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宝桐 |
释义 | 赵宝桐(1928-2003),辽宁省抚顺市人。1945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辽沈战役、解放抚顺及武汉三镇等战役战斗。1949年人第四航空学校学习,是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其英雄事迹在中朝两国人民中间广为传诵。 中文名:赵宝桐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28年 逝世日期:2003年12月12日 职业:军事 飞行员 毕业院校:第四航空学校 主要成就: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空战之王” 战斗英雄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战争中,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3师7团飞行中队长、大队长、团长等职。1951年10月至1952年1月、1952年5月至1953年1月,空3师两度赴朝作战,共击落击伤敌机114架,该师涌现出王海(1988年授上将衔)、刘玉堤(1988提授中将衔)、赵宝桐(无冕将军)等战斗英雄,毛主席曾有“向空军第3师致祝贺”的手书。在抗美援朝空战中,赵宝桐英勇顽强,沉着机智,坚决果断,创下个人击落敌机7架、击伤2架,创造了志愿军飞行员击落敌机的最高纪录。所率中队击落击伤敌机17架、所率大队击落击伤敌机30架的光辉战绩,荣立特等功两次,并荣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空军两次给记特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三级红旗勋章。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3师7团团长,空军第6航空学校训练团团长,空军第6航空学校司令部副参谋长,空军第3航空学校副校长,北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等职。2003年12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 空战之王附录: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空战之王”——赵宝桐 作战背景中国人民志愿军空4师打响了空中“反绞杀”的第一仗,在38天的作战中,共战斗出动29批508架/次,共击落美机20架,击伤10架。从1951年10月起,志愿军空军先后有9个师18个团的歼击机和2个轰炸机师的部分部队陆续参战,参战飞机数量增至525架。 1951年10月20日,已是副大队长的赵宝桐和空3师的战友们驾驶50架米格-15歼击机抵达安东前线机场,担任掩护泰川一带新建机场和平壤至安东一线交通运输的任务。空3师首先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制定了实战锻炼计划,请空4师和人民军的同志介绍美机的活动规律和特点,学习空中作战经验。随后由人民军空军带领,以大队和团编队的形式熟悉战区,训练战法。可战情紧急,仅仅半个月后,赵宝桐就参加了第一次空战。 11月4日上午10时,我空军地面雷达报告:敌机6批共128架,进犯我清川江、定州、博川等地区。地面指挥所命令7团升空迎敌。副团长孟琎率22架战鹰,在人民军空军的掩护下跃入天空。地面指挥员及时通报着情况:“价川上空约5500米高度,F-84、F-80飞机20架”。 初次参战初次参战的赵宝桐,此刻既紧张又兴奋。从飞机上望下去,可以清楚地看到地面上清澈的清川江和被敌人炸毁的城镇和村庄。飞至朔州上空后,在师指挥所的引导下,飞机进入战斗队形,搜索前进。赵宝桐所在的大队在高空担任掩护。此时,敌机已窜至价川上空,孟琎见敌情改变,令转向东南方向前进。可3大队却没有听到副团长左转弯的命令,在大队长牟敦康的率领下继续向南飞去。不久就到了顺川的上空。 “注意,前面有敌机!”赵宝桐从耳机里听到大队长的声音。只见大约6公里外有10余架F-84战斗轰炸机,高度4000米,分为上下两层,正在向南飞行。牟敦康命令各机投下副油箱,加大速度爬高向敌机飞去。敌机近在眼前,共有24架。牟敦康迅速下令:“2中队掩护,1中队攻击!”并率先冲向敌机,赵宝桐和僚机紧随长机组跟了上去。 敌机被志愿军的飞机打了个措手不及,一下子四散逃离。而赵宝桐因冲得太猛,一下子掉进了20多架敌机的中间。几架敌机马上围拢过来,都把机头对准了他的飞机。赵宝桐毫不迟疑,猛地一拉操纵杆,飞机像离弦的箭,向斜上方冲去,机身旁闪进道道弹光。等他回过头来,看到4架敌机正在左转弯,露出一个空档,就一个半滚冲了过去,顺势咬住一架敌机紧追不放。敌机左转,他也左转,双方在几千米的高空展开了追逐战。终于,赵宝桐把敌机慢慢地套入瞄准具的光环,此时4架敌机也从尾后向赵宝桐包抄过来,机头也对准了他的飞机。 但机警的赵宝桐先敌开炮,三炮齐发,随即一个跃升,敌机的机枪已同时打来。紧擦着赵宝桐的机尾飞过去。赵宝桐加大飞行速度,突然飞机失速进入螺旋,像一片落叶,旋转着快速坠向地面。但赵宝桐保持镇静,终于在300米高度改出螺旋,飞机又向高空冲去。而被他打下的那架敌机已扎进江湾的泥滩里。 此时,敌机在志愿军空军的打击下,掉头向西南方向飞去。“想逃,没那么容易!”赵宝桐盯住一架敌机跟了上去,500米、400米、300米,他稳稳地将敌机套住,按下炮钮,“咚!咚!咚!”炮弹正中敌机机翼。敌机冒着浓烟向地面栽去,摔在小山坡上,爆炸了! 首次空战,赵宝桐就取得了骄人的战绩:2:0! 真正的考验但毕竟是同性能较差的F-84的较量,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11月底,美空军第51战斗截击联队完成了F-86E的改装,美军在朝鲜战场的F-86“佩刀” 式飞机增至两个联队120余架,并担当美混合机群的空战主力,美军以它为后盾,进一步加大了轰炸强度和密度。空战规模日益扩大。 12月2日,志愿军空军第一次参加了敌我双方多达300架飞机的大空战,赵宝桐遇上真正的对手——F-86。下午2时33分,美机8批120余架飞机向泰川、博川、顺川等地飞来,准备对我交通线予以重点轰炸。志愿军空3师首次全师出动,配合人民军空军4个飞行团的兵力,升空迎敌。当空3师飞至顺川、清川江口上空时,与美军20架F-86“佩刀”式战斗机迎面相遇,双方在空中展开厮杀。赵宝桐毫不畏惧,上下冲杀,接连击落两架“佩刀”,成为空3师击落“佩刀”战斗机的第一人。 最高纪录在抗美援朝空战中,赵宝桐共击落美机7架、击伤2架,创造了志愿军空军击落击伤敌机的最高纪录。1952年赵宝桐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两次荣立特等功,成为中国空军历史上的“空战之王”。 重要事件空军某部副大队长赵宝桐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先后击落击伤敌机9架,创当时志愿军空军参战个人战绩的最高记录。 1951年11月4日上午,天气晴朗,虽然天空不时有朵朵白云浮动,但能见度却非常好。这种天气显然是适于飞行的。同志们都暗中在想,希望今天能进行战斗。突然,指挥所门前"砰!砰!"几颗绿色信号弹升向蔚蓝色天空。这时,志愿军空军的同志们尽快跑向自己的飞机,开车启动,迅速地滑上跑道,一对对银燕,整齐地起飞了。 这次出航,由志愿军空军某飞行团副团长孟进率领3个大队共22架飞机,准备截击活动于价川上空的20架敌机。飞过鸭绿江后,听师指挥所通报:"价川上空敌机高度 5500米。"空中指挥员即令其他两个大队降低高度至6000米担任攻击,一个大队高度7000米负责掩护。当飞过清川江北至宁边时,又听前方指挥所通报:“价川东南50公里有敌机。”此时;敌机与我机正处相反方向且距离已远,空中指挥员决定不作追击,师指挥所即令部队返航。忽然,大队长牟敦康在无线电中问道:“江上空是谁的飞机?”没听到谁回答,但是大家都看到了,前面清川江支流的上空,在一朵白云的边沿上,有许多小黑点在移动。 “大家注意了!前面是敌机!请求攻击。”又是牟大队长的声音。这时,大家都一齐投掉了副油箱,加大速度向前飞去,越飞距敌机越近,连敌机的形状看得都非常清楚,一群十字架形敌机正向海上窜去。"全体一齐攻击!"牟大队长下了命令。这时,赵宝桐带领自己的僚机范万章同牟大队长一起投入战斗。敌机越来越靠近了,但由于角度过大,赵宝桐没有来得及开炮,却看到了串串的弹光,从他的右后方向敌机射去,原来这是僚机范万章对敌机开炮了。 这时,赵宝桐的飞机由于向下俯冲速度过大,一下掉进了两层敌机的中间。他马上机警地向上拉起,看了看四周,自己的僚机和其他同志都不见了。在大机群的战斗中,单机作战是不合战术原则的,他连忙向领队长机报告:"我看不到你了!""看不到也保持空域继续战斗!"牟大队长从无线电中回答了赵宝桐。这个回答给了他极大鼓舞。此时,他清楚地看到,敌机被这样猛烈一冲,队形已经大乱了,散乱的敌机不停地东摇西晃以逃避射击。赵宝桐马上一个半滚又冲下去,正好前面有4架敌机在交插转弯,与他相距约六七百米。敌机猛向左转弯,他也压杆紧跟着,见两架敌机接近了射程,光环正要套好的时候,赵宝桐猛然想起了兄弟部队的经验:当你向敌机攻击时,要回头看看是否有敌机攻击你。他猛回头,见一群敌机跟了过来。于是,他对准了前面这两架敌机的僚机开了两炮,就急忙拉起来。当他向上拉起时,后面的敌机已经对他开了火,好险!这时,赵宝桐的飞机进入了螺旋,他没有惊慌失措,沉着正确地作了处理,螺旋很快改出来了。待他定神向下看时,见一架冒烟的敌机,正在急剧地下降。这正是赵宝桐开炮打中的那架敌机。说来也是冤家路窄,此时在他面前又出现了两架敌机,他马上追上前面一架,"咚!咚!咚!"开了炮,亲眼看见敌机中弹了,但未见冒烟,正准备继续追赶,却传来了指挥员让返航的命令。就在此时,赵宝桐清楚地看到,朝鲜西海岸泥地里倒立着一架敌机,头部插进地里,尾巴朝天;在左边的小山坡上,有一架敌机在燃烧。 这一仗,赵宝桐击落敌F-84飞机两架,首开了全师实战歼敌的记录。 1951年12月2日,赵宝桐接任大队长职务后,又开始投入了另一场战斗。 这天下午,值班命令一来,他迅速地跳进座舱。紧接着全部飞机起飞了。这时满天都是轻飘飘的薄雾,越往前飞能见度越不好。 终于在清川江上空发现了敌人,并且是几次遇到但没有真正"领教"过的F-86。 "敌机就在下面,把队编好!"赵宝桐一面下达命令,一面带领全大队投入攻击。他咬住一架F-86飞机的尾巴,瞄准了其中一架,狠狠地开了炮。这架美国的王牌飞机F- 86当即中弹,掉进大海里去了。 赵宝桐没有来得及看它,攻击完后就上升脱离了。刚一改平,下面又有两架敌机,以为是要攻击它,就急忙做半滚逃跑。由于赵宝桐占有高度的优势,一推机头,几秒钟就追上了,敌人见他追得近了,马上放了增速器,赵宝桐一直在追赶着,他稍稍带点机头,用光环套住敌人僚机,炮钮一按,射出的炮弹像几条火舌,奔向敌机,当即看到敌机冒着浓烟,摇摇晃晃地飞着,接着一个翻滚,一头栽了下去。 两架F-86敌机被赵宝桐击落了,首开全师击落美国空军"王牌"飞机的记录。正当他掉转机头准备返航时,突然遭到从右后上方4架敌机的攻击;当他正要推机头向左侧脱离时,左后方海上又有两架敌机对着他攻击,赵宝桐的机翼和升降舵先后中弹,飞机失去了操纵,进入螺旋下坠。 "跳伞",这个想法在脑海里一闪,赵宝桐两腿就很自然地收了回来。随后按动作跳出座舱。伞张开了,轻飘飘的,从寒冷的空中下降着,最后落到一个积雪的小山坡上。 落地后不久,志愿军陆军的同志找到了赵宝桐,对他进行慰问,同志间的亲密之情难以形容。到了营部以后,他又受到了全体同志的最热烈的欢迎,同志们把从祖国运来的所有最好的东西给他吃。 "来了飞行员"的消息马上传遍了这个村落。晚上,朝鲜老乡们以自己最好的民族歌舞来欢迎赵宝桐。 赵宝桐回基地后,休息几天又继续战斗了。 12月11日他再次升空作战,又击落击伤敌F-80飞机各1架,加上11月23日空战中击落击伤的敌F-84各 1架,这样,他在1951年底以前的50多天内取得了共击落击伤敌机8架的战果。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赵宝桐先后击落、击伤敌机9架,先后受到5次通令表彰,荣立两个特等功,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三级国旗勋章各1枚,军功章3枚,并应邀到平壤受到金日成首相的接见。 传奇空战1951年的朝鲜战场上,中美空军进行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较量。首次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4师一出场就给美国远东空军一个下马威,取得了辉煌战绩。6月,曾经在二战期间担任美军第19战术空军指挥部司令的威兰少将出任美国远东空军司令。威兰在分析了美国远东空军受挫原因之后,果断地采取了诸多措施,大大加强了美国远东空军的作战实力。他发誓要把年轻的中国空军“斩尽杀绝”。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3师接替空军第4师执行空中作战任务。显然,年轻的空3师一走进朝鲜战场就啃上了一根“硬骨头”。美国远东空军也很快发现,他们啃的不是“硬骨头”,而是一根莫名其妙的“狼牙棒”。 第一次空中遭遇战1951年11月4日,安东浪头机场,志愿军空军第3师的一架架银色米格飞机正整装待发。随着几枚信号弹升起,银色米格犹如离弦之箭直插云霄。赵宝桐所在的3大队在大队长牟敦康的带领下升空作战。升空不久,他们突然发现清川江支流的上空出现了一朵奇怪的云,云很大,许多小黑点儿像蚂蚁一样移动在云的边缘上。牟敦康在无线中急忙问道:“清川江上空是谁的飞机?”此时,1大队和2大队已经按照指挥所命令返航,没有人向牟敦康作出回答。大队长话音一落,2大队的所有飞行员都非常清楚了,清川江上空的许多小黑点正是敌人的飞机。 “全体注意!前面是敌机!”无线电里传来空中指挥员牟敦康的声音。大家都立刻投掉了副油箱,加大速度向前飞去,距离敌机越来越近了,连敌机的形状都看得很清楚了。敌机分两层,共24架F-84,正呈十字架形向大海方向飞去。 “2中队掩护,1中队攻击!”牟敦康果断地下达了命令。米格编队占据高度优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敌右侧上方以梯队队形向敌机发起猛烈攻击。 这一攻击在敌机意料之外。敌机机群立即阵脚大乱。副大队长赵宝桐率僚机范万章,紧随牟大队长之后冲向敌群。米格战机充分显示了它的性能,一加油门,犹如一束束银光,嗖嗖地射向“十字架”。 敌机越来越近了,但因角度过大,赵宝桐还没来得及开炮,却见一串弹光从他的右后方向敌机射去,是范万章先开炮了!“打得漂亮!”赵宝桐不禁大声喝彩。尽管没有打中敌机,但范万章善于掩护长机并敢于战斗的精神使赵宝桐备受鼓舞。 生死在毫厘之间赵宝桐由于过分激动和兴奋,俯冲速度过大,一下子冲进了两层敌机的中间。几架敌机一拨机头,都对准了他。上下左右都是敌机,分秒之间就是生与死的夹缝,对于飞行时间只有几十个小时的赵宝桐而言,他的生命已经被挤压在瞬间的缝隙中。而空战就是胆量、反应和技艺的较量,就是经验、思维和能量的融合体,所有这一切在弹指一挥间都要充分体现。赵宝桐猛地一拉操纵杆,机身“唰”地向上冲去。一道道炮弹被甩在了机翼的下面,一串串炮火四下里飞迸。等他回头再看之时,范万章的僚机和所有的米格飞机都不见了。漫漫空际只有他一架米格陷入敌机重重包围之中。在大机群作战中,单机作战是不符合战术原则的,一种强烈的孤独感猛地向他袭来,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紧张感控制了他。 “我看不到你们啦!”他大声向大队长呼喊。 “看不到也要保持空域,继续战斗!”大队长的这句话给了他莫大的鼓舞。 “是!”赵宝桐响亮地回答。 听到了大队长的声音,赵宝桐知道战友就在身边不远处,很快镇静下来,一个半滚倒转又冲了下去,前面正好有4架敌机交叉转弯。他咬住其中一架。敌机左转,他向左追;敌机右转,他向右追。压杆压得他双眼黑视,但他仍然死死地压住操纵杆,终于把敌机套进了瞄准光环。这时,赵宝桐突然想起他从第一个击落敌机的战斗英雄李汉那里讨教来的作战经验——“当你向敌机攻击的时候,一定要回头看看有没有敌机向你攻击。” 于是赵宝桐快速回头一看,后面果然有4架敌机正在向他追击,而且已经近得能够看见机舱里的驾驶员。他急忙对准了敌机,狠狠地按下炮钮,然后来了一个快速地向上跃升。就在他拉起的时候,后面的敌机开火了。敌机的炮弹紧擦着他的机身飞窜过去。幸亏米格-15空中灵活、速度快,要不然肯定被敌机的炮弹击中了。 落地之后方知战果正当赵宝桐暗自庆幸的时候,他的米格飞机进入了螺旋。灵活的米格战机突然像一个空心大铁砣,打着旋儿从数千米的高空向地面坠去,1000米、800米、500米……机舱里的赵宝桐就像被湍急的旋涡携裹的一片小树叶,眼前瞬间是天,瞬间是地,天和地都在急速地旋转着。尽管米格战机以可怕的速度向地面坠落,但倔强的赵宝桐已经从刚才惊心动魄的战斗中找到了镇静的感觉,沉着冷静地作出了处理。螺旋终于改出,米格战机像刚从睡梦中醒来一样,一个跃升,又蹿上高空。 这时,突然“嗖”的一声,一架敌机冒着黑烟,从他身边急剧地坠落下去,险些砸在他的机翼上,原来是他刚才发射的炮弹把敌机给打中了,但赵宝桐不知道那架敌机是自己打掉的。他发现在不远的地方也有一架米格飞机,认为一定是那架米格飞机打中的。赵宝桐羡慕不已,心想:“怎么人家一打就冒烟,我为什么就不行?” 赵宝桐心里不禁产生了一股无名的怒火。真是冤家路窄,他突然发现前面有两架敌机被战友的米格飞机给打散了,像一对晕头转向的兔子,正撅着尾巴往前飞。他加大油门向前猛追,瞄准、锁定……“咚!咚!……”连开数炮。 “怎么还不冒烟?”赵宝桐亲眼看见敌机中弹了,但它还是没有冒烟,这让他很恼火,“难道这家伙这么经打?” 赵宝桐正要追赶,准备再补上几炮,这时响起了空中指挥员命令返航的呼叫。无可奈何的赵宝桐只好拉起驾驶杆,开始升向高空返航……飞机返航落地后,赵宝桐突然感到一种极度的疲惫,浑身瘫软、无力,连爬出座舱的力气几乎都没有了。后来,通过专家判定射击胶卷,确认赵宝桐击落了两架敌机。 有了第一次的空战经历后,尽管和参加过二战的美军飞行员相比还是一个新手,但赵宝桐已经找到对付敌机的高招——勇敢、战术加技术。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赵宝桐驾驶着他这架心爱的、已经飞得变形的米格-15战机总共击落了3架F-84、3架F-80,还击落了3架被美军称为最先进的作战飞机——“佩刀”式F-86,成为击落敌机最多的飞行员。 如今,赵宝桐驾驶的这架米格-15战机就存放在中国航空博物馆里,飞机的编号为25,飞机上印有的9颗红五星代表了他的战绩,7颗实心红五星表示击毁7架敌机,2颗空心红五星表示击伤2架敌机。 爱情传奇爱情从天降临金凤是在采访中与赵宝桐相识的。那是抗美援朝战斗正酣的1952年,已经颇有声名的金凤,因为忙于事业,还没有选定意中人。这年夏天,《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描写志愿军空军一级战斗英雄张积慧、赵宝桐、刘玉堤的战地通讯。当时,全国人民热爱志愿军,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作为能够战胜强敌的志愿军空军英雄,当然更为人民所热爱。这年建军节,将举行全军第一届运动会,张积慧、赵宝桐、刘玉堤三位英雄都被指派参加志愿军代表团回国观礼。时在《人民日报》抗美援朝组的金凤,被指派去采访志愿军空军英雄。她赶到天津火车站迎接志愿军代表团,认识了久已闻名的这三位空军英雄,并在由天津赴北京的列车上进行了采访。金凤见到显得非常年轻的赵宝桐,热情中透着憨厚,严肃而又英俊,心里就起了一种异样的感觉。采访结束,金凤写了一篇人民群众热烈欢迎志愿军空军英雄的通讯,以为这次的邂逅也就过去了。想不到事隔两天,就接到赵宝桐打来的电话,说北京各机关学校要求他们作报告,广播电台要他们作播音讲话,他想请金凤帮忙,不知她肯不肯答应。金凤为不少名人代笔写过文章,现在志愿军英雄要求自己帮忙,当然义不容辞。她赶到志愿军代表团下榻的西单旅社,彬彬有礼的赵宝桐一见面就嘀咕说:“前方正在激烈战斗,我怎么能留在北京作什么报告?”金凤很快就被他那一心扑在战斗中的纯朴心灵感动了。这天,从下午一直谈到晚上,金凤详尽地了解了赵宝桐从苦难的童年,到参军入伍成长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飞行员,到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成为一级战斗英雄的经历。她当晚开了一个通宵夜车,为他写成了一篇六千多字的报告稿,交给一脸惊喜的赵宝桐。 金凤为检验自己所写报告稿的效果,赶到中山公园音乐堂去听赵宝桐的第一场报告。她有意戴了一顶草帽,坐在不显眼的地方。发现他作报告时,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金凤书面语言口语化了,讲得很生动感人。讲到中间,他在人群中突然发现了金凤,顿时口吃起来。幸亏他很快控制了情绪,报告又顺畅地继续进行。金凤说,这时有一种甜蜜而幸福的感觉攫住了自己。金凤有心,赵宝桐有意,并且主动邀约金凤到中山公园划船,到金水桥畔谈心,两个人互相倾诉衷曲,很快就堕入爱河,并且盟订了终身。 金凤是个感情丰富又十分钟爱事业的人。她在与赵宝桐盟誓之前,曾经与他约法三章:一是自己要坚持独立工作;二是不当随军家属;三是自己当记者,采访的对象多是男性,有时一谈可能会谈到深夜,希望他不要有封建思想和大男子主义,要理解、尊重、充分信任自己。赵宝桐对这三条都欣然接受,并且深情地说:“部队里别的同志总有家人去看望他们,我父母早亡,惟一的姐姐也已死去,孑然一身,总无人去看我。现在好了,也会有亲人去看我了。你是我惟一的亲人。” 赵宝桐很快又回到朝鲜前线参加空战去了。他怀着对祖国、对恋人的爱,又击落敌机一架,创造了总共击落击伤敌机9架的光辉纪录。金凤也遥遥为他祝福,希望他能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两人定情后的第二年8月5日,因为赵宝桐等12名飞行干部,奉命要去苏联空军学院学习,金凤与赵宝桐只好抓紧时间,在空军高干招待所举行了简朴的婚礼。结婚不到一个月,赵宝桐就告别了新婚的妻子,登上赴苏的旅程。两个人又一次品尝了离别的依恋和苦涩。 金凤不久就欣喜地得知:文化底子不厚,一个俄文字母不识的赵宝桐,居然很快克服了重重困难,能够用俄文学习高等数学、空气动力学等大学课程,学习成绩还得了优等。而且不管自己到哪里采访,都能收到他情意绵绵的来信。长时间的离别,只意味着情感的升温。 1955年赵宝桐由苏返国以后,尽管朝鲜战争已经结束,两人依然经常分居两地。金凤经常出差,赵宝桐回来探亲,常常只能独守空房,耐心等待。金凤出差回来,几乎每次都发现房间被心灵手巧的赵宝桐布置得更加温馨,使金凤在意外的惊喜和欢乐中,体会到这位出自农家的丈夫,感情是这样的细腻和深沉。 婚后的生活证明:赵宝桐对妻子的体贴和支持,远远超过了婚前的约法三章。金凤特别清晰地记得:1956年她生第一个女儿的时候,赵宝桐尽管因割除肺部的结核瘤还在住院疗养,还是请假赶到医院,给她送来一大束鲜花。过三十岁生日时,赵宝桐不仅送给她一张精致的玻璃面书桌,好让她更愉快地进行写作;还用他那灵巧的双手,给她雕刻了一尊镶嵌有她的近照的寿星像,作为生日礼物,令她十分珍爱和感动…… “文革”中,金凤遭到迫害,被关押一千八百多天,5年来,失去自由的她天天想家。1973年6月21日,金凤由人民日报的两位同志迎接出狱。经党中央批准,仍回人民日报社工作。 迈出监狱的大门,她一心想的是赶快回家,去见日夜思念的宝桐,日夜思念的母亲和儿女。她怎么也没想到:丈夫已经被强迫与自己离婚,另娶了妻子;老母亲已经被赶回宜兴,孤苦、凄清地离开了人间。一千八百多天,天天想家的她,此时竟成了无家可归的人。 从被迫离异到破镜重圆政治上和家庭生活的双重悲剧,使性格刚烈的金凤,差点气得昏厥过去。但有一点她始终很清醒:自己深爱着宝桐,相信宝桐也深爱着自己,所以出现这种可悲的局面,肯定是宝桐也受到了迫害,经受了难以承担的压力。她查阅了《婚姻法》和《诉讼法》,知道离婚时当事人未到场,判决书未经当事人签字,在法律上是无效的。她决心要冲破重重阻力,挽回婚姻。 他们在北京见面了。事实正如金凤所料,赵宝桐在金凤被捕以后,即被弄进所谓的“学习班”进行隔离审查。政治上抓不到任何辫子,惟一的罪状就是“与金凤划不清界限”。有关领导强令他去法院办离婚手续,他怎么也不肯去。结果就来了个以权代法,包办离婚。让一个参谋代替他去法院办所谓手续。组织上又出面给他先后介绍了几十个对象,他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这样硬顶软抗了3年,上面认为他“对金凤还有幻想”,是阶级立场问题,赵宝桐苦苦思索,这样顶下去万一进了班房,三个孩子怎么办?他悄悄托人打听妻子的消息却石沉大海,不知是死是活。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他不得不在失去妻子三年半之后,与一位工厂女技术员结了婚,并且在第二年生了一个儿子。而在这个孩子出生不久,金凤就恢复了政治清白的声名,奇迹般来到他的面前。 听了宝桐的这番诉说,金凤没有对他进行任何责备,反而深深地感到同情。赵宝桐告诉金凤:一听到她平安出狱的消息,他就与那位“妻子”分居,准备与金凤恢复夫妻关系;但他也不忍心伤害这个无辜的女人。她现在坚决不同意与他离婚,所以办成这件事需要时间,甚至较长的时间,希望金凤能体谅他的处境。金凤相信宝桐的诚意。双方都决心排除一切阻力,力争尽快地实现重新结合。 金凤没有想到这场复婚用了长达三年半的时间。 时任锦州某航校副校长的赵宝桐与金凤在北京一席深谈后,即向航校党委递交了请求与那位女同志离婚的报告。报告层层转送到空军党委,竟然原封退回。 金凤和赵宝桐只好求助北京法院。法院承认当年的判决不合法律手续。但如果撤销原判,赵宝桐就要承担重婚的罪名。尽管赵宝桐表示愿意承担这样的罪名,法院也感到难办,因为始作俑者的空军有关方面与那位女同志,不承认赵宝桐重婚。 1975年,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狠抓各方面的整编,强调落实对干部和知识分子的政策。新任空军副政委刘世昌听了金凤的申诉,亲自陪同金凤到法院,表示空军党委同意赵宝桐与那位女同志的离婚要求,并立即派出一个工作组,到锦州去做那位女同志的工作。这时的金凤和赵宝桐,因为频频在北京、锦州之间奔走,累得心力交瘁,两人都骨瘦如柴。 “四人帮”被粉碎后,金凤和赵宝桐的婚烟也得救了。1976年12月26日,锦州法院判决赵宝桐与那位女同志离婚,同一天,北京法院撤销原判,金凤与赵宝桐恢复了夫妻关系。他们在历尽劫难实现破镜重圆之后,对那位女同志也作了尽可能的关心和照顾。不仅从经济上给予补偿,还托热心的朋友,为她在北京物色了一位她感到满意的新伴侣,一场人间罕见的悲喜剧,终于在纷纷泪雨中降下帷幕。 大概是同情金凤和赵宝桐的不幸遭遇吧,他俩恢复夫妻关系不久,组织上就将远在锦州的赵宝桐,调到北京空军司令部工作,从此彻底结束了婚后长达25年的两地分居生活。后来金凤在新闻出版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她被评为我国新闻界第一批高级记者,第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并且连续三届当选为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常务副会长。长期操纵战斗机,在朝鲜战场上空立下赫赫战功的赵宝桐,离休后从事根雕艺术。他心灵手巧,艺术感强,成了受到行家赞赏的根雕艺术家,当选为全国根雕协会常务理事。现在他俩正相依相伴,互助互勉,迎接事业、爱情齐奏凯歌的金婚时节的到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