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兆国 |
释义 | 1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张兆国,1968年11月出生于山东 1987-1991:山东大学化学系毕业,获学士学位 1991-1994: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获硕士学位 导师:徐建华教授 1994-1997: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毕业,获博士学位 导师:陆熙炎院士 1997-2000: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化学系博士后 导师:张绪穆教授 2000,6-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0年度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2年上海市科技启明星研究方向 ◎ 基本信息1968年11月出生于山东 1987-1991:山东大学化学系毕业,获学士学位 1991-1994: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获硕士学位 导师:徐建华教授 1994-1997: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毕业,获博士学位 导师:陆熙炎院士 1997-2000: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化学系博士后 导师:张绪穆教授 2000,6-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0年度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2年上海市科技启明星 2004年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 2006年科技启明星跟踪 2007年曙光学者 ◎ 研究兴趣金属参与或催化的碳-碳键形成反应,尤其注重后过渡金属催化的碳-碳键形成方法的研究。 有机膦化学,手性膦配体的设计、合成及产业化研究。 工业均相催化剂的设计,精细有机合成及不对称合成方法的研究。 ◎ 发表论文Zhu, L., Chen, H., Meng, Q., Fan, W., Xie, X., Zhang, Z.,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2-oxo-4-arybutanoic acids to 2-hydroxy-4-arylbutanoic acids." Tetrahedron 2011, 67 (34), 6186-6190. Yao, Y., Fan, W., Li, W., Ma, X., Zhu, L., Xie, X., Zhang, Z., "Synthesis of (S)-7-amino-5-azaspiro[2.4]heptane via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protected ethyl 1-(2-aminoaceto)cyclopropanecarboxylates." J. Org. Chem. 2011, 76 (8), 2807-2813. Yang, Y., Chen, L., Zhang, Z., Zhang, Y., "Palladium-catalyzed oxidative C-H bond and C=C double bond cleavage: C-3 acylation of indolizines with α,β-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Organic Letters 2011, 13 (6), 1342-1345. Xie, X., Ni, G., Ma, F., Ding, L., Xu, S., Zhang, Z., "Palladium-catalyzed monoarylation of aryl amine with aryl tosylates." Synlett 2011, (7), 955-958. Ma, F. F., Peng, Z. Y., Li, W. F., Xie, X. M.,Zhang, Z., "An efficient Pd-catalyzed coupling of hydrazine derivatives with aryl halides." Synlett 2011, (17), 2555-2558. Ma, F., Xie, X., Ding, L., Gao, J., Zhang, Z., "Palladium-catalyzed coupling reaction of amino acids (esters) with aryl bromides and chlorides." Tetrahedron 2011, 67 (48), 9405-9410. Li, X., Ma, X., Li, W., Tao, X., Meng, Q., Fan, W., Zhang, Z., "Catalytic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of ethyl 2-(benzo[b]thiophen-5-yl)-2- oxoacetate with ru-sunphos in the formal synthesis of T-588."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1, 29 (12), 2581-2583. Li, W., Ma, X., Fan, W., Tao, X., Li, X., Xie, X., Zhang, Z., "Ru-catalyzed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of 3-oxoglutaric acid derivatives via solvent-assisted pinpoint recognition of carbonyls in close chemical propinquity." Organic Letters 2011, 13 (15), 3876-3879. Fan, W., Li, W., Ma, X., Tao, X., Li, X., Yao, Y., Xie, X., Zhang, Z., "Ru-catalyzed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of γ-heteroatom substituted β-keto esters." J. Org. Chem. 2011, 76 (22), 9444-9451. Zhu, L., Meng, Q., Fan, W., Xie, X., Zhang, Z., "Direct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of 2-oxo-4-arylbut-3-enoic acids." J. Org. Chem. 2010, 75 (17), 6027-6030. Xie, X., Ding, L., Ni, G., Zhang, Z., Gao, J., "A general and facile approach for the synthesis of 2'-functionalized 1,1'-binapthyl-2-ols."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0, 28 (9), 1630-1634. Wang, J., Tong, X., Xie, X., Zhang, Z., "Rhodium-catalyzed activation of C(sp3)-X (X = Cl, Br) bond: An intermolecular halogen exchange case." Organic Letters 2010, 12 (23), 5370-5373. Peng, Z. Y., Ma, F. F., Zhu, L. F., Xie, X. M., Zhang, Z., "Lewis acid promoted carbon - Carbon double-bond formation via organozinc reagents and carbonyl compounds." J. Org. Chem. 2009, 74 (17), 6855-6858. Lin, X., Busch-Petersen, J., Deng, J., Edwards, C., Zhang, Z., Kerns, J. K., "Efficient and scalable synthesis of 3,5,7-trisubstituted 1H-indazoles as potent IKK2 inhibitors." Synlett 2008, (20), 3216-3220. Xie, X., Zhang, T. Y., Zhang, Z., "Synthesis of bulky and electron-rich MOP-type ligan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palladium-catalyzed C-N bond formation." J. Org. Chem. 2006, 71 (17), 6522-6529. Zhu, L., Chen, H., Meng, Q., Fan, W., Xie, X., Zhang, Z.,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2-oxo-4-arybutanoic acids to 2-hydroxy-4-arylbutanoic acids." Tetrahedron 2011, 67 (34), 6186-6190. Yao, Y., Fan, W., Li, W., Ma, X., Zhu, L., Xie, X., Zhang, Z., "Synthesis of (S)-7-amino-5-azaspiro[2.4]heptane via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protected ethyl 1-(2-aminoaceto)cyclopropanecarboxylates." J. Org. Chem. 2011, 76 (8), 2807-2813. Xie, X., Zhang, T. Y., Zhang, Z., "Synthesis of bulky and electron-rich MOP-type ligan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palladium-catalyzed C-N bond formation." J. Org. Chem. 2006, 71 (17), 6522-6529. Wang, D.; Zhang, Z. “Activation and reaction of carboxylic anhydride catalyzed by palladium ” Chin. J. Org. Chem.2004, 24, 258-269. Guo, M.; Li, D.; Sun, Y.; Zhang, Z. “Selective Reduction of the Carbonyl Group in b,g-Unsaturated a-Ketoesters by Transfer Hydrogenation with Ru-TsDPEN” Synlett, 2004, 741-743 Luo, Y.; Wang, F.; Zhu, G.; Zhang, Z. “A concise synthesis of 2-diarylphosphino-20-methoxy-1,10-binaphthalenes (MOPs) by simple resolution”, Tetrahedron Asymm. 2004, 15, 15-17. Guo, M.; Li, D.; Zhang, Z. “Novel Synthesis of 2-Oxo-3-butynoates by Copper-Catalyzed Cross-Coupling Reaction of Terminal Alkynes and Monooxalyl Chloride”, J. Org. Chem. 2003, 68, 10172-10175. Wang, D.; Zhang, Z. “Palladium-Catalyzed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of Carboxylic Anhydrides with Organozinc Reagents”, Org. Lett., 2003, 5, 4645-4648. Zhu, G.; Zhang, Z. “Palladium-Catalyzed Tandem Cyclization/Suzuki Coupling of 1,6-Enynes”, Org. Lett., 2003, 5, 3645-3648. Cheng, J.; Wang, F.; Xu, J.-H.; Pan, Y.; Zhang, Z. “Palladium-catalyzed Suzuki–Miyaura reaction using aminophosphine as ligand”, Tetrahedron Lett., 2003, 44, 7095-7098. Tong, X., Zhang, Z., Zhang, X., “Novel Rhodium-Catalyzed Cycloisomerization of 1,6-Enynes with an Intramolecular Halogen Shift” J. Am. Chem. Soc. 2003, 125, 6370-6371. Zhang, Z.; Lu, X*. and Lang, S. “An Unexpected Reaction of Allyl Propynoate under Palladium Catalysis” Chin. J. Chem. 2002, 20, 1287-1290. Wang, F. and Zhang Z.* “Palladium Catalyzed Amidocarbonylation”, Chin. J. Org. Chem. 2002, 22, 536-542. Tian, J. Z.; Zhang, Z. G.; Yang, X. L.; Fun, K. H. and Xu*, J. H “Photooxygenation of Indolizines via Selective Excitation of Their Charge Transfer Complexes with Molecular Oxygen” J. Org. Chem. 2001, 66, 8230-8235 Zhang,Z.; Lu, X.*; Xu, Z.; Zhang, Q. and Han, X. “Role of Halide Ions in Divalent Palladium-Mediated Reactions: Competition between ‚-Heteroatom Elimination and ‚-Hydride Elimination of a Carbon-Palladium Bond”, Organometallics 2001, 20, 3724-3728 Zhang, Z.; Qian, H.; Longmire, J. and Zhang, X*. “Synthesis of Chiral Bisphosphines with Tunable Bite Ang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of –Ketoesters”, J. Org. Chem. 2000; 65; 6223-6226. Li, W.; Zhang, Z.; Xiao, D. and Zhang, X*. “Synthesis of Chiral hydroxl Phosphines from D-Mannitol and Their Use in Asymmetric Catalytic Reactions” J. Org. Chem., 2000, 65, 3489-3496. Wang, Z.; Zhang, Z.; Lu, X*. “Effect of Halide Ligands on the Reactivity of Carbon-Palladium Bonds: Implications for Designing Catalytic Reactions” Organometallics, 2000, 19, 775-780. Li, W.; Zhang, Z.; Xiao, D.; Zhang, X*. “Rhodium-hydroxyl bisphospholane catalyzed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dehydroamino acids and esters” Tetrahedron Lett., 1999, 40, 6701-6704. Jiang, Q.; Xiao, D.; Zhang, Z.; Cao, P.; Zhang, X*.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cyclic enol acetates catalyzed by a Rh-PennPhos complex” Angew. Chem., Int. Ed., 1999, 38, 516-518. Zhang, Z.; Zhu, G.; Jiang, Q.; Xiao, D.; Zhang, X*.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Cyclic Enamides Catalyzed by a Rh-PennPhos Catalyst” J. Org. Chem., 1999, 64, 1774-1775. Xiao, D.; Zhang, Z.; Zhang, X*. “Synthesis of a Novel Chiral Binaphthyl Phospholan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Enamides” Org. Lett., 1999, 1, 1679-1681. Xiao, D.; Zhang, Z.; Jiang, Q.; Zhang, X.. “Syntheses of novel chiral 2,5-dialkyl-7- azabicyclo[2.2.1]heptanes and 2,5-dialkyl-7-thiobicyclo[2.2.1]heptanes” Tetrahedron Lett., 1998, 39, 5331-5334. Wang, Z.; Lu, X*.; Lei, A.; Zhang, Z. “Efficient Preparation of Functionalized (E,Z) Dienes Using Acetylene as the Building Block” J. Org. Chem., 1998, 63, 3806-3807. Lu, X*.; Zhu, G.; Wang, Z.; Ma, S.; Ji, J.; Zhang, Z. “Enyne cyclization methodology for the synthesis of bioactive lactones” Pure Appl. Chem., 1997, 69, 553-558. Lu, X.; Zhu, G.; Wang, Z.; Ma, S.; Ji, J.; Zhang, Z. “Enyne cyclization methodology for the synthesis of bioactive lactones” Youji Huaxue, 1997. 17, 8-11. Zhang, Z.; Lu, X*. “Total synthesis of phaseolinic acid by enyne cyclization” Tetrahedron: Asymm. 1996, 7, 1923-1928. Xu, J.; Song, Y.; Zhang, Z.; Wang, L.; Xu, J*. “Photoinduced addition reactions of chloranil with alkenes -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action site” Tetrahedron, 1994, 50, 1199-1210. Chen, C.; Zhang,Z.; Yan, B.; Xu, J*. “Phtoinduced Reactions of Chloranil with Aromatic Imines” Tetrahedron Lett. 1994, 35, 9221-9224. Yan, B.; Zhang, Z.; Yuan, H.; Wang, L. and Xu, J*.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s of Chloranil with Benzodioxoles” J. Chem. Soc. Perk. T 2, 1994, 2545-2550. 2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 个人简介张兆国,男,1956年1月出生,湖北宜昌人,汉族,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8年晋升教授。曾就读于江西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曾执教于武汉大学。兼任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等高校兼职教授,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管理学院院长,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会计学会财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实证会计学会理事,全国理工科高校会计学会副会长,《财务与会计》、《财会月刊》、《财政监督》、《商业会计》等杂志学术顾问,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正高级经济师评审委员会、高级会计师评审委员会等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武汉力源、北京东方红等大型企业财务顾问和独立董事。 研究领域主要有会计基本理论、审计基本理论、财务管理基本理论、资本结构与企业财权安排、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会计研究》、《审计研究》、《财政研究》、《中国软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会计哲学概论》、《会计行为管理学》、《责任会计理论与实践》、《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国际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现代管理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等专著和教材2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基金、湖北省社科基金、财政部基金和企业科研项目20余项,这些科研成果在国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其中获省政府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武汉市政府二、三等奖3项,获武汉大学二、三等奖2项,获中国会计学会三等奖1项。 主要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MBA和EMBA讲授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和内部控制等课程。 ◎ 发表论文(2000年至今)[1] Zhang Zhaoguo, Liu Xiaoxia. The Effects of Capital Structure on Earnings Management: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CISE2009), 2009. [2] Zhang Zhaoguo, He Weifeng, Liu Xiaoxia. Governance Effect of Capital Structure: An Analysis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Business, 2008, 2. [3] He Weifeng, Zhang Zhaoguo and Zhu Shasha.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 an analysis of Chinese. Corparate Governance, 2008, 8. [4] Zhang Zhaoguo, He Weifeng, Zhu Shasha. Capital Structure and Agency Costs. Proceedings of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4th), 2008. [5] 张兆国,张庆.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的实证分析. 《管理世界》2006年第3期. [6] 张兆国,何威风,闫柄乾. 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来自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南开管理评论》2008年第1期. [7] 张兆国,闫柄乾,何威风. 资本结构治理效应: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第5期. [8] 张兆国,戚拥军,罗勇. 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1期. [9] 张兆国,刘晓霞,邢道勇. 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1期. [10] 张兆国,何威风,梁志钢. 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来自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12期. [11] 张兆国,何威风,周婕. 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收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06年第11期. [12] 张兆国,宋丽梦,陈天冀.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的共同治理机制.《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3期. [13] 张兆国,康自强,胡延菊. 试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治理效应.《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12期. [14] 张兆国,陈天冀,余伦. 平衡计分卡:一种革命性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 《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5期. [15] 张兆国,唐丽,黄彦. 中美日公司治理结构的财务比较.《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5期. [16] 张兆国,吴益格.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特征.《中国软科学》2000年第1期. [17] 张兆国,尹开国,刘永丽. 试论现代财务学的学科性质、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会计研究》2010年第9期. [18] 张兆国,刘晓霞,张庆.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变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 《会计研究》2009年第3期. [19] 张兆国,张庆,何威风. 企业财权安排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 《会计研究》,2007年第11期. [20] 张兆国,宋丽梦,张庆.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股权代理成本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5年第8期. [21] 张兆国,张庆,宋丽梦. 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企业财权安排.《会计研究》,2004年第2期. [22] 张兆国,陈华东,唐丽. 试析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效应.《会计研究》2001年第10期. [23] 张兆国,邢道勇,刘永丽. 企业政治关系:国外相关研究综述与评价. 《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24] 张兆国,戚拥军,罗勇. 资本结构与企业财权安排: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管理学报》2007年第5期. [25] 张兆国,李庚秦,刘晓霞. 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几个重大财务问题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26] 张兆国,赵寿文,刘晓霞. 公司治理研究的新发展:公司社会责任.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9期. [27] 张兆国,周继军,罗勇. 国有控股公司利益相关者合作与财权安排.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28] 张兆国,张五新,江厚锋. 现代财务学的学科性质、分析框架和发展规律.《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29] 张兆国,张五新. 试论企业财权配置.《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30] 张兆国,宋丽梦,吕鹏飞. 试论知识资本的涵义.《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31] 张兆国,高芳,何威风. 资本结构控制权理论评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32] 张兆国,宋丽梦. 企业财务主体、财权安排与财务治理机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33] 张兆国,宋丽梦,张新朝.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中的三个问题.《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34] 张兆国. 比喻生动,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中国审计》2008年第16期. [35] 张兆国,戚拥军. 资本结构契约理论及其应用.《财务与会计》2006年第6期. [36] 张兆国,戚拥军.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中.《财务与会计》2006年第4期. [37] 张兆国,罗继孟. 浅谈会计的法制与德治. 《财务与会计》2001年第12期. [38] 张兆国,宋丽梦,何俊宇. 何为知识资本?《财务与会计》2001年第5期. [39] 张兆国,张新朝,何峻宇. 论国有企业财务人格化管理模式. 《财务与会计》2001年第2期. [40] 张兆国,杨千山,张庆.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道德风险与资本结构选择.《财会通讯》2005年第3期. [41] 张兆国,张庆,何威风. 试论企业财权安排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财会通讯》2005年第1期. [42] 张兆国,杨培坤,康自强. 人力资本分享剩余问题的三大悖论. 《财会通讯》2004年第3期. [43] 张兆国,余伦,黄苏华. 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评价与借鉴.《财会通讯》2003年第8期. [44] 张兆国. 入世后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新变化.《财会通讯》2002年第3期. [45] 张兆国,尹卿,陈天冀.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合理安排资本结构.《财会通讯》2002年第1期. [46] 张兆国,宋丽梦.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三大新变化.《财会月刊》2005年第5期. [47] 张兆国,黄永波. 企业财权安排的经济学解释. 《财会月刊》2004年第3期. [48] 张兆国,宋丽梦,吴益格. 对审计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财会月刊》,2000年第20期. [49] 张兆国,尹开国. 关于注册会计师专门化课程设置与教学的探讨. 《财政监督》2009年第8期. [50] 张兆国. 公司治理研究的新领域:公司社会责任. 《财政监督》2008年第3期. [51] 张兆国,黄婧媛,胡延菊. 浅析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企业财务目标. 《财政监督》2004年第2期. [52] 张兆国,胡延菊. 对资本机构涵义的重新认识. 《财政监督》2003年09期. [53] 张兆国,康自强,宁健武.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盈利能力持续性实证研究.《经济评论》2004年第4期. [54] 张兆国. 企业财务管理变革: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会计之友》2008年第9期. [55] 张兆国,孟岭. 论企业人格化预算控制模式的构建. 《商业会计》2003年第6期. [56] 张兆国,宋丽梦. 企业财务主体维数、共同治理机制与共同决策效率模型.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12期. [57] 张兆国,黄苏华,刘建清. 试论公司治理结构的涵义.《当代经济》2003年第9期. [58] 张兆国,宋丽梦. 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经济学解释. 《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59] 张兆国,康自强,胡延菊. 试析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效应.《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60] 张兆国,尹开国,李庚秦. 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 《会计论坛》2009年第2辑. [61] 张兆国,张旺峰,杨清香.目标导向下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检验.《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第1辑. [62] 张兆国, 刘永丽, 谈多娇.管理者背景特征与会计稳健型——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 2011年第7期. [63] 张兆国,曾牧,刘永丽. 政治关系、债务融资与企业投资行为. 中国软科学, 2011(5): 106~121. [64] 张兆国,刘永丽,李庚秦.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的比较与选择,会计研究,2012(2);46-52. [65] 张兆国,梁志刚,尹开国.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中国软科学,2012(2). ◎ 主要著作1. 《高级财务管理》,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资本结构、治理结构与制度安排》(专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 科研项目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有控股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财权安排研究(项目批准号:06BJY015),2006年7月~2008年1月。 2.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项目批准号:2005058),2006年12月~2007年12月。 3. 财政部全国会计科研课题:投资内部控制操作指引与典型案例研究(2008KJA15),2007年7月~2009年3月。 4. 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绩效与财务管理变革研究”,基金号2010MS142。 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创新研究”(2010年)。 ◎ 获奖情况1.《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研究(系列论文)》于2011年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项目于2004年获武汉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3. 《试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效应》一文于2003年获武汉市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4. 《资本结构、公司财权安排与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系列论文)》获第六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