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齐贤家宴 |
释义 | 《张齐贤家宴》,中学语文课文,介绍名相张齐贤识人、识才、选才、用才,原则分明,立场坚定;还看到了张齐贤的大度与宽容,张齐贤并没有戒之以势,惩之以严,罚之以威,弃之以恶,他做得既宽恕又严肃。一个仆人偷了若干件银器藏在怀里,齐贤在门帘后看见却不过问。当然,张齐贤在此后的三十年中对家奴进行教育,引导,让其改邪归正,也许能是“激浊扬清”的另一番情况。 作品名称:《张齐贤家宴》 创作年代:宋 作品出处:中学课本 文学体裁:散文 作者:不详 原文张文定公齐贤,以右拾遗为江南转运使。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事于怀中,文定自帘下熟视不问尔。后文定晚年为宰相,门下厮役往往侍班行,而此奴竟不沾禄。奴隶间再拜而告曰:“某事相公最久,凡后于某者皆得官矣。相公独遗某,何也?“因泣下不止。文定悯然语曰:“我欲不言,尔乃怨我。尔忆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事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虽尔亦不知也。吾备位宰相,进退百官,志在激浊扬清(有的版本“宜激浊扬清”翻译一样),敢以盗贼荐耶?念汝事吾日久,今予汝钱三百千,汝其去吾门下,自择所安。盖吾既发汝平昔之事,汝其有愧于吾而不可复留也”。奴震骇,泣拜而去。 译文张齐贤,从右拾遗升为江南转运使。一天举行家宴,一个仆人偷了若干件银器藏在怀里,齐贤在门帘后看见却不过问。后来,齐贤晚年任宰相,他家的仆人很多也做了官,只有那位仆人竟没有官职俸禄。这个奴仆乘空闲时间跪在齐贤面前说:“我侍候您时间最长,比我后来的人都已经封官,您为什么独独遗忘了我呢?“于是哭泣不停。齐贤同情地说:“我本来不想说,你又会怨恨我。你还记得在江南时,你偷盗银器的事吗?我将这件事藏在心中近三十年没有告诉过别人,即使你自己也不知道。我现在位居宰相,任免官员,激励贤良,斥退贪官污吏,怎能推荐一个小偷做官呢?看在你侍候了我很长时间,现在给你三十万钱,你离开我这儿,自己选择一个地方安家吧。因为我既然揭发这件过去的事,你也必然有愧于我而无法再留下。”仆人十分震惊,哭着拜别而去。 字词注释①班行:按位次封官。 ②悯:同情。 ③数事:事物的一件叫一事。数事:若干件。 ④激浊扬清:斥恶扬善。 ⑤平日:指平日偷窃的行为。 ⑥熟:注目细看 ⑦宜:理应,应当。 理解客观公正地对待人的错误,多一份理解与关心,指出其错误,给人以改正的机会,同时也应未雨绸缪,把他人的错误当成自己学习的机会,使自己或身边的人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分析与思考从这则轶事,不仅表现了张齐贤识人、识才、选才、用才,原则分明,立场坚定;还看到了张齐贤的大度与宽容,“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宰相肚里能撑船”。张齐贤并没有戒之以势,惩之以严,罚之以威,弃之以恶,他做的实在是既宽恕又严肃。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如果从另外一面解读,张齐贤做事有点不够光明磊落。《大学》说:“君子不欺暗室!”。“奴窃银器数事于怀中,文定自帘下熟视不问”,这有点姑息、纵容甚至有点见死不救。如果在发现家奴的行为异常时,张齐贤能够在“帘下”或弄点干咳之类的动静以提示警告家奴,或直言追问家奴意欲何为,只要东西不出张府,家奴就不会做成盗窃罪的事实,若张齐贤当场教育之,也许就能改过,让盗窃犯罪窒息在萌芽状态,对于家奴、张齐贤两者未偿不是件好事。 张齐贤对那个家奴三十年不问,不劝,不放,不忘,确实让人感觉沉闷、憋气;也许那个家奴并不一定是惯偷,如果经常偷窃张齐贤的家物,张齐贤还岂能留他三十年?从轶事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觉到,那个家奴其实对张家应该还是比较忠诚的。否则,他在张府恐怕连一天也待不下去。如果张齐贤在这三十年中对家奴进行教育,引导,让其改邪归正,也能是“激浊扬清”的另一番写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