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月华 |
释义 | 张月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抗癫痫联盟分类与术语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理事、北京市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癫痫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癫痫、热性惊厥,阵发性运动障碍、儿童交替性偏瘫等发作性疾病,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中华医学奖一等奖,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特别擅长: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小儿癫痫,热性惊厥、遗传代谢病或变性病、脑性瘫痪、神经肌肉病等。 中国戏曲学院研究员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副研究员,国家教委资格认定“高等学校教师”。1962年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毕业后留校,教学、研究、创作四十余年。在职期间,常年主管学院化妆专业教学工作,发表论文若干,先后应邀至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工商大学、传媒艺术学院、地质大学、钢铁学院等多所大专院校以及北京蒙妮坦美容美发职业高中等授课;完成了众多舞台戏剧以及影视作品的人物造型设计,主要有《李自成》、《深宫怨》、《玉笛恨》、《大明英烈》、《大钟楼》、《文成公主》、《李香君》、《一代豪商胡雪岩》、《戏说乾隆》、《聊斋》、《江湖奇侠传》、《神捕》、《欢喜游龙》等。 上海关工委先进工作者人物简介2001年随着上海市第一所专门招收贫困家庭学生的免费学校——久隆模范中学的创办,张月华担任副校长。任职八年多来,她努力探索贫困家庭学生立志成才之路,用激情构筑生命课堂的鲜活和多彩,用关爱点亮学生心中的希望,并与学生一起分享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与快乐。她被评为全国家庭教育先进个人、全国特别重视班集体建设的优秀校长。 “逆反女孩”的感恩信为了让这些生活在父母去世、离异、患病、残疾、下岗、无业等家庭的孩子走出家庭不幸的阴霾,逆境奋起笑对人生,张老师利用节假日走访过许多学生家庭,与学生、家长进行情感交流;她多次到医院去探望慰问患病的学生和家长,在手术室门外守侯学生的手术结果;她无数次地接待寻求帮助的家长和学生,循循善诱,排忧解难。在学生和家长心里,她是师长,更是朋友。 2007届高三毕业生小孙幼年丧母,父亲无业且年迈。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社会交友,她曾经是个逆反、消极、后进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习成绩都成问题,不听师长教诲,父女关系很僵,经常发生激烈争吵,甚至离家出走。她是最令张老师牵挂的学生之一。三年来,张老师无数次的与小孙及小孙父亲耐心交谈,多次走访小孙家庭。并发动班主任、任课老师一起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热情关心、帮助、教育小孙,同时对小孙父亲进行耐心的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虽然小孙的情绪和表现多次反复,但张老师不言放弃,终于使小孙有了转变与进步。2007年8月小孙如愿考入大学,她激动地向张老师报喜,并将自己暑期打工积攒的300元钱请张老师转捐学校助学基金会。教师节,张老师又收到小孙寄来的一封 “感恩信”。信中说:“记得刚刚踏进高中校园时,我的表现是如此的脱节……。然而,您和学校的老师们从来没有放弃我。……没有您们的教育,或许,今天的我便不会以一名大学生的身份给您写这封信了……”。张老师用爱温暖了一颗曾经冷漠的心,在张老师的鼓励下,如今的小孙与许多久隆学子一样,在大学里坚持勤工俭学自立自强。 “自强少年”的成长路为了丰富贫困家庭学子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张老师坚守三尺讲台严谨治学;她带领学生走进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基地,赴井冈山、延安、西柏坡、北京励志行;她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市、区的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艺术创作比赛等活动并屡屡获奖。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感恩回报社会。连续九年的大年初一,她和学生们在两个敬老院欢度春节;寒暑假,她带领学生走进上海儿童福利院,牵手孤儿迎新年;走进社区“阳光之家”,牵手智障学员“迎特奥”、“迎世博”;她在社区建立学生社会实践点,学校所在社区的居委会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学生们也在一次次的感恩、勤俭、自强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感悟、体验、成长。2007年五四青年节张老师应邀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孙悦礼颁奖。七年前小孙进久隆模范中学时还是个沉默寡言的小男孩,父亲患癌症去世,母亲下岗。正是在班主任和张老师的关心鼓励下,在学校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锻炼中,小孙渐渐成为阳光少年。他坚持四年为社区一位脑瘫少年义务辅导功课,牵手进入高中。 高一时由张老师推荐,小孙被评为“上海市金爱心学生”。为了激励小孙和更多的学生,张老师主持了“爱伴随我们成长”的主题校会,由小孙和两位曾患白血病的高中生来讲述自己沐浴关爱、笑对人生的成长心路,同学们被感动了。 在社会和学校老师的关爱下,两位曾患白血病的高中生得到康复,并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理想的大学,生命的风帆开始了新的航程。小孙也在学校搭设的一个个平台上锻炼成长。他担任了校学生会主席,带领“励志演讲团”的同学们走进社区,走进兄弟学校,向同龄人讲述自己的成长心路,激励更多的少年伙伴自强不息。高三毕业时,小孙已成长为中共预备党员,并实现了学医的理想。小孙奋发努力,又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杰出志愿者”。“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等荣誉。 八年多来,学校有30多名像孙悦礼这样的贫困家庭的学生分别被评为闸北区“十佳自强不息好少年”、上海市“金爱心学生”、“上海市‘百优’自强好少年”。已毕业的六届高三学生全部考上大学。为了感谢母校和老师的培养,小孙等同学一次次把在大学获得的奖学金请张老师转捐学校助学基金会;曾患病康复的小戴等同学则把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工资请张老师转捐学校助学基金会。 “慈善热线”的呵护者张老师工作的学校是一所受到社会各界关爱的学校。2005年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研究中心开辟了“上海儿童健康发展咨询服务慈善热线”, 久隆模范中学作为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研究中心开展“儿童健康发展”示范学校,每年资助久隆模范中学等单位各两千元专款,用于青少年拨打“热线”。张副校长通过校总务处向电讯部门申请了一部电话安装在学校心理室,使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研究中心的“慈善热线”与学校的心理咨询辅导有机整合。考虑到有些咨询内容的私密性,她在心理室里设立了一个专门房间,使学生能敞开心扉与“慈善热线”进行交流。她还通过校会宣传和制作张贴有关慈善热线的宣传版面,欢迎学生和家长都来使用热线。于是,中午12:00至1:00,学生会走进学校的“慈善热线小屋”,享受免费的咨询服务。 五年来,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研究中心每年召开“慈善热线”活动研讨会,每年资助久隆模范中学两千元专款。张副校长坚持做好这一爱的传递工作,积极参加研讨会,发动师生保持“慈善热线”在久隆模范中学的畅通;使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研究中心的“慈善热线”成为连接社会与家庭、爱心与困境之间的佳音,让这座爱的桥梁成为温暖贫困家庭学子的“心灵的彩虹”。同时,她还组织学生参加“市关心下一代研究中心”开展的“一条热线,多方辐射”活动,如“迎北京奥运长跑”、“节能环保科普讲座”等活动。学校已成为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研究中心设立的“上海市儿童健康发展示范校”的典范。 从一届届毕业生离开母校时写的留言中,从学生们寄来的贺信贺卡中,从家长送来的锦旗中,展现了张老师用爱去温暖、激励学生的心灵,用辛勤的工作为学生搭设快乐成长、放飞理想舞台的深深情怀。 海口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张月华:副主任医师 专家介绍: 1993年6月毕业广东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儿科工作至今。2000年8月至2001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进修学习;于2002年10月26日至同年10月30日参加“第八届全国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于2003年4月21日至同年4月23日参加海南省医院承办“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学习班”学习;并多次参加哮喘专题讲座及著有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曾参加全国小儿哮喘防治工作。主要专长:长期从事临床儿科工作,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能胜任儿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及危重的抢救工作,专业特长于小儿呼吸内科系统病症的诊治, 尤其是小儿哮喘病的诊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