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坝下村 |
释义 | 福建省惠安县紫山镇坝下村【地名含义】 坝下是自然村名,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生产大队设在该村,因此而得名。 【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后,隶属惠安县第九区民群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民群乡划分两个生产大队(即南安大队、坝下大队),下辖11个自然村。首任党支部书记系张樵林同志,首任大队长系周清金同志,副书记吴财水同志,副大队长周来生同志,1984年10月改为坝下村民委员会。 【人口、土地面积】 本村行政面积约2.5平方公里,人口1892 人,400多户。姓氏有:赵、李、潘、黄、庄、蔡、周、吴、许、张、欧、林、叶等。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坝下村系惠安紫山镇第三大行政村,坝下村位于惠安县城西门外,景色优美的科山公园园区。距市中10约4公里,距县城约4公里,东、北与螺城镇接壤,西与紫山镇镇政府相邻,距镇区2公里,南与达利园区相望。惠西大道贯穿而过,交通便捷。东岭南安村,西接光山村,南与林口村相接。北与螺城梅山对接。城西大道、惠兰公路穿越境内。 【气候与物产经济】 该村属小山区地带,溪流二条沿地形而下,汇集石佛溪,常年薪材林,果树常绿,气候宜人,生态平衡,空气清新,绿色环保,无污染源,春天风景更美,可谓花香鸟语,3.5公里乡村水泥路。绕过8个自然村。境内四季常青,气候宜人,盛产余甘、龙眼、荔枝,无公害蔬菜更是本地的特色,本村还是山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养殖业,现有养猪场、黑山羊基地、土鸡鸭饲养场、养鱼场数个,成为本村的又一经济特色。村民多数从事种养业、工匠作业、小商贩、劳务等行业,还有村民在深圳等地从事房地产开发、产品加工、建筑等行业,比较有声誉的优秀企业家有吴连山、周清洪先生。 【村容村貌】 改革开放后,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大部分村民翻新改建,新建了有现代居式的楼房,分散于各自然村的便民利民店铺,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2007年被泉州市文明委,民政局评为“敬老模范村”,村老协被惠安县老龄委办公室评为“先进老年人协会”、“老人活动中心先进单位”、“老年学校示范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先进单位”。 【旅游景点】 坝下村历史悠久,不乏风景名胜。有岩峰寺、一片瓦寺等。其中一片瓦寺乃惠安县文物保护单位及浏览胜地,远近闻名,特别是面向东方宋时古道的石刻“呼吸帝座”,四个大字写在岩顶巅东向处,镀上金,光芒四射,此四字,表明了戴卓峰虽然致仕隐居,但仍时时为呼吸一样不忘皇室,“好向朝中当砥石”,实现他的宏伟抱负,做到了“势擎天”、“望岿然”的举足轻重人物,山脚西南的坡地上有戴卓峰百年后的一墓葬,墓园内的石狮、石马、石羊、石虎栩栩如生,至今犹存。十一处摩崖石刻清晰地度现世人面前。而山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如行巨石、摩哥石、猴石、汤匙石、石鼓、天柱、狮臂、一角洞天更是岿然不动,另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域内设施】 全村有完全小学一所、村部办公楼、村卫生室、老年人协会文体活动中心、健身休闲场所、村医疗所1所,为患者提供上门服务。卫生及域内设施,全村设置垃圾箱6个,配置路面保洁员,垃圾由镇垃圾转车转运,无害化处理。现村村通电话,户户有闭路电视,电视入户率达97%以上。县通惠兰公路途经域内,城西大道穿越村部前。 【下级组织】 下辖:后吴、埔尾、桥仔头、西型、古井、夏侯坑、乙面坑、坝下、务山后、石佛、小仕尾11个自然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 福建省仙游县榜头镇坝下村坝下,位于福建省仙游县榜头的一个自然村,该村以木雕仿古家私为主要产业,是全国的十大仿古家私生产基地之一。仙游县榜头镇坝下村是木雕生产专业村,拥有大小木雕生产厂家三百多家,经贸和文化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厂指导,工商部门引导一些厂家联合起来,以村委会的名义登记注册,统一进行工商管理。初步形成了一个主打品牌、四大特色(陈设欣赏木雕、家具装饰木雕、建筑装饰木雕、宗教用品木雕)的规模生产格局。 坝下工艺专业村名闻遐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村仿古工艺家具企业有300 多家。坝下村人口6000多人,其中劳动力3500,90%从事工艺行业。工艺行业还吸引1.2万外来工。仅仅该村,工艺行业年产值就达3个亿。同时,工艺行业还带动了该村其他行业的发展,连路边店面的租金也因为这个产业而大幅度上涨。坝下的仿古工艺家具吸引国内外客商慕名远道而来,甚至许多从事工艺家具的外地企业也选择到坝下落户。据介绍,该村正在打造一个面积达300多亩的工艺园区,同时也正在筹建一个关于工艺行业的协会,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条件等,以更好地发展、做大坝下的仿古家具产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