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元村 |
释义 | 张元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高村乡政府西北3公里,辖张元、南村沟、庄子沟、前窑、后窑、三口凹六个自然村、15个村民组,417户,1759口人,总面积334.4公顷,耕地面积254公顷,经济作物以烟叶、香花辣椒为主,黑色作物近年发展态势迅猛,南车线穿越境内,交通便利,建村小学1所,村卫生室1所,村村通道路3条,村两委班子健全,乡风文明,生产发展,人均收入3600元。 【张元村系天水市麦积区渭南镇】 一、自然概况 张元村位于渭南镇以东,南山脚下,境内陇海铁路、麦甘公路、310国道穿境而过。全村海拔1138—1158米,土质为淀土,年降雨量550毫米,年均气温11.5摄氏度,无霜期220天,村域面积1.67平方公里,其中村庄面积0.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339户,人口1650人,现有劳力812人,其中男427人、女385人。总耕地面积1633亩,其中川地304亩、山地1329亩,境内有小学一所。 二、产业发展现状 全村主导产业为粮食种植,全年粮食复种总面积达到2432亩,主要以小麦、玉米、黄豆、油菜、洋芋为主,粮食总产量1101.69吨,总产值174.69万元;养殖业以传统零星养殖和规模化养殖相结合,育肥猪存栏头数210头,2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5户,新建10栋高标准养殖小区正在建设中;劳务输出是全村取得稳定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全年劳务输出350人,创劳务收入525万元。全村有小卖部6家,有客运面的车、小四轮、农用三轮车80多辆,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50万元,人均纯收入2204元。 三、基础设施现状 全村分三大块集中居住,分别为杨家崖、赵家崖和新庄,去年5.12大地震中杨家崖和新庄部分群众地处滑坡带上,已不能居住,被列为全区29个灾后重建村之一,在村前川区新建118套居民住宅,分东西两片,总占地面积68亩。东面占地38亩、63户,西面占地30亩、55户。村内巷道均为土质路面,宽度在3—4米之间,2008年硬化进村主干道1.4公里、宽6.5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修路渠2公里,改造中低产田520亩。提灌工程完善,浇灌面积304亩。建成自来水入户工程,322户入户,入户率达95%。群众住房砖混结构占34%、砖木结构站39%、土木结构占27%。生活燃料以柴草和蜂窝煤为主。 四、社会事业现状 建成二层村级阵地一处,总面积168平方米,配套农家书屋,有电脑3台。建成三层村小学一处,并配套围墙、大门、教师宿舍等设施,在校学生24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内有私人诊所2家,全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7%。电视入户率95%,电话普及率68%。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通讯公司网络覆盖本村。村上有五保户2户,低保户13户,贫困群众40户。 五、优劣势分析 优势:川耕地灌溉充分,对发展高效农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的优势;村民文化素质较高,能及时掌握运用新技术,可以更快地促进全村现代农业的发展;交通便利,紧靠310国道、麦甘公路及陇海铁路线;中滩高新技术示范园及威龙葡萄的辐射带动作用;养殖业形成的大规模、大气候的良好影响;以赵满堂为首的“能人”带动作用等。 劣势:全村耕地面积较小,人均耕地只有0.98亩,农业发展局限性较大,仅有的耕地被划分到各家各户,难以进行规模化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群众的观念意识相对落后;劳务输出规模小,输出成本高,效益不明显;村级集体积累少,公益事业建设能力有限。 第二章 发展思路、目标 一、发展思路 在产业上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苹果、塑料大棚转变、推进零星养殖业向规模养殖业转变,加大市场销售渠道的开拓,不断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村庄建设要向小城镇建设方向推进,以村容村貌整治为主,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在社会事业上加大对教育、文化、卫生的投入,加快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步伐,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村民自制,逐步建立村级社会保障基金,改善人居环境,努力把张元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村庄优美、生态良好、村风文明的新农村。 二、奋斗目标 到2014年,全村苹果种植面积达到920亩,高效农业塑料大棚达到150亩,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年创种养殖业收入720万元;年劳务输出人员300人,创劳务收入600万元,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2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到2019年,全村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300亩,高效农业塑料大棚达到280亩,规模养殖经一步发展,年创种养殖业收入1300万元;年劳务输出人员300人,创劳务收入800万元,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1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村容村貌得到明显的改观,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教、卫生、体育设施齐全,村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发展。 第三章 规划范围、期限、依据 一、规划范围 规划内容包括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规划区域包括了全村所有的行政区域,包括耕地和村庄。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基期为2009年,规划期限为4年,展望5年。其中:近期为2010—2014年,远期为2015—2019年。 三、规划依据 1、《天水市麦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2、《天水市麦积区新农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3、《天水市麦积区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4、《天水市麦积区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大纲》 5、《麦积区三新阳片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等 第四章 建设重点 一、产业发展规划 主导产业: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传统农业向苹果业转变,山区耕地面积花牛苹果全覆盖,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苹果建园时,要严格按照果园建设的标准进行,科学修建、合理施肥,开展病虫害的群防群治,加大技能培训,年培训人数达到1000人左右,确保建园质量。川区发展高效农业塑料大棚,以种植反季节蔬菜为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大技能培训,达到产、销、加一条龙服务。大力进行规模化养殖,不断提高辐射带动作用,主要在资金投入、技术培训、销售渠道等方面下功夫。强化劳务输转工作,加强宣传引导、技术培训、信息沟通、组织领导,实现劳务输转促进经济发展的大格局,年劳务输出人员300人,创劳务收入800万元。 农业机械化建设:加速农业机械化建设进程,推广使用农机具进行耕作,基本代替人力或役畜,到规划期末,全村农业机械化使用率要达到80%以上。 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农田道路建设:整修现有山川农机路,其中川区东西走向2条,南北走向2条,拓宽至6米,两边修建排水渠并衬砌,两侧栽植行道树绿化,路面沙化,高出耕地20公分。山区农路4条,拓宽至6米,达到山区农路畅通,运送各类农资便利。 排洪渠建设:新修杨家崖、赵家崖、新庄3条排洪渠,以块石混凝土衬砌,所有山洪水由此渠排入渭惠渠。 提灌工程:维修现有提灌工程,并新建三级提灌工程一处,达到大旱年份304亩川地保管溉,全面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