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蔚珍 |
释义 | 张蔚珍,男,生于1938年农历5月11日,汉族,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初中文化程度,现任陈家沟村委主任,河南省陈式太极拳协会副主席。张蔚珍在关键的时候及时挽救了陈氏太极拳,才使得这种拳种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并继续保持它在太极拳种中的重要地位。 个人履历从小上学,1957年小学毕业,1958年焦作上技校,后到焦北钢铁厂工作任安装队队长1962年,钢铁下马要求返乡务农,曾任小队会计,大队会计。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任陈家沟村党支部书记17年。后任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1987年又任陈家沟村结晶硅厂供销科长,1998年又被群众推选为陈家沟村委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后因年老自己要求辞去支部书记职务,担任陈家沟村委主任职务至今。 保护陈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在过去非常发达兴旺,但是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差点断了烟火,如果不是当时方法得当,恐怕陈式太极拳只能成为历史。”今年已经70岁的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村主任张蔚珍提及这段历史,总让人感到一种欣慰。日前,记者在温县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采访时候,张蔚珍给记者讲述了陈式太极拳发展历史上一段惊险的而又鲜为人知的故事。 太极拳发源于温县一个村庄——陈家沟,距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随着发展门派也逐渐增大,目前已经延伸为陈氏、杨氏、孙氏、和氏、吴氏和武氏等几大门派,而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始祖,其余的几大门派都起源于陈式太极拳。 “过去,太极拳非常兴旺发达,作为一种武术形式,它随着社会潮流的兴衰而兴衰的。”张蔚珍这样总结太极拳的发展内因。他介绍说,1941年,陈家沟等地区遭受到了严重的蝗灾,加上国民党反对派的扰乱,陈家沟一带形成了横尸遍野甚至人吃人的悲惨景象,由于连吃饭都是问题,陈式太极拳曾一度中断。俗话说,“穷修文、富习武”,当年景逐渐转好之后,先前那些逃荒要饭的群众又回到陈家沟安居乐业,一度中断的陈式太极拳又开始演练了起来。 解放后,由于当地的群众对新中国的政策不了解,不敢妄自练习。1954年,陈家沟小学的几个老师听说陈家沟就是太极拳的发源地,便冒出了学习太极拳的念头,尽管也找了一些年纪稍大一些的学生修习太极拳,但是并没有形成什么气候。1958年,现如今著名的陈氏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陈正雷的伯父、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丕退休之后回到陈家沟,给陈式太极拳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契机。 张蔚珍说,陈照丕解放前后均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并在黄委会系统教陈氏太极拳。然而,当他回到家乡后,发现当地已经没有什么人练习太极拳了,感到非常的着急,他认为,太极拳是国粹,对它进行修习,不仅可以防身护体,还可以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并且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运动方式。然而当地的群众仍不敢修习太极拳,陈照丕很快从毛主席语录找到可以修习太极拳的理由,便向群众义务教授太极拳,开始了太极拳的推广。张蔚珍说,当时退休在家的陈照丕每月有18元的退休工资,他将这些钱几乎全部拿了出来,等到冬天拿去买煤,供学习太极拳的群众取暖。就这样,他一直教到1966年。 1966年,“文革”开始,“扫四旧”很快来到了陈家沟,太极拳成为四旧之列,曾经在国民党黄委会中教过太极拳的陈照丕也成为了牛鬼蛇神之首。1967年清理阶级队伍,陈照丕成为了被批斗的对象,给他列举了四大罪证:一是出身为地主成份,二是曾在国民党军队中呆过,三是集体参加特务组织,四是他曾经在国民党黄委会教过太极拳,被扣以“伪国术教官”的帽子。这四条罪证加上多次批斗使得他精疲力竭,最终跳井自杀。庆幸的是,由于井水较浅,他被救了出来。抢救之后,他仍旧对太极拳矢志不渝,由于不能再教太极拳,他将陈氏太极拳的精华进行总结,将其交给当时的温县武装部长,但这些整理好的手稿却因武装部长不识货而流失。 1969年初,陈照丕得到了平反。他找到了时任陈家沟村主任的张蔚珍,问他还能否继续教太极拳,长期生活在陈家沟的张蔚珍此时意识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太极拳应该流传下来:“在那个时候,我首先意识到的是太极拳并没有阶级立场,所以我认为它应该被允许传授。”尽管痴心不改但吃过太多苦头的陈照丕这个时候担心:万一出问题了怎么办啊?张蔚珍了解到这个后,非常肯定地对他说:“你放心去教吧,出了问题我来担保。” 就这样,陈式太极拳在短暂的停顿之后,又有陈照丕来传授。然而,此时的陈照丕年纪已经比较大了,为此,张蔚珍建议他重点培养一些弟子,今日名震中外的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就是从这时开始通过重点培养逐渐成长起来的。在教授陈式太极拳的过程中,陈照丕显得非常小心,非常谨慎。看到这些,张蔚珍建议其将毛主席诗词和陈氏太极拳的一招一式结合起来,这样以来,太极拳的传授就显得容易得多,也没有谁来找事了。1970年,时任温县县委书记的李书林非常喜欢太极拳,于是他便把陈照丕请到县里,每天早上向机关干部教授太极拳,同时他还在温县一中向学生教授太极拳。不幸的是,1972年,陈照丕逝世。 陈照丕去世之后,张蔚珍很快发现,由陈照丕传授的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虽然继承了他的套路,但并没有真功夫。令人欣慰的是,陈照丕去世之后,张蔚珍通过时任焦作矿务局物质供应处处长的吴秀宝找到了在北京定居的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奎。 个人其他信息张蔚珍13岁时因为黄河泛滥,位于黄河滩上的老家旱地滩被淹,才逃难到距黄河岸10里地的陈家沟村。既不姓陈,又不习武,却从1965年起就当上了陈家沟村支书,一干就是17年。1983年陈家沟成立体校时,省体委主任亲自点将让他改当体校校长。后来他又先后办工厂,做生意,直到15年后又重新担任了这个29年前就已走马上任的村支书。 这些经历让张蔚珍颇有些江湖味道。虽然看起来像个老庄稼汉,可说起陈王廷的《长短句》和陈氏宗族,他眉飞色舞,如数家珍。他的口述,见证了近代陈氏太极拳存亡的生死一线。 太极拳真正的源流,可以追寻到陈氏祖上陈卜从山西带到陈家沟的长拳。 长拳是外家拳的一种。外家拳外刚内柔,太极拳是内家拳,外柔内刚。这是太极拳起源的武学基础。陈氏第9代陈王廷精通《易经》和《黄庭经》。陈家沟附近的黄河岸边有伏羲台,考证《洛书》和《河图》,洛水和黄河交汇,形成清浊分明的漩涡,这就是太极图的来历。所以陈家沟实在是具备太极拳创立的道教文化基础。 穷修文,富修武。对于庄稼人来说,练武先要填饱肚子。在张蔚珍看来,国家要是败落了则根本没法练武。1941年陈家沟闹蝗灾,加上国民党时代的动乱,大部分村民外出逃荒,村里只剩下几十个人。“屋里住上了兔子,连井水都臭了,哪里还有人练拳?”1945年陈家沟第一次解放后没多久还乡团又卷土重来,共产党政权被迫备战上山,很多村民被杀,太极拳几乎走到灭绝的边缘。1946年第二次解放后开始土地改革,群众虽然又陆续回家,但还是对新政权没把握,没有人练拳了。 1958年,曾任国民党黄河水利委员会的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丕退休回乡。陈照丕曾经担任过国民党中央国术馆教官,也就是今天说的武术教官,后来一直在黄河委员会工作。陈照丕退休回老家,看到陈家沟竟没有人练太极拳,心里很难过。当时的张蔚珍已经二十出头,竟然还不知道什么是太极拳,只听说过“张疙瘩(附近的一个村)好放羊,陈家沟尽出些捶把行”之类的顺口溜。陈照丕见这个现状,就开始组织青年人练拳。 “文革”开始后,首先就把太极拳当作牛鬼蛇神。1967年清理阶级队伍,陈照丕家里因为是地主成分,加上其历史背景,被逼投井自杀。好在天不绝太极拳,没想到井水浅,陈照丕摔断了腿后被救上来,至此他授拳意志依然不衰。他甚至想出给武装部授拳的办法,为此专门写出了《太极拳要论十三篇》给武装部,名为“支持红色政权”。直到1968年前后报纸上发表了一条毛主席关于提倡打太极拳的语录,陈家沟才有了能够打拳的尚方宝剑。 张蔚珍说起当年,仿佛一切历历在目:“当年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毛主席说,爬山、游泳、打太极拳。陈照丕看到后跑来找我说:‘这练拳不犯法了!你说我这拳还能不能教?’”张蔚珍说,“我当时很感动。那时候白天斗他,晚上我就让他的学生、民兵队长王西安去安慰他。我想,太极拳学了健身又防身,有啥不好?武术这东西,谁掌权它为谁服务。于是我告诉陈照丕,你只要是正经教拳,出了问题我负责。” 张蔚珍不仅是个有胆量的乡间人物。对太极拳的传教,他也有自己的一套思路。“陈照丕当时70多岁了,说不定哪天死了,太极拳就没了。所以我觉得只有重点培养几个人才能保存拳法的精髓。我让他重点培养4个人,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和朱天才。这就是现在陈氏太极拳的‘四大金刚’。小旺和正雷是陈照丕的侄子,王西安当时是民兵连长,朱天才是个民办教师。我就对陈照丕说,你把这4个人培养好了,将来你过世后,咱这太极拳还能往下传!” 为了更好地推广太极拳术,张蔚珍甚至还出了练太极拳可以记工分、给饭吃这么个主意。在400多年历史中几乎消失的陈氏太极拳,才最终得以传承下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