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西星 |
释义 | 个人简介张西星,男, 1975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教育硕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1998年参加工作,现任聊城一中物理教师,物理奥赛教练员,物理教研组组长,聊城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山东省优秀教师。从教12,担任班主任11年。张西星老师的主要事迹如下: 主要事迹江北水城第一班一、与时俱进,顽强拼搏,成功打造“江北水城第一班”。 在06年高考中,张西星老师担任班主任的03级11班重点本科升学率达90%,4名同学跻身全省前100名,并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占全市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人数的45%,这一成绩是我校高考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也是聊城市高考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聊城电视台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他在市青年教师培训期间作了专场报告,后应邀先后赴莘县、东阿、德州等地作报告。在06年教师节期间受到郭兆信书记的亲切接见,在场的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2007年所带的04级23班重点本科升学率达95%,其中两人考入清华大学,而且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人数占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现在所带的07级22班在历次考试中也取得优异的成绩。优异成绩的取得与班级管理是分不开的。在过去的几年中张西星老师不断学习、不断钻研,开拓创新,敢想敢干,逐渐总结出一套自己特有的教育管理模式。形成了以“相信自己,潜力无穷”为班级信念;以“打造‘江北水城第一班’”为班级目标;以“每个学生都是战士”为班级纪律;以“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为班级措施;以“德、智、体,全面发展”为育人目标;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德育要求;以“尊重、理解、包容、独立”为相处原则的班级文化。 (一)以“相信自己,潜力无穷”为班级信念。 自信是成功的秘诀。无数事实证明: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同时,谁树立必胜的信心,谁就会为成功而努力奋斗;谁一开始就想自己不能成功,丧失自信,就不会奋斗,那就必败无疑。2003年张西星老师提出:“每个学生都是天才,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能。推倒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你的潜能将象火山一样的爆发,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所有学习的障碍在你巨大的潜能面前是微不足道的。”现代研究表明:最杰出的科学家也只不过用了大脑资源的十分之一,正常情况下工作的人,一般也只是使用了思维能力的很小一部分。大脑的潜能是巨大的。要把潜能挖掘出来,那就要让学生“推倒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要使学生自信,就要坚信学生潜力无穷,告诉学生他能行。张西星老师的学生李铖,高一入校年级52名,班内22名。高一成绩一直徘徊在20多名。一次偶然的机会,李铖的初中老师告诉张老师,李铖应该比他班其他几位成绩强。张老师就把这个信息告诉给了李铖和李铖的父母。李铖倍受鼓舞,刻苦努力,克服缺点,最终在06年高考中成为我市高考理科状元。 班级信念解放了师生的思想,增强了师生的信心,给予了师生力量。信念—生存的精神支柱,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在那一年期末统考中,全市前10名,他班有4名;全市前100名,他班有17人,取得我校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二)以“打造‘江北水城第一班’”为班级目标。 一个人要有志向,一个班级也要有其奋斗目标。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要做就做到最好。在聊城市全力打造“江北水城”这一品牌时,张西星老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争创“江北水城第一班”作为班级的奋斗目标。他给他的学生解释说:“我们要打造‘江北水城第一班’,首先大家要严格要求自己。这个第一,就是要求大家时时要有“要做就做最好”的想法,要有‘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意识。这里的第一不仅仅是在学习上,在人品上亦是如此。这个‘第一班’不仅仅是指现在,还包含着将来。‘江北水城第一班’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班的一面旗帜。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要让她成为一面不倒的旗帜。不管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要把她高高举起;不管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要为她添光彩;不管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要为这面旗帜感到骄傲和自豪!”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大目标是由小目标的实现逐步达成的。为实现“江北水城第一班”这一目标,提出扎扎实实地掌握好每个知识点的眼前目标和打胜期末考试这一仗的短期目标。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长期的奋斗目标。班内前10名冲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班内前20名冲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班内前40名冲刺211名牌大学;班内前50名冲刺重点本科;班内所有学生冲刺本科。这样张老师有长远目标也有短期目标、有整体目标也有个人目标。人人都有目标,人人都有希望。目标指明了方向,点燃了激情,鼓舞了斗志,使良好的班风趋于完美。全班没有一个不学习的,没有一个不听老师话的。 一个一心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在那学期市期末统考中全市前10名,张老师班就有5人。在06年高考中张老师的目标实现了,成功地打造了“江北水城第一班”这一品牌,谱写了我校高考历史上光辉的篇章。 (三)以“每个学生都是战士”为班级纪律。 2003级的高三之初,张西星老师在教室的黑板报上大大地写上“人人杀向名牌大学”。一个“杀”字想到的不是伏案苦读,而是战场中的刀光剑影,生死搏斗。张老师把“相信自己,潜力无穷”的班级信念比喻成给学生的一杆自信的杆枪,把“打造江北水城第一班”作为班级的一面旗,“人人杀向名牌大学” 作为向高考吹响的号角。张老师的班级有旗、有号、有枪,那么班内每位学生都是战场上的一名战士。战士就要严守纪律,服从命令;战士就要有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斗志。严守纪律就是要遵守校规校纪和班规班纪;服从命令就是要听老师的话,把老师的要求做到位,老师的要求100%地完成;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斗志就是要刻苦学习,顽强拼搏,英勇善战。他的学生做到了! (四)以“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为班级措施。 只要方法得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才。“脚踏实地”就是张老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是战士,学习就是战斗,战斗就要讲究战略战术。“集中优势,各个歼灭”是毛泽东同志克敌制胜的一个法宝。解放战争初,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毛泽东同志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为目标,而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作为学生就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歼灭每一个知识点,确保学一个会一个,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只有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才能创造奇迹。张老师是这样要求的,他的学生也是这样做的。高考二轮复习快结束时,很多老师赶进度。他班学生李铖说:“我们要保持冷静,稳住阵脚,不管谁乱,我们也不能乱。”“脚踏实地,创造奇迹”几个大字三年始终贴在教室的墙上。它在学生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06年考入山东大学的于婷婷,入高中时是班里最后一名,通过三年的努力,最终高考考了640分,班内第16名。填报完志愿的那天,她告诉张老师说:“同学们看到你心里就踏实。你要求大家脚踏实地,你是这样做的,同学们也是这样做的。我正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走来,才有了今年高考的成功。” 世间万物,宁静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只有心静下来,才能接受知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遵循正确的学习程序。07 年张老师又把“定能生慧,静纳百川”、“宁静以致远”、“八环节学习,环环相扣”等作为班级措施“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组成部分。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以“德、智、体,全面发展”为育人目标;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德育的具体要求;以“尊重、理解、包容、独立”为相处原则。 张老师所带的班不仅在学习上优秀,在课外活动中也从不甘落后。任何集体活动他们都积极参加。会操比赛、篮球赛、足球赛张老师的班都是年级第一。田径运动会中,在班内无特长生的情况下,张老师科学安排,精心指挥,学生积极配合,顽强拼搏,也取得年级第二的好成绩。参加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学会和他人相处是学生学会做人的一个基础。张老师教育学生与人相处的原则是“尊重、理解、包容、独立”。他教育学生说:“尊重是交往的基础,理解就是要换位思考,包容就是不强求,独立才能够自强。”在张老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都有了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静下心来学习,班级自然就成了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要成才,先成人。学生首先要有良好的个性品德,才能承担起社会责任。张老师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德育的具体要求。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在我的班级。06年3月26日下午放学后,我班学生梁延飞骑着自行车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跨路电缆线被一超高大货车挂下。电缆线横挂在马路上方,距地面不足1米半。当时天色已暗,如有机动车辆或自行车经过可能造成安全事故,情况非常危险。梁延飞同学发现后,一边报警,一边把自行车放在隐患处作为警示,自己坚守事故现场至维修人员到场,并协助维修。梁延飞同学保护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当时在场的群众很受感动。聊城电视台、聊城晚报等媒体报道,在学校中乃至社会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奥赛之路二.不畏艰难,披荆斩棘,开创奥赛之路 张西星老师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也是一位出色的物理奥赛教练员。“要想比别人有更多的收获,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汗水”。为了使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校领导决定举行数、理、化、生四科奥赛培训。由于2003级是聊城一中的第一届奥赛班,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也缺乏失败的教训可以汲取,张西星老师所承担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在没有经验、没有教材、没有实验仪器的情况下,他带领学生开始了艰难摸索。作为物理教练员,他顽强拼搏、忘我工作,与学生一起攻克一道道难题,当结束了白天的工作后还经常备课到深夜。当时心里所想的就是豁上了、不畏困难、竭尽全力地去争取,在2005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他辅导的学生柳建楠、张浩荣两位同学获得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实现了我市在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零的突破,另外王超等8名同学荣获二等奖。作为班主任,他冷静地引导学生处理好高考和学科竞赛之间的关系。在05年全国学科竞赛中他带领的03级11班有3人荣获全国一等奖(其中有2人考取清华,1人保送南京大学),有20多人因获全国二等奖获取名牌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资格,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得以加分录取。奥赛培训的成功,为今后尖子生的培养摸索到一条可行之路。 累累硕果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结出累累硕果 十个春夏秋冬,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换来的成绩是极为可喜的。张西星老师连续十年的教学成绩考评都是优秀。毕业参加工作后一年即被聘为“一级教师”,两年后被聘为“中级骨干教师”,第四年被聘为“高级骨干教师”,第五年被聘为“副主任教师”。2003年—2005年连续三年被聘为我校最高级别的“副主任教师”。2006年—2009年连续四年破格被聘为聊城一中唯一的“主任教师”。在2002年、2003年、2004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十佳青年教师”。2006年—2009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十佳教师”。2006年9月市优质课评选中获得全市第一名。06年12月省优质课评选中获省二等奖。 在物理竞赛中他所辅导的学生柳建楠、张浩荣两位同学获得“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赛区一等奖”。张西星老师也被评为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优秀辅导员。 作为班主任,他所带班级在2003年—2009年连续七年被评为“模范班集体”,也连续七年被评为“十佳班主任”。为加强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理论和业务水平,于2007年4月成为聊城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 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张西星老师努力克服教学任务与科学研究在时间上的冲突,刻苦勤奋,精心研究。先后在《物理教师》、《物理报》、《数理报》等刊物上发表了4 篇论文,有3篇论文获市一等奖,1篇获省一等奖,2篇获省二等奖。参编教学辅导书3部,主编1部。现在正承担着山东省教研课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研究》。《先进的班级文化——让我们成功打造“江北水城第一班”》获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因工作出色,他担任物理教研组长已有6年,为物理教研组和青年教师的成长做了大量的工作,起到了领导和模范带头作用。 由于各方面的突出表现,张西星老师扎实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06年7月被评为 “聊城市教育创新人物”,2006年11月被评为“省高考优秀评卷教师”,2006年12月获“聊城市十佳师德标兵”称号,2007年1月被推选为中共聊城市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代表,2007年9月被评为“聊城市优秀教师”,2007年10月获“聊城市教学能手” 称号,2008年11月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物理教师”,2009年9月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