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漫萍
释义

张漫萍,1910年8月9日出生于荥阳城西五龙寨村。1927年张漫萍从县立高小学堂考取河南省立第四师范,期间,接受革命思想教育。1932年,入北平大学,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同年,在组织学生示威游行散发传单时被捕,与董天知等人关押在北平草岚子监狱。当时,遭受残酷折磨的张漫萍,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连“放风”都要人搀扶,可他的斗志却十分坚强。面对敌人酷刑,张漫萍发出峥峥誓言:头可断,血可流,誓死不叛变,誓死不投降

经历

永远的丰碑

张漫萍:在豫皖苏播撒革命火种

张漫萍,1910年出生,河南荥阳人。1926年夏至1932年春,在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到北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7月,因叛徒告密被捕,被关押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

在狱中,张漫萍在薄一波、杨献珍等同志领导的秘密党支部的领导下,同敌人进行了坚决斗争。1932年冬,张漫萍被狱中党支部批准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成为狱中党支部成员。

1936年9月,张漫萍经党组织营救出狱,随后被党分派到河南工作,组成抗日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开辟西华抗日根据地。

1938年底,张漫萍转赴豫皖苏边区,到新四军四师彭雪枫部工作,先后任第二总队营长、四师司令部作战科参谋。1942年至1944年,张漫萍调安徽淮北,先后担任中共泗(县)五(河)灵(壁)凤(阳)县委宣传部长、中共蚌埠工委副书记兼城工科长。抗战胜利后,他继续担任中共蚌埠工委书记,带病转战于安徽淮北、江苏洪泽湖一带,领导这一地区党的地下斗争。

1947年7月,张漫萍在安徽固镇县五河集一带开展工作时不幸被捕。敌人把他吊在梁上,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怒斥敌人:“共产党是杀不完的!革命是一定要胜利的!”当夜,凶残的敌人把张漫萍勒死,装入麻袋,投入浍河。张漫萍壮烈牺牲,时年37岁。

人物简介

张漫萍,1910年出生,河南荥阳人。中医家庭出身。1926年,考入河南省立第四师范。期间,接受革命思想教育。1932年,入北平大学,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同年,在组织学生示威游行散发传单时被捕。狱中,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领导的绝食斗争。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定地回答:“抗日无罪,无过可悔!”1936年,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受党指派回河南工作。1937年,任中共河南省委秘书长、开封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开展群众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豫皖苏敌后根据地。1943年,进入蚌埠地区,坚持湖上斗争。1947年7月,由宿县返回蚌埠,途中被地方反动势力逮捕。面对严刑拷打,坚贞不屈,怒斥敌人,当夜,被敌人杀害于安徽宿县湖沟集。

革命生平

1926年夏至1932年春,在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到北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2年7月,因叛徒告密被捕,被关押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 在狱中,张漫萍在薄一波、杨献珍等同志领导的秘密党支部的领导下,同敌人进行了坚决斗争。

1932年冬,张漫萍被狱中党支部批准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成为狱中党支部成员。

1936年,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受党指派回河南工作。

1937年,任中共河南省委秘书长、开封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开展群众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11月,楚博出任西华县长。省委为加强对豫东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次年2月派张漫萍做楚博的统一战线工作,使西华的三千武装取得合法名义,各级政权与我党合作。

1938年4月19日,徐州沦陷。根据沈东平、张漫萍的建议,楚博革新政权,将西华各区区长改由共产党员担任,接管了全县四个区的政权,使全县五十八个联保处很快为我控制。一个多月之内,西华便组成四个区团的武装约3 000人,创建了我党领导下的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西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为彭雪枫率部挺进敌后提供了人力物力,武力援助了睢(县)杞(县)太(康)地区党的斗争。

1938年6月,开封失守。根据省委决定,张漫萍回到豫西,在豫西特委领导下,组成了郑(州)荥(阳)密(县)工委,张漫萍任书记,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张漫萍领导工委重点培养和吸收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的抗战积极分子入党,用党的方针政策武装他们,建立起各级的核心领导力量。陆续建立的有密县、荥阳、长葛等县的工委和密县、荥阳两个中心县委,张漫萍亲自兼任荥阳县的工委书记。

荥阳县抗日武装团队成立后,张漫萍任政训员,向地方团队宣传抗日。在暑期教师讲习会中,张漫萍大讲我党抗日主张,宣传抗日游击战争,坚决有力地反驳国民党“一党(国民党)、一军(国民党军)”的谬论,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抗战热情。在张漫萍的努力下,荥阳县还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为抗日武装培训骨干力量。在南部山区成立农会、青年会、读书会,领导群众反对贪污,同反动保长算账作斗争。抗日群众运动搞得轰轰烈烈。

张漫萍十分热爱家乡的父老兄弟。他每次回家,都热情地向乡亲们讲抗日新闻故事,教唱抗日歌曲。他好像不知道疲劳,也从未向人流露出他患有严重的关节炎病。这时的工委机关就在张漫萍家,同志们经常来找他。家里地里,麦垛旁边,磨棚底下,他们随时随地交谈思想,讨论工作;或共用粗茶淡饭,生活质朴,友谊真挚。不少人在他的帮助下,或受他的影响,或经他介绍,参加了革命。

1936年9月,张漫萍经党组织营救出狱,随后被党分派到河南工作,组成抗日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开辟西华抗日根据地。

1938年底,张漫萍转赴豫皖苏边区,到新四军四师彭雪枫部工作,先后任第二总队营长、四师司令部作战科参谋。1942年至1944年,张漫萍调安徽淮北,先后担任中共泗(县)五(河)灵(壁)凤(阳)县委宣传部长、中共蚌埠工委副书记兼城工科长。抗战胜利后,他继续担任中共蚌埠工委书记,带病转战于安徽淮北、江苏洪泽湖一带,领导这一地区党的地下斗争。

1947年7月,张漫萍在安徽固镇县五河集一带开展工作时不幸被捕。敌人把他吊在梁上,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怒斥敌人:“共产党是杀不完的!革命是一定要胜利的!”当夜,凶残的敌人把张漫萍勒死,装入麻袋,投入浍河。张漫萍壮烈牺牲,时年37岁。

人物贡献

张漫萍:在豫皖苏播撒革命火种

1938年11月,豫西特委派张漫萍到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去,参加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他认真研究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战术,学习带兵打仗的本领。他参加的白庙战斗、窦楼战斗、“六一”战斗等重大军事行动,都取得了胜利。以后,他又担任新四军四师作战参谋,泗(县)五(河)灵(壁)风(阳)县委宣传部长等职,为豫皖苏边区的抗日游击战争作出了贡献。

人物评价

永远的丰碑

1943年,进入蚌埠地区,张漫萍带领蚌埠工委的部分干部,随部队在泗南洪泽湖边打游击,坚持湖上斗争。1947年8月,张漫萍在安徽固镇县五河集一带开展工作时不幸被捕。敌人把他吊在梁上,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他昂首怒斥敌人:“共产党是杀不完的!革命是一定要胜利的!”当夜,凶残的敌人把张漫萍勒死,装入麻袋,投入浍河,牺牲时年仅37岁。2005年12月,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在“永远的丰碑”栏目中,介绍了张漫萍烈士的英勇事迹,使张漫萍烈士的英名广为传颂。

敢把牢底坐穿的共产党员

头可断,血可流,誓死不叛变,誓死不投降。这是革命烈士张漫萍面对敌人酷刑时发出的峥峥誓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8: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