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胜武 |
释义 | 涟水县张胜武张胜武(1917—1945),原名张慕曹,涟水县朱码乡文俊村人。民国24年(1935)小学毕业后,考入淮阴农校。民国26年因学校停办而失学。回家后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民国27年夏参加涟水抗日同盟会流动宣传队。秋,由林士钧介绍,与王国干等人到铁佛寺邳县工作团学习月余,又由邳县工作团介绍到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随营干校学习,年底结业回涟水,加入涟水民众抗日救国会。民国28年3月中旬,加入涟水民众抗日独立营。不久,又加入涟水抗日义勇队。 当时涟水城北门镇地痞流氓邵小喜认贼作父,为虎作伥,成为日军帮凶。抗日义勇队多次警告无效,便派张胜武、朱慕萍、王兆贞等七人伺机干掉他。民国28年(1939)4月下旬,张胜武等人混在赶集的人群中进镇,见邵小喜正在集上转悠,便贴近他的身旁。张胜武迅速扭住他的手臂,缴了他的枪,当众宣布他的罪状。朱慕萍读完了事先准备好的判决书,立即处决了他。枪声一响,市面大乱。张胜武等人随炸集的群众安全撤离。此一除奸速决行动,打击了汉奸们的反动气焰。至今,涟水城乡还传颂着当年七勇士大闹北门镇的事迹。 民国28年(1939)6月,张胜武任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八团特务连连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0年春,他奉命率特务连到余庄、王集一带打击土匪。这里的斗争形势很复杂,南边有张汉武叛匪常来骚扰,北边要对付王培坤伪军的抢劫和伪化活动,西边要对付陈师庵伪军和王凝之股匪,而涟城之敌也常常来“扫荡”,想挤走他们。6月的一天上午,涟城日伪军北渡盐河,向王集方向“扫荡”。离王集一里许,突然折向西行,直扑特务连驻地余庄。张胜武即派一个班顺八尺沟前往王大殿阻击敌人,然后指挥战士们沿土圩子构筑工事,准备战斗。半小时后,担任阻击任务的一个班分两个战斗组相互掩护撤回余庄。敌人遭阻击后,举棋不定,直到午后一时许才向余庄发起进攻。特务连在张胜武指挥下,凭借工事固守,打退了敌人一次次冲锋。激战至下午四点,敌人不敢在乡间恋战,仓忙窜回涟水城。此战打死日伪军多人,而特务连无一伤 亡,士气大振,便经常主动突袭张汉武叛匪。经半年多较量,终将张匪击溃。 民国30年(1941)秋,张胜武被调回涟水县大队。不久,县大队改为警卫团,他任副团长,后升为团长。民国34年冬;就在涟水人民庆祝抗日斗争胜利的时候,他却因抗日日夜奔波而积劳成疾。经军分区医院抢治无效,不幸逝世。 张胜武逝世后,淮海军分区、淮海专署批准他为烈士。涟水县民主政府将他的家乡命名为“胜武乡”、“胜武村”。 华容县张胜武张胜武,男,1952年生于湖南华容县人。湖南教育学院本科学士。1968年参加工作。曾任湖南省岳阳市永运学校校长兼书记。现任岳阳市一中教专干,全国青少年劳技教育、发明创造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创造教育研究会理事,岳阳市青少年科辅助会及创造教育、劳技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自然、美术、物理等学会理事,中国科技协会、发明协会、教育学会会员。他自幼失去父母,是党和人民抚育成长的。他勤奋好学、勇于求索、乐耕善导,吃苦耐劳,两次获全国科技育苗奖,多次被授予省、市"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科技辅导员"等称号,名人《中国中学骨干教师辞典》。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生涯,他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双主作用,善于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到主动的探求知识上,以教诱学,效果突出。他从1979年兼任青少年科辅工作以来,共指导学生完成创作、发明作品近三千余件篇,其中二百余项获国家、省、市奖励,三项国家专利。他撰写的30余篇经验、论文多次获全国、省、市奖励和发表。被誉为"少儿科学家"导师。与人合著了"帮你学自然"《小学语文中的科学知识》《中学活动课活页资料》《小学科技活动课本》及配套幻灯片,《科技活动师资培训资料》及电视教材脚本等教育教学用书,被聘参与国家教委重点教研课题《中小幼科技活动及其器材应用》《各类学校科技活动及师资培训》《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等的研究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