼓舞力量。” ③双重性格。认为一方面,赵五娘身上“体现了中国人民克己待人,勤苦自立的传统美德和坚忍不拔、忘我牺牲的精神”。另一方面,“在她身上不可避免地也留有时代的印记:奴隶式的驯服,‘一鞍一马’,‘不嫁二夫’的贞操观念。” “艰苦斗争”说显然有拔高之嫌。“民间妇女性格”与“双重性格”这两说其实并不矛盾。因为封建社会中的中国民间妇女本身就具有两重性,即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封建观念的服从。更何况赵五娘这一形象并不是作者单独塑造出来的,而是高明在“里俗”创作的基础上加工改造而成的。赵五娘这一形象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民间创作的特点,另一方面她又体现着高明的道德理想。这就决定了这一形象的两重性,赵五娘这一形象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的优点:吃苦耐劳、孝敬温顺、克己待人、勇于自我牺牲。同时也集中体现出下层妇女的弱点:过分的温顺屈从,而缺乏自主意识。过分的忍受而缺乏反抗意识,逆来顺受,从一而终。剧中的赵五娘在重重困苦中苦苦挣扎,确实表现出一种惊人的坚韧性格和自我牺牲精神,但她对自己的悲惨命运怨而不怒,悲而不愤。从未有过抗争之举,显出一种十足的奴性。赵五娘的形象是有典型意义的。 三、京剧赵五娘京剧赵五娘是京剧中的传统旦角戏。 主要角色赵五娘:正旦 蔡邕:小生 张广才:老生 基本剧情蔡邕为父所迫,别家赴试,留妻 赵五娘养赡双亲;嗣中状元,牛丞相强招赘为婿。蔡乡荒歉,赵五娘乞求赈米奉养公婆,己则暗食糠秕,蔡母疑其有私,大闹;事白,蔡母羞愧,争食糠而噎死。蔡父继亦病故。邻人张广才助赵五娘葬亲修坟,并赠琵琶,令其上京寻夫。赵五娘至京,假扮女尼,深入相府见牛氏,备述前情。牛氏贤,以赵五娘所画公婆真容题诗示蔡邕,夫妻得团圆。蔡邕请旨归祭,适张广才代为扫墓,严责不孝,经赵五娘讲情,张广才怒始释。圣旨复下,满门荣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