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上将自忠年谱简编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2月1日)平装: 294页 正文语种: 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811279641 条形码: 9787811279641 产品尺寸及重量: 23.2 x 15.2 x 2 cm ; 458 g ASIN: B004EHXZN4 内容简介《张上将自忠年谱简编》内容简介:大家都知道,张自忠将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他又有过一些复杂的经历:在这场战争前夜和初期,曾忍辱待时,为人所不能为,而引起一些人的误解。对他一生的评价,最中肯最恰当的是周恩来同志在他殉国三周年时写下的《追念张荩忱上将》。文章指出:“张上将是一方面的统帅,他的殉国,影响之大,决非他人可比。”“张上将之殉国,不仅是为抗战树立了楷模,同时,也是为了发扬我们民族至大至刚的气节和精神。”“这种生死不苟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乃是抗日战争中所需要的宝贵精神。”相隔近七十年后,我们可以说,这种精神依然是先人遗留给我们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精神遗产。 目录张上将自忠年谱 简历 自传 一年从政之经验谈 干训班学生同学录序 致李致远 致张宗衡 致张宗衡、董升堂 致刘振三 致胞弟自明 致五十九军诸将领 致冯治安 致冯副总司令 致部下 附录 胞兄张自忠的家世和青少年时代 记伯父两次返乡探亲 张自忠家庭情况 三十八师、五十九军袍泽 序言大家都知道,张自忠将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他又有过一些复杂的经历:在这场战争前夜和初期,曾忍辱待时,为人所不能为,而引起一些人的误解。对他一生的评价,最中肯最恰当的是周恩来同志在他殉国三周年时写下的《追念张荩忱上将》。文章指出:“张上将是一方面的统帅,他的殉国,影响之大,决非他人可比。”“张上将之殉国,不仅是为抗战树立了楷模,同时,也是为了发扬我们民族至大至刚的气节和精神。”“这种生死不苟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乃是抗日战争中所需要的宝贵精神。”相隔近七十年后,我们可以说,这种精神依然是先人遗留给我们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精神遗产。 为了追念这位充分体现了“我国抗战军人之魂”的民族英雄,如实地厘清他那艰难壮烈、令人景仰的一生,已经出版过几本他的传记,在我看来其中最好的是林治波同志所写的《抗战军人之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3月版)。我很高兴,现在车晴同志又编写了这部张自忠将军的年谱。 年谱和传记,是中国史学著作中对人物传记的两种常见体裁。它们可以相互补充,而各有它的不可替代性。做过这类工作的人大概都会体会到:年谱的编写是一种相当艰苦而很能显出作者功夫的工作。这是因为:第一,它要求“全”。对谱主一生的事迹,有些在传记中可以略过不提,但在年谱中却必须力求详尽地收集一切同谱主有关的现存历史资料,逐年逐月以至逐日加以记录。这使读者便于了解事情是怎样一步一步演进过来的,在它的同时或前后还发生了哪些对它有影响的事件,从而加深对它的理解。 文摘晋绥军事善后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将北方善后事宜交与张学良负责。张学良在南京逗留二十余日后,于12月6日抵达天津。晋军的商震、徐永昌12月11日到天津后,张学良数次与商徐二人晤商,由于感到问题复杂,便电邀晋军和西北军的几位将领也来天津。12月16日,张学良致电蒋介石,讲“电邀傅、杨、宋、庞、孙、张等克日来津,以便面察真况,藉定处置”。接到张学良的电报后,宋哲元和庞炳勋于12月17日同车到天津,傅作义、杨爱源、石友三等也于12月20日前陆续抵达天津。张学良与这些晋军、西北军将领进行了多次磋商,12月22日,张学良致电蒋介石,称“西北军将领宋哲元、孙良诚、庞炳勋、张自忠等,已先后到津,正在妥商办法,虽小有困难,约尚易于就范”。12月23日,张学良致电张作相等,告知他们“关于晋事善后问题,现商震、徐永昌、杨爱源、傅作义、宋哲元、孙良诚、庞炳勋、张自忠等,均经先后电邀来津,正在详慎咨商处理中。虽关系复杂,不无困难,但尚不至发生变化”。 经过十余天的磋商,张学良最终确定了晋军和西北军的缩编方案,12月24日他将该方案上报蒋介石,“晋军将领到津后,经良晓以中央德意,成知感奋。缩编军队,并谆谆告以须视晋省财力为衡,不能仰赖中央。与各将领连日详细密商,大致聊具,计晋方现有军队为步兵十军,合三十个师,九十个团;炮兵十个团;骑兵五个师,为数过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