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小萍
释义
1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人物简介

张小萍,女,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一团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安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是一位德艺双馨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张小萍出生在黄梅戏之乡安庆,幼年在马鞍山当涂县度过,父亲是当涂县黄梅戏剧团作曲及主音,母亲也是黄梅戏演员,由于从小受到家庭熏陶、耳濡目染,十分钟情于黄梅戏艺术。197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自己喜爱的安徽省黄梅戏学校表演系,凭着自己较好的天赋和勤学苦练,在校主演过十余本大小剧目,年年评为三好学生。 1983年毕业,分配在安庆市黄梅戏三团(现2006年在一团),同年被中央电影制片厂选中拍摄黄梅戏电影《杜鹃女》,任主要角色杜雀。二十多年的工作中,曾经在几十本大小剧目中担任主演,曾赴香港、日本等地演出,多次被评为优秀演员。

成就及荣誉

在几十本大小剧目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主演的《天仙配》中的七仙女,较好地继承了严派唱腔及其表演风格,尤其对严派唱腔有所钻研。电视连续剧《七仙女与董永》中饰六姐(获大众电视金鹰奖)。主演的黄梅戏《站花墙》获全国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二等奖。在黄梅戏广播剧《残风凌云》中主唱万利云,获安徽省“五一工程”奖。因主演经典传统黄梅戏《双下山》获安徽省青年演员大奖赛“优秀演员奖”,《双下山》已由中央电视台《九洲戏苑》录制,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八套曾经多次播出。

在电影《杜鹃女》中饰杜雀,在大型黄梅戏故事片《山乡情悠悠》中为主要角色“林云” 配唱,(该片获2000年中国电影最高奖“华表奖”优秀戏曲片奖)。主演的《贞娘怨》、《挑花梦》、《两代姻缘》已被录制成光盘在全国发行。演出的《逃水荒》由“相约花戏楼”录制播出,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因为《六尺巷》这曲戏,最近两年曾经轰动京城,震撼戏曲界,2008年在北京长安大剧院的演出创黄梅戏界演出之最。

2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

张小萍,女,副教授,博士。1998年毕业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在教学方面主要讲授《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等课程,教学工作多次受到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的肯定,曾荣获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优秀奖和校优秀教师等奖励和荣誉称号。在科研上主要从事植物细胞学和免疫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重庆市科技项目1项、校级科技项目1项,主研和参研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已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

3 教育部高等学校评估专家

张小萍,女,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名中医,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中共党员,江苏镇江人,1944年9月出生于中医世家,1965年7月于江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深造毕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现任江西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学科组长,江西省“十五”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 主持省厅级相关课题多项,现有在研课题3项,近年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出版医学专著多部,其中主编《中医内科医案精选》、副主编《中医藏象与临床》等3部,并且2001年《中医藏象与临床》一书获全国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评选三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参编了《中医内科学》21世纪课程教材及精编教材。并主持了省、厅级《中医药治疗HP相关胃病的临床研究》、《益气活血消痞法逆转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中医内科医案数据库研制》等课题。

4 江西中医学院教授

女,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名中医,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中共党员,江苏镇江人,1944年9月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祖张佩宜先生为江西四大名医之一、其父张海峰先生为全国脾胃病专家),幼承庭训,刻苦勤奋,研读经旨,随父应诊,尽得其传,并于1965年7月于江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深造毕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现任江西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学科组长,江西省“十五”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

教学方面,治学严谨,学风端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成绩突出。教学中随时随地将基础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既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与基本理论,又培养了学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得到了省内外专家同行的认可。基于传统中医“师带徒”的教育方法,以她本人主编的《中医内科医案精选》为基础,在本科生中开设了《中医内科医案点评》公选课,且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对这些医案进行点评、发挥,深受学生欢迎。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引进先进的“基于资源的学习”观念,除了教授书本知识外,还要使学生掌握本学科主要的信息资源、信息渠道,了解基本的信息查找和获取方法及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促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临床方面,善于将经方与时方并用、中医与西医相结合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尤其致力于消化系疾病的治疗,对各种胃炎、消化道溃疡、胃癌前病变、食管炎、急慢性胰腺炎、急慢性肝胆疾病等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在治疗时十分重视胃气的存亡,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后天不足既不能奉养先天,亦不能供养周身,以致劳损扰人,诸症丛生;并认为有胃气病虽重而不殒,无胃气病虽轻而不佳。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善于应用益气活血消痞法而取得良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提出“脾胃虚弱为本,肺肝气郁为标”的病因病机,并拟定张氏益胃汤这一有效方剂进行治疗而卓有成效;治疗急慢性胃炎时,善用对药,自拟黄连配白芨、蒲公英配浙贝母等行之有效的对药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在治疗疑难杂症时善于以脾胃为中心,灵活应用阴阳五行学说,并用以上治疗原则广泛地运用于临床,解决了诸多复杂病证。

学术研究方面,主持省厅级相关课题多项,现有在研课题3项,近年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出版医学专著多部,其中主编《中医内科医案精选》、副主编《中医藏象与临床》等3部,并且2001年《中医藏象与临床》一书获全国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评选三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参编了《中医内科学》21世纪课程教材及精编教材。并主持了省、厅级《中医药治疗HP相关胃病的临床研究》、《益气活血消痞法逆转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中医内科医案数据库研制》等课题。多年来培养硕博研究生20余人(其中已获硕士学位15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