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叔平 |
释义 | 1 革命英烈张叔平,山西方山人,出生于1897,于1928逝世。民国13年夏参加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共产主义作出巨大贡献,是位革命英烈。 中文名:张叔平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西省方山县大武镇 出生日期:1897 逝世日期:1928 山西省方山县大武镇人,出生于农家。民国3年(1911年)入离石县立高等小学,开始接触《孙文学说》等进步书籍。民国4年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学生运动。民国12年后,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暑假,成立太原第一个中共支部,被选为书记。民国14年,领导省学联,反对阎锡山横征暴敛,捣毁省议会,惩治贪官污吏,迫使当局取消征收房税的命令。同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在山西组织“沪案后援会”,发表宣言、通电,号召人民“一致奋起,团结救国”。 民国15年初,调来上海任杨树浦部委书记。根据中共上海区委为纪念五卅运动一周年,发动一次大规模罢工的指示,首先发动老怡和纱厂工人罢工。又选派张维桢组织恒丰纱厂工人罢工支援,迫使恒丰资本家接受工会提出的11项复工条件。之后,又指示张维桢组织恒丰工人到老怡和纱厂,痛击阻碍罢工斗争的包工头,狠煞其嚣张气焰,迫使英国资本家接受工人的部分复工条件,赢得了斗争的胜利。5月30日,与共青团杨树浦部委书记顾作霖一起,率领杨树浦工人队伍奔赴南京路,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高呼反帝口号。斗争形式机智巧妙,使英国巡捕无可奈何。 民国16年2月7日,上海总工会以纪念二七大罢工名义,在榆林路157弄电车工人俱乐部召开会议,讨论第二次武装起义问题,张以部委书记身份出席会议。为提篮桥巡捕房探悉,俱乐部被围。张等领导人从后窗跳下脱险,而近百名与会同志,其中包括商务印书馆工会干部陈云、任其祥等被捕。张脱险后,立即通知各厂工会,说工会纪念二七有理,巡捕房抓人无理,要求各厂资本家出面保释被捕人员,否则就实行同盟罢工。在工会的强大压力及五卅运动余威的震慑下,资本家纷纷要巡捕房放人。经张叔平的督促,杨树浦电厂英国经理首先出面保释了该厂工人和市政总工会委员长。当夜9时,除有5个同志被引渡外,陈云、张维桢等百余人均获释。不久,张与区委其他同志一起,买通监狱当局,由外国人出面,把引渡到淞沪警备司令部的5个同志要回公共租界,经过法庭审理后,无罪释放。张叔平在这次营救活动中机智果敢,受到组织与同志们的赞赏。2月24日,中共上海区委召开各部委联席会议,张向区委汇报了杨树浦在第二次武装起义中罢工、暴动的情况及其经验教训。出席会议的周恩来对张的汇报十分关注,当日下午亲临杨树浦部委机关了解情况,作出具体部署,积极准备第三次武装起义。3月7日,张调任上海码头运输总工会委员长,兼任浦东工人纠察队总指挥。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爆发,张指挥浦东工人纠察队。 民国16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张叔平夫妇调到杭州,协助筹组浙江省委。6月,浙江省委成立。不久,张主持省委工作。7月,由于叛徒告密而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并领导难友进行斗争。 民国17年1月20日深夜,张叔平临刑时,正气凛然地说:“共产党人是杀不尽、斩不绝的。为共产主义哪怕抛头颅,为劳苦大众甘愿背十字架。” 2 香港著名美术指导、人物造型师◎ 简介香港著名电影美术指导,曾获多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奖,2000年凭电影花样年华夺得第53届康城影展技术大奖。 原籍无锡。在香港读中学。毕业后曾做布料设计工作,同时修读香港大学的艺术校外课程。 他是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所有电影的美术指导,并在《旺角卡门》里兼任演员,从《东邪西毒》开始更为王家卫所有电影担任剪接。 ◎ 生平张叔平 原籍无锡,曾于加拿大修读电影。是香港首屈一指的美术指导,曾多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及服装设计奖。张叔平还为王家卫的电影做剪辑,两人合作甚密。 张叔平不仅在香港电影界早已是殿堂级美术指导,在国际上也是备受推崇的大师级奇才,近年更屡次参与剪接工作,融合细密的心思和敏锐的触觉,成为香港首屈一指的剪接指导。在王家卫的电影里,张叔平一次又一次尽情发挥他的才华禀赋,精致细腻的人物造型、视觉效果、和布景设计,在在向观众的审美标准作出试探和挑战。 香港电影双周刊在罗列当今香港电影界100个重要人物时如此评价张叔平:香港美术 指导鼻祖,到今时今日仍然稳坐第一把交椅。 在他从事电影美术工作的20多年以来,张叔平跟许多导演的合作过无数佳作,如严浩的《滚滚红尘》、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徐克的《蜀山》,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等,但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仍然是他和王家卫合作的电影。从王家卫的处女电影《旺角卡门》开始,张叔平和王家卫便佳作不断:《阿飞正传》、《东邪西毒》、《重庆森林》、《春光乍泄》、《堕落天使》、和《花样年华》等,皆好评如潮。其间张叔平曾四夺金像奖两夺金马奖,又凭《花样年华》获颁戛纳电影节最佳艺术成就奖。除了和知名导演合作外,他也乐于和新进导演共寻灵感,如林海锋、葛民辉等。 ◎ 获奖列表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18届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提名《夜来香》 第21届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提名、最佳服装造型提名《花城》 第23届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获奖《最爱》 第23届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提名《梦中人》 第23届金马奖最佳服装造型获奖《梦中人》 第25届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提名《热血男儿》 第29届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获奖、最佳造型设计获奖《阿飞正传》 第30届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提名、最佳造型设计提名《新龙门客栈》 第30届金马奖最佳造型设计提名《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 第31届金马奖最佳剪辑提名《重庆森林》 第31届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提名《东邪西毒》、《重庆森林》 第31届金马奖最佳造型设计提名《东邪西毒》 第32届金马奖最佳剪辑获奖《堕落天使》 第32届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获奖《堕落天使》 第32届金马奖最佳造型设计提名《新夜半歌声》 第33届金马奖最佳造型设计提名《风月》 第34届金马奖最佳剪辑提名、最佳美术设计提名《春光乍泄》 第37届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提名、最佳造型设计获奖《花样年华》 第38届金马奖最佳剪辑获奖、最佳美术提名、最佳造型提名《蓝宇》 第39届金马奖最佳造型设计提名《天下无双》 第41届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获奖、最佳造型设计提名《2046》 (共获得9次金马奖。) 香港电影金像奖 第2届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提名《烈火青春》、《难兄难弟》 第3届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提名《花城》、《蜀山》 第5届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提名《1/2段情》 第6届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提名《梦中人》、《最爱》 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获奖《旺角卡门》 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获奖《阿飞正传》 第11届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提名《倩女幽魂3之道道道》 第1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获奖《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与余家安) 第13届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提名《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青蛇》 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剪接获奖《重庆森林》(与邝志良、奚杰伟) 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获奖《东邪西毒》 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获奖《东邪西毒》 第14届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提名《重庆森林》、《梁祝》 第14届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提名《梁祝》 第15届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提名、最佳剪接提名《堕落天使》 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获奖《夜半歌声》 第15届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提名《刀》、《堕落天使》 第17届金像奖最佳剪接提名、最佳美术提名、最佳服装提名《春光乍泄》 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剪接获奖、最佳美术指导获奖、最佳服装造型获奖《花样年华》 第21届金像奖最佳剪接提名、最佳美术提名、最佳服装提名《蓝宇》 第22届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提名《天下无双》 第23届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提名《恋之风景》 第24届金像奖最佳剪接提名《2046》 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获奖(与邱伟明)、最佳服装造型设计获奖《2046》 第25届金像奖最佳美术提名、最佳服装提名《长恨歌》 第25届金像奖最佳服装提名《情癫大圣》 第28届金像奖最佳服装提名《女人不坏》 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获得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奖《让子弹飞》 (获得十二座金像奖奖杯) 其他 第五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造型设计《让子弹飞》 第六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造型设计提名《金陵十三钗》 ◎ 作品年表演员 1. 《旺角卡门》 (1988) 监制 1. 《四面夏娃》 (1996) 美术指导 1. 《蓝宇》 (2001) 2. 《花样年华》 (2000) 3. 《有时跳舞》 (2000) 4. 《春光乍泄》 (1997) 5. 《堕落天使》 (1995) 6. 《花月佳期》 (1995) 7.《 刀》 (1995) 8. 《东邪西毒》 (1994) 9.《 重庆森林》 (1994) 10. 《六指琴魔》(1994) 11. 《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1993) 12. 《阿飞正传》 (1991) 13. 《莎莎嘉嘉站起来》 (1991) 14. 《旺角卡门》 (1988) 15. 《地下情》(1986) 16. 《最想念的季节》 (1985) 17. 《似水流年》(1984) 18.《 烈火青春》(1982) 19. 《爱杀》(1981) 剪辑 1. 《花样年华》 (2000) 2. 《春光乍泄》 (1997) 3. 《四面夏娃》 (1996) 4. 《堕落天使》 (1995) 5. 《东邪西毒》 (1994) 6. 《重庆森林》 (1994) 7.《海洋天堂》(2010) 8.《一代宗师》(2012) 服装设计 1.《 有时跳舞》 (2000) 2. 《新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 (1994) 3. 《火云传奇》(1994) 4. 《笑傲江湖 II:东方不败》 (1992) 5. 《倩女幽魂II:人间道》 (1990) 6.《一代宗师》(2012) 造型设计 1. 《风月》 (1996) 2.《 秋天的童话》 (1987) 3. 《让子弹飞》(2010) 杨佩佩电视剧造型设计: 1.《神雕侠侣》 2.《笑傲江湖》 3.《青蛇与白蛇》 4.《飞刀又见飞刀》 5.《风云二》 6.《新龙门客栈》 7.《花木兰》 8.《女巡按》 9.《如来神掌》 3 发动文革主要成员◎ 简介康生(1898年-1975年12月16日),原名张宗可,字少卿,曾用名赵溶、张溶、张叔平,乳名张旺,中国山东胶县人。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 早年1898年生于山东胶县富裕的地主家庭,其家族为名门望族,祖父张鸿仪曾为贡生。由于其出生于书香世家,由幼年时代便开始接触文艺作品,因此受到家族薰陶,因此擅长书法绘画,其艺术造诣曾被指为是众多中共领导中最为优秀。于13岁时因与群党在村里殴斗,因而遭父亲禁闭。后来因在友人协助下到青岛礼贤中学学习。1917年,因家中受土匪抢劫,其兄因而遇害,后举家迁往诸城。1920年,到诸城教师讲习所学习,后赴诸城县立高等小学讲授。 1924年,康生赴上海大学学习,并改名张溶。康生自称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却找不到确切的入党介绍人。此间结识了后来的妻子曹轶欧。在大学学习时,担任上海总工会干事、上海大学特支书记。 由于发生四一二事件,国民党开始清党,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康生化名赵溶开始从事地下情报工作。1931年起与周恩来、陈云等人负责中共中央特科的情报与保卫工作,下属有潘汉年。在顾顺章叛变等案件中,他协助周恩来处理了中共有关文件和人员的转移工作和杀死了顾顺章的16名亲友。当情势更为恶化后,康生去了莫斯科共产国际工作。 1933年,康生被派驻莫斯科,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副团长,与团长王明关系密切,并在苏联取了俄文名字,中文音译就是康生。1934年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康生被缺席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在苏联中央政治局委员基洛夫被暗杀后,苏共总书记斯大林发动肃反后,在王明等人的指示下,成立了肃反办公室,负责处理旅苏党员干部。王明为办公室主任,康生为副主任,在此时,康生将一些中共留苏人员打成托派分子,使得他们受到残酷迫害。 回国后,康生负责中国共产党的情报机关。一般认为,原籍诸城的江青与康生旧时相识,后来江青到延安与毛泽东相恋,之中得到康生帮助,康生基于各种原因,坚决支持毛泽东与江青结婚,从而获取毛泽东信任。此时他已再次看准政治风向,笼络毛泽东,从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 延安时期1937年回国到延安,出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并领导新成立的中央社会部(即中共中央情报部、中共中央敌区工作委员会),主抓党内的情报保卫工作。1942年,帮助毛泽东发动了延安整风,大搞逼供信,将大批党员打成特务、叛徒和内奸,制造红色恐怖, ,遭到各方指责。但由于他得到毛泽东的信任,未受影响。但由于积怨甚多,康生在中共七大之后开始失势,逐步转向做基层的土地改革调研工作。又因为他在延安时期骑快马摔伤脑神经久病不愈,从而休养至1956年。 1943年,中央组织部、中央党务委员会、民运工作委员会、统战部、海外工作委员会、中央研究局合并为中央组织委员会,康生出任副书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1946至1949年国共内战期间,康生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副书记,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在山东等解放区搞土改,并推行极“左”路线。由于在土改中违反中央政策,导致多名地主死亡,被毛泽东批评。 1948年,康生对其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只出任省委书记兼中共中央华东局副书记安排不满意,原因是他不愿当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副手。开始于青岛养病,后中共中央电要求其到杭州休养,康生曾发电报表示已康复不需要,但后期又表示赴杭州养病。7月23日赴北京医院休养,此时医生判断其有神经衰弱症。但在八大召开后,他曾对人表示自己不懂搞经济、建设,但只懂搞阶级斗争,一搞阶级斗争,病就好了。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康生得知八大为权力再一次分配时机,决定复出。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委员。1957年任中央文教小组副组长、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可能从八大起在政治局内负责指导、领导对中国情报、审干工作,对外不公开。康生复出之后,开始负责党内的意识形态工作。1959年,中共中央成立毛泽东选集编辑委员会,康生任命为编委会副主任,主持编辑《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在此期间,中央文教小组设立理论小组,由康生任组长,1959年中期,受中央委托,康生负责领导中共中央党校的工作,至此,康生掌握了党内的理论工作领导权。并且在中苏关系破裂之后,主持了九评苏共的起草工作。 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康生大力批评彭德怀,导致彭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反党集团”,并指责彭德怀原名“彭得华”“野心好大,要得中华!还起个号叫‘石穿’,水滴石穿,搞阴谋嘛!”。 1960年作为观察员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华沙条约缔约国政治协商会议,与赫鲁晓夫唱反调,一直深得毛泽东的信任。 1962年,康生指责小说《刘志丹》是作为高岗翻案,指责刘志丹小说是“利用小说搞反党活动”,炮制了现代文字狱反党小说刘志丹案,以致小说作者李建彤、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被关押审查,令牵连在内的共有60,000多人,被迫害至死的有6,000多人,被认为是文化大革命先声。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 文革时期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这一年的5月28日,中央文革小组成立,康生出任小组顾问,他对文革小组的决策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在8月举行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康生跻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列。1968年获得了中共情报机关中共中央调查部的领导权,制造了大量的冤案,成为在党内斗争中令人畏惧的“刽子手”。1967年初,先把贺龙打为国民党、军阀。后期并制造了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导致大批老干部被关进监狱。后以此指责刘少奇。 1968年,无故称云南省委书记赵健民为特务,制造了“赵健民特务案”,关押了赵九年。由此牵连被杀的干部达14,000人。3月,制造了内人党事件勒令内蒙古人民党员在三天内到各革命委员会登记,不登记者按敌我矛盾处理。由此迫供受迫害者达八万七千一百八十余人,导致一万七千人死亡。受牵连者三十四万六千人。 1968年4月,联同公安部部长谢富治,制造了“罗瑞卿为首的地下黑公安部案”,将近225名干部、工人诬指为叛徒、反革命,连公安部内的副部长亦不能幸免,数名副部长仅有一人幸免,大量干部被拘捕甚至迫害至死。 1968年7月,康生给予江青一份亲笔信,信中写道“送上你要的名单。”名单内,第八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有88名被打成是“特务”、“叛徒”、“反党分子”。几乎绝大多数人受到康生、江青等人逼害,占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中央委员共一百九十三名中的70%。 1968年9月16日,刘少奇被康生等人定罪为“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大卖国贼、大汉奸”。并曾对江青说“我觉得他这样干,这样久的做潜伏的内奸活动,似乎很早就受到帝国主义的特务训练的。” 1968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召开前,康生下令对全体中共中央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的所有名单逐一进行审查,并把大量委员打成为“叛徒”、“特务”。 1969年11月,派人到上海市公安局,下令公安局军代表处决被关押多年的卢福坦,被人怀疑是卢在1968年初交代了康生1930年代被捕叛变的经过,因此被康生下令处决。 1970年起,毛泽东对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起疑心,康生敏锐地感到政治气候不利,再次以养病为由,常闭门。 1973年,在中共十大上,康生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名列毛泽东、周恩来、王洪文之后。 1974年起,康生患上癌症,长期在医院休养。据说在休养期间,患上恐惧症,其房需全日有人守候,并以医生嘱咐为由,多次拒绝其他领导人来探望,但却经常与中央文革小组的人会面,以及不停播放电影。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部长凌云曾指出,康生死前曾经常强调自己在1930年代没有叛变,被认为是欲盖弥彰。 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4月,向秘书指责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历史上有问题,在政治上不可靠。10月,康生在政治上已难以为继,但仍抱病最后一次面见毛泽东,指毛让邓小平复出后,邓会在毛泽东死后全面否定文革,要求毛泽东再次打倒邓小平,这动摇了毛泽东让邓小平工作的决心。 1975年12月16日,康生死于癌症,死时位列毛泽东、周恩来和王洪文之后,在中共领导中位居第四。中共中央发布的讣告称他为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国人民的伟大的革命战士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荣的反修战士。 文化大革命后:官方定论康生在历史上制造了大量冤案,并且开除了其党籍,并且把他的骨灰迁出了象征身后荣誉的八宝山。现在主流舆论把康生比作中国的捷尔任斯基、贝利亚和麦卡锡。 但是由于康生在共产党内一直担任颇具神秘色彩的保卫部门、情报部门和其他秘密机关的领导工作,出于保密或其他原因,并且由于中共历史上一直秉承“政治上失势后的人物,之前一切做过的好事都一笔勾销”的研究方法,对康生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近年也未有新成果出世。 ◎ 逝世后期198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中共中央转发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康生、谢富治问题的两个审查报告的批语》,把他开除党籍,并撤销悼词。后中央组织部决定,将其骨灰迁出八宝山革命公墓。后来被划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成员。 外界研究中共党史者,于2008年初,提出“康生才是文革的主策划者”惊人观点(大不同于昔日普遍观点:“毛泽东策划者”),惟缺乏具体证据支持此项论点。 ◎ 家庭1915年,在康生17岁时,在父亲安排下,康生与胶南市的地主陈玉桢之女陈宜结婚,并诞下女儿张玉瑛,儿子张子石。后续娶曹轶欧,曾任康生办公室主任、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起被撤销职务,但未被开除党籍,1989年逝世。儿子张子石,曾任杭州市委书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被隔离审查并被开除党籍,在山东隐居直至去世。 ◎ 个人爱好康生有收藏文物的嗜好,喜欢收集砚台和善本书。康生本人尤其擅长书法、绘画和戏曲,与艺术界人士也多有往来。他与郭沫若就互称“郭老”、“康老”。文化大革命抄家盛行期间,收获甚丰,掠夺的图书达34000多册,文物5500多件,从而变相地保护了一些文物,并且加盖了“康生”私章。“文革”结束后,康生收藏的文物曾在景山公开展览。但王力的回忆录对“康生窃取文物”问题有详尽的否定性叙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