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世英 |
释义 | 1 清末官员◎ 简介张世英(1843-1915年),字育生,清甘肃秦州(今天水市秦州区)人。7岁失母,事父甚孝。光绪二年(1876年)中举,光绪六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光绪九年出任陕西甘泉知县,后又任武功、渭南、凤翔、蒲城、石泉、凤县、城固知县和邻州、商州知州,历时28年。所到之处,推行新政,革弊兴利。渭南在陕向称难治,他的措施从加强地方组织入手,设村长、社长、里正,分级管理,以息讼、防盗、积仓、劝学为任务,执行数年,人称清官。 ◎ 事迹张世英一生为官清正,在城固任知县时清除多年的堰工积弊,并另筹基金,存款生息,作为经常维修用费,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武功任上,清理渭滨新旧圩田纠纷事件,使多年不能解决的旧案得到公允处理。蒲城任内,清查积年以熟报荒的陋弊,增加田赋收入1.5万两。在长安乘木筏在洪涛巨浪中查勘农田受灾实况,赈济灾民,剔除以往从中虚报渔利的陋习。由于“政绩为三秦之最,循良称全陕第一,”五次受到传旨嘉奖。 民国元年(1912年)春,秦州在黄钺倡议下,响应辛亥革命,宣告独立,张世英首先响应,任临时军政府总务处长。省方保皇派派马忠孝率军压境,势欲动武。他恐祸及地方,便率士绅数人,挺身前去与马商定和议,地方幸免一场战火,又助黄钺安民保境。民国3年,白朗陷城,继之大军云集,当时守城官兵军粮供给不足,即捐助家存300石谷,以支军队给养,使地方得以安宁。他思想民主,意识开放,能顺应时代潮流。清末民初,当时好多人泥于旧习,守旧派多有微词,他们反对举义、自治。但张育生在天水四乡创办乡自治会,倡民主,革旧俗,扫文盲,以开民智,为兴民主,费尽心机。 张世英对办教育情有独钟,认为“文明存国野蛮亡,沧海桑田此道长,种族欲延黄帝脉,除宏教育再无方。”他明确提出“教育救国”的主张,并身体力行。在渭南任内地办学尤为卓异,兴办小学堂200余所,宣讲所100余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他捐资在秦州办起教育学堂,后改为亦渭学校,成为天水的模范学校。宣统元年(1 909年),张育生奉陕甘总督长庚令,在秦州试办自治,在他拟定的自治纲领中,将教育放在首位。在他的倡导下,当时秦州城乡共办起夜校1300余所,真是“无处不闻讲训弦歌之声”圣旨。 ◎ 晚年晚年,他仍手不释卷,在家中读书养神,教家人儿童读书识字。著有《归山文牍》、《邻渭偶存》、《癸丑记别》、《乡饮习》、《秦州自治节录》、《韵文集》、《二语择要》等。世英殁后,灵棚三撤三起,延长数十日,吊者不绝,渭南民众不远千里,前来吊唁。地方人士私谥“惠勤”,并改故居二郎巷为“育生巷”以作纪念。 2 教授张世英为中文常用人名。比较有名的有湖南籍教授张世英、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张世英、湖北籍哲学家张世英、清朝浙江籍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张世英、河南籍义马市豫剧团团长张世英、清末甘肃籍官员张世英、河北籍曲作家张世英、海南籍原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张世英等。 张世英,教授。湖南益阳人。194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1945年留学英国。1948年回国。曾任湖南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南京航空学院教授、研究生部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致力于航空发动机原理和推进系统进气道方面的研究。1978年主持研制成功的单支点柔壁变M数超音速进气道风洞,技术性能达到国外同类风洞的水平。在进气畸变模拟板和空气涡流器的研究方面,也取得成果。 3 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张世英,教授,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现任人事处处长。湖南省首届普通高校教学质量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荣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共3项。讲授主要课程为《建筑材料》等。 4 哲学家张世英,哲学家。1921年生于湖北武汉一书香门第,从小熟读论孟,中学时修理科,1941年秋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后转入哲学系,1949年毕业,取得哲学硕士学位。后曾在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任教至今。其中1959-1966年负责《光明日报》哲学副刊。现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黑格尔全集》编委。张先生的主要著作有:《论黑格尔的哲学》、《论黑格尔的逻辑学》、《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评述》、《黑格尔〈小逻辑 〉译注》、《论黑格尔的精神哲学》、《欧洲哲学史稿》(合编)、《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进入澄明之境》、《哲学导论》等。张先生还创办并主编了《德国哲学》和《中西哲学与文化》两种哲学辑刊。以下分三个方面对张先生的学术思想进行介绍。 ◎ 1、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张先生系统研究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几乎所有部分。他认为,黑格尔的全部哲学体系的最高峰是他的精神哲学,黑格尔哲学是关于人的哲学,精神哲学部分应比他的逻辑学部分受到更大的重视。黑格尔哲学作为传统形而上学的顶峰,又蕴涵和预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颠覆和现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些思想。他的《论黑格尔的逻辑学》和《论黑格尔的精神哲学》都是中国较早系统论述黑格尔哲学体系中这两个部分的专著。 ◎ 2、中西哲学的融通与批判自80年代始,张世英先生有感于国内学术界对“主体性”讨论时概念不清,对西方现当代哲学进行了深入探讨,根据对西方哲学的整体理解,张世英先生认同西方哲学大体经历三次革命的观点。第一次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转向,即从具体事物中寻找事物之根源转向到在人的“心灵世界”即“理念”中寻找根源,从而开启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先河。第二次是笛卡儿所开创的以“主客二分”和“心物二元”为基础的主体性哲学。而第三次即胡塞儿所代表的西方现代和后现代哲学,其特征是主客融合或超越主客关系。而对于中国哲学,张先生认为“天人合一”的思想一直是中国哲学的主导思想。在《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中,张先生认为中国哲学缺乏主客二分的思想和主体性原则,基本上是以前主体性或前主客二分的天人合一为原则的哲学。而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批思想家们主张向西方学习,直至近年来中国哲学界对主体性问题的探讨都可以看作是对西方近代哲学中主体性原则的探求。 ◎ 3、天人合一的整体性哲学在《进入澄明之境》一书中,张先生认为,现代西方哲学已摈弃了传统形而上学对现实世界的漠视,从抽象虚幻的概念世界重新转向可以触摸的人的生活世界。但这种转向并不是主张停留于当前在场的东西中,而是要求超越当前,只不过不是超越到抽象的永恒的世界当中,而是其背后的未出场的东西,而这种不在场亦是真实的。此时哲学的最高任务不是达到同一性或相同性,而是把在场和不在场,显现和隐蔽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这种融合的整体亦即达到了天地万物之相通相融。此时的天地万物回复到了无尽整体之本然,从无限的整体的视角看待有限的存在者(包括自我),而不执著于当前的有限之物,达到一种融当前的东西与无尽的未出场的东西为一体的境界。张世英先生在他的《哲学导论》中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地对整体性哲学进行详细地构架。通过两种在世结构,人--世界和主体--客体,来揭示哲学史上的本体论的建构特点,并通过这种在世结构的分析,对精神发展的阶段 、真理观作一种结构性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张先生认为此时的“万物一体”是真 、善 、美的统一体。在万物一体的普遍联系中才能把握真,而只有超越主客关系才能达到物我两忘的美,而万物一体的审美意识使人有“民胞物与”的责任感和同类感即是善。而这种意在突破传统 、超越现实 、展望未来的整体性哲学被张先生作为“希望的哲学”。 5 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张世英,字硕卿,中国清朝官员,本籍中国浙江。张世英于1862年(同治1年)接替秋曰觐,于台湾担任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又称淡水同知,为台湾清治时期的重要地方官员,官职品等为正五品,专司负责北台湾内政,为驻守于淡水厅的地方父母官。因为当时淡水厅管辖区域约今台湾基隆至新竹,因此实为北台湾的统治者。 6 义马市豫剧团团长张世英(1938一),河南省巩县张沟村人。1953年入僵师县豫剧团,曾任副团长。1985年调入义马市豫剧团,任团长,艺术上工须生。曾演过《古城会》中的刘备,《两狼山》中的杨老将,《反徐州》中的徐达,《十五贯》中的况钟,《跑汴京》中的杨县令等。 7 曲作家张世英:女,河北省张家口人,1946年1月22日生,代表作品:《京西第一府》《神京屏翰宣化城》、《家乡姑娘美》、《家乡情歌》、《欢腾的大中国》、《祖国在鲜花中飞翔》、《中华美》、《新时代朋友》、《宣化人》、《城固蜜桔红》、《当兵的爱》等。 她自参加工矿企业后,因为有识谱能力、嗓子好,从1968年起即在工会、工代会领导下负责职工的业余文化活动,组织编写一些文化节目。如制作灯谜、教唱歌曲、样板戏等,直到2001年内部退休。后在家中无事,于2002年7月1日在本地人民公园组建了一个有二十多人参加的业余合唱团。自己负责编写、教唱、指挥一些比较好的歌曲。真正创作还是在2005年后,先后写出了《京西第一府》、《神京屏翰宣化城》、《家乡姑娘美》、《家乡情歌》、《欢腾的大中国》、《祖国在鲜花中飞翔》、《中华美》、《新时代朋友》、《宣化人》、《城固蜜桔红》、《当兵的爱》等三十多首歌颂祖国、歌颂家乡、歌唱爱情的歌曲,每天上午在公共场合开展活动。 现在的她几乎每天都在公园教唱新歌(以国家音协出版的“歌曲”南昌出版物“心声”、“北方音乐”为主,)本人创作歌曲为辅,参加人员以爱好音乐的中老年人为主。 她的作品曾获“中国第六届群众创作歌曲大奖赛”铜奖。部分优秀作品被编入《神州歌海》中。 8 原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张世英(1918~1990),海南省琼山县三江镇人。1918年2月13日在泰国出生,6岁时回家乡,读完初小,外出当泥瓦工,后续读高小,接受革命思想。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在培党小学当教师,开展中共党的工作,并担任党支部书记。1939年日本军队侵琼后不久,参加琼崖游击队抗日独立总队,任第二大队政工队队长。1940年秋,任独立总队第一支队第七中队指导员。1941年冬至1945年春,先后任第一支队第三大队政治委员和第一大队大队长,参加著名的大水战斗,并率领第三大队挺进琼山二区,建立新的抗日根据地,为主力部队挺出外线作战创造了条件。1945年夏,任琼崖抗日独立纵队挺进支队副支队长、支队长,与李振亚、符荣鼎一起率领部队向白沙县腹地进军,打垮国民党军守备二团和县游击大队,创建了白沙县抗日根据地。1946年率领挺进支队在澄迈地区,消灭进犯六芹山解放区的国民党军,保护了总部机关的安全转移。1947年先后在红土坎、高田坡、金沟岭等地打蠃多次胜仗,并粉碎国民党军在澄迈地区的“清剿”计划。1947年冬,任琼崖纵队第一总队副总队长,指挥第二、三支队在儋县、白沙一带活动。1948年秋,调任琼崖纵队第三总队总队长,率部参加秋季攻势和1949年春季、夏季攻势,取得了重大胜利。1949年12月,率部于定安县岭口一带,首创琼崖纵队作战史上消灭国民党军近1个团的战例。1950年4月,指挥第三总队接应野战军渡海作战,率部参加解放海口、府城的战斗。后又带领第三总队第一、三团与野战军第四十军5个团组成中路追击部队,一直战斗到海南岛解放。同年7月,部队整编,改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南军区独立二十六团团长。12月被选送到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毕业后,历任榆林守备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守备二十一师第一副师长、海南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校,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62年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章荣誉。1981年10月,离职休养。离休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并撰写革命回忆录,为研究海南革命斗争史留下宝贵的资料。1990年3月26日,在海口市病逝。 9 新疆吐鲁番地区文联副主席张世英 男,1941年12月生,山西省临猗县人。新疆吐鲁番地区文联副主席。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新疆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二级摄影师。有百余幅作品在国内外各类影展影赛中入选获奖,近千幅作品被国内外多种报刊画册选用,先后主编出版《中国新疆吐鲁番》、《吐鲁番葡萄节》、《今日吐鲁番》、《张世英作品集》、《吐鲁番文明建设》等6本摄影画册和一套《吐鲁番风光》明信片。1990年在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举办《张世英摄影艺术作品展览》。其名绩被辑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和《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1995年荣获自治区“新疆摄影事业贡献奖”,1996年荣获吐鲁番地区艺术创作突出贡献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