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庆龙 |
释义 | 1 福建云霄烈士张庆龙(1927-1949),福建省云霄县常山区云安乡人。1947年12月在东北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东北野战军独立五师运输一连战士。1948年10月17日在辽沈战役解放锦州的战斗中牺牲。 2 南京大学教授◎ 人物简介张庆龙(1949.3-)男,江苏省南京市人。197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找矿专业,后留校任教;1984-1985,日本名古屋大学留学;1987、1988、1991、1993、1995年分别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岐阜大学、福井大学、高知大学等进行访问和合作研究;1990年12月被聘为南京大学副教授;1995年3月获日本名古屋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3月被聘为南京大学教授;1991年7月-2001年1月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副主任;现为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学会、日本地质学会会员、江苏省地震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基础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等。 ◎ 主要教学情况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区域地质测、构造地质专题、板块构造专题 ◎ 研究方向构造地质、石油地质、地体构造、构造应力场 ◎ 主要科研成果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共17人,排名12); 1993年“地体构造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共7人,排名5); 1997年川东高陡构造带天然气富集规律研究,获四川石油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年“断层相关褶皱研究”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共8人,排名3); 2003年获南京大学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 2004年获江苏省地质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1、1991-1995,主持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大巴山前缘含油气区域构造条件研究” 2、1994-1997,福建东南沿海构造演化及运动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9472153; 3、1995-1997,亚洲东部地体构造研究,留学回国博士基金; 4、1996-1997,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板块构造成因、演化特征及其与下古生界天然气聚集的关系,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项目号:96-110-04-04-01; 5、1996-1998,鄂尔多斯盆地及其外缘构造发育对大中型气田形成的作用,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项目号:96-110-01-05-09; 6、1996-2000, 江苏徐州房村、双沟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国土资源部项目; 7、2000-2002,贺兰—六盘造山带与鄂尔多斯盆地盆山耦合关系研究,博士点基金; 8、2001-2002,句容—海安区块及邻区伸展构造层特征及动力学机制研究,江苏石油局; 9、2002,苏北盆地地质概况研究,美国杜邦工程部; 10、2004-2005,山东胜利油田东营拗陷形成机理及其与油气的关系,山东胜利油田; 11、2004—2006,郯庐断裂带北段中、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换与相关油气盆地形成演化,中国石化东北勘探新区项目管理部; ◎ 代表性文章、论著1、南京地区卫星影象特征及地质分析,1983,地震学刊,第1期; 2、试论郯庐断裂中段新构造期构造应力场的演化,1984,构造地质论丛,第3期,107-114; 3、Mesozoic Radiolarians from the Nadanhada Area, Northeast China,1986,Proceedings of the Japan Academy Vol.62,No.9,P337-340; 4、福建东南沿海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的演化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1987,南京大学学报,第23卷,第3期,473-484; 5、黑龙江省那丹哈达地体构造初探,1989,地质论评,第35卷,第1期,67-71; 6、那丹哈达地体与东亚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的关系,地质学报,第63卷,第3期,204-216 7、地体解析和拼贴构造——我所看到的地球科学的一个侧面,1989,地质科学译丛,第6卷,第3期,24-32; 8、The Nadanhada terrane in relation to Mesozoic tectonics on continental margins of East Asia.,1990,Acta..Geol..sinica,vo1.3no.1,15-29; 9、从日本长野和江苏溧阳地震看西太平洋地区新构造活动特征,1990,地震学刊,第1期,71-75; 10、郯庐断裂中段新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1990,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第2期,69-75; 11、南京地区新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1990,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第4期,76-84; 12、地体概念与研究现状,1990,山西地质,第5卷,第1期,61-66; 13、地体研究基本方法及研究实例,1991,山西地质,第6卷,第3期,275-281; 14、Dongshan teeeane,Comunicaciones,Una revesta di Geologea Andena;Universited de chile,Santiago,no.42,1991 15、日本四万十带白垩系的岩石物性和混杂岩的形成(译),1991,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第2期,111-121; 16、Mesozoic radiolarians from the Khabarovsk complex, eastern USSR, their significance in relation to the Mino terrane, central Japan,1991,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 Vol.97, No.7 P549-551; 17、论地体构造理论的形成、发展和研究最新进展,1992,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第4卷,第1期,1-8; 18、西秦岭凤徽地体构造初探,1994,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6卷,4期357-360; 19、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Dongshan terrane, FuJian Province, China,1994,Journal of South Amenican Earth Sciences, Vol.7, No.3, P349—365; 20、大巴山前缘含油气构造条件,1995,天然气工业,第15卷,第4期,5-9; 21、地层对比研究在地体解析中的意义,1996,地层学杂志,第20卷,第1期,70-75; 22、南大巴山冲断构造及其剪切挤压动力学机制,1997,高校地质学报,第3卷,第4期;419-428; 23、韧性剪切带中的Rb-Sr和Sm-Nd同位素体系,1997,地质地球化学,第3期;70-75; 24、放射虫化石及地体对比研究,1997,古生物学报,第36卷,第2期,245-252; 25、震撼日本的兵库县南部地震,1997,水利水电科技进展,第16卷,第4期; 26、断层相关褶皱—鄂尔多斯盆地中的新构造样式,1999,石油实验地质,第21卷,第1期,61-65; 27、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板块构造成因初探,1999,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第23卷,第2期,191-196; 28、徐州吴桥—张圩地区新元古界地层特征与平衡地质剖面研究,2000,地层学杂志,第24卷,第2期,132-135; 29、鄂尔多斯盆地中断层相关褶皱及其分布,2000,江苏地质,第24卷,第1期,18-22; 30、徐宿地区新元古代辉绿岩床的地球化学特征,2000,高校地质学报,第6卷,第1期,53-63; 31、徐宿地区震旦纪地质事件及其成因讨论,2000,高校地质学报,第6卷,第4期,566-575; 32、徐宿地区上前寒武系地层单元界面的穿时特征与意义,2001,地层学杂志,第25卷,第1期,75-79; 33、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断层相关褶皱与油气圈闭构造,2001,高校地质学报,第7卷,第3期,272-277; 34、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北向断裂的发育及其地质意义,2002,石油实验地质,第24卷,第2期,119-125; 35、苏鲁造山带南缘岩石—地层格架,2002,地质通报,21卷12期,848-854; 36,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和南缘古生代前陆盆地及中央古隆起成因与油气分布,2003,石油学报,24卷2期,18-23; 37、山东招远玲珑金矿田控矿构造及其形成机制,2003,高校地质学报,9卷3期,461-467; 38、The Discovery of Diamond from the Zhimafang Pyrope Peridotite of the Sulu UHP Metamorpgic Zone,East China,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s,2003,ACTA GEOLOGICA SINICA; 39、苏北锦屏地区构造变形及片麻岩舌状体成因研究,2003,中国地质,第30卷,第4期, 40、从板块构造到地体,2004,江苏地质,第28卷,第1期,1-6; 41、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构造特征与成矿关系,2004,地质与勘探,第40卷,第2期,46-50; 42、苏鲁造山带南缘虎山多期次韧性剪切变形特征研究,2004,高校地质学报,第10卷,第1期,62-69; 43、浅覆盖区第四系三维立体透视方法研究——以太湖西北地区为例,2004,高校地质学报,第10卷,第1期,134-143; 44、徐州西南部班井侵入杂岩体与围岩关系及其地质意义,2004,兰州大学学报,第40卷,第2期,101-103; 45、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构造新样式初探,2004,江苏地质,第28卷,第2期,65-68; 46、贺兰山中段元古代层状花岗岩成因探讨,2004,地层学杂志,第28卷,第3期,276-280; 47、鄂尔多斯盆地两种不同成因的古隆起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指导意义,2005,地质通报,第24卷,第4期,373-377; 48、郯庐断裂北段中、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研究,2005,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3-7; 49、内蒙古中部大青山地区推覆构造系统及断层相关褶皱,2005,地质通报,第24卷,第7期,660-664 50、福建省永定县樟坑-张岩下铜多金属矿化异常区的地质与矿化特征,2005,地质与勘探,第41卷,第5期,38-4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