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文汉 |
释义 | 张文汉(1966——),字裕河,自号梅山愚夫,博客名普梅山,广东省普宁市人。1989年毕业于广东省民政学校,1992年获得中山大学中文大专毕业文凭,1994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文学教育中心函授,中共党员,现在普宁市民政局工作。系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广东省揭阳市作家协会、普宁市文学协会、湖南扬帆文学协会会员。业余喜欢搞文学创作,先后在《揭阳日报》、《广东写作月刊》、《世界文艺》、《普宁文艺》、《业余作者》、《扬帆文学》等报刊发表《老树发新枝》、《故乡的龙眼》、《采莓西郊下》、《魂系讲台》、《爱沐孤婴》、《下海悲歌》等文章200多篇。2010年8月,其散文集《苔花集》由银河出版社出版发行。2011年6月,其创作事迹在普宁市电视台的“人物采风”栏目播出。2012年3月,其小说散文《驽马集》由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其创作业绩被编入《中华写作英才》、《中国专家人才库》等辞书。 披满荆棘的创作之路 -----读张文汉《苔花集》 赖天受 张文汉出身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就在地头陇尾,听父亲讲《三国》,说《西游》,得到文学的熏陶。学生时代,更是迷上了文学。文艺创作,是一条披满荆棘的崎岖小道。每走一步,都很艰辛。但张文汉有一副硬骨头,他咬紧牙筋,奋勇前行。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94年1月30日,发表了处女作《老树发新枝》。自此,就一发而不可收。他的名字,经常出现在省内外各级报刊上。有的还获了奖,并被选进各种集子。他的创作业绩,被编入《中华写作英才》、《中国专家人才库》等辞书。 张文汉是民政局的基层股长。他笔下的人物,不少就是民政战线、或与“民政”有关的人。从有菩萨心肠的方局长,到立志殡改的老场长;从倾注爱心育残童的黄老师,到畸残病人守护神的外科副主任------娓娓道来,亲切感人。写熟悉的人,写熟悉的事,就能事半而功倍。 张文汉写平常人,写平常事。在朴实无华的叙述中,展现了人物的高风亮节。从战胜病魔一心育人的赖源发,到才艺双馨的志红兄;从孝敬慈母的李松林,到勤劳朴实的老父亲------各式各样的人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时代需要更多的作者,为这些“小人物”,树碑立传。 张文汉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他几乎走遍普宁的每个角落。社山的浴龙岩,泗坑的白水岩,灰寨的藏莲寺------画山绣水,庙宇神仙,绘声绘色,如临其境。 张文汉很会选材。番薯、龙眼、青梅------地道的家乡菜,浓郁的潮汕情。很有特色,很有感染力。 张文汉博览群书。对“史”更是情有独钟。晏子、李斯、郭子仪、陆放翁------一篇篇精彩的史料,一个个复活的人物。古为今用,启迪心扉。 张文汉既热情讴歌真善美,也无情抨击假丑恶。《假货猛于虎》、《难堪的人生选择》,象匕首,象投枪,击中时弊,发人深省。 当然,张文汉的文章,也非白璧无瑕。比如,语言还欠精练,人物还有待丰俏。但我相信,正当盛年的张文汉,凭着他的聪明才干,凭着他的坚忍不拔,将会写出更多更好的篇章。 (发表于2011年4月28日《揭阳日报》) (赖天受: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普宁市文学协会副会长。) 文章厚积贵坚守 驽马自奋莫踟蹰 ——序张文汉《驽马集》 王史风 当年,在下海经商热浪汹涌的普宁,居然还有人鼓捣着办文学班,成立文学协会,居然也就还有那么一大批男女“憨青”,傻呵呵地“自投罗网”。作为文协、文学班的鼓捣者之一,我就是在那个时候结识象文汉君这样一群痴迷于“缪斯”的年轻可爱的“粉丝”的。 著名作家陈忠实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的确,没有对文学的虔诚挚爱和那么一股自甘寂寞、矢志潜定的傻劲愚忠,太功利的人是爬不长稿格子的。事实也正是如此,滚滚红尘,诱惑太多,许多曾一度心潮澎湃过被文学滋润过的人,一旦顿悟绞脑汁不如开发廊这营生现实轻松,便美其名“弃明投暗”各奔东西了。可文汉君却是属于无怨无悔的“一小撮”“另类”,他在业余文学创作这条被称之为艰辛曲折的羊肠小道上,已甘苦自知,坚守蹒跚了近20年。天地补忠厚,补文学的痴愚。多少个夤夜挑灯执著之后,其各种体裁的作品已在省市各种报刊发表了200余篇,包括此书在内的文学集子已出版了两部,可说奠定了他在地方文坛上颇具名气的地位。 生活是一切文学创作的源泉。文汉君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学校到机关工作后担任民政局基层股长,自是经常下乡跑基层,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大量底层百姓的酸甜苦辣,为他积累了诸多凡人凡事的生活素材。如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单亲母亲、贤孝媳妇、擦鞋少年、乡医、剩女等,这些熟人熟事无疑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亲情、情丝等篇什中,作者通过对这些活生生的身边人、身边事的描述,注入了强烈的真情实感和人文关怀,用朴实、毫不娇饰的文学语言展现了一幅幅颇具生活情趣的小图景,让人产生温润的美感,读之倍感温馨、亲切、可信。在杂论、人事等篇什中,作者敢于直面丑陋现象和敏感事物,毫不隐讳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取向,这是一种可圈可点的文学品格。 本书写得较具文采、较具文学味的当首推其游记散文。游记作品的大忌是流水式地堆砌景物和廉价的抒情。文汉君经营此类作品颇游刃有余,无论是对故乡名胜古迹的描述,抑或是对祖国名山大江的歌吟,他都能从较具独到的视角快意剪裁,摄取紧扣主题的景物入笔,并娴熟地借史实、典故、古诗词寄意论证点缀,在夹述夹议中借景感喟抒发,无疑增强了文章的知识文化内涵和比较厚重的历史感、沧桑感,也增强了抒情的亮度。当然,个别篇章也还有精炼加工的余地。愿作者扬长避短,多做此类文字的功课,作品必将会更上一层楼。 侧重谈点小说创作。收进本书的共四篇短篇小说,选材不错,有下海经商教师的恩怨,有号称“大姐大”的富姐一夜人间蒸发之谜,有村姑变疯姑的悲怆往事等。但好的题材仅是一个简单粗糙的胚壳,还需要作者的立意、构思和加料磨光产出的过程。坦率地说,这几个小说都不尽理想,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缺憾:情节似太白直简单,故事的展开缺乏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效果;人物塑造表现手法较单薄,趋于表象化,缺乏运用细节和形象化的语言,对人物性格、心理活动进行细腻而深入的刻画。这些不足,既影响人物形象的确立,也影响了作品内容灵动而充分地展开。也许,作者在创作这些小说时都有其熟悉不过的“原型”和“版本”,但小说的基本特征有别于其他一些文学体裁,故事情节和人物、场景等俱是通过作者的想象而虚构的,太囿于“真人真事”而化不开,就等于作者为自己设置了自由构想的樊篱和窠臼,掣肘了创作发挥的空间和表现力。 文艺作品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这就涉及到作品的思想境界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力度的话题。这个话题应与作品的构思立意互相关联。比如本书的小说《疯姑》,倘若作者能站在一个更高的洞察思考高度,集中情节和笔墨,直击灵魂的污垢和社会的冷漠,其作品揭示生活的深度和叩问苍生良知的力度就会更为强烈。可惜我们读到的《疯姑》,仅是让人挤下几滴同情泪而已。当然,这对于一个业余作者来说,也许是过于苛求了。 著名作家柯云路曾在《互联网时代的文学精神》一文中说:“文学的基本精神就是对人的一视同仁的理解与同情。文学精神是和真善美的范畴相一致的。文学精神可用‘悲悯’二字概括。”又说:“在一切繁花似锦或颠沛流离或醉生梦死的生活中,都透视到灵魂的痛苦,表现出俯瞰人生的悲悯。这是文学特有的精神。”我以为柯云路点到了平庸之作的“软肋”。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法国小仲马《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等,之所以成为世人推崇的文学名著和文学典型人物,就是因为伟大的作家敢于直碓灵魂的痛苦和具有俯瞰人生悲悯的良知和胆识。 现今赶潮出书成为风雅时尚,张君也要出书两部了,绝非自谦的驽马了吧?但愿文汉君能把出书做为创作历程及其成果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从中品悟做人为文的甜酸与得失,负轭而上,进而丰实而善美。 胡诌之言,就此打住。权当为序。 2012年于春霞临窗之流沙 (序作者系中国诗歌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揭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