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昭君台
释义

昭君台在昭君故里对面妃台山,相传是昭君幼年拾柴劳作的地方。入宫前她留恋家乡,登山回眺,因以“妃台”名山。昭君入宫以后,乡人“筑台而望”,至今犹存台基遗迹。

中文名:昭君台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

相关人物:王昭君

相关建筑:昭君亭、昭君坊、昭君故里碑

相关诗文:《过昭君故宅》

简介

在昭君故里对面妃台山。相传是昭君幼年拾柴劳作之处。入宫前她留恋家乡,登山回眺,因以“妃台”名山。昭君入宫后,乡人“筑台而望”,至今犹存台基遗迹。据记载,汉时在此立有昭君祠,唐建有昭君院,宋立有昭君故里碑,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曾重修昭君院,清光绪十年(1884年)秋,在此重立昭君故里碑,如今碑文尚存。建国后,重修了昭君亭、昭君坊和昭君故里碑,建筑风格古朴雄健。登台四望,山峦重叠,云蒸霞蔚,满坡桃李柑橘,拥翠堆金,台前溪水澄澈,宛如碧罗绶带,飘曳于九曲峡谷之间,风物俊秀清丽。

相关介绍

昭君台:人民性的根

说昭君台,必先说王昭君其人。

在瞑瞑之中,我觉得三峡文化的大框架里,那文化的伟丈夫就是屈原,而那位纤纤贤贤的女主人则是我们的昭君。这是一种非常难得和奇特的现象,在一小块地方上,似乎仅隔一条峡江的山岭,就有那么两个中国之最的产生,这不能不说,是那种阳刚和阴柔的最完美的和谐统一。所以我说,这是一种伟丈夫与贤夫人那种最美丽的文化境地。

大概源于中国古代一直有赏赐美女的文化习气,或是那种为了达到一种目的而获得的一种亏负心理,中国皇帝也一直喜欢把一些美丽的宫妃送给这个送给那个,好像把一件很随便的礼物送人一样随便。有的甚至把自己的女儿也送给那些当时认为是野蛮民族的首领们。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可是正是由于他们这种不良习惯,于无意中创造了一批名垂青史的妇女。王嫱就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个。中国历史上,真正依靠自己的实力取得一种名气的妇女,大概王某人要算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中国史上的美妇美女无外乎这么几种人,一种是埋伏在皇宫后院的宫妃,那些人靠着自己特殊的身份和位置,每天都挖空心思博得那位视美女如云如木头的皇帝欢心,同时又都面临着随时可能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女人的可能。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心理环境的熏陶下,她们都攒足了劲儿,一旦有机会就会闹个惊天动地的事情儿来。所以,往往就出了名,像杨贵妃,像赵飞燕,像貂蝉。不过她们经历了多少深宫冷遇,多少人间苦难,那种过着悠闲田园生活的女子是无法想象得到的。再就是一种艺妓,她们凭着自己娇好的面貌,也都经历了那种一步一步发展自己的艰难过程,然后成为一个都市的名媛,然后被一些市井的话本作家写成一些通俗的东西得以流传。所以,她们又成为了一种后人研究前世世俗生活的材料,自然后人也就知道了这些美女的很多遭遇,于是她们也就闻名古今了。还有一种是那种女强人或即使没有美貌的才女。前者有武则天,慈禧等,后者有苏小妹,李清照等。我看了看王嫱的身世,在她身上有宫妃的影子,也有美女的容貌,更有才女的心性和那种能在历史长河里沐浴的气魄。从她的背影里,我很难看到一点那种深宫留给她的晦涩心理和作态。从她的身上,实则是让人那时就觉得到了中国妇女现代能力的觉醒和站立起来所具有的独立人格和意味。这时,她已经不仅仅用一个美字来了结,她已经是一种很大很深很厚的历史书里的一页了。?

昭君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这很多人都知道。昭君是中国古代一个民族的母亲,是那种把祖国疆土和民族心理缝隙缝合在一起的针线,这一点也许有人即使不知道也会想到。但是,昭君是一种代表中国民族史中的文化飓风。意识到这一点的,我想并不多。所以,在文章一开始,我就抛出了在三峡文化的天空,昭君是作为一种文化具象,作为那种峡江阴柔力量的标志与屈原并肩站在一起的。?昭君的文化之根,是她的平民意识。王嫱的这种意识是因为她来自三峡香溪河畔那个叫宝坪的穷山村,她的身上,哪怕是身在宫帏,那种山民和山土的乳汁的气息,依然醉人心魂,她那倾注风雨声音的平民心态,实则她一种永恒的生命本质。就是那颗美丽的种子从她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经埋进了她的心田。即使在那种不生寸草的宫墙里,她仍然以那种干种子的形象默默地卧在那里。一旦那些唤起生命的湿湿水份能够从一丝的缝隙里渗进来,与它相遇,它的生命信号就会高高扬起,把那些疾苦的声音,民众的声音,安宁的声音,和平的声音统统地汲进那种子的核,然后生长出一种责任,走进了茫茫大漠,弹起那苦苦凄凄的马头琴。就是在那种历史刮来的和平之风中,她冰销玉蚀,让一尊美丽的肉体化成抚摸千年的骨胳和草原泥土的肥渥。而那个青冢,那种美丽,那种千古的赛过孟姜女、赛过窦娥、赛过每位拖裙走过历史门槛的妇人的峡江女儿王昭君,早已化作一座清洌的精神丰碑。

她是人文的,其实她身上的很多很多的东西都是人民的。中国的百姓是个最容易产生感恩情感的阶层。人民感恩真正为他们请命的人。王昭君是和平与安宁的请命者。她的这种为民请命,远远要比那些封建士大夫所谓的为一民一卒的些小之事的请命不知要高贵多少倍。当现代连我们的散文在文章中都惧怕人民之类字眼的时候,我却冒着失去读者的风险,把那种被许多人喊空了喊虚了的人民与三峡的文化女神王昭君同提并论,她该是有着一种多么深刻的历史冲击力。

每个稍有头脑的农民都会悟出那个简单的道理,战争的真正伤害者是谁。不是那些被枪刺中胸膛的士兵,不是那些沮丧的将帅,不是那战场上满眼的烟尘。而是那些士兵身后白发苍苍的母亲,是一大片一大片整天锄禾日当午或是在田土里蠕动的无辜的农民,是那种等待烟火过后,依然在饱受着灼痛和熬煎的泥土地,一望无边、坦荡如垠的泥土地。这些词都是人民的词,都是负载人民这个词义的老木船。包括我们的文章,是不是离土地,离母亲,离农民这些曾经衣食过我们的肉体,塑造我们的灵魂的词语都远了呢。有时,我们甚至还嘲笑那些似乎是老掉牙的词语。?

走进昭君村,和在北方的风里倾听琴弦颤动的声音,其感觉是完全不同的。这儿是那种南方山清水秀的意境。昭君是作为一种闺秀的形象出现在这方水土上的,所以她则是永恒清纯的昭君,是少女的昭君,是清秀的村枯。她的一切都没有丝毫的砂子,没有浑浊,没有邪恶,更没有北方那种艰辛和苦难。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岁月和青春。她在那里发出的每一声笑,唱出的每一只歌,手提花裙足履清波的每一种举止,都是对那种美好和青春最动人的赞叹。而我走进这村,真有种走进少女闺房的感觉。作为一个男子汉,我的每个脚步都有种禁忌感,那种特有少女的气息就在身边回荡,那种唯恐惊动她的梦境的心理也油然而生,她就似在这些青色的任意一间屋子里静静地沉思。

渐渐习惯了这种氛围,心里那些传统的联想也随之产生,一种琢磨不透的无所谓的心理也浮现出来,儿戏的心理,不地道不心诚悦服的心理也出现。这些都是那种大男子主义的本能,可我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想什么。一个现代男人,走进一位古代闺女的闺房,我不知道自己想探询什么。也许正是这种代表峡江女子那种青春意味的形式,以王嫱这个美丽的化身得到最深刻的浓缩,让无论是三峡的男女都能找到那种乡情与青春混和在一起的感觉。从而,用那些无形的手安抚心中的怀旧感。

香溪绕着昭君住过的村子王家山,就像绕在昭君村身上的一种绸缎子。因为美女王昭君的缘故,凡到这里的人都喜欢发些无谓的感慨,让他们想到王嫱是因为这里的山美而致的人美,想到溪香山秀,水钟人灵的自然宿命论的说法。

其实不然。在白居易等文人骚客看来,这儿简直就是那种穷山恶水的地方。昭君村一面青山,地势猥琐狭长,形如鲤鱼,至今仍有鲤鱼困沙舟、鹞子抢鱼、仙人撒网之说。白居易元和十四年由江州调到忠州任刺史,路过昭君村,写了一首不服气的诗:“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亦如彼妹子,生此遐陋村。”同代诗人崔涂也在《过昭君故宅》中写道:“不堪逢旧宅,寥落满江滨。”?昭君村当时的破败景象由此可见了一斑。

怀旧,是中国文化的永恒主题。昭君作为一位三峡美女,她也没能例外。而借昭君抒发怀旧之情的文人墨客又尤其喜欢选择她的香溪、昭君台、楠木井。谁也不能否认,那些一如王嫱的地方,何尝不是昭君身上的一部分。

王昭君是与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人西施、貂蝉、杨玉环并肩站在一起的。古人用烂了那句沉鱼落雁之美,似乎只有用在她们身上才是最恰当不过的。但是历代吟诗作赋者,如李白、杜甫、石崇、白居易、王安石、司马光、元好问、高起、王夫之、袁枚等等为昭君竟作了上千首诗,盖历代歌咏美人之最。宋代诗人曾巩那个名句简直把她说成了绝色:蛾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自信无由于白玉,向人不肯用黄金。

上林者,汉武帝扩修的秦时旧苑。上林花都被羞住了,有什么还比这更美丽的呢。而且昭君的美丽,以她为民族和睦所作的贡献,更是一种大美丽。是一个可以震撼民族的美丽。这种美丽,我应该把它归入三峡的一种层面。昭君永远是三峡那些细腻的柔情和文化符号的佳构,是三峡的那么一种永恒的淡淡伤感和哀愁。

地址在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