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斑翅雪雀新疆亚种 |
释义 | 白斑翅雪雀新疆亚种(学名:Montifringilla nivalis alpicola )与昆仑山亚种酷似,唯上体羽色较浓褐,背部具不太明显的暗褐色羽干纹,雄鸟头灰,颏黑,翕和肩富于褐色;翼大部白色;除一对中央尾羽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而具黑色羽端,飞行时尾部呈中间黑、两边白的形态。雌鸟像雄鸟,但中覆羽底色常显暗色。初级飞羽9枚,外侧飞羽的淡色羽缘(第一枚除外)在羽基和近端处,形稍扩大,互相骈缀,略成两道横斑状,在飞翔时尤见明显。嘴短粗而强壮,呈圆锥状,嘴峰稍曲。以果实,种子和昆虫为食。分布于中国新疆和克什米尔等地。 中文学名:白斑翅雪雀新疆亚种 拉丁学名:Montifringilla nivalis alpicola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雀科 属:雪雀属 种:白斑翅雪雀 亚种:白斑翅雪雀新疆亚种 命名者及时间:Pallas, 1811 英文名称:White-winged Snowfinch 外形特征白斑翅雪雀新疆亚种成鸟大约17厘米。眼先黑褐;额、头顶和头侧灰褐色较深;背、肩及腰沙褐色,颈侧及颈部稍淡;背部具不大明显的褐色羽干纹;尾上覆羽黑色,其两侧覆羽的端部或外翈端部为白色;中央尾羽黑褐,具褐白色狭缘,其余尾羽白色具黑褐色端斑、越向外侧端斑越小,直到最外侧一对则完全消失;翼上小覆羽、中覆羽白色;外侧次级飞羽端部1/3处为白色,形成翼上白斑;内侧次级飞羽沙褐色,小翼羽、初级飞羽黑褐,具褐白色狭缘;下体白色,喉部具一黑斑,其羽端杂有白色,呈斑纹状。与昆仑山亚种酷似,唯上体羽色较浓褐,背部具不太明显的暗褐色羽干纹,头顶较长,下体白色。 虹膜茶黑色、嘴和脚均黑色。 幼鸟:体色较淡,喉部不具或微显黑色,下嘴呈淡褐白色。 生活习性习性:栖于甚高海拔的冰川及融雪间的多岩山坡。繁殖期外结成大群,与其他雪雀及岭雀混群。甚不惧生。 叫声:群鸟飞行时的叫声包括偏高的鼻音pschieu,也有tsee声及较轻柔的pruuk声,或于告警时发较沙哑的pchurrt声。鸣声为单调重复的sitticher-sitticher,从栖处或于盘旋飞行时发出。 分布范围分布于克什米尔, 阿富汗, 伊朗, 土耳其, 俄罗斯, 蒙古和中国新疆。 繁殖方式繁殖期5-8月。繁殖期间雌雄鸟甚为活跃,雄鸟常围绕着雌鸟鸣叫,并相互追逐。也有报告说在求偶期间,雄鸟还进行像百灵鸟一样精巧的炫耀飞行和在地上作求偶跳舞表演,同时还发出一种像击鼓似的歌唱声。营巢于岩石洞穴、废弃房屋墙洞和鼠兔废弃的洞穴中。巢由枯草茎叶构成,内垫有羊毛、鼠毛等兽毛和鸟类羽毛。产卵5枚,卵白色。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LC)。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