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鸣岐
释义
1 清朝两广总督

张鸣岐(1875—1945),字坚白,一作健伯,号韩斋,山东无棣人。1894年甲午科举人。1898年师从名举岑春煊,颇得赏识。1900年后,随岑到陕西、四川、两广,先后任两广学务、营务处、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等职。1910年因贿赂庆王奕劻得署两广总督兼署广州将军。任职时曾镇压黄花岗起义。1916年因赞助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一等伯爵。不久袁世凯垮台,张逃往天津,先在意租界居住,1928年迁居于此。居津期间与下台的军阀政客白坚武相勾结,与日本特务接上关系。“七·七事变”后公开投敌。日本投降后不久病死天津。

中文名:张鸣岐

别名:字坚白,一作健伯,号韩斋

国籍:中国清朝

出生地:山东省无棣县段家村

出生日期:1875年

逝世日期:1945年

人物生平

张鸣岐于1875年生于山东省无棣县段家村。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举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就馆于广东布政使岑春煊家,颇得器重,后充当其幕僚。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4月,岑春煊署理两广总督,张鸣岐被任命为总文案,兼管两广学务处,继而又兼管练兵处。1904年(光绪三十年) 5月,广西民变蜂起,岑春煊入桂督师镇压,张鸣岐随行,总理两广营务处,兼充广西巡抚李经羲的幕僚,并得李的保举,任广西太平思顺道道员,次年,岑春煊又荐张鸣岐署理广西布政使。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12月,任广西布政使,署理广西巡抚,翌年实授。张鸣岐在广西,一面指挥提督龙济光、总兵陆荣廷等镇压民变,一面大举推行所谓“新政”,一时朝野颇著虚名。1910年(宣统二年) ,得署理两广总督。1911年(宣统三年)4月,署广州将军孚琦被刺身亡,清廷命张鸣岐为两广总督兼任广州将军。此时他获得同盟会即将在广州举行起义的情报,立即与水师提督李准等会商, 派出大批侦探,抽调防营入城,实行戒严。4月12日广州起义爆发,黄兴率队攻破督署,张鸣岐丢下老父妻妾,翻墙越屋逃至水师公所,指挥清军反扑。广州起义失败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经张鸣岐下令杀害的革命党人有林觉民、喻云纪等43人。10月武昌起义爆发, 广东革命党人闻风而起,张鸣岐见军心动摇,危局难挽,被迫于11月5日宣布广东独立。经绅士提议,推举张鸣岐为临时都督。他避而不就,潜逃至沙面租界,不久经香港又逃往日本。袁世凯执政后,张鸣岐回北京闲居,挂名高级顾问。1913年10月, 出任广西民政长,会办广西军务。1915年7月改任广东巡按使。同年底,他窥知袁世凯有称帝野心,遂与广东督军龙济光上表劝进,被封一等伯。护国战争爆发后,张鸣岐从此脱离政界,隐居上海法租界。南京国民党政权建立后,移居天津租界, 笃佛长斋。 1937年12月,张鸣岐参加了汉奸王揖唐等发起的中华佛教会。1942年3月,充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议委员。1945年3月,又与王揖唐、殷汝耕等发起“乙酉法会”,祈祷“大东亚战争之必胜”。9月15日病死天津。

是非功过

张鸣岐一生,为人诟病者有三:一是任两广总督时,镇压了黄花岗起义;二是曾上表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三是抗战时出任伪职。

张鸣岐在广西任职期间,一方面镇压各地风起云涌的民变,另一方面也施行了一些“新政”。

广西地处南疆,处于边防前线,军事地位非常重要。因此,1907年陆军部要求广西应练新军一镇(清末新军基本建制单位,每镇官兵定额12512人,由兵、马、炮、工、辎重等兵种组成,设统制率领。镇下设协、标、营、队、排、棚,基本相当于后来的旅、团、营、连、排、班),限五年编练足额。张鸣岐对陆军部的计划积极支持,年底就设立了督练公所,专意训练新军,实行军事改革。广西是一个穷省,编练新军经费难筹,张鸣岐想方设法,最后从粤海关洋税中得到白银15万两,作为编练新军费用。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张鸣岐要求从龙济光、陆荣廷等旧军中挑选精锐,编练成新军。由于经费不足,到1910年,广西只在龙州编成新军一标,在桂林编成一个混成协,距一镇(合三协)尚有不小差距。

因为遭受连年战争,广西不少地方田园荒芜,老百姓贫困潦倒。张鸣岐认为首先必须从开矿、垦荒着手,才能恢复生产。在垦荒方面,他一方面实行官垦,一方面鼓励商民领垦。1909年,颁布《广西新订开垦章程》,对领垦卓有成效者,实行奖励。在政府的鼓励下,民间出现了一股兴办公司、领垦荒地的热潮,全省共建立垦殖公司几十家。在开矿方面,他做了这么几件事情:一是勘测矿产。他委任留美矿师王宠佑为矿师,负责全省矿产的勘测、开采事宜,并聘请巴黎国立矿业学堂毕业的张金生,到贺县(今贺州市)西湾一带实地勘测煤矿;二是开办矿厂。张鸣岐奏请清政府开设富贺官局,开办了一个富贺煤矿、一个西湾锡矿。煤矿虽然亏折,但锡矿有盈利;三是招徕华侨投资矿业。他派人到海外招徕华侨回国兴办矿厂,先后有朱博文、叶恩等人回国投资开采贵县(今贵港市)、南丹、贺县等地矿产。此外,张鸣岐还鼓励私人集资开采锡矿,“任由官绅商民自来、自炼、自运出口售卖”,使锑砂出口大增,生锑及纯锑由1910年的四万零八磅(英美制重量单位,一磅合453克)增加到1911年的七十七万二干六百磅,将近增加20倍。在举办近代企业方面,他也做了不少事情。其中最重要的有:设立“劝业道”, 奖励工商业发展;在桂林开办“省立公费纺织习艺厂”,招收三百名学徒,采用新式技术织布;在梧州设立炼锑炉厂,购置设备,招募技师主管炼锑、验锑;在梧州设立丝业有限公司。这样,广西开始有了一些近代化的企业,为广西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在全国各地兴办新式学校。张鸣岐在广西执政时对这一政策非常支持,陆续兴办了各类学校。为了推动广西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将前广西巡抚黄槐森创办的体用学堂改为优级师范学堂,目的是培养初级师范学堂教师和中学教师。这所学校是广西最早培养师资的场所,是后来广西师范专科学校乃至广西师范大学的前身。各地还设立了简易师范传习所。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当时的省城桂林还成立了一所女子师范学堂。张鸣岐认为,发展实业需要有专门的人才,所以非常重视实业教育,先后在梧州创办了蚕业学堂,在龙州创办了边防中等实业学堂,在临桂开办了广西农业试验场附属讲习所。1909年,三所实业学堂分别改为广西第一、第二、第三中等农业学堂。这些学校聘请国内外教师来广西讲授科学知识,并购买新式仪器、种畜、种子,发展农牧生产。此外,他还创办了陆军小学堂、陆军干部学堂、陆军测绘学堂、法政学堂、警察学校、典狱学堂等军事、政法学校,培养军事、政法人才。1907年,他在桂林设立土司学堂,训练土属人才。各地土州县也设立了小学,对促进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有所贡献。

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改革官制。按照清政府的设计,在中央设立资政院,在各省成立谘议局,作为民意机关,筹办地方自治。经过筹备、谘议局议员选举以及议长选举,广西谘议局于1909年9月在桂林王城正式成立。为了筹办地方自治,张鸣岐于1908年设立自治局,随后在各地开办自治研究所,并设立地方自治筹办公所。在改革司法制度方面,根据清政府的要求,将广西按察使司改为提法司署,负责全省司法行政。下辖总务、审判、监狱三个科。1910年6月,广西法院成立,同时设置高等审判厅。同年11月,梧州设立梧州地方审判厅和苍梧初级审判厅,均设置民事和刑事法庭。在清朝垮台前,广西初步建立了现代的司法制度。

此外,张鸣岐还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各国学习,并创办报纸、建立图书馆等,在文化建设上也有所建树。

广西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省份,人才尤为缺乏。要举办“新政”,非得向异地借才不可。张鸣岐在人才引进上还比较开通,大胆地吸纳了一批人才。1907年,陆军小学堂成立时,他聘请蔡锷为学堂总办;1908年,广西兵备处成立时,他邀请日本陆军士官学堂毕业的王孝缜、李书城、孙孟戟等来广西,一起筹办新军。随后又从各地招聘人才,先后来桂的军事人才近八十人。张鸣岐还延揽了一批金融、矿业、法政方面的人才。总之,张鸣岐执政时的广西,曾经是新人物荟萃之地。人才的引进无疑有利于广西的经济、军事、文化建设以及社会的进步。

张鸣岐旧宅

该建筑建于1921年,为一座砖木结构,大坡顶英式别墅平房,建筑面积545平方米,顶部高低错落,造型精巧别致。建筑现状良好。

参考资料

1.张鸣岐与广西新政 

2.张鸣岐旧宅 

扩展阅读:

1

<帝国斜阳---满清末代督抚们的最终结局>

2

http://sd.infobase.gov.cn/bin/mse.exe?seachword=&;K=a&A=84&rec=2561&run=13

3

互动百科--张鸣歧

4

http://www.hudong.com/wiki/%E5%BC%A0%E9%B8%A3%E5%B2%90

开放分类:
历史人物人物山东人物两广总督清末人物

2.原锦州市委书记、革命烈士

2 原锦州市委书记、革命烈士

简介

张鸣岐(1945-1994),祖籍山东省昌邑县,1945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66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7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沈阳黎明机械厂车间团支部书记、厂团委书记、厂党委常委,沈阳市总工会副主席,共青团辽宁省委副书记,辽宁省政府副秘书长兼参事室主任,沈阳市副市长,中共沈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经历

1993年11月26日,省委决定,张鸣岐任中共锦州市委常委、书记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迎着凛冽的寒风,新任市委书记张鸣岐奔赴锦州市上任。他只身来到锦州,没有带家属。本来他可以住在宾馆,这样吃住都可以舒服些、方便些,但他却借宿在锦州军分区宿舍里,在食堂吃饭,军分区宿舍就成了他的“家”。?

此时,锦州市的经济形势同全省一样,一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一些企业处在停产半停产状态,部分职工已经放假,只发生活费。张鸣岐的胸中像燃烧着一团火,他牢记着省委领导的嘱托:“要尽快把锦州的经济搞上去,要尽快改变锦州的面貌,要尽快改善群众的生活。”面对省委的重托,面对几百万锦州市人民的期待,张鸣岐感到任重而道远。

1994年7月13日,辽宁省锦州市、朝阳市等地普降暴雨,大凌河洪水陡涨,14日凌晨1点多钟,中共锦州市委书记张鸣岐一行11人在勘察大凌河险堤灾情时不幸被洪水冲散,张鸣岐同志不幸牺牲。

1994年7月18日上午,锦州市数千名干部、群众冒着风雨到殡仪馆为在抗洪抢险中以身殉职的市委书记张鸣岐同志送行和表示深切的悼念。

评价

张鸣岐同志的遗体覆盖着党旗,安静地躺在花丛中,两旁放满了各界人士敬献的花圈、挽联。受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的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7月17日给中共锦州市委打电话,对张鸣岐同志不幸以身殉职表示深切悼念,并对张鸣岐同志的亲属表示慰问。

在锦州仅仅工作7个多月的张鸣岐给锦州人民留下了深深的怀念。为张鸣岐送行的时候,锦州市数千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冒雨送英魂。他们打着“沉痛悼念人民的好书记——张鸣岐”的横幅,站在雨中向他们的好书记告别。

相关资料

后来在全维润和赵小林表演的相声《公仆赞》中对他进行了表彰,

并赋诗一首:

无私奉献顾大局,风吹浪打志不移;

高风亮洁映日月,人民公仆张鸣岐。

3 明代工艺美术家

张鸣岐,明末浙江嘉兴人,工艺美术家,关于他的平生资料不多.他是中国最有名的手炉制作者.他制作的手炉多姿多样、工艺精湛、性能优越,为人们所重.张氏制炉选用精炼红铜,铜质纯净,可塑性强,光泽柔和,造型朴实而富有变化。炉体娇小,小不盈掌,炉壁却厚约在3毫米左右,锻打而成不加雕凿。光洁圆浑、平整、素净,手感分量重。炉盖的工艺制作繁复,皆系手工制成再磨光。纹饰多为几何状的冰裂纹及缠枝菊、梅、牡丹等,华丽精美。张氏手炉的特色是炉体不锈蚀,炉盖炉身吻合紧密,经千万次开合而不松动。炉的内壁光滑。炉底部都有刻款,以小篆出之,书法自然有度,运刀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6: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