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美兰
释义

张美兰是韩国女子举重在大级别上的优秀选手,也是世界举坛的明星,是中国选手在+75公斤级上的最主要对手。2008年北京奥运会冠军。

中文名:张美兰

外文名:Jang Mi-Ran

国籍:韩国

出生日期:1983.10.9

身高:1.70米

体重:112公斤

运动项目:举重+75公斤级

主要奖项:2012年亚洲举重锦标赛三金

韩国运动员张美兰

详细介绍

张美兰是韩国女子举重在大级别上的优秀选手,也是世界举坛的明星。

张美兰出身举重世家,父亲和妹妹都从事举重,在他们的影响下,张美兰17岁时也开始了举重训练。

虽然张美兰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以2.5公斤之差不敌中国选手唐功红,屈居亚军,但她给唐功红夺取金牌制造了相当的麻烦。如果不是后者最后一举成功,中国将丢掉这枚金牌。

从2006年开始,张美兰逐渐称雄世界大赛,先后在2006、2007年世锦赛上两次夺取总成绩金牌,并在2006年世锦赛上打破了抓举(138公斤)和总成绩(318公斤)两项世界纪录。不过在这两届世锦赛上,张美兰均是凭借体重的优势险胜中国选手穆爽爽夺冠的。

主要战绩

2002年亚运会+75公斤级总成绩亚军;

2004年雅典奥运会+75公斤级银牌;

2006年亚运会+75公斤级总成绩亚军;

2006年世锦赛+75公斤级抓举、总成绩冠军;

2007年世锦赛+75公斤级挺举、总成绩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冠军;

2009年世锦赛+75公斤以抓举136KG 挺举187KG获得总成绩冠军;

2010年世锦赛+75KG总成绩季军。

2010年广州亚运会11月19日CCTV王老吉亚运之星候选人

2012年亚洲举重锦标赛抓举、挺举、总成绩冠军

北京奥运会夺冠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张美兰在女子举重75公斤以上级的比赛中,以抓举140公斤、挺举186公斤、总成绩326公斤打破三项世界纪录,获得冠军,,总成绩打破了由中国穆爽爽在清迈世锦赛中创造的319公斤的世界纪录,同时抓举140公斤打破了穆爽爽在多哈亚运会创造的139公斤的世界纪录,挺举186公斤也打破由中国唐功红创造的182公斤的挺举世界纪录。(挺举两次打破世界纪录)

国家一级演员张美兰

人物简介

张美兰,1947年出生于河曲县龙湾村。现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山西戏剧家协会理事,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山西省政协第五、第六届政协委员。

主要经历

1958年进入河曲巡镇八一歌舞团。

1960年进入河曲县二人台剧团。

1964年调忻州地区文工团。

1978年调山西省歌舞剧院。

革命烈士张美兰

人物简介

张美兰(1911-1934),女,福建省龙岩县(今龙岩市新罗区)小池乡南山村人。

革命经历

1933年参加革命斗争,时任瑞金红军医院洗衣员。参加了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反“清剿”斗争、土地革命斗争和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游击战争。1934年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期间,在江西省战斗中牺牲。

清华大学教授张美兰

人物简介

张美兰,女,江苏南通人,文学博士。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理事,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会员等。

曾在《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语文研究》、《语言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近代汉语研究》、《韩汉语言研究》、台湾《中山人文学报》、《清华大学学报》、《中国21》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有关近代汉语研究、禅宗语言研究、明清世界汉语研究方面的论文70余篇。

教育经历

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

研究方向

汉语史研究,包括近代汉语研究、唐宋禅宗语言研究、明清域外汉语官话专题研究。

讲授课程

《古代汉语》、《汉语史》、《汉语史专题》《中国语言学史》、《古代汉语专题》。

主要经历

曾先后赴日本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亚洲文化交流研究中心、日本爱知大学、日本青山学院,韩国中央僧伽大学校、韩国海印寺佛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中正大学、台湾佛光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法鼓山佛学院,香港浸会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斯坦福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尼分校等地进行访学等学术活动。

科研项目

“《祖堂集》句法研究 ”,清华大学985项目。2002年。

“《祖堂集》校注 ”,清华大学骨干人才计划项目。2003年。

汉语全球热背景下的历史回顾——明清域外汉语官话研究,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振兴基金研究项目2007年。

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对十九世纪末汉语官话研究的贡献——《官话类编》专题研究,香港浸会大学林思齐东西学术研究交流研究所项目(2007年)。

十九世纪美国在华传教士的汉语研究,2007年。

国际商务汉语教学与资源开发,国际合作项目,2010-2011

主要著作

《禅宗语言概论》(台湾五南图书发行公司,1998)是较早系统介绍和研究禅宗语言的专著;

《近代汉语语言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近代汉语后缀形容词词典》(贵州教育出版社,2001);

《〈祖堂集〉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

《近代汉语论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

《祖堂集校注》,张美兰,商务印书馆,2009年12月;

近期论文(2009至今)

【1】清末北京官话的句法特点——以几部域外北京官话资料为例,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报》总15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P137-165

【2】十九世纪美国来华传教士的汉语学习和汉语传播 张美兰 2010年10月 《首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以下为国际会议正式发表论文:

【2】官话教材《京语会话》中的北京话口语词研究,清华大学2009年首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2009年8月

【3】西晋汉译佛典文献中的双宾语句式,汉译佛典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汉文佛典语言国际研讨会,北京大学汉语研究中心,浙江宁波香山教寺,2009年8月(与黄红蕾合作)

【4】 表目的语义的“VP+去”与“去+ VP”句式之历史与地域类型分布,History and Dialectal Variation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6th Cross-Strait Conference on Chinese Historical Grammar,台北中央研究院,2009年8月

【5】十九世纪美国来华传教士的汉语学习和汉语传播,清华大学国学院成立大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9年11月

【6】清末域外汉语官话资料中的同义词及其地域分布,“国际汉语教育史学术研讨会”,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2009.12.15~16。

【7】从明清海外商务汉语教材的编撰看商务汉语教材的历史,《海外华文教育》2011年第2期。

论文目录(2002-2008)

【一.近代汉语】

1.再论近代汉语“我把+你个+名词性成分”,《河北师大学报》2002年第1期。P72-74

2.《训世评话》中授予动词“给”,《中国语文》,2002年第3期。P81-83

3.从汉语比拟句式结构的发展看名词性偏正结构的构成,《汉语学习》2002年第1期。P16-21

4.简论《逆臣录》在明代词汇研究中的价值,《汉语史学报》第2辑,2002年。P89-101

5.近代汉语几种句式结构成分的变化及其句法后果,《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语言文字学》(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第7期转载。P90-91

6.《十国春秋》禅僧列传校读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第3期。P77-79

7.论近代汉语NA状心结构,《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P69-73

8.从偏正结构的认知基础看近代汉语比拟结构的发展,《对外汉语的跨语言研究——汉语学习与认知语言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

9.从 “ ”字说起——浅论会意组合字《汉字论丛》第二辑,崇文书局,湖北,2003 ,P103-110

10.词的概念表达与字符取象间异形同构现象中的认知背景,《汉字传播与中越文化交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P37-51

11.近代汉语使令动词及其相关的句法、语义结构,《清华大学学报》2006年2期。P96-105《语言文字学》(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第7期转载。P82-91

12. The Path of Grammaticalization and Process of Emergence of the Markers of Comparison si, yesi, and si de,《Studies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festschrift in honour of the 60th birthday of Christoph Harbsmeier》Hermes Academic Publishing and Bookshop A/S,P.O.Box 2709 Solli, N-0204 Oslo, Norway ,2006. P285-302

【二.禅宗语言研究】

1.《祖堂集》语言研究概述 《中国禅学》创刊号,中华书局,2002年。P332-34215.

2.《祖堂集》祈使句及其指令行为的语力级差,《清华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P87-94

3.从《祖堂集》问句的用法特征看中古语法对其影响,《语言科学》第3辑,2003。P80-91

4. 《五灯会元》动量词研究,《法藏文库?中国佛教学术论典》第71辑。2003年2月,P399-445

5.论宋代禅宗语录的语言特色——从《祖堂集》与《五灯会元》等语言的风格差异入手,第二届韩国佛教学结集大会论文,韩国,2004.

6.《祖堂集》话题问句,IACL-12国际中国语言学会年会论文,天津2004.

7.《祖堂集》文献与点校,《中国禅学》第二辑,中华书局,2003年。P1-11

8.《祖堂集》校录勘误补,徐时仪等编《佛经音义研究》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9.中古汉文佛典中“听”字使役句,北京市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

【三.明清域外汉语官话专题研究】

1.传教士利玛窦的汉语学习与汉语研究,《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二),商务印书馆,2006。P515-536

2.《华语官话语法》中语法问题分析,《国际汉学》第10辑,大象出版社,2004年。P288-306

3.掌握汉语的金钥匙——元明清东西方汉语教材特点比较,《国际汉学》第12辑,大象出版社,2005年。P226-241;收入《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第一届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理工学院出版,2005年。P90-100

4.文法と语汇から见た19世纪の域外汉语教材の官话の样相,收于内田庆市?沈国威编,《十九世纪中国语の诸相——周缘资料(欧米?日本?琉球?朝鲜)からのァプロ一チ》,雄兄堂出版,2007年,P33-59(日文)

5.清末民初北京口语中的话题标记——以100多年前后几部域外汉语教材为例,《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2期。P63-73

6.从十九世纪末域外汉语官话教材的变化看当时的国际关系——以日本朝鲜及欧美等国学习汉语官话教材为例,“香港浸会——清华大学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提交)

7.明治时代の中国语教育とその 特徵,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会编,《中国21》Vol.27,风媒社,2007年3月。P131-152

8.日本明治期间汉语教科书中的北京话口语词,《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9.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对十九世纪末汉语官话研究的贡献——《官话类编》专题研究,浸会大学林思齐东西学术研究交流研究所报告(2007年2月26~3月10日)

10.《语言自迩集》北京话口语词及其贡献,《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5期。

11.清末汉语介词在南北方官话中的区别特征——以九江书局改写版《官话指南》为例,《继往开来的语言学发展之路》,语文出版社2008年。

12.十九世纪末汉语官话词汇的南北特征————以九江书局版《官话指南》为例,《韩汉语言研究》,2008年2月,P397-429,远藤光晓主编的《韩汉语语言研究》,韩国学古房出版社。

13.《华语官话语法》及其语法问题偏误辨析,姚小平编《海外汉语探索四百年管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3: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