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赵保乡
释义

赵保乡位于河南省 宜阳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浅山丘陵区,东接白杨镇,西连上观乡,南与董王庄乡毗邻,西与莲庄乡接壤,东北与城关乡相交。南车线、赵白路纵横贯穿。全乡辖19个行政村,221个村民组,30916人,总面积12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920亩。赵保乡历史悠久,汉置眉城,唐设兴泰县。赵保又是豫西老革命根据地之一,1930年建立党组织,抗战时期曾在此设立伊洛专署和伊洛抗日军分区,革命老区“红赵保”名扬省内外。

行政辖区

辖东赵、南窑、史庄、马河、西赵、坡底、杨庄、油路口、龙王庙、于沟、二道沟、温庄、赵庄、三王庄、十字岭、铁佛寺、田沟、单村、郭凹19个行政村。

辖区代码

410327211:~200东赵村 ~201南窑村 ~202史庄村 ~203马河村 ~204西赵村 ~205坡底村 ~206杨庄村 ~207油路口村 ~208龙王庙村 ~209于沟村 ~210二道沟村 ~211温庄村 ~212赵庄村 ~213三王庄村 ~214十字岭村 ~215铁佛寺村 ~216田沟村 ~217单村 ~218郭凹村

历史沿革

赵保历史悠久,远在汉建武三年(27)于东赵保筑眉城,以防御赤眉军,隋大业四年(608)建兴泰城,置兴泰县,一直到唐朝。明清以来在这里设巡检司,常驻兵把守,是南北重要的关隘。

明代,赵保一带为赵保村的赵一里、赵二里。康熙年间为东福里。乾隆初又改为赵一里(东赵保、十字岭一带),赵二里(西赵保、沙国坪一带),大部分属屏阴区。民国16年(1927),赵保和城关合为城关区,赵保为副区。民国25年(1936),属第一区(城关)。民国32年(1943),设赵保乡,辖17保。1944年宜阳沦陷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伊洛抗日游击区,成立伊洛工委,1945年1月5日,在赵保成立宜南县抗日民主政府,3月初将宜南县改为洛南县。5月上旬在赵保建立伊洛专署。解放初为宜南县赵保区。宜南、宜北合并后仍为赵保区。1956年改为赵保中心乡,辖郭凹、慈古同、西赵、二道沟、涧河5个一般乡。1958年成立赵保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赵保乡至今。1990年辖23行政村,228村民组,131自然村,6269户,28271人(含非农业人口574人),其中回族12人,苗族1人,余为汉族,平均每平方公里222人,人均耕地1.99亩。该乡属浅山丘陵区,三山、六丘、一分田。西南高、东北低,由中山、低山、丘陵、盆地、河谷等组成,最高峰黑山海拔883.4米。陈宅河(又名黑涧水),由此发源,由南向北经过赵保盆地,出陈宅沟入洛。涧河由南向北流经本乡西部,是与上观乡的天然分界线。

农田水利:解放初,全乡水浇地仅有200亩,现有水库11座,水渠33条,水井27眼,水塘28个,机电灌站37处,各种水利设施136项,有效灌溉面积1.3万多亩,人均水地0.48亩,其中寺河水库为中型水库,蓄水量105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8700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棉花、花生为主。矿藏资源主要有重晶石、蛭石、石英石、方解石等,近年来初步开采,尤其重晶石开采,硫化钡生产量较高,远销辽宁、新疆等地。

文教卫生:解放前只有1所私立屏阳中学和2所完小,初小也寥寥无几,在校学生不足500人。1990年有高中1所,教职工28人,学生304人,初中7所,教师88人,学生1242人,小学23所,教师168人,学生4023人。乡有文化站、电影队、影剧院。有剧团2个,130人。医院1所,医务人员23人,村诊所47个,医生90人。

文物古迹有兴泰城遗址,避暑亭,养发宫,巢父、许由墓和万善桥等。赵保是豫西革命根据地之一,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1930年前就建立了中共地下党组织,1944年到1945年是抗日革命根据地,也是伊洛区党、政、军机关所在地。当年王震、王树声、刘子久、皮定钧、赵文甫、邵文杰、张剑石等,都在这里领导开展革命斗争,不少革命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把鲜血洒在这块土地上,为纪念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县政府于1960年在东赵保西南一里许的新庄修建了赵保烈士陵园。

1956年设赵堡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127.6平方千米,人口3万,辖东赵一区、东赵二区、东赵三区、东赵四区、东赵五区、西赵一区、西赵二区、西赵三区、赵庄、油路口、田沟、南窑、坡底、史庄、马河、郭凹、于沟、二道沟、温庄、十字岭、铁佛寺、龙王庙、单村、三王庄、杨庄23个行政村。

产业结构

赵保乡南部浅山区系黑沙土质,极宜种花生,年产花生3000余吨,是全县最大的花生集散地,截止至2009年,有花生加工厂6个,年加工花生米2100余吨。部分村庄又是优良玉米品种的制种基地,年制种玉米3000余亩。赵保乡荒山荒坡面积大,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生产,全乡共有养殖专业村2个,中小型养殖厂5个,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完成退耕还林4200亩,荒山造林6000亩。北部丘陵区适宜植烟,全乡植烟面积维持在5000余亩。赵保乡地矿资源主要有铝矾土、重晶石、石英石等,先后建成了寺河化工厂、宜南销酸钡厂、屏南化工厂,开采利用初具规模,化工产品远销湖南、广西等地。

2007年赵保乡围绕以烟叶生产为主线,大力发展林业和畜牧业,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使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全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300元,工业总产值实现9500万元,财政收入达到300万元。 2005年至2008年,赵保乡投资393万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治理土地面积7千余亩,改良土土壤4千亩,大力实施烟叶富民战略,2007年植烟8258亩,实现销售收入741万元,完成烟叶税收163元,税收突破历史新高。

推广天府、白沙优质花生品种187亩,巩固完善9家花生加工企业,新建花生加工企业3家,建成史庄红召红生米加工包装的新企业,赵保成为豫西重要的花生加工地和集散地。2007年新发展养殖专业户156户,建成了了5家存栏达百头规模养殖户,培育壮大坡底、郭凹等两个养殖专业村。

区域特点

赵保乡历史悠久,豫西老革命根据地之一,革命老区“红赵保”名扬省内外。境内主要革命纪念遗址有县赵保革命烈士陵园、八路军办事处、屏阳中学、大众图书馆,物色民居主要有“马家大院”、“九门十八窗”等。境内寺河水库风光秀丽,成为周围群众休。闲观光的好去处。较著名的革命纪念日有清明节祭扫烈士大会和赵保解放大会。省道南车线、平莲线穿境而过。

招商引资

2007年,全乡引进资金1300元,新上投资260万元的洛阳屏南煤灰砖项目(书记工程)、投资370万元的洛阳红星千头肉猪养殖项目、投资80万元的双孢蘑菇种植项目、投资70万元的庆达重晶石开采项目,投资55万元的长江肉猪养殖项目、投资280万元烟叶育苗基地建设项目、投资55万元的红生加工包装项目、投资130万元的烟叶水利配套项目。赵保民营经济呈现出投资规模大、项目数量多、当年建成快的新特点,为引领赵保民营经济的新一轮发展打下了基础和吹响了号角。

2008年,乡党委政府将继大力发展烟叶、花生、畜牧养殖、林业生产等四大产业,推动赵保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学校教育

赵保乡屏阳中学

屏阳中学是宜阳县四所定点普通高中之一,是由原豫西地下党负责人张剑石、邵文杰等老一辈革命家于1939年创办的。建校以来,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和建设人才。学校位于宜南重镇东赵保,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教学设备齐全。2003年从上海市徐汇区引资300余万元,对学校进行了全方位的改扩建。

学校教师素质良好、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丰富的教学经验,严格的教学管理,使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先后荣获“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为高校输送大量人才。2005年学校被确定为“洛阳师院本科生实践基地”,第一批与上海市徐汇区知名中学帮扶结对。2005年县委县政府拨付专款对学校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如今的屏阳中学环境优美、秩序井然、学习氛围浓郁、师生志气高昂,正英姿勃勃的向着“市级示范性高中”的目标前进,力争发展成为豫西地区农村示范性高级中学。

历史遗迹

赵保乡是豫西革命根据地之一,有光荣的革命历史。赵保乡大众图书馆位于东赵村,始建于1939年9月,占地3亩,有房屋12间,存书刊2000余册。建馆初期,中共“地下党”从洛阳八路军办事处领回进步书籍,供群众阅读,对当时传播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起到了较大作用。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大众图书馆成为宣传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主要阵地之一。著名作家周立波在《河南杂记》和黄皑在《十年札记》中都曾赞扬赵保以大众图书馆为阵地,唤醒人民群众觉悟的好作法,剧作家杨兰春、文艺理论家龚依群均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篇章,音乐家时乐蒙曾在这里配合抗日宣传,创作了很多歌曲。

建国后,由老干部天天值班,实行天天开放,对提高群众文化知识、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宣传科技知识起到了良好作用。《洛阳日报》、《河南农民报》曾多次载文赞扬。由于建馆时间较长,并受当时条件所限,大众图书馆有的土木结构房屋,年久失修,破旧不堪,急需修建。同时现存下来的革命战争时期的书籍,急需整理,并需要添置反映时代内容的新书籍。鉴于大众图书馆的现状,拟在原址新建房屋,硬化馆院,购置桌椅和图书等。

模范村庄

铁佛寺村位于赵保乡东6公里处,东接白杨,西与十字岭相邻,平莲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耕地面积2378亩。有4个自然村(铁佛寺、南沟、上江台、下江台),7个村民组,210户,1029人,其中党员18人,村干部5人,组干部7人。

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种植为主,全村年种植烟叶500亩,种烟收入110万元,该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较多,大多从事图片广告业务,从业人员300余人,年收入35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2245元。

村设小学1所,占地面积2亩,教师5名,学生150人,卫生所1个。村部设在铁佛寺自然村,2006年新建村部5间,共110平方米,以工代赈工程4处,全村都吃上了自来水。

该村利用扶贫资金26万元,整合村部建设、生态林建设、交通扶贫、县直委局包村、教育、县新农办等渠道的资金52.3万元,共计86.3万元。新修村内道路和生产路2.5公里,硬化排水渠4.2公里,建设户用沼气169座、垃圾池10个,400平方米的教学楼一座,15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一座,植绿化树种2000棵,环树林、速生林5000棵,。立面粉刷1.2万平方米,使村容村貌明显得到改变。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9754

男 15505

女 14249

家庭户户数 7442

家庭户总人口(总) 29645

家庭户男 15411

家庭户女 14234

0-14岁(总) 8232

0-14岁男 4382

0-14岁女 3850

15-64岁(总) 19347

15-64岁男 10152

15-64岁女 9195

65岁及以上(总) 2175

65岁及以上男 971

65岁及以上女 120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9599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7: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