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仕北 |
释义 | 个人简介赵仕北(1871-1944年),字孔南,号于朔,广东新会古井区霞路乡人。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同盟会会员、孙中山的挚友。中华民国参议院首任院长。 个人履历清光绪十年(1884年),赵仕北年仅13岁, 随乡人赴美,半工半读,一直读至哥伦比亚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 光绪二十二年孙中山到美国宣传革命,赵仕北经人介绍,认识孙中山, 参加革命活动,后来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孙中山的挚友。 光绪三十三年回国,江西省巡抚拟保举参加殿试考取进士。 赵不愿为清政府效劳,拒绝前往北京应试,留在江西省办理教育, 暗中助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常奔走于上海、北京、南京、广东之间。 辛亥革命成功,1911年12月16日,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南京代表会开幕,赵由江西省选举为代表,出席会议。 1912年1月1日,以临时参议院议长身份,出席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典礼,并亲授大总统印章与孙中山。随即被任为粤汉铁路管理局局长。 1912年7月至1916年8月,任唐山路矿学校(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校长。 1917年孙中山南下护法, 在广州组织军政府,任赵为司法部司长。 后因主张仿欧美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与上司意见不合,辞去。 1919年任广东省高等法院首席推事。 1923年春,孙中山重组军政府,任赵为大理院院长兼管司法行政事务。赵任职仅一年,因主张“司法无党”、 “司法独立”而被解职。之后,在南京、广州经营航运和汽车交通贸易。因时局动荡,经营亏损。 大革命期间(1924-1926年),赵仕北为生活所迫,一度回江门开设律师事务所,执律师业务。 1928年,赵仕北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 1936 年任广州地方法院院长。 1937年5月下旬曾返霞路乡修墓,并向乡亲发表演说,劝告乡人遵守法纪,消除宗族械斗。 1938年广州沦陷后,辞职赴香港闲居。 1942年,被日军拘捕。 1944年,病逝香港日军监狱中, 终年73岁。 社会评价赵生性耿直,爱国家爱民族。孙中山生前曾赠联给他, 联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夫人白薇熙为德裔美籍人,医学博士,女赵丽莲被喻为“中国英语广播教学第一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