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赵胜科
释义

高邑县青年丝弦剧团团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家庄丝弦传承人边树森大师嫡传弟子——赵胜科?

从小热爱丝弦 学习丝弦

高邑县丝弦剧团团长赵胜科,1966年生于高邑县东韩庄村,东韩庄村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丝弦班社,村里人唱丝弦听丝弦,丝弦戏在村里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就这样在丝弦的熏陶下,赵胜科从小喜欢丝弦戏。舞台上人物的一笑一颦一招一式,成为台下小胜科模仿和崇拜的偶像。他热爱丝弦,渴望站在舞台上的那种感觉,出于对丝弦的热爱,16岁时赵胜科开始系统的学习丝弦戏。当时,栾城县南客丝弦老艺人尹永恒(艺名脏人,至今在世已经80多岁了)在东韩庄教习丝弦,赵胜科在这一时期虚心求教潜心学艺,学习了丝弦传统剧目《对花枪》《铡徐孟》《铡赵王》《议事楼》,脏人就是胜科在丝弦道路上的启蒙老师。

17岁跟着剧团闯江湖

17岁,他开始跟随栾城的丝弦班社跟班演戏,一边参加演出一边学习。就在这个时候赵胜科跟着剧团闯江湖的艺人生涯开始了。开始演一些跑龙套之类的小角色,偶尔派一个有几句唱的小角色都感觉美滋滋的。角色小但是历练了他的合作意识,在他眼里“一台戏没有小角就没有大角,红花再好也要绿叶扶持呀小角不好好演主演再卖劲也是白闹”。因此他珍惜每一个演出机会,认认真真的刻画好自己饰演的每一个人物,哪怕是念白都没一句、仅仅一个动作的小角。站在一边串大兵,长心眼学习“把式”们的表演和唱腔,当小演员的这一时期是胜科学习丝弦和登台丰富演出经验的绝好时期。

在山西阳泉晋剧团干了8年

20来岁的赵胜科带着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去了山西,跟着晋剧团干。“闯江湖”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最清楚,赵胜科吃了很多苦,首先人际关系要搞好,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的人际关系都要“打通”碰了哪个罐子都要漏油的,得罪了哪个都会成为自己的绊脚石。还有就是要精通业务,唱晋剧得有唱晋剧的样子,拿着丝弦的架子唱晋剧肯定不行,胜科心眼很活泛,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边学习边演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河北的小伙子到山西阳泉唱晋剧不进站住了脚跟,而且还提了副团长。从一个跟着剧团串大兵的小胜科到“掌班的”副团长。胜科的苦没有白吃,为此付出的心血,留下的汗水没有白费。机会总是有心人,这时20来岁的赵胜科已经是老演员、掌班的了,崭露头角的他迎来了一生最幸福的时刻,在山西赵胜科成家了。媳妇就是当时剧团的演员,现在高邑丝弦的“内掌柜”。

“在山西一呆就是8年”赵胜科说“这时候学东西不少,舞台经验就别说了,关键是学会了掌班,怎么经营剧团,比如抓剧团业务还有对外跑台口,这些本事都是从那时候一点点学来的。吃的那些苦也就不用提了”。这八年的生活,磨练了他坚强的性子,锻炼了他为人处事的能力。

92年,承包剧团自己单干

后来,赵胜科又跟着赞皇丝弦干。1992年,高邑县河北梆子剧团解散,胜科承包了剧团的戏箱,自己个人出资,每年向县文化部门上缴2000元的租赁费。胜科和他自己经营的“高邑县丝弦剧团”就此成立了。这是的赵胜科还不到30岁。为了经营好高邑丝弦,他精心选聘演员,一些德高望重技艺精湛的老艺人他费尽心思的把他们请出山,从演员到乐队一丝不苟毫不懈怠。尽管叫高邑县丝弦剧团,但是演职员的选聘不仅仅局限于高邑县,赞皇、元氏、井陉、鹿泉、正定、藁城、赵县、无极等各地精英都汇集一起,这里有个好的“唱家”,千方百计联系上请过来,那里有个“好板胡”,请过来。这样,强强联合组建了群英荟萃式演出阵容,形成了强大的演出班底。“剧团的经营成功,离不开在这里奉献过的每一位老艺人。”赵胜科谈到这里饱含深情。“感谢在高邑丝弦干过的每位演职员!”

演出剧目也是经过胜科精心遴选的。结合演职员身上有的戏码,大家都是从小学习丝弦,擅长的都是老剧目,《二进宫》《纪阳关》《铡赵王》《铡徐孟》《下河东》《潘杨颂》《王莽篡位》《燕王扫北》《崇祯吊死煤山》,这些老剧目是丝弦戏早期经常演出的经典,早在四红时期就应经深入人心,是深受观众喜爱百看不厌的丝弦传统剧目。乐队演员都熟悉的老剧目就成了高邑丝弦的看家戏。强大的演出阵容、经典的传统剧目成就了高邑县丝弦剧团的辉煌。不仅局限于此,赵胜科从舞台美术专门请了丝弦大王、四红之首的刘魁显之子刘雄飞为剧团画置布景。为了丰富演出剧目,他请来的老艺人,一边跟团演出,一边教习老戏,老艺人们也衷心愿意将自己所能的剧目传给后人,丝弦著名艺人刘振光给剧团拍了《文王访贤》《崇祯吊死煤山》《白罗衫》《反云南》等戏,更加丰富了剧团的演出剧目。?

投师边门---拜丝弦传承人边树森为师

赵胜科和他的丝弦剧团集结了丝弦界的各路精英,丝弦剧团退休的老琴师李庆仁和丝弦大王刘魁显之子刘雄飞都曾经共事于高邑县丝弦剧团。李庆仁和刘雄飞两位老人看着胜科是块“好材料”,就想着把他介绍给著名丝弦表演艺术家边树森。“拜边树森为师,那可是丝弦界的大家,自己想都不敢想”“害怕边老师不接收”这是胜科的担心。后来,经两位老人介绍,他们专门把边树森请来助阵演出,还有另外一个意图就是让边老师看看胜科的戏。名家边树森在他们的介绍下也留意上了赵胜科,在宁晋专程看了他的《燕王扫北》,“这个小伙子岁数不大,有副好嗓子,宏亮、瓷实,个头不高不矮,扮相俊朗。”这个徒弟边树森心里认可了。在雄飞和李庆仁两位老人的引荐下,胜科专程到石家庄边树森老师的家里磕头拜师、学习丝弦。边树森老师为爱徒送上了一身西装和一双靴子,希望他能够把丝弦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就这样李庆仁和刘雄飞两位老人成就了赵胜科投师边门---拜著名丝弦表演艺术家边树森为师的一段梨园佳话。

现在一切都好起来了

现在,赵胜科和他的高邑丝弦剧团都很红火,胜科介绍“每年演出200---300场,最少也在230-240场,每场戏价保守在1000元计算,集体收入在20元以上”,谈起这些他很有成就感。“想都没想到会发展到今天”“最早置办戏箱自己单干,拿出的是自己多年的积蓄,那时候还忧虑重重。”“现在盖起了新房,还有存款哈哈”,谈起这些赵胜科更是舒心。丝弦名家边树森也说“我也想不到他会发展的这样好,现在不光丝弦就是整个戏曲界都不景气,别的民营剧团多少都有点政府的补贴,而他们是完全自己个人出钱来搞,而且这么红火,实在是不容易”。

赵胜科和他的一帮人快乐地生活着,这其中肯定也有很多的艰辛困难。作为丝弦剧种,他们坚守丝弦阵地,传承丝弦艺术,为群众演出喜闻乐见的丝弦剧目,他们值得尊敬。作为丝弦爱好者我们更应该向他们致敬,因为他们在为我们奉献着我们钟爱的丝弦艺术,给我们提供者充实的精神食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