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丕烈 |
释义 | 张丕烈(1898—1950),号伟军,1898年出生于北义乡(今港东乡)一个小康农家。张在上海龙门师范毕业后以教书谋生。后经同乡介绍到轮船上当练习生,开始航海生涯。他用心学习航海知识,受到船长器重,得到提拔。抗战爆发时,张是招商局庆宁轮船长。当时,国民政府命招商局诸轮由沪西撤,并沉船于汉口马当一线,以阻止日军顺江西进。张率轮沉船后流落上海。他目睹日军横行肆虐,深感亡国之痛,发誓不为日人做事。在上海的日本东亚海运株式会社曾数次以重金聘他出任船长,均遭断然拒绝,宁愿在苏州旅沪小学当教师。他曾一度任私营华兴轮船公司承租的蒲露陀号货船船长,因该船葡萄牙船长傲慢无礼,蔑视中国人,愤而离船。抗战胜利后,张重回招商局,先后任海皖、海列轮船长,奉命运兵秦皇岛、葫芦岛。他对国民党积极打内战极为不满,招商局内部种种黑幕也使他痛心疾首。不久,张出航台湾。 解放前夕,张的好友海辽轮船长方枕流秘密接受共产党指示,积极准备率船起义。在方的启发下,张对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有了一定认识。1949年初春,张率海辰轮撤离上海。航行途中,从广播中传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消息,张深感欢欣。5月,国民党当局为防范船员起义,竭力动员船员家属迁居台湾。张闻讯后即函告在上海的妻女决不可去台湾,并预言他自己回上海的日子不会太远。10月初,张收到海辽轮的起义通电,便联络船员,组织骨干,秘密研究起义行动计划。 1950年1月,海辰轮离台湾驶日本吴港,张在吴港召集全体船员举行归航祖国大陆的誓师大会。由于个别动摇分子的泄密和反动分子的破坏,海辰轮在归返途中遭国民党军舰拦截,起义未成。3月22日,张被台湾国民党当局逮捕。5月30日,宪兵司令部军事法庭以所谓“准备发动叛乱罪”判处张死刑。张在法庭上正气凛然地宣布:“我的心早已飞回大陆,你们的判决是无效的!”7月11日晨5时,张丕烈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时年52岁。 1951年,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张丕烈为革命烈士,并在上海万国公墓召开追悼会。 张丕烈(1887——1965),字文轩。班主,工须生。河南省渑池县池底乡南庄村人。幼时,其伯父张东川宦游晋南(puteng按语:渑池县网站记载为父亲张寅清字宾如),他随之到任所私塾攻读诗书。读书之余,酷爱当地蒲州梆子,常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学会了许多唱腔与表演。后毕业于渑池县高等学堂,正值辛亥革命前夕,他厌恶腐败的清庭统治,两次撕毁委派他新安县县长的任命状,甘于淡泊,从事教学教学工作。(puteng按语:渑池县网站记载为后时值辛亥革命后,军阀战争期间,他厌恶腐败,两次撕毁委派他新安县县长的任命状,却甘于淡泊,以微薄束修从事教育工作多年。)辛亥革命期间,他积极响应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写下《告全县士绅书》,张贴通衢,揭露地方豪强趋附洋人、鱼肉百姓的罪行,为民众伸张正义。 为满足村民看大戏“西路戏”(蒲州梆子)的愿望,他征得群众同意,延清晋南教师,于民国三年(1914)在南庄村组织成立起了渑池县境内的第一个蒲剧戏班。他率先捐资,购置行头。为了打破世俗轻视“戏子”的观念,他带头学戏,粉墨登场,引起强烈反响。这无异于在知识界和渑池上流阶层丢下了一颗炸弹,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在老百姓中间,街谈巷议,一时传为美谈。他从晋南、灵宝等地请来十多位有名望的演员,如须生恒照、正旦小水、小旦行屏、小生双印、正旦彭师、花脸刘顺、丑角李心海等,演出的剧目有《包头山》、《玉虎坠》、《取洛阳》等。他所领戏班,起初在本村及临村演出;后随戏班技艺的不断提高,名声渐著,应邀到教远的村庄以至陕县、灵宝直至晋南一带演出,成为专业性的演出团体。在南庄戏班影响下,杜家、槐树凹、谷水、西曲、张马、平泉等村相继办起蒲剧戏班。由于他的倡导,蒲剧自南庄戏班始,开始在渑池地面扎根流传,他为蒲剧在渑池的流布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20世纪四五十年代,蒲剧西至陕县,东至义马,遍及渑池全境。杜家、槐树凹、谷水等村至今仍有业余蒲剧团演出,并以蒲剧为大戏,曲剧为小戏。凡新建舞台,仍然必须请蒲剧唱开台戏。 1925年后戏班衰落,但仍作为家戏不时演出。他曾扮演须生角色的《鞭打芦花》、《杀狗劝妻》、《三娘教子》等剧目,在观众中影响极深,颇得群众好评。《刘备哭灵》、《辕门斩子》等折是他的拿手戏。他为渑池的戏曲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建国后,张丕烈因年事已高,闲居乡里。1965年因病去世,享年79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