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曼新
释义

张曼新,1944年出生于贵阳,原籍青田仁庄镇三溪口村人。1951年随父返回故乡,1954年寄居瑞安莘塍镇华表村姨夫家。1944年出生于贵阳,1951年随父返回故乡,1954年随母寄居瑞安县莘塍镇华表村姨夫家。1959年作为支边青年远赴宁夏,在前进农场从普通农工干起,成为宁夏自治区党委落实政策办公室处级干部。1982年辞职经商,创办实业贸易公司。

中文名:张曼新

出生地:贵阳

出生日期:1944年

主要成就:1982年创办实业贸易公司1990年创办长城有限公司1993年创建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

简介

扑身海外经商,成立东欧侨团

1986年去菲律宾,1990年携家眷赴匈牙利经商,创办长城有限公司,短短三四年即跻身匈牙利华人企业“十佳公司”行列。并创建欧洲信息贸易服务中心,担任董事长。张曼新十分热心侨团工作和海外反“独”促统工作。1993年12月创建匈牙利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出任会长,时为东欧地区第一个侨团。

被推选为“欧华联会”主席

1998年8月,布达佩斯举行的欧洲华侨人社团联合会第六届大会上,被推选为“欧华联会”主席。1999年9月筹备,成立欧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任会长。2002年8月26日至27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的首届“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张曼新是发起人暨组委会总召集人。这次大会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独”促统的海外运动,形成了反对分裂、促进统一的海外统一战线,张曼新也成为世界瞩目的国际性新闻人物。

组织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系列活动

随后,他还组织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系列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赞赏。在2004年9月27日,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第七届大会上,张曼新当选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会长为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张曼新还投资国内,建有多家合资企业,热心祖国公益事业,在宁夏捐资兴建“曼新希望小学”,多次带头为安徽和浙江等地区的水灾捐资捐物。并担任中南美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中匈人民友好交流协会主席、匈牙利《欧洲之声》报社社长、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宁破自治区政协常委、河北、贵州、宁夏、厦门和青田的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浙江大学经济发展委员会顾问等荣誉职务。

张曼新发神秘光环

一连串的头衔给张曼新带来了一连串神秘的光环: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匈牙利华人联合总会永远名誉会长、匈牙利中匈人民友好交流协会主席、中国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常委兼港澳侨联络局副局长、中国贵州省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中国贵州省海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河南省许昌市侨联名誉主席……迄今为止,还很少有身居海外的华侨能象他一样在海内外拥有这么多的荣誉职务。尤其是在海外定居而担任国内省级政协实际工作职务且不受薪,张曼新开了一个先例。

捍卫龙的尊严

张曼新没有显赫的政治背景,也不是叱咤风云的亿万富翁,仅是个出国才十几年的普通的中国海外商人;在八十年代末期,他随着出洋风潮去了菲律宾,1990年举家定居匈牙利。是什么原因使他在短时间里成了叱咤风云的海外侨领,成为了中国政府关注和重视的新移民典范呢?不熟悉张曼新的人,将他当作一个谜;就是一些熟悉他的朋友,也未必知道谜底。其实,谜底很简单:因为他在海外为华人做事,帮助华胞挺起腰杆做人,捍卫了龙的尊严,所以他获得了广大海外华人的拥戴和国内同胞的尊敬。

事情可以从1990年,张曼新和妻子儿女们刚到匈牙利时说起。那时,他满脑子的念头还只是如何谋生。生意无着,心中非常烦闷。无意之中,他发现不少匈牙利男子对他儿子穿的牛仔裤很感兴趣,投来羡慕的目光。一种商业敏感使他意识到这是机遇。他让儿子把牛仔裤换下来,立刻卖了个好价钱。一条牛仔裤使张曼新“柳暗花明”。他带领他的家人从摆地摊到搞一级批发,渐渐地,他们创立的长城公司使越来越多的中国纺织品出现在匈牙利市场。由此,他们踏进了国际贸易的行列。

入境

那个时候,在布达佩斯大约有三四万中国人在经商。身处异国,他们常常会遭受一些不明不白的屈辱。1992年3月的一天,张曼新和30余名华人乘坐国际列车从莫斯科进入匈牙利边境扎洪市。当时,匈牙利对中国恢复签证才两天,许多旅客都还不知道这项新规定。边检人员以旅客缺乏签证为由,不分青红皂白,一律不准入境。个别旅客稍有异议,边检人员便故意刁难,将载有旅客行李的列车驶回乌克兰边境的乔普市。数百名外国旅客噤若寒蝉,乖乖离境而去,华人旅客也束手无策。张曼新见此情况,立即挺身而出进行安抚,劝告大家不要离开车站。他在翻译的帮助下,单枪匹马与边检人员交涉,并递上中国驻匈牙利大使戴秉国的名片,让他们将此事通知中国大使馆,共同协商解决。对方不但不听,反而指责张曼新带头闹事,当场将名片撕得粉碎,还用瓦斯枪向他喷射。张曼新据理力争,以持续20小时的唇枪舌剑,逼使对方让步,同意归还行李,让华人顺利入境。事后,有人问张曼新,为什么当时有那么大的勇气?他说:“出了国门,中国人更应该像一家人,我维护的不是个人的利益,而是民族的尊严。”正是怀着这样一腔侠肝义胆,他“金盆洗手”,把生意交给了妻儿,自己全身心地开始筹建华人联合总会。1993年12月,经匈牙利首都法院批准,匈牙利历史上、也是东欧历史上第一个华人社团——匈牙利华人联合总会成立了,张曼新被推举为会长。

居留延期

1994年5月,为了办理居留延期手续,数百名旅匈华胞接连数日在警察局前排起了长龙。由于排队的人太多,而当局工作效率低,每天不过办理二三十人,有人已经连排了五六个通宵。受日晒风吹雨打之苦不算,有时还遭到个别警察的辱骂甚至殴打。当时,由于中国政府对在匈新移民政策尚不明朗,中国驻匈使馆不便对此向匈方过多交涉。于是,张曼新以华联会的名义写了一封致警察总局局长的公开信,抗议警方的无理行为,并致信排队的侨胞要冷静,严格遵守当地法律。他动员经营餐馆的华联会理事们无偿提供饮食,并由他每日亲自到现场送饭送水,问寒问暖。一天夜晚,在警察局门前,他看到几辆汽车驶到侨胞们东倒西卧的队伍前停下,几位扛着摄像机的人跳下汽车,打起了灯光。,张曼新立刻明白了他们想干什么,他冲上去喊:“不许拍摄!你们又想拿这些东西去作欺骗宣传吗?你们为什么不去采访匈牙利警方,调查一下事情的真相呢?我倒想采访采访你们,到底居心何在?”睡梦中的华人们都被惊醒了,他们围到张曼新左右谴责那些“不善的来者”, 那几位本想伺机捞点“大鱼”的西方记者一无所获,在愤怒声中溜走了。张曼新心里又酸又疼,他来到中国驻匈使馆门前放声大哭,使馆人员听了他的哭诉,当即表示将努力与匈方交涉,帮助同胞们尽快办好居留手续。

联防小组

1995年春节前后,数名旅匈华胞惨死在个别华人犯罪分子的枪口下,匈华社会一时间人心惶惶。张曼新冒着生命危险,带领华联会的理事们同匈国警方联合成立了联防小组,及时向警方举报了一批罪大恶极分子,多次在报纸上公开号召打击黑势力。由此,张曼新成了火线上的人物,家中恐吓电话不断,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常在他家附近转悠。社会上还流传有人开价15万美元要他的头。全家都为他的安危担忧,三个儿子成为他的专职保镖。为防止歹徒绑架,他忍痛把8岁的女儿菲菲送给了西班牙挚友做养女。送走女儿后,他索性将家里的电话和手机作为公众举报匪警的电话……

就这样,张曼新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捍卫华人尊严的事业中。为此,他放弃了手中的生意,成了“专职”的海外侨务工作者。他的不懈努力,不但获得匈国华胞的认同与拥护,也得到欧洲其他国家华胞的赞扬。在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大会上,他先后被推举为常务理事、副主席;1997年香港回归时,他作为东欧唯一的华人代表,受中国和英国政府邀请出席了交接仪式。

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

1998年8月8日,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第六届大会在布达佩斯召开,张曼新荣任第六届欧华会主席。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大会,全欧共有20多个国家100多个华侨华人社团派出代表参加。大会通过了《欧洲华人和平宣言》等重要的历史性文件,显示了欧洲华人的团结和力量。

欧华会第六届大会前夕,有一个小插曲令人难忘。在前几届大会上,主席台上一般只悬挂欧华会会旗;这届大会,张曼新提出要同时悬挂中国国旗及东道国匈牙利国旗,奏中国国歌和匈国国歌。有人提出,这是在异国土地上,挂中国国旗不合时宜;更有人反对说,欧华会中有很多会员已不是中国国籍,奏中国国歌可能有伤感情。张曼新说:“无论走到哪里,我们身上都流着中国人的血液;无论加入了什么国籍,都无法改变我们是炎黄子孙的事实。我们挂国旗,奏国歌,是为了欧洲200多万华胞不忘根本,同心同德地振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他的话引起了大家的赞同。结果,欧华会开幕式上,五星红旗升了起来;在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中,不少与会代表激动得热泪盈眶……

张曼新有火一般的爱国心、民族情,但是,并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爱祖国与爱所在国的一致性,是他工作中一贯倡导的方针。

捐款

近几年,中国发生了大水灾,华联会常常发动会员捐款,张曼新每次都是捐款最多的人之一。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希望工程”发起募捐时,张曼新在由他任社长的《欧洲之声》报上发表致旅匈同胞的公开信,号召大家热烈响应。从1994年至今,华联会已捐款救助失学儿童1000余人,其中张曼新一家共救助了100个。1996年,他又捐资30万元人民币在宁夏建起一所“希望小学”,使600名学龄儿童背上了书包。作为侨领,张曼新很早就认识到,匈华社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为当地社会做贡献。1992年底,他力促华联会发起圣诞义捐活动,几年里,先后为匈牙利全国残疾人联合会、匈牙利宋庆龄儿童基金会、匈牙利警察总局基金会等捐款20多万美元。他们的善举大得人心,受到匈牙利人民的一致好评。最使人难忘的是在一次募捐交接仪式上,张曼新亲自推着匈牙利全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乘坐的轮椅走进会场,这个体现了“中匈友好,骨肉情深”的场景,被匈牙利国家电视台的记者抢进了他们的摄像机镜头。

张曼新自愿脱产专门料理匈华社会这个“大家”,不但没有一分钱的薪水,还把自己和家人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大把大把地投入华联会。很多人不理解,更有人笑他痴。他对这个“痴”字是这样解释的:“人活在世上没有钱难以生存,特别是在国外更是如此,但是钱挣多少才是多呢?钱是无底洞,所以够吃够花了,就应该讲点奉献,做点公益事业。这样,人生的内容才更全面、更充实、更高尚。”

说到底,他并不“痴”。

组织华侨华人回家看世博”活动

“我会建议更多斯洛伐克的朋友来看世博会。人们总是想把家里美的一面展示给朋友看嘛。”特意前来上海“看世博”的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秘书长张曼新说。

张曼新是此次“华侨华人回家看世博”活动中,为数不多的东欧来客之一。经历丰富的他,当年曾作为“支边青年”远赴宁夏,从普通农工做起,成为单位里的处级干部;后来辞职下海,而后又瞅准商机远赴东欧。他创办的长城有限公司,短短三、四年即跻身匈牙利华人企业“十佳公司”行列,并创建欧洲信息贸易服务中心,定居斯洛伐克。

“东欧的华侨华人多数是改革开放后才过去的,他们来自中国的五湖四海,年轻、有文化,有很强的责任感。”张曼新不惑之年才离开故土,而今十分热心于当地的华侨华人社团事务。

张曼新创建了匈牙利第一个华人社团,出任会长;并创办匈牙利第一份华文报纸《欧洲之声》,追求东欧华人话语权,帮助他们融入主流社会,并参与组织了欧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张曼新认为,世博会是世界和谐的桥梁。他坦言,自己对上海世博会匈牙利馆、斯洛伐克馆很感兴趣。“很想看看我的‘第二故乡’是如何在这里表述自己的。”他也非常向往中国馆,因为自己是来“探亲”的:“30多个省区市都浓缩在中国馆里了。对别人来说,世博会可以看遍世界;但对于走遍世界的我来说,更想在这里看遍中国。”

对此他似乎早已做足了功课,以至于对中国馆设计理念、文化内涵等都能娓娓道来。

“我想建议更多华侨华人来看看世博会,尤其是孩子们。”张曼新觉得,人对于自己生长的地方,总有不一样的感情。让华侨华人的第二代多接触中国文化,感知中国城市变化的速度,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