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正忠
释义

斋名快然楼、不陋居,1945年生于江苏海门。 幼承家学,酷爱书法绘画,曾于中央美术学院专修硕士研究生课程, 师从高冠华、陆一飞、邵洛羊等名家。 从艺50年,早年艺涉中西,后专攻中国画田园山水15年。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上海书画院签约画师、海门画院院长。 作品获全国性、国际性展览奖项20余次。

艺术简历

大量作品入选各级画展、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中国书画报》、《美术报》、《国画家》、《荣宝斋》等专 业报 刊,并作专题介绍,举办个人画展十余次。

出版有《张正忠诗书画——田园山水百图》、《田园山水画法》等专著,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选》等画册。

作品端凝秀逸、生气盎然,独具一格,

并提出田园山水画理论架构,对山水画作了拓展性的探索。

传略被收入多部人名辞典。在家乡建有“海门市张正忠艺术陈列馆”。

艺术观

张正忠是中国画的“传统创新派”,他的观点是:既要继承传统的中国画理法与中国文化中有关的精华,又要重视作品的原创性、现代感、技法出新;既要自由地发挥天性,又要遵从理性的约束;要让传统笔墨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理论和风格;认为“表现自我”与“给别人欣赏”都需要,所以作品要雅俗共赏;认为衡量艺术作品质量的主要条件是深度、难度、新度,这“三度”来自思想、技巧、内涵、生活等各个方面。他的格言: “艺术是心灵的流淌、生活的诗情、实践的结晶。”他所致力创作研究的田园山水画,上承中国儒、道、释哲理的影响,以田园诗般的语言,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生命之美,实践“中和”的审美精神,张扬“真、善、美”的理想,在山水画领域拓展一条具有创造性意义的道路。

田园山水画的艺术价值

张正忠先生能够终生热爱书画艺术,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张守正老先生。在家庭文化艺术氛围的影响下,他6岁便爱上了书法、国画,以后一直痴迷于此。14岁以他的字画在当地面向公众,至今从艺已50年。他正式拜的第一个老师是写意花鸟画家高冠华先生,系潘天寿的高足;第二位老师是陆俨少的大弟子陆一飞先生,进修山水画;第三位老师是邵洛羊,进修中国画理论。其实他的老师远不止这几位,在北京、南京、上海、杭州,有很多位师友,都是一流的画家、理论家,对他多 所指点。同时遍习宋元明清山水,可谓兼收并蓄,集众家之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上世纪60-80年代涉足素描、油画、版画、雕塑、设计,这种特殊的经历,增加了艺术素养的厚度。

志存高远 学者之风

张正忠先生1945年生于江苏海门,斋名快然楼。幼时家中多书籍、字画,父亲能作书画,常给他讲读古文。他的家在乡村,祖父起一直是亦耕亦读。父亲鼓励他勤奋学习,希望他将来能上大学。他兴趣广泛,从小既爱绘画、书法、文学,也爱天文、地理、历史、自然等科。然而他的人生道路上并没有交过好运,虽然学习成绩优良,就是上不了大学,直到48岁才得以到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进修。在漫长的岁月中,他结交师友、发愤修学,刻苦用功、甘于寂寞。他读过很多画家的传记和著作,确立了很高的志向。他生活俭朴,常出入于书店,积累藏书达万册。老师的治学态度对他影响很深。高冠华先生尊师重教,常谈潘天寿的治学与艺术观,他的画作浑厚鲜活、构图多变,无应酬之作。高先生沉潜于学问,八十岁还不想开画展,重在身后的贡献。邵大箴先生常对张正忠谈艺术问题,要他能不为宠辱所动。杭州王伯敏先生、北大葛路先生对每一处关键词都要穷根究底,一丝不苟。上海陆一飞先生在笔墨上对他要求至严,紧扣陆家山水的“重、坚、紧、正、厚”来分析他的作品。此外,李松、陈大羽、邵洛羊、广军、余任天、童中焘、舒士俊、吴俊发、张新予、王琦、彦涵、古元、李树声、马鸿增等许多学者、画家,都对他有过直接的指导。此外,他还研习荆浩、范宽、董源、惠崇、王蒙、髡残、龚贤、黄宾虹、李可染等诸家以及西洋古典、现代绘画。因此,从自幼秉性和漫长的读书、创作历程中,形成了认真、严谨而又思路开放的学风。他不重名利,选择田园山水创作研究课题以后,十余年如一日,不做与此无关的工作,每天十小时沉潜于学术,加速了他整体素质的提高。他珍视批评意见,常研究自己创作中的存在问题,写下几十本札记。当他申报职称的时候,获奖、发表、论文、专著厚厚三大摞。他现在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海门画院院长。他与李可染一样是个苦学派,追求硬功夫。陆一飞先生给他题词:“由谨而专,自专而博” 是对他学风很恰当的评价。

拓展新路 勇者为先

早在1964年,张正忠先生就喜欢描绘田园风光。那年他步行50里,穿过广阔的平川田野,去通吕河边写生,画出了《通吕河风光》等作品。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有很多作品表现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其中有在全国性美展上获奖、展出的《春之晨》、《暮雨急》、《披霞归》等。当他在1995年决心专画田园画时,朋友们都不赞成,理由是这条路太难。如果偶尔为之还可以,专门画它并以此为终生课题,风险太大了!他相信清代画家、理论家笪重光的一句话:“平常之景难工,工者频观不厌。”一旦画得好了,观众怎么也看不厌,这句话很吸引他。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他决然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这条路。他从头做起,到乡村步行观察体验;翻开宋画再次临摹;到处寻师访友,探寻中国画的奥秘。他放弃了许多经济上的收入,深居简出,就做四件事:画、读、写(写文章、书法)、跑(名山大川和田园村野)。十三年来多少个日日夜夜,辛苦修炼、勇敢跋涉,画出了数以千计的田园山水原创作品,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构架。他取出了“田园山水画”这个名词,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内容,走在了田园山水画领域的前列。正如著名史论家左庄伟教授在《传统理法、现代情怀》一文中说:“张正忠正是以传统为基础而加以拓展了的理法,加上表达现代人的情怀理想,经过长期勤奋好学的修炼,才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田园山水画和独特的笔墨语言。他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这条路的开辟成功,与他对艺术的忠诚、勇敢是分不开的。

品高艺精 智者风韵

2005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张正忠先生的田园山水专著《张正忠诗书画—田园山水百图》。这本书中有100幅画,108篇文章,160首诗,12幅书法。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邵大箴先生撰写序言《和谐、宁静的田园诗境》,对他的创作路子、艺术品位给予充分的肯定。文章说:“他的画内容充实,多取材于他周围的平常生活情景,他用自己的画笔‘诗化’这些情景,在看似平淡的景物中发现美,在平实的描述中呈现美,真情实感在他创造的意境中自然地流露出来。这也可说是他的艺术特色。他的作品犹如有情趣、有诗意的散文,人们阅读之下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温馨感。在人们热衷于‘现代化’的社会里,这种幽静、自然、和谐的画境,无疑能给人们的心灵世界以抚慰。”

著名美术史论家、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马鸿增先生撰文《田园山水:张正忠的新拓展》,他经过认真研究后写道:“可以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田园山水的专著。”“因而我说,张正忠是田园山水的拓展者。”此文发表于《国画家》杂志。

著名美术史论家舒士俊先生撰文《竭诚凝思画江南》,评价他的画“得意境清新幽深,笔墨端凝秀雅,有一股魅人的风韵流出画外。”

著名美术理论家左庄伟文章说:“张正忠终成一位令画界瞩目的画家,自成一体,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的新领域。在林立的画家中,独树一帜,占有一席无人替代的地位。”

著名美术理论家邵洛羊老前辈在《乡土芳草,田园清风》一文中说:“在宽广的中国画坛上自具一格,脱颖出蓝。看了正忠的画,益觉得中国画怎会穷途末路?对新世纪的中国画充满信心!”美术史论家、画家葛路、高冠华、陆一飞、朱国荣、恽甫铭、丁涛、李松、万新华、李维世、李树勤、沈启鹏、袁峰、施永成、陈培光、孙元亮等数十位专家、知名人士给予肯定和评价。

2007年,他的新著《田园山水画法》,为中国山水画的题材分支——田园山水画的创作和技法提供了鲜活、实际、周详的图文资料,无私地公诸于众,建构了这个领域的技法基础。两本著作的问世,奠定了他“拓展者”的地位,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南京博物院史论家万新华在《回归心灵的家园》一文中说:“画家在大量引入现实题材的过程中,重新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切入点。”“张正忠先生依然保持着那种文人画家九朽一罢式的绘画方式和传统文人的清高。……由此看来,他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文人。”

张正忠田园山水画从传统功底、性灵才气、画路创新等方面,已经获得业界权威人士和收藏家的高度评价,它将来的艺术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诸家评论

邵大箴(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院博导)

他的作品犹如有情趣、有诗意的散文、使人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温馨感。这种幽静、自然、和谐的画境、无疑能给人们的心灵世界以抚慰。

——《和谐、宁静的田园诗境》

马鸿增(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理论家)

张正忠的田园山水内涵与众不同。诗、画合一,质朴自然,真情流泻,感人至深,……因而我说,张正忠是田园山水的拓展者。

——《田园山水:张正忠的新拓展》

舒士俊(上海《书与画》杂志学术编审、美术理论家)

他的田园山水画得意境清新幽深,笔墨端凝秀雅,“擅风光于掩映之际,览而弥新”,有一股魅人的风韵溢出画外。

——《竭诚凝思画江南》

左庄伟(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理论家)

张正忠终成一位令画界瞩目的画家,自成一体,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的新领域。在林立的画家中独树一帜,占有一席无人替代的地位。

——《传统理法 现代情怀》

丁涛(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美术理论家)

正忠的画已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笔墨也很到位,很有意境、情趣,他在个人风格之下每一幅画又都有特点、有变化,每幅画都不同。

——《田园墨韵》

李松(《美术》杂志前主编、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

张正忠深切地体味到家乡田园山水之平和、之静谧、之温馨可亲,由此而构成他独特的题材领域,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

——《绵绵的乡情》

邵洛羊(上海中国画院顾问、美术理论家)

在宽广的中国画坛上自具一格,脱颖出蓝,看了正忠的画,益觉得中国画怎会穷途末路?对新世纪的中国画充满信心!

——《乡土芳草 田园清风》

朱国荣(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市美协副主席)

我很欣赏张正忠联“无画却是画,言诗未必诗”,深含老庄哲学的真谛,他的画和诗,乃是心画的物化流露,心语的诗化表达,平淡天真,意味隽永。

——《心中的田园》

恽甫铭(上海画家、美术理论家)

张正忠钟情田园山水画由来已久,从研究田园诗开始,到十多年前专攻田园山水画,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山水画的题材内容和笔墨技巧。

——《心近田园碧》

万新华(南京博物馆美术史论家)

勿容置疑,张正忠先生在作品中灌注的情感与山水发生着感应与和谐,使他的田园山水画具有了丰富的内在气质和鲜明的文化个性。

——《回归心灵的家园》

李维世(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画家)

我喜爱并赞赏张正忠的田园山水画,首先是因为他的画画得很美、很抒情,能给人以美感享受。众所周知,美是艺术的核心,是艺术的最高准则。美术作品就要表现美;给人以美感,而绝不是相反。我坚信只有美才是永恒的。

——《自然清新 优美和谐》

丁鸿章(《南通日报》美术编审、画家)

回溯正忠先生的从艺历程,近50年来,认真研习传统书画诗词,也曾在油画、版画、雕塑等艺术门类中出入驰骋。近十余来,在美术界种种喧嚣声浪中,不赶时髦,独辟蹊径,终以从容守真之心锁定田园山水画创作。这是一位智者创造性的选择,也是富于时代感和责任感的选择。 ——《张正忠的田园山水》

李一(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副主编)

张正忠深入生活,下了大功夫,画得这么认真。作品这么多,而且很有特色,没见过长期专攻田园山水的。笔墨精到,构图气势比较大,语言有创新,感情表达细腻,多出精彩之处。

—— 2000“张正忠书画展”研讨会发言

黄鸿仪(江苏省国画院美术史论家)

你能潜心艺事、深研书画、植根生活,热衷描绘家乡田园风光,这种执着的艺术追求值得我学习和佩服。在《百图》中,你调动笔墨描绘水乡家园,倾诉着你对故乡一草一木的爱。行行诗句,幅幅图画都染上你的深情浓意,观画者为之动情。在诗、书、画相得益彰的综合感染力下,达到很好的观赏效果。

——2006年3月2日书信

王仲(《美术》杂志前主编、画家)

正忠的田园山水,第一,画他熟悉的、热爱的生活,让人感到亲切、有感情;第二,画得深入、完整,有空间感、有丰富感,有看头;第三,作品中有传统,有意境、有诗意,中国文化味道很浓;第四,一看就让人感觉清新,是新时代的、现代的。

——2000“张正忠书画展”研讨会发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3: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