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贤亮
释义

张贤亮,男,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1936年生于生于南京,江苏盱眙县人。立体文学作品:镇北堡西部影城、老银川一条街。早在50年代初读中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从北京移民来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 长达22年。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

中文名:张贤亮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南京

出生日期:1936年12月

职业:作家,企业家

主要成就:小说创作

主要成就:创办镇北堡西部影城立体文学作品老银川一条街收藏家、书法家救生行动

代表作品:《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灵与肉》等

立体文学作品:镇北堡西部影城 老银川一条街

个人简介

张贤亮,1936年12月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早在50年代初读中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从北京移民来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 长达22年。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肖尔布拉克》、《初吻》等;中篇小说《河的子孙》、《龙种》、《土牢情话》、《无法苏醒》、《早安朋友》、《浪漫的黑炮》、《绿化树》、《青春期》、《一亿六》等;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以及长篇文学性政论随笔《小说中国》;散文集有《飞越欧罗巴》、《边缘小品》、《小说编余》、《追求智慧》、《中国文人的另一种思路》等。曾三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1980年的《灵与肉》、1983的《肖尔布拉克》、1984的《绿化树》),多次获得全国性文学刊物奖,有9部小说改编成电影电视搬上银幕(《牧马人》、《黑炮事件》、《肖尔布拉克》、《龙种》、《异想天开》、《我们是世界》、《男人的风格》、《老人与狗》、《河的子孙》);作品译成3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成为中国新时期以来的作家之一,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美国《纽约时报·书评》、《时代周刊》、《远东经济评论》、英国《卫报》、新加坡《海峡时报》、日本《产经新闻》、德国电视台、瑞典电视台等世界著名新闻媒体都对他十分关注,国内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电视台都对他做了大量报道。1992年12月在邓小平“南方讲话”后创办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担任董事长。如今公司所属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已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西部最著名的影视城,是宁夏集观光、娱乐、休闲、餐饮、购物、体验于一体的重要旅游景区和中国西部题材、古代题材的电影电视最佳外景拍摄基地,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被国务院和文化部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保护性开发综合实验基地”;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获得三项殊荣的旅游景区全国独此一家,被宁夏回汉乡亲誉为“宁夏之宝,中国一绝”。连续多年获得宁夏旅游局及银川市旅游局授予的“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镇北堡西部影城2004年9月18日成功接待了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奖颁奖仪式,2005年8月又成功接待了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第八次主席团会议,中国作协全体主席团成员对镇北堡西部影城的景观建设一致给予好评。张贤亮的主要文学成就是从改革开放后的伤痕文学开始,直到上世纪末的创作时期。

作为一个作家,通过创办经营镇北堡西部影城,张贤亮积累了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出“文化是第二生产力”的论断,以镇北堡西部影城的成功,证明了文化在科学技术之后也是产生高附加值的重要手段,为我国加强文化产业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另一类范例。在北大国际MBA论坛上,张贤亮应邀发表《西部企业管理秘笈》的讲演,介绍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国西部地区,劳动者素质偏低的投资环境中如何管理企业的经验。1997年张贤亮发表了20万字的长篇文学性政论散文《小说中国》,阐述了公有制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劳者有其资”,“为资本主义平反”和私有财产社会化的论点,首次大胆地提出“私有制万岁”,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为我国承认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私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张贤亮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宁夏文联名誉主席兼宁夏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委员;曾连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有“特殊贡献的知识分子”称号、个人曾获得银川市“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荣誉奖、被中国文化部评为“中国文化产业十大杰出人物”之一及获得“希望工程特殊贡献奖”、2008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慈善人物”和“中国十大收藏家”“中国十大才智人物”“影响宁夏50年人物”,2010年被评为“宁夏慈善大使”。

自2010年初开始,张贤亮先生以个人名义每年捐赠150至180万元对宁夏贫困的患者实施“救生行动”。近年来,救助患者达到百余人次,他关爱弱势群体的行动在社会中起到了巨大的反响。对于自己的员工,张贤亮先生永远使用人性化的管理并严格要求,教育他们对于需要的帮助的人永远要伸出援助的手,每一个人做人都要学会感恩!

精神气质

张贤亮在《满纸荒唐言》这篇文章里,详尽地叙述了他个人的经历和遭遇,也表述了他许多关于文学观念的见解。他特别呼吁评论家要注意研究作家的精神气质。他说,“一个人在青年时期的一小段对他有强烈影响的经历,他神经上受到的某种巨大的震撼,甚至能决定他一生中的心理状态,使 他成为某一种特定精神类型的人……如果这个人恰恰是个作家,那么不管他选择什么题材,他的表现方式,艺术风格,感情基调,语言色彩则会被这种特定的精神气质所支配。”统观张贤亮的创作,可以说,他的小说就是他独特的精神气质外化而成的哲理与诗美的结晶。要深入理解他的小说,应该

注意他的精神气质。 研究张贤亮的精神气质,首先应注意到他的青年时期的经历。在被打成“右派”之前,他是以一个很有才气的青年诗人的形象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他在 1957 年 4 月 7日 写给《延河》编辑部的信中,以一种直率的年青人的激烈和自信宣称:“我要做诗人,我不把自己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里的感受去感染别人,不以我胸中的火焰去点燃下一代的火炬,这是一种罪恶,同时,我有信心,我有可能,况且我已经自觉地挑起了这个担子……。”这里,我们看到青年张贤亮对人生的奋进和在文学上的宏大抱负。在他当时发表的《夜》、《在收工后唱的歌》、《在傍晚唱山歌》、《大风歌》等抒情诗中,也显露出他感情炽热、富有浪漫色彩和幻想等诗人的气质。随即因《大风歌》罹难,这无疑使他神经上受到巨大的震撼,这使他的精神气质又渗进了一种悲剧色彩,一种愤激、悲怆的孤独感。如同他自己所说:“心灵的深处总有一个孤独感的内核” 。在近二十年的生活磨难中,他从生活的底层汲取了酸甜苦辣毕备的人生经验(包括接受大西北的自然环境和劳动人民的熏陶),并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这又使他的精神气质中融进了一种对人生的哲学沉思。正是上述种种因素。对他作品的艺术氛围,感情基调,语言色彩等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形成他那雄健、深沉、凝重并富有哲理性思辨色彩的艺术风格。

书法艺术

张贤亮是中国文学界久享盛名的文学家。不但他的文学代表作被译成30种文字在世界30多个国家发行,而且在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上也建树良多......

对书法这门传统艺术有高深造诣与独特见解。张贤亮并不是要当书法家,所以使他不刻意地游离“书法圈”外,如贺兰山的野花任自开放,在这个喧躁的时代留给人们的是一份清雅的墨韵和思索,其书法本身的创造力在深厚的文化品格中绽放。“书法家”应首先是学问家,应具备必须的文学,文字学与历史学的修养,否则“书法家”再超生的多,对我们的时代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故而张贤亮先生的文学和书法造诣不是非要每个书法家都把他的作品作为“参照系”,而是让一些有志于书法收藏和研究的人们明白:人品、学识与书法密不可分!作为当代红遍大江南北,名扬长城内外的著名学者型书法家,张贤亮少爱诗书,其母贤敏博学,思想开拓宏深,使先生从小就有了很好的起点,在书法艺术方面下过苦功,后来历经沧桑,世事变迁,先生又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他的书法造诣和书艺境界是特殊天赋与漫长研悟的合成物。但他没有以书名世的念头,胸怀淡泊,学养渊雅,是铸成先生书法品格的重要因素。在充分肯定先生临悟参半的功夫外,我们不得不同时认同他的学养、天赋对形成“张体”的重要作用。

张贤亮书法秀润遒媚,俊逸多姿,尤擅行书,他对各体笔法均有广泛涉猎,他读过和临习北碑南帖,如唐人褚遂良,晋王右军,苏东坡,明董其昌等。但其书法更富南帖之韵,字的点画则时见北碑风骨,结体的欹斜及个别点画的舒张纵遗颇类米芾、东坡和董其昌的风神。

作品简介

一、《灵与肉》

许灵均没有想到还会见着父亲。

这是一间陈设考究的客厅,在这家高级饭店的七楼。窗外,只有一片空漠的蓝天,抹着疏疏落落的几丝白云。而在那儿,在那黄土高原的农场,窗口外就是绿色的和黄色的田野,开阔而充实。他到了这里,就像忽然升到云端一样,有一种晃晃悠悠的感觉,再加上父亲烟斗里喷出的青烟像雾似的在室内飘浮,使眼前的一切就更如不可捉摸的幻觉了。可是,父亲吸的还是那种印着印第安酋长头像的烟斗丝,这种他小时候经常闻到的、略带甜味的咖啡香气,又从嗅觉上证实了这不是梦,而是的的确确的现实。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父亲把手一挥。三十年代初期他在哈佛取得学士学位以后,一直保持着在肯布里季时的气派,现在,他穿着一套花呢西服,跷着腿坐在沙发上。“我一到大陆,就会了一句政治术语,叫‘向前看’。你还是快些准备出国吧!”房里的陈设和父亲的衣着使他感到莫名的压抑。他想,过去的是已经过去了,但又怎能忘记呢。

二、《边缘小说》

从澳大利亚回来即病倒,躺在床上静养。忽然接到沈寒冰先生从雪梨打来国际长途,说是他和友人要办份消遣性的杂志,希望我写篇短文。想起在澳大利亚受到的热情接待,一张张友好的面孔便浮现出来。来自大洋洲的要求,是不能拒绝的,即使病,也得在病中谈消遣。其实小病也是一次消遣,这点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不过要病得恰到好处,既不要命又不会落下后遗症,而且不至于“穷病潦倒”,能付得起医药费,这病便是享受了,有点“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味道。

据说拿破仑是把工作当做消遣的,当然自古到今这类患工作狂的人还很多。现在的富人,在“高尔夫”球场上消遣。G.L.F——绿色、阳光、散步,多么美好!别说执杆击球,听听都让人舒服。我不会打高尔夫,却常在球场外见爱好者拿着球杆悠哉游哉地走。

三、《初吻》

暑假结束以后的新学期,我换了一所学校。妈妈说我已经是中学生了,不能像读小学那样,随便哪个小学都行。妈妈说这所中学是所著名的中学,她还是托了人说情才把我送进去的,因为像这样著名的中学一般是不收插班生的。妈妈叮嘱我好好上学时,又像惯常那样含着眼泪。我害怕看她的泪眼。妈妈平时是喜欢笑的,只要她眼睛里涌出了泪水,那就说明她和爸爸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我不知道那是些什么事,但总是些可怕的事吧。她每次用泪眼望着我,我总扭过头去,回避她的目光,心一面怦怦地跳着,一面向往着外面大好的春色。那时,柳树早已垂下了嫩绿的枝条,庭院里的两株桃树也开出了一簇簇粉红色的花;我们院子里还有一株粗大的古槐,那上面经常停憩着各种各样的鸟儿,在我要出门时正叽叽喳喳地叫得热闹哩。

四、《绿化树》

大车艰难地翻过嘎嘎作响的拱形木桥,就到了我们前来就业的农场了。木桥下是一条冬日干涸了的渠道。渠坝两旁挺立着枯黄的冰草,纹丝不动,有几只被大车惊起的蜥蜴在草丛中簌簌地乱爬。木桥简陋不堪,桥面铺的黄土,已经被来往的车辆碾成了细细的粉末。黄土下,作为衬底的芦苇把子,龇出的两端参差不齐,几乎耷拉到结着一层泥皮的渠底,以致看起来桥面要比实际的宽度宽得多。然而,车把式仍不下车,尽管三匹马呼哧呼哧地东倒西歪,翻着乞怜的白眼,粗大的鼻孔里喷出一团团混浊的白气,他还是端端正正地坐在车辕上,用磕膝弯紧夹着车底盘,熟练地、稳稳当当地把车赶过像陷阱似的桥面。牲口并不比我强壮。我已经瘦得够瞧的了,一米七八的个子,只有四十四公斤重,可以说是皮包骨头。劳改队的医生在我走下磅秤时咂咂嘴,这样夸奖我:“不错!你还是活过来了。”他认为我能够活下来简直是个奇迹;他有权分享我的骄傲。可是这几匹牲口却没人关心它们。瘦骨嶙峋的大脑袋安在木棍一般的脖子上,眼睛上面都有深窝。它们使劲时,从咧着的嘴里都可以看到被磨损得残缺不全的黄色牙齿。有一匹枣红马的嘴唇还被笼头勒出了裂口,一缕鲜红的血从伤口涔涔流下,滴在车路的沿途,在一片黄色的尘土上分外显眼。

五、《一亿六》

本书叙述的是中国未来一位伟大的杰出人物是怎样形成胚胎的。到本书结尾,这位伟大的杰出人物还未诞生,只不过在母体里受孕了而已,所以,本书可以看作是他的前传。

四十多年后,即到二○五○年左右,全世界每个人都会知道这位中国伟大的杰出人物。但是,目前他的父母亲戚与他们的朋友情人等等,绝大多数不仅健在,有的还很年轻。为了本书中提到的所有人的生活在当前不受干扰,因而作者尽可能不写出他们的真实名字。为了叙述方便,有的地方必须要有人的姓名及机构名称作为符号,作者就随意起个姓名名称。如果今天现实中有人的姓名与机构名称与作者随意起的姓名名称雷同,纯属偶然,务请不要对号入座。

六、《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我多少次想把这一段经历记录下来,但不是为这段经历感到愧悔,便是为觉察到自己要隐瞒这段经历中的某些事情而感到羞耻,终于搁笔。自己常常是自己的对立面。阳光穿窗而入,斜晖在东墙上涂满灿烂,的金黄。停留在山水轴上的蛾子蓦地飞起来,无声地在屋里旋转。太阳即将走完自己的路,但她明日还会升起,依旧沿着那条亘石不变的途径周而复始;蛾子却也许等不到明天便会死亡,变成一撮尘埃。世上万千生物活过又死去,有的自觉,有的不自觉,但都追求着可笑的长生或永恒。而实际上,所有的生物都获得了永恒,哪怕它只在世上存在过一秒钟。那一秒钟里便有永恒。我并不想去追求虚无缥缈的永恒。永恒,已经存在于我的生命中了。

七、《中国文人的另一种思路》

一切从人的解放开始——

谨以此文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倡导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乃至中国整部20世纪史上,其规模及深远的社会影响,我认为大大超过"五四运动"。那不是启蒙式的、由少数文化精英举着"赛先生德先生"大旗掀起的思潮,而是一种迸发式的,是普遍受到长期压抑后的普遍喷薄而出;不仅松动了思想上的锁链,手脚上的镣铐也被打破,整个社会突然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张力。从高层和精英人士直到普通老百姓,中国人几乎人人有话说。更重要的是那不止于思想上的解放,一切都是从人的解放开始。没有人的解放,便没有思想的解放。所以,人们才将那个时期称之为"第二次解放",并且我以为那才是真正的"解放"。

八、《老人与狗》

这条狗和农村里千千万万条狗一样,它并没有什么显著的特点,更不是一条名贵的纯种狗。这是一条黄色的土种公狗。也许,它的毛色要比别的狗光滑一些,身子要比别的狗壮实一些,但也从来没有演出过可以收入传奇故事里去的动人事迹。它的主人呢,也和农村里亿万农民一样,如果不是我在他所在的生产队劳动过,如果不是他和他的狗的特殊关系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也不可能注意到这样一个极其平常的农村老汉。这是一个约摸六十岁的孤单老人,个子不高不矮,背略有些驼,走起路来两手或是微向前伸,或是倒背在身后,总是带着一副匆忙而又庄重的神情。闲的时候呢,就一个人蹲在墙根下或是盘腿坐在炕上出神,嘴里噙着一杆长烟锅,吧嗒吧嗒地抽了一锅又一锅。他酱紫色的脸上虽然勾画着一道道皱纹,但这些皱纹都是顺着面部肌肉的纹理展开的,不像老年知识分子面部皱纹那样细密。他的眼睛不大,眼球也有些浑浊,不过有时也会闪出一点老年人富有经验的智慧。当然,他的头发和胡子都花白了,但并没有秃顶。总之,你只要一见到他,就能看出他虽然带有一般孤独者的那种抑郁寡欢的沉闷,但还是一位神智清楚、身体健壮的老汉。他在生产上是行行都通的多面手,有时种菜,有时赶车,有时喂牲口,生产队派他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从不计较工分报酬。

九、《河的子孙》

阳落在人面峰背后的时候,魏天贵赶的驴车刚好走到公路侧坡上的那条岔路,借着一股冲力,哐嘡哐嘡地顺坡溜下了沿着河岸的古道。于是,柏油路上呜呜的汽车声渐渐远了;稀薄的暮色,从东边,从黄河的河滩那边倦倦地弥漫过来。这一片淡蓝色的暮霭,似乎滤去了所有的噪音。现在,只有“格——格”的蛙鸣,不时懒懒地从这里或那里响那么一两声了。走到这里,才算走出了城市,踏上了农村的土地。西边,越过柏油公路如长城一般的路基,可以看到绵延的群山的最高处,落日的余辉勾勒出了人面峰的轮廓。它名副其实,真像一张仰面朝天的人脸。山顶上的平台如同宽阔的前额,一块突出的巉岩和那下面陡峭的绝壁,构成了高耸的眉棱和深沉的眼睛。往下,一条倾斜的山梁和山梁尽头垂直而下的高崖,是略带傲气的鼻子。接着,一道线条明晰的锯齿形的山峰划出了两片紧闭着的清秀的嘴唇,最后,一座圆顶的高岩给整张脸安上了一个倔强的下巴,它在山脊上躺了不知几万、几十万年了。

十、《浪漫的黑炮》

有人以为写小说很困难,以为这种脑力劳动一定有什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诀窍,或是绝对地需要天才,需要灵气,需要超于常人的想象力。其实不然。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是故事,几乎能俯拾即得。你看看,这条大马路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地走着的芸芸众生,有的悠闲自在,有的兴致冲冲,有的东张西望,有的目不斜视地埋头赶路,有的成双成对地勾肩搭背、旁若无人地遛达……还不说那些骑自行车的、坐在电车上的、站在公共汽车上的和靠在小轿车舒适的沙发上的许许多多人了。你只要盯住这成千上万人中的任何一个,如果你有一股钻劲,有一股韧性,有一副不刨到根、不盯到底决不罢休的执拗脾气,那么,你一定会从这个人身上得到一个甚至若干个有趣的故事。你把他的事和围绕他展开的事原原本本地照实记录下来,就是小说了。

十一、《青春期》

到八十年代初,我已活了五十多岁,才知道有“青春期”这个词。过去只知道有个词叫“青春”,第一次读到它的时候刚刚六岁,不懂得是什么意思。给我启蒙的老师是重庆南岸乡下的一位老秀才,但他并不是重庆人,母亲说他跟我们一样,也是从江浙一带“逃难”逃到“陪都”来的,被四川当地人称为“下江人”的一类。如今我想起他,就不由得佩服连环画家和影视化妆师再现历史面貌的本领,现在画面中凡出现过去的私塾先生,都与我这位启蒙老师十分相像,包括那顶古典的瓜皮帽,因而也使我总忘记不了他的模样。他只教我家族中的几个子弟,开学就念《唐诗三百首》,不像一般私塾先生以《千字文》《百家姓》《幼学琼林》为教材。他好像很喜欢杜甫的诗,我学的第一首诗就是《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认识的第一个字是冷僻的“岱”,让我好久在别处找不着它。一次,他念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时候,突然把书本捂住脸痛哭失声,真正“涕泪满衣裳”起来。鼻子摸得匐匐作响,听到那样大的响声,谁都会惊奇此人的鼻孔非同小可。他哭得全身骨头发颤,特别是颔下一绝花白的胡须抖动得更厉害,眼泪鼻涕随手往书案上抹。看到一个大人,又是我们一向畏惧的老师居然跟我们一样也会嚎陶大哭,下面一群六、七岁的孩子哄堂大笑,哇哇乱叫。从此我们也就不再怕他了。

十二、《习惯死亡》

我记不清楚我从什么时候开始想杀死他。当然那肯定是我和他分离之后。但当初我审视他的时候还没有这种想法,他变得使我越来越不能容忍,还是以后的事情。可是事情竟然也会发展到这种地步:他和我的愿望最终趋于一致。在我让他应该死的时候,他自己已欣然同意将躯体交付死亡。这省却了我许多事,省却了许多烦恼。在他死的那一刹那,我们终究合而为一,那一刹那无比愉快,愉快得超过了和任何女人的任何一次做爱。

十三、《无法苏醒》

直到他锒铛入狱他都不相信眼前经历的一切是真正的现实。逮捕他的时候,公安人员还面带笑容,好像来逮捕这样一个全市有名的大企业家、著名的发明人、数项专利的拥有者,是一种很好玩的游戏,临上警车,警察拉开车门,还轻轻地扶了他胳膊一把,礼貌得像香港大酒店门口的“红头阿三”,所以他也向警察笑了笑,“还是同样一个梦。”他想,每次做这样的梦,做他又被逮捕又被劳改的梦,他都既害怕又惋惜。惋惜的是这样的梦总没有结果,做不到他“平反”就半途惊醒。一截一截拖着的梦,每段的尾巴都是悬念,使他辗转反侧再也不能入睡,“这次看来像真的似的,一定要把它做完。”于是他便顺从着,丝毫不辩白不抗拒,跟着警察走,甚至走得比警察还快,仿佛他自己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而他也的确轻车熟路,果然一下子就走进了监狱。

十四、《肖尔布拉克》

1960年,年仅17岁的李世英告别了年迈的双亲和饥饿的故乡,只身闯到新疆谋生。为了帮助两个素不相识的家乡姑娘,他卖掉了身上的衣服,甚至把刚找到的工作也丢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老司机徐师傅,热心的徐师傅收下他当了徒弟。"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感到苦闷、寂寞的李世英满心希望建立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在车队司机们的关心下,他匆忙地与从陕北逃荒来的姑娘巧珍结了婚。婚后,尽管李世英对巧珍百般体贴,可是巧珍却始终是冷冰冰的。她像佣人似地侍候着李世英,脸上整日没有一丝笑容。几个月后,李世英终于从同队司机们的口中得知巧珍有了外遇。他感到震惊、痛苦,不愿相信。在他愤怒的质问下,巧珍终于吐露了真情。原来巧珍与春生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由于家乡闹灾荒,巧珍的爹娘都死了,她只好到新疆来投靠姨妈。巧珍寄人篱下,未婚夫又音讯杳无,只好由姨妈作主嫁给了李世英。婚后不久,春生千里迢迢来新疆找到巧珍。她爱春生,可又不忍心伤害真心爱她的李世英。为了成全这一对有情人,李世英和巧珍离了婚。7年后,有一次李世英在开车去南疆的路上,遇到一个抱孩子的年轻妇女搭车。她是上海知青,名叫叶娟,和儿子小远回连队驻地肖尔布拉克。路上,李世英发现小远病得厉害,便连夜开车把叶娟母子送到库尔勒医院。小远得救了,劳累了一夜的李世英却悄悄地离去了。这使叶娟深为感动。几天后,李世英又到医院探望小远,并送叶娟母子回肖尔布拉克。路上,叶娟向李世英诉说了自己下乡后遭连长凌辱,生了私生子小远的遭遇。叶娟在逆境中不低头,不沉沦的坚强意志深深吸引了李世英,也点燃了他心中爱情的火花。两颗同在苦水里泡过、金子般闪亮的心相撞,两个经历过生活磨难的人幸福地结合在一起。

十五、《男人的风格》

《男人的风格》讲述了:中国巨轮,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短短六十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伟大奇迹。中国文学,风起云涌,蒸蒸日上,流派异彩纷呈,名家力作迭出,同样令世人瞩目。为庆祝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我社启动“共和国作家文库”大型文学工程,力图囊括当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文学价值观上的人民立场,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和平崛起、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与现实图画,表现中华民族的艰辛求索、勇敢实践、创新思想及生存智慧。这套文库,既是欣欣向荣的中国文学事业的一个缩影,也是生机勃勃的转型期中国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其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示出来。我们同时相信,中国的文学事业将伴着蒸蒸日上的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更加绚丽。衷心感谢中宣部有关部门、中国作家协会和全国广大作家、文学评论专家给予本文库的大力支持。

十六、《我的菩提树》

这是一个未被苦难击倒,热爱生命的故事,已在世界各地流传。一个因一首抒发胸臆的诗而被打为「右派份子」的年轻人,从此展开了他长达二十二年的劳改生涯:饥寒与疲累交错中,还必须不断地承受精神上的折磨,他只有藉一枝秃笔,偷偷抒发卑微、无力的呐喊,像一株使自己心灵澄澈的「菩提树」。张贤亮检视当年的日记,以注释的方式,平静地,甚至是幽默地叙述最萧索荒凉的人生经验,充沛的文字中迸发出对生命的最大热爱,自然而然地为过去四十年中国人的苦难下注脚。他以日记礼的形式,将小说艺术推上另一高峰。

十七、《小说中国》

这本书表达了我对中国社会改革的观点、理念及思虑,我绝不希望我的思虑不幸而言中,反而希望我是杞人忧天。在本书中我曾说过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完全是建立在农民的牺牲上的。我非常高兴中央开始高度关注“三农” 问题,不只取消了压在农民身上的各种税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更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张贤亮是中国著名作家、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宁夏文联主席兼作家协会主席。其作品被译成英、法、俄、日、德。西班牙、希伯来等27种文字,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1994年 11月获美国传记学院的“国际文化荣誉奖”。说起张贤亮,对中国文坛有所了解的人大都不会感到陌生。上世纪80年代,这位特立独行的作家发表的《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以其充满人性温暖的故事和新锐的思想,在国人的阅读中激起了巨大波澜。进入90年代后,在“文人下海”的一波热潮中,张贤亮在宁夏创办了一个影视娱乐城,以“出卖荒凉”著称,成为当今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现在的张贤亮已经集作家与企业家的双重身份于一身,本书精选了他的佳作5篇,从中你可以品到这位“作家与企业家”型文人的绝代风采。

十八、《感情的历程》

本书收集了著名作家张贤亮的三部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小说《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初吻》等。张贤亮尤其擅长描写男人和女人复杂而微妙的原欲冲动。其作品大多反映男女之间最原始、最本质的情感关系。

十九、《张贤亮近作》

本书可以说是文汇出版社出版的最具有实用价值的一本书。本书中有关企业管理及文化产业的见解对读者将会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正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读者。读者会发现里面有许多观点和意见是新颖的。

在书业和读者中颇具影响的“文汇原创丛书”,又推出新作了,本散文集《张贤亮近作》就是其中的一本。本书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在宁夏创办西部影城等文化产业的精彩片断,并对西部的人物和社会现象进行了诙谐和犀利的评点。

二十、《我与镇北堡》

镇北堡西部影城,无可置疑地向当代人宣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作为人文科学的文化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力!文化艺术能极大地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后,文化艺术品将是最昂贵的商品之一!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拍摄影视片不再需要现场的实地作为背景,所有背景甚至演员都可用电脑制作;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西部影视被来此拍片的剧组利用得无可再利用的场地了,到那时,西部影城将会成为一座电影电视剧的历史博物馆而存在,并且越来越具有历史价值,永远矗立在宁夏在地上,永远是银川的一道美丽风景。

本书是“宁夏旅游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宁夏旅游景点——华夏西部影视城。全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这个景点的特点一一叙述出来,并附有精美的彩页,是一本实用的旅游指南。

二十一、《张贤亮精选集》

说起张贤亮,对中国文坛有所了解的人大都不会感到陌生。上世纪80年代,这位特立独行的作家发表的《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以其充满人性温暖的故事和新锐的思想,在国人的阅读中激起了巨大波澜。进入90年代后,在“文人下海”的一波热潮中,张贤亮在宁夏创办了一个影视娱乐城,以“出卖荒凉”著称,成为当今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现在的张贤亮已经集作家与企业家的双重身份于一身,本书精选了他的佳作5篇,从中你可以品到这位“作家与企业家”型文人的绝代风采。

二十二、《人很重要》

是的,世界上最痛心的莫过于被最亲近的人误解。是的,世界上最痛心的莫过于应该最关己、他的人却对他最冷淡。这会使人特别感到孤独。这种孤独感最能摧毁人斗争的意志。

艺术会使人陶醉,思想也会使人陶醉。如果艺术和思想都是上品,那么这就是双料的醇酒。

中国现在面临的是五千年来未有的大变局!五千年来形成和积淀下来的东西,无论是精神方面的,还是外在物质生活方面的,都在短短的二十年间猛地一下子翻转过来!

珍视生命、人权和自由这些人类基本的价值观,已经逐渐替代了那些看起来颇为吸引人而实际上是反科学的空洞理想。

二十三、《土牢情话》

我震惊了。虽然我知道她没有死,但我仍然震惊了。

我从那颗黑痣上认出是她。

我望着她,她望着我。来来往往的旅客,墙上的电钟,巨大的列车时刻表,白的灯,绿的灯,红的灯,一切的一切,全部化成调色板上那样斑驳的一片杂色。只有她,在朦胧模糊的背景之前站在我对面,那样清晰、鲜明。

“你好吧?”她朝我凄楚地微微一笑,我没听清她说的什么,只是从她嘴唇的颤动上看出她说的是这句话。

我的嘴唇也嚅动着,但我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我又像害热病似地颤抖起来,就像十二年前那天晚上一样。

博文精粹

一、发展文化产业的瓶颈

“文化”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文化产业”是个新课题,“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大家都知道,但怎样去“发展”,却各有各的见解,我想还是刨根问底从所谓“文化产业”的源头说起较能说明问题。

人类的正常行为(犯罪和精神病态行为除外)莫非两大类,一类是生产活动,一类是文化活动。世界上千千万万数不尽的产品也无非两大类:一类是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产品,一类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产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产品就是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是人类在日常活动中自发创作的,文化活动最早的组织者却是原始社会的部落,部落后来演变为国家,于是组织文化活动就成了政府的重要职能。不管什么部落或是国家,不论什么性质的政府,实行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有一套为他服务的文化机构,举办以他为主的文化活动,向群众传播当权者的思想及主流意识形态,从最早的祭祀活动到今天盛行的“唱红歌”是一脉相承下来的。这些,我们今天称之为“文化事业”。到生产力发展至一定水平、老百姓衣食可以基本满足、市场经济也开始萌芽的时候,一些不由朝廷政府主办,而是从民间自发产生用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就应运而生。民间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如果只为大家聚在一起欢乐一下,像王羲之搞的“兰亭聚会”,那就算了,如果民间文化活动和民间生产的文化产品是让他人观赏享用的,组织者、生产者必定要从需求者那里取得某种形式的回报,即便是春节期间舞龙灯、耍社火、唱大戏,表演者也要一定的报酬,没有经济支撑便难以为继,以后春节就玩不成了,这就自发地形成一种“交易”:我表演你看,看的人要付钱。这样,舞龙灯耍社火唱大戏等等就从文化产品变为文化商品了,从历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它们会逐渐与政府主办的文化事业分离,自发地形成一种文化产业。

二、关于文化产业及宁夏旅游的汇报提纲

1、 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世界上千千万万商品莫非两大类,一类是供给人们物质生活的工农业产品,一类是供给人们精神生活的文化产品。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和实力,不止要看他的物质生产总量,更要看他的文化生产、传播和影响的力度。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80年代曾说,“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他没有可以输出的意识形态”,可见文化产品的输出量已成为“大国”身份的标志。我们现在虽然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占全世界GDP8.9%,连年贸易顺差,但其中文化产品的进出口却连年逆差,文化产品的进口额是出口额的4-6倍,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进口额为出口额的14倍。这还是海关统计数字,据知情人曝料,走私和由游客带进来的西方文化产品是报关数字的8倍。逆差如此之大,不但与我国文化资源大国的地位不相称,使我们距离所谓“大国”地位差的很远,还弱化了我国在整个世界文化格局和秩序重组中的地位,除了中餐,中国文化在世界面前几乎处于“无声失语”的状态。目前文化市场上国产文化产品的实际供应量与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存在巨大落差,国产文化产品的“战略性短缺”已是严峻的现实。中国城市居民特别是中青年主干群体的精神生活需求和文化消费,一半以上靠外来文化产品。外来文化产品虽然对更新思想观念和市场经济制度建设上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很大程度萎缩了我们自身的民族精神、削弱了我们固有的传统文化道德,干扰了我们构建社会主义的主流人文价值观,使很多人信仰缺失,精神迷惘。更重要的是,根据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人均应有的文化消费量计算,有专家预测:“假定继续按照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的平均速度增长,到2020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将为42%左右,低于标准值13个百分点,大约会出现41000亿元的缺口。”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文化消费需求,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都会千方百计把文化消费品向中国推销,而在全球一体化时代,我们作为WTO成员国,对汹涌而入的外来文化产品又是不可拦截的,因而我们可以说发展文化产业不但是经济的紧迫需要,更关乎到我们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

2、 我国文化产业衰落的历史根源的探讨

中国是文明古国,文化产业一度非常发达,“四大发明”中的两项-造纸和活字印刷,就是古代文化产业发达的标志,而且,世界各国只有中国的英语命名是以一种文化产品来称呼的,那就是“瓷器”-CHINA,由此可见我国文化产业当年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影响力。可是从上世纪50年代推行计划经济、民营企业改造为国营企业以后,文化产业就逐渐衰落以至于无,文化产业被政府的文化事业所取代。社会所有的文化活动包括精神产品的生产都归政府领导,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政策,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所有的文化产品、文化活动都成了政治宣传,文化失去了它应有的知识性、娱乐性和审美功能。这虽然对强化政治信仰起过非常大的作用,却失去了对外部世界的文化影响力。由政府统管一切文化活动发展到极端终于导致“文革”,整整十年间中国老百姓没有什么精神享受,只感到压抑、恐惧或者疯狂的亢奋,扼杀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想象力和创造力,革除了旧文化却没能创造出新文化,使中华民族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断层,国民素质大大下降。

3、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同与不同

我们面临着“战略性文化短缺”已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将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概念提出,并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分别开来的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作的报告。江泽民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交融,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4、文化产业的特殊性

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认识文化产业的生产规律,也就是马克思说的“特殊方式”。文化产业属第三产业,文化产品是精神、思想、审美能力、情感活动的产品。和高科技产品一样,主要生产要素是人的头脑,是创意、策划、设计、发明、发现、灵感的产物,从这点来说,文化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同样属于“智能经济”。但它又比高科技产业有特殊的优势:

5、由文化产业的规律和特殊性而决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建议

(一)要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我国从一个经济濒临崩溃的国家在短短20多年中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根本原因是实行了市场经济,承认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文化的创造力和原动力是人民大众,要发展文化产业,更要依靠民营经济。政府要深刻汲取过去统管一切文化生产和文化活动的失败教训,现在只须提供一个宽松的文化生态,让人民大众各显身手,各尽所能,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打一场“人民战争”,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一定会超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中国品牌”将会在世界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同时,中国的文化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借助海外7000多万华人的归属感,也必将在全世界成为主流文化之一。到那时,中国才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

6、关于宁夏旅游

关于宁夏旅游,政府旅游部门会向领导同志详尽汇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我只向领导汇报镇北堡西部影城今明两年的规划,因为镇北堡西部影城的成长可以充分说明文化产业的特点。

镇北堡西部影城从荒凉的古堡废墟、一个破羊圈,经18年的努力,在历届区市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已成为集“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保护性开发综合实验基地”于一身的全国独一无二的景区。当初自筹资金仅有79万元,现已拥有近3亿元固定资产;游客量与纳税额年年上升,今年游客量可望突破100万人次,缴税500万元。影城已向社会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为周边居民提供5万-8万个劳动日,并为提高宁夏及银川市的知名度做出一定贡献。镇北堡西部影城说不上是利用了文物古迹,相反,是我把镇北堡古堡废墟推介给影视界,已成为知名影视拍摄基地以后,文物管理部门才来挂了“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可以说我们还开发出了一个“文物”,体现出旅游产业是一个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又大于直接经济效益的产业。

三、笑谈“苦难”与“文化产业”发展

2011年8月12日下午,镇北堡西部影城的百花堂内不停地传出笑声与掌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DP(中国企业经营者工商管理硕士研修班)23期学员与张贤亮互动交流。

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渊源

说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贤亮感慨地说,自己的母亲在上世纪20年代就读于该所学校的前身——燕京大学,后随父亲到美国的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陪读。

虽然母亲在该校就读只有短短的一学期时间,但这段渊源让76岁的张贤亮感触颇深。

苦难历程之于人生的意义 说起苦难历程之于人生的意义,张贤亮说,苦难的的确确能够增强人的承受力,减少人的挫败感。比如犹太人,当年,他们过着流离失所被人排挤的生活,但现在看来,世界上很大一部分的财富,包括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都掌握在犹太人手里,这和他们这个民族所遭受的苦难是分不开的。但现在的很多成功人士,比如比尔·盖茨,他年轻的时候就是中产阶级,并没有经历过苦难,因此,一个人是否成功,很大程度是靠他的智商和情商决定的,而不是年轻时是不是经历过苦难。“我也不希望在座的各位经历像我所经历的那些苦难。”张贤亮说。

文化产业如何发展 对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DP中心的班主任唐钰提出的“中国文化产业如何发展”的问题,张贤亮细心地解释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别。“文化产业最大的特征就是能够产生高附加值。”张贤亮说,从建国以后的40多年当中,西方的文化产品大量进入中国,1993年开始,美国的文化产业的出口额已经超过了制造业等产业。据张贤亮估计,到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的缺口将达到4万1千亿美元。中国如果再不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这个庞大的市场将被西方国家占领。

张贤亮还强调,文化产业只需要一个聪明的头脑便可以点石成金。他讲了镇北堡西部影城以79万元起家,靠他的文化预见性和文化洞察力,现在的资产已经达到了几十个亿,而这还没有算无形资产的价值。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说到民族的传统文化,张贤亮说,“没有历史的积淀,就没有想象力的基础,如果我们整个民族丧失了对历史的记忆,我们整个民族将没有想象力。”张贤亮还说,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就是一个“富矿”,所以我们要了解历史,记住历史,要用现代的眼光重读经典。

另外,说到“搞企业”这个话题,张贤亮开玩笑说,一定要抱着“玩”的心态,否则就会“搞死你”。

救生行动

“救生行动”声明

贫困人士并不怕日常生活的捉襟见肘,最可怕的是贫病交加。一人得病,全家悲愁,这时他们急需社会的关怀与帮助。古人说“浮图之慈悲救生最大”,世界上最珍贵的莫过于生命。我决定从2010年开始,每年捐出人民币150万-180万元补助一些不属于、或超出医保范围而病人家庭又无力承担的医治费用。我将这种行动称为“救生行动”。“救生行动”的原则如下:

一、 “救生”对象限于宁夏地区及在宁夏工作年满一年、确实无力承担大额医治费用的贫困人口和来宁的外地打工者;

二、经医生确诊缴纳了医治费用通过手术或其它治疗手段即可挽救其生命或改善其命运的;

三、“救生行动”的资金经患者确认签字后,善款直接向医院缴付,现金不给予患者本人或其家庭;

四、“救生行动”不包括患者手术或治疗中的陪护费、营养费、旅费及术后的康复费、生活费等其它费用,更不为出现医患矛盾和纠纷的现象负责;

五、出于降低慈善成本、减少中间环节和使救治及时进行的考虑,我希望将“救生行动”办成一项民间与政府及医疗部门合作的慈善行动,有钱出钱,在位出力,相关人士大家一起来行善。故而委托银川市副市长李卫东牵头,联络区、市有关部门及医院与捐款人签订捐助协议,捐款人直接将善款汇入接受单位银行帐户,由民政单位与医疗机构严格按共同拟订的《实施方案》的规定使用。因我时间精力有限,不接受患者的个人申请,这点务求患者及其家人谅解。

六、“救生行动”要在阳光下进行,力求完全透明,出资情况及医治过程与费用及时在媒体和网络上公示,接受宁夏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舆论和网民的监督,使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患者得到切实的救助,从死亡线上挽救一条生命是社会每一个人的责任;

七、“救生行动”完全是我个人的长期行为,不募集、不接受其他任何人的捐款。

“救生行动”实施

自2010年起,张贤亮先生将对宁夏贫困大病人群开展医疗救助活动——“救生行动”。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建立一个能够帮助大病特困家庭渡过暂时困境的救助机制,特制定本方案。

一、“救生行动”的意义

以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出发点,救助患大病的贫困患者或因病致贫的患者家庭,使其得到爱心关怀渡过难关。通过“救生行动”唤起社会各界的关爱之心,从而带动全社会参与爱心捐助活动来帮助弱势群体,挽救生命,救济穷困家庭。

二、工作协调机构

成立“救生行动”工作协调小组,由捐助方及相关机构组成。

组长: 李卫东副组长:田丰年保建新马红英

成员:徐永豪汤智勇宁夏民政厅指定一名负责人陈家华邹嘉宾张晨光

张贤亮全权代理人:张公辅

“救生行动”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银川市卫生局。

三、职责分工

(一)捐助方

1、负责筹措善款及对善款的分配和划拨,确保“救生行动”的顺利实施;

2、对接受善款的单位与医疗机构的善款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并予以公布。

(二)“救生行动”协调小组办公室 (银川市卫生局)

1、负责银川及区内贫困大病患者的信息汇总、备案,将经核实筛选出的贫困大病患者名单通知医院,使其及时得到救治;

2、负责组织医疗专家对上报的贫困大病患者疾病诊断、拟订治疗方式和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核实和审定;

3、负责监督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

(三)宁夏民政厅、银川市民政局

1、负责对申请的贫困大病患者信息进行核实,包括患者的身份、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家庭人口数、家庭年收入、是否参加低保、医保、新农合等基本信息及家庭具体情况等;

2、负责将筛选出的贫困大病患者基本信息的核实情况送交协调小组办公室和医院,使其及时得到救治;

3、负责公布患者的救治情况与费用,接受捐助方对善款使用的审核及社会人士、媒体舆论的监督。

(四)医疗机构

1、严格按照下列“救助对象”条件,向协调小组报送急需救助的贫困大病患者名单,并及时实施救治;

2、规范执业行为,加强临床路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宁夏基本用药目录,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3、主动接受协调小组办公室对受捐助者诊疗情况和费用的审查;

4、负责及时报送患者的救治效果与费用相关情况,接受捐助方对善款使用的审核。

四、救助对象

申请救助的患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宁夏户口的城乡居民或在宁夏工作一年以上(有用工单位证明)的来宁打工者;

(二)属于低保、低保边缘家庭或医疗费用自费部分超过家庭当年收入80%以上并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患者;

(三)在银川地区就医的,必须是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

(四)患者经诊治效果良好的;

(五)愿意将个人信息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五、资金筹措和使用

(一)资金筹措与拨付:自2010年起,由捐助方每年向银川市民政局捐助150万元(一期90万元、二期60万元),用于符合条件的贫困大病患者的救治。由银川市民政局一期拨付宁夏回族自治区医院30万元、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30万元、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30万元;二期视各医院救治病人情况随机调拨60万元。余30万元由捐助方机动掌握。收款单位应给予接受善款的凭证。

(二)资金使用

1、捐助方严格按照以上承诺拨付善款,不足部分不予追加。受捐助的三家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每年善款剩余部分可累积下一年备用。

2、每人每年只限救助一次,捐助范围为患者医疗费用自费部分。

3、善款只能用于患者的医疗费,直接拨付给医疗机构和民政部门,不直接向患者本人及家庭支付。不负担患者的陪护费、营养费、旅费及术后康复费、生活费等。

六、“救生行动”项目管理

(一)项目形式

根据民政部门接到的申请和医疗机构接诊的实际情况,筛选符合条件的贫困大病患者进行捐助。

(二)申请

1、申请途径:

(1)贫困大病患者可向上列三家医疗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医院、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申请;

(2)贫困大病患者可向自治区或银川市民政部门申请。

2、申请程序

符合救助条件的,由患者向上列三家医疗机构或自治区、银川市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救生行动”项目救助申请表》,自治区银川市民政部门签署意见盖章后报送协调小组办公室。

报送时须提供下列资料:

(1)《“救生行动”项目救助申请表》(一式两份)

(2)患者的1寸免冠照片2张;

(3)患者的户籍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4)家庭收入情况证明。

(5)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低保者,需提供相关证明原件、复印件。

(三)审核。由自治区、银川市民政局于收到登记表及时对申请救助的患者身份、家庭收入等基本信息进行核实,同时,协调小组办公室对患者疾病相关情况进行核实。

(四)救助。捐款方与接受方(市民政局)签订符合法律规范的协议,善款由接受方按照规定使用。捐款方有权了解对每位被救患者的医疗效果和费用,各接受善款单位应向捐款方一人一报,年终有总结。每位患者的医治费用应有患者签名认可。

(五)不享受救助的范围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药品目录支付范围以内的费用。

2、因打架斗殴、酗酒、吸毒、违法犯罪、交通事故等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3、因医疗纠纷、医疗事故以及其他赔付责任人应支付的医疗费用。

七、监督管理

1、捐助方负责监督贫困大病患者的信息审核、报送及医疗救治等情况,并将捐助情况向媒体和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

2、协调小组办公室将不定期对救助患者的诊治过程和医疗费用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如发现违规现象,将予以通报批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9: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