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赵抃
释义

赵抃(1008~1084) 字阅道,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年四十余,究心宗教。初在衢州,常亲近蒋山法泉禅师,禅师未尝容措一词。及在青州,政事之余多晏坐,一日忽闻雷震,大悟。乃作偈云:“默坐公堂虚隐几,心源不动湛如水。一声霹雳顶门开,唤起从前自家底。”累官至参知政事,以太子少保致仕,卒后谥清献,苏轼曾为之作《清献公神道碑》。

中文名:赵抃

别名:铁面御史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衢州市

出生日期:1008

逝世日期:1084

职业:殿中侍御史

毕业院校:进士

主要成就:太子少保致仕

代表作品:《致知府阁下尺牍》等

人物档案

姓名: 赵抃(biàn)字:阅道

祖籍: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

出生年份:1008年

离世年份;1084年

号称:铁面御史

为政成就

由于面颜黑,人称“铁面御史”。与当时的包拯齐名,其实戏曲中的包拯形象正是赵忭。他当成都知府的时候,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他养了一只鹤,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

景祐元年(1034)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

宋朝时殿中侍御史赵抃,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人,赵湘之孙。景祐元年进士乙科,官至资政殿大学士,以太子少保致仕。

文学成就

风格

擅豪翰,笔迹劲丽。为政相当清简,不喜欢繁文缛节。他同时也是个相当重视自身修为,学道有成的人,每到夜晚,必先沐浴、焚香,再将日间作为恭谨地秉告上天。宋神宗立,召知谏院,并对他说:“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

诗文

《折新荷引/折新荷》

雨过回廊,圆荷嫩绿新抽。越女轻盈,画桡稳泛兰舟。芳容艳粉,红香透、脉脉娇羞。菱歌隐隐渐遥,依约回眸。堤上郎心,波间妆影迟留。不觉归时,淡天碧衬蟾钩。风蝉噪晚,馀霞际、几点沙鸥。渔笛、不道有人,独倚危楼。《次韵孔宪蓬莱阁》

山巅危构傍蓬莱,水阁风长此快哉!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遥思坐上游观远,愈觉胸中度量开。忆我去年曾望海,杭州东向亦楼台。

《题曹娥庙》

天生纯孝本良知,不愧周人七子诗,绝妙好辞为写照,丰碑千古在江湄。哀哀江上救沉尸,墓木留形世所悲,得旨春秋参祀典,孝诚今日再逢时。《和宿硖石寺下》

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应已离尘缘。松关暮锁无人迹,惟放钟声入画船。

《题杜子美书室》

直将骚雅镇浇淫,琼贝千章照古今。天地不能笼大句,鬼神无处避幽吟。几逃兵火羁危极,欲厚民生意思深。茅屋一间遗像在,有谁于世是知音?

书法成就

赵抃工诗善书,和他同时代的苏辙就曾称颂他:“诗清新律切,笔迹劲丽,萧然如其为人。”他的作品之《致知府阁下尺牍》用笔端正严谨,点画润泽,取法北宋初期书坛所流行的颜体,偏向“丽”的书风。另一作品《致知郡公明大夫尺牍》却结字则较宽散,用笔也朴质得多。细韧的笔画加上倾侧的字态,显得清劲而古雅,可说是偏向“劲”的书风。

人物传记

抃言其故,悉召还。吕溱、蔡襄、吴奎、韩绛既出守,欧阳修、贾黯复求郡。抃言:「近日正人端士纷纷引去,侍从之贤如修辈无几,今皆欲去者,以正色立朝,不能谄事权要,伤之者众耳。」修、黯由是得留,一时名臣,赖以安焉。

请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改益州。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州郡公相馈饷。抃以身帅之,蜀风为变。穷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识使者,抃行部无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召为右司谏。内侍邓保信引退兵董吉烧炼禁中,抃引文成、五利、郑注为比,力论之。陈升之副枢密,抃与唐介、吕海、范师道言升之奸邪,交结宦,进不以道。章二十馀上,升之去位。抃与言者亦罢,出知虔州。虔素难治,抃御之严而不苛,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令皆喜,争尽力,狱以屡空。岭外仕者死,多无以为归,抃造舟百艘,移告诸郡曰:「仕宦之家,有不能归者,皆於我乎出。」於是至者相继,悉授以舟,并给其道裏费。召为侍御史知杂事,改度支副使,进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时贾昌朝以故相守魏,抃将按视府库,昌朝使来告曰:「前此,监司未有按视吾藏者,恐事无比,若何?抃曰:「舍是,则他郡不服。」竟往焉。昌朝不悦。初,有诏募义勇,过期不能办,官吏当坐者八百馀人。抃被旨督之,奏言:「河朔频岁丰,故应募者少,请宽其罪,以俟农隙。」从之。坐者获免,而募亦随足。昌朝始愧服。加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以宽为治。抃向使蜀日,有聚为妖祀者,治以峻法。及是,复有此狱,皆谓不免。抃察其亡他,曰:「是特酒食过耳。」刑首恶而释余人,蜀民大悦。会荣諲除转运使,英宗谕諲曰:「赵抃为成都,中和之政也。」

神宗立,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以为疑,帝曰:「吾赖其言耳,苟欲用之,无伤也。」及谢,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未几,擢参知政事。抃感顾知遇,朝政有未协者,必密启闻,帝手诏褒答。

王安石用事,抃屡斥其不便。韩琦上疏极论青苗法,帝语执政,令罢之。时安石家居求去,抃曰:「新法皆安石所建,不若俟其出。」既出,安石持之愈坚。抃大悔恨,即上言:「制置条例司建使者四十辈,骚动天下。安石强辩自用,诋天下公论以为流俗,违众罔民,顺非文过。近者台谏侍从,多以言不听而去;司马光除枢密,不肯拜。且事有轻重,体有大小。财利於事为轻,而民心得失为重;青苗使者于体为小,而禁近耳目之臣用舍为大。今去重而取轻,失大而得小,惧非宗庙社稷之福也。」奏入,恳乞去位,拜资政殿学士、知杭州,改青州,时京东旱蝗,青独多麦,蝗来及境,遇风退飞,尽堕水死。

成都以戍卒为忧,遂以大学士复知成都。召见,劳之曰:「前此,未有自政府往者,能为朕行乎?」对曰:「陛下有言,即法也,奚例之问?」因乞以便宜从事。既至蜀,治益尚宽。有卒长立堂下,呼谕之曰:「吾与汝年相若,吾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畏戢以率众,比戍还,得馀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人喜转相告,莫敢为恶,蜀郡晏然。剑州民私作僧度牒,或以为谋逆告,抃不师畀狱吏,以意决之,悉从轻比。谤者谓其纵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皆与法合。茂州夷剽境上,惧讨乞降,乃缚奴将杀之,取血以受盟。抃使易用牲,皆欢呼听命。

乞归,越州。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抃尽救荒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复徙杭,以太子少保致仕,而官其子屼提举两浙常平以便养。屼奉抃遍游诸名山,吴人以为荣。元丰七年,薨,年七十七。赠太子少师,諡曰清献。

抃长厚清修,人不见其喜愠。平生不治赀业,不畜声伎,嫁兄弟之女十数、他孤女二十余人,施德茕贫,盖不可胜数。日所为事,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於天,不可告,则不敢为也。其为政,善因俗施设,猛宽不同,在虔与成都,尤为世所称道。神宗每诏二郡守,必以抃为言。要之,以惠利为本。晚学道有得,将终,与屼诀,词气不乱,安坐而没。宰相韩琦尝称抃真世人标表,盖以为不可及云。

屼字景仁。由荫登第,通判江州,改温州,代还,得见。时抃已谢事,神宗命为太仆丞,擢监察御史。以父老请外,提举两浙常平。元祐中,复为御史。上疏言:「治平以前,大臣不敢援置亲党于要涂,子弟多处管库,甚者不使应科举,与寒士争进。自王安石柄国,持内举不避亲之说,始以子雱列侍从,由是循习为常。资望浅者,或居事权繁重之地;无出身者,或预文字清切之职,今宜杜绝其源。」又言:「台谏之臣,或稍迁其位,而阴夺言责;或略行其言,而退与善地;或两全并立,苟从讲解;或置而不问,外示包容。使忠鲠之士,蒙羞难退,皆朝廷所宜深察也。」傅尧俞、王岩叟、梁焘、孙升以事去,屼言:「诸人才能学术,为世推称;忠言嘉谟,见於已试,宜悉召还朝。」所言皆切时务。

避执政亲嫌,改都官员外郎,出提点京东刑狱。元符中,历鸿胪、太仆少卿。曾布知枢密院,将白为都承旨,蔡卞摭其救傅尧俞事,遂不用。未几卒。

初,抃庐母墓三年,县榜其裏曰「孝弟」。处士孙侔为作《孝子传》。及?兀执父丧,而甘露降墓木。屼卒,子云又以毁死,人称其世孝。

人物评价

清廉

英宗治平初任成都府知府,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相随,为政简易。其后人以此作为堂号名为琴鹤堂,以示纪念。此堂号赵姓后人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等省。神宗即位,赵抃官拜参知政事,因反对新法,罢为杭州知州,移任青州(今属山东)、成都、越州(今浙江绍兴)等地长官。元丰七年(1084)逝世,追赠太子少师,谥清献。苏轼撰《赵清献公神道碑》(翁同龢 有临《赵清献公神道碑》),赞称:“东郭慎子清,孟献子之廉,郑子产之惠,晋叔向之贤”抃一人“兼而有之”。宰相韩琦赞赵抃为“世人标表”。

相关史料

《罗湖野录》

卷九《罗湖野录》: “赵清献元丰间以太子少保归三衢,与里民不间位貌,名所居为高斋,有诗见意曰:腰佩黄金巳退藏,个中消息也寻常。时人要识高斋老,只是阿村赵四郎。”

《宋史·赵抃传》等

赵抃任成都转运使,到官时随身只带一琴一鹤。见宋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宋史·赵抃传》。后来称人为官清廉,常用此语。按:宋赵善璙《自警篇·嗜好》称抃赴官携一琴一鹤,朱长文《琴史》卷五及叶梦得《石林诗话》则以琴鹤龟三事并言。《宋史·赵抃书》原话为:“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 在四川崇州(古蜀州)后人为纪念赵忭与陆游在罨画池旁修一庙宇称赵陆公祠,后改称“二贤祠”。其后人为纪念此事以此为堂号曰琴鹤堂。

评价

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进士及第,为武安军节度推官。人有赦前伪造印,更赦而用者,法吏当以死。抃曰:「赦前不用,赦後不造,不当死。」讞而生之。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州。濠守给士卒廪赐不如法,声欲变,守惧,日未入,辄闭门不出。转运使檄抃摄治之,抃至,从容如平时,州以无事。

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其言务欲朝廷别白君子小人,以谓:「小人虽小过,当力遏而绝之;君子不幸诖误,当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温成皇后之丧,刘沆以参知政事监护,及为相,领事如初。抃论其当罢,以全国体。又言宰相陈执中不学无术,且多过失;宣徽使王拱辰平生所为及奉使不法;枢密使王德用、翰林学士李淑不称职;皆罢去。吴充、鞠真卿、刁约以治礼院吏,马遵、吕景初、吴中复以论梁适,相继被逐。

相关文章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宋神宗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虽未立见饥荒,但时任越州长官的赵忭却敏锐预见到灾难即将来临。因此,在这年九月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赵忭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旱灾的有多少个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赈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令各县呈文上报,以为救灾的前期准备。各州县官吏汇总的结果是,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按历来的规矩,官府每年发给穷人的救济粮限额为三千石。若死守此数,将有一部分灾民得不到救助。怎么办?赵忭征收富户上缴的和僧道士多余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这样,就可以用来补助缺口了。

饥荒果然来临,粮食分发到位。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可领一升救济粮,孩童则为半升。领米的人多,赵忭担心发生相互践踏,又规定男人女人分别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可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乡民会因灾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乡民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居住地的不发给粮食。灾民有了稳定的粮食接济,忧虑大减。

为使有钱买粮的人买得到粮,赵忭告诫富人不得囤积粮米不卖。还采取措施,调出官粮五万二千余石,低价卖给百姓,平抑市场粮食价格。又设置卖粮点十八处,为买粮者提供方便。对无钱买粮的人,他的办法是雇用他们修补城墙,然后发两倍的工钱、粮食。对愿意出利息借钱的老百姓,劝告富人家尽量出借,并承诺等田中谷熟,由官府出面责令偿还,让富人借贷无虑。对被抛弃的小孩,设专人予以收养。

灾后必有疫情,第二年春瘟疫严重。官府设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每处招募两位通医僧人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对病死的人及时就地安葬;“生者得食,病者得医,死者得葬。 ”

当时的法律规定,遇灾发放救济三个月为限,但赵忭这次却发放了五个月才停。他要求下属从实际灾情出发,便宜从事,不要死守陈规。若上面追究责任,他一人承担,绝不牵连下属。在救灾期间,赵忭早晚操劳,从未稍微懈怠,事无巨细,亲自处理,还自掏腰包,为病人买药买粮。

赵忭的救灾部署,环环紧扣,周到周全。对此,宋朝大散文家曾巩写有《越州赵公救灾记》。他在文中不无感慨地写道:“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这就叫“其荒政可师”。

相关记载

纪念建筑

赵抃祠

赵抃祠在衢州市区钟楼底,始建于宋咸淳四年(1268)。郡守陈蒙清于朝而立,位于抃公故里“孝悌里”,今衢州沙湾书院村。明弘治十二年始,每春秋仲月知县率僚具常服随府行礼。嘉靖十三年秋,郡守郑柏兴筑清献祠于城南(今衢州道贯巷南端),时以遇风雨不便,迁元妙观右(今新衢小学)官地数亩作赵公祠,作堂三楹、退堂三楹、门一楹、周围筑墙。万历十三年间,郡守廖希元复移址于浮石门内的祥符寺(今衢州城区北隅钟楼底西侧),将原刘都宪羽泉之祠转他处,改建为赵公祠;其间康熙、同治年代数次修茸,最后一次修建于民国九年,占地447平方米,现为衢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构

现存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占地447平方米,平面为纵长方形,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门厅、前厅和后厅,前后厅之间有一天井。旁为高斋,紧靠赵抃祠东面,坐西朝东,占地124平方米,西边天井旁有清代郑永禧书《重建赵清献公高斋碑记》。清罗以智撰有《赵清献年谱》一卷[清抄本 清王棻校],南京图书馆藏。

特色

位于衢州老城区钟楼底西侧,平面呈长方形,坐南朝北,为四合院布局。有正祠、正室三楹、两厢等。跨进厚实的大门,即会感到一股威严的气息,或许真的是一代廉吏的气势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由衷的敬佩之情;入门处有一幕大屏风,屏风正面是一张放大了的“旷代廉吏”塑像照片,背面是清时刘国光的四首题诗。祠内从左至右按顺序记载了清献公的主要生平和功绩,按“家世源流”、“宦游地方”、“年谱”、“履历表”等展区一一陈列,使瞻仰者一目了然;正殿上方端坐着清献公的塑像,面容严谨,神态自若,两边站着书童,一人执琴,一人牵鹤,充分体现了清献公的清廉本色。

传承

赵抃一生廉政为民,书法诗词独具一格,其精神和作品对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是众多执政官员的行为楷模,尤其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有着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赵抃精神、赵抃诗词越来越受到重视。 2009年12月8衢州市赵抃廉政文化节·中小学赵诗词吟唱团体赛在书院中学大礼堂举行。来自书院中学初二、初三年级的5个班级参加了本次比赛,学生们身穿校服以班级为单位先吟唱后诵读了赵诗词《廉泉》。最后,初一年级登台表演,同学们身着古装手持竹简,齐声吟唱《廉泉》。“伯夷死后泉流在,能使贪人一饮无”这首赵诗词《廉泉》经由书院中学程钢老师谱曲后,被演绎的或深沉低回,或粗犷豪迈。

书院中学是在赵抃兴办的“清献书院”旧址上兴建的,为了让赵抃思想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在音乐课和班会课上学校都组织学生背诵赵抃诗词,学习赵抃精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6: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