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路
释义
1 中国足球评论员

张路,男,中国资深足球节目评论员。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9年到陕西插队,1971年入选陕西足球队,1973年考入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足球班,毕业后在北京足球队担任守门员,1979年退役,后分配到北京体育科研所,数年后升任副所长。1991年获得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1996年进入国安足球俱乐部任总经理,现任北京国安俱乐部副董事长。其足球理论造诣深厚,评论富于激情,解说专业精辟。在国内拥有大量忠实听众。

中文名:张路

外文名:Zhang Lu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市

出生日期:1951年

职业:足球评论员

毕业院校: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

主要成就:国足进军世界杯“十大幕后英雄”意大利仁惠之星骑士勋章

学历:硕士

人物简介

张路1951年生于北京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1969年到陕西插队并于1971年入选陕西足球队。1973年考入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足球班,毕业后出任北京足球队守门员,1979年退役分配到北京体育科研所,几年后,升为副所长。1991年获得北京体育学院硕士,1996年进入国安足球俱乐部任总经理,2000年起改任副董事长。

张路作为中国足坛资深的足球评论员,被中国亿万球迷,特别是喜欢意大利足球的球迷所熟悉和喜爱。自1991年CCTV-5直播意甲联赛以来,张路以其深厚的足球理论造诣,公正、激情的评论、普通球迷易于接受的语言,使有小世界杯之称的意甲联赛的直播成了中国球迷每周的节日。经过多年评论解说,张路逐渐形成了以技战术打法、球队动态结合比赛的解说风格--专业、精辟,并因此产生了一批张路的忠实听众。

中国足球能进入2002年世界杯,张路也是功不可没,并与前中国足协副主席阎世铎、张吉龙、南勇等一起被中国期发量最大的体育报《体坛周报》评为进军世界杯的“十大幕后英雄”。

2005年12月5日中午,北京国安俱乐部副总、著名体育评论员张路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参加了“授勋仪式”,意大利驻华大使亲自向张路颁发了意大利“仁惠之星骑士勋章”, 张路是第一位获得这一殊荣的中国体育界人士。

2010世界杯期间,以其预言及其精准而红及网络一时,被广大球迷戏称为“预言帝”。

生平经历

张路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母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父亲是知名的建筑师,母亲则在电影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父亲当年很希望张路能子承父业,也能成为一名建筑师,而母亲则希望他能往摄影师这个方向发展。但令父母没有想到的是,张路并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愿选择职业。也许,冥冥之中就注定了张路将与足球结缘。

张路第一次接触足球应该是在4岁的时候。当时,也是球迷的父亲带他去先农坛体育场看了一场北京队与八一队的比赛,而这场比赛则成了张路了解足球的‘启蒙老师’。从此以后,张路便开始召集街边的小伙伴们踢起了“野球”,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1964年,张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市首屈一指的中学———北京四中,而张路的足球之路也由此开始。当时张路进入了著名的先农坛体校,本意是要练田径,但是却被足球队的教练挑中,当教练问他踢什么位置时,张路说是守门员,于是他的足球生涯就在这么误打误撞中开始了。开始练习足球

后,张路也产生过动摇,这主要是由于当时训练的艰苦和教练的严厉让十几岁的张路有些吃不消。“当时要不是我母亲,我很有可能就放弃足球了。”那是在张路进入体校足球队半年后,有一天训练时间快到了,张路却仍然待在家里,丝毫没有要出门的意思。于是,母亲问道:“你怎么还不走呀?”张路低着头说:“我不想去了,教练老说我。”母亲虽然十分理解儿子的心情,但还是严厉地说:“半途而废算什么男子汉?”张路当时就被说哭了。“就是因为母亲的那句话,我在以后的球员生涯中就从来没叫过苦。”张路说道。 1971年,张路被调到陕西省足球队去当守门员。在当了两年的球员后,张路被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足球班录取为“工农兵学员”。那会儿,北京体院还开了个“英文选修班”。开始时,报名的学员有60多人,上了不到一年,就只剩下张路一个人了。老师说:“就你一个人咱也甭上了,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随时找我就成了。”那时张路已经学出了兴趣,从此便开始自学英语。25岁那年,毕业后的张路进入了北京足球队继续踢球,他也是当时队中文凭最高的球员。三年后,张路选择了退役,“之所以在28岁就退役,主要是觉得自己在球员这一行里的发展空间已不大,与其这样,还不如趁着年轻干点儿别的。”退役后,张路被分到了北京体育科研所。一年后,张路正经八百地写起了足球理论文章,当年一篇《防守不等于保守》的论文发表在了《中国体育科技》上,不到30岁的张路也因此在足球圈内声名鹊起。

张路介入足球评论其实早在1981年就开始了,那时他还是央视体育频道的转播顾问,主要任务是将意见写在条上递给主持人。1991年中央电视台开始转播意甲,作为央视评球嘉宾的他开始在电视上“露脸”。“对于意甲球队,一开始我也并不是每支球队都熟悉。对一些大球会、大球队了解得透些,因为经常会转播这些强队的比赛。有些弱队,一赛季也就转上一次,了解得就少些。我获取球队近况及球员资料的途径和大家都差不多,不同的可能是我看得多了,有很多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每次看球,我都会有自己的记录。”张路说。谈到自己的评论风格,张路认为:“在电视机面前是做不了假的,你是什么样就什么样。所以,我一直坚持自己的本色,我的本色里有文化的底蕴、足球的理论和语言的表述。”每

次去转播“意甲”,张路从不作任何准备。“一般是我到台里才知道今儿个谁跟谁比赛,看一看球员出场名单就开说。说球要客观,不要受偏见的影响,资料看多了,会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说球时容易不自觉地‘套’那些东西。我是现看现说,怎么看怎么说。”久而久之,张路的这种风格开始被同行和广大球迷所认同。

另外,张路对足彩也是颇有研究,他为此还自己设立了“张氏指数”,记录球队的走势等。张路在足彩的推介上的确有他独到的地方,他总能头头是道地为球迷指点迷津,虽然专家也有大跌眼镜的时候,但基本上张路还是能够把握一些球队的走势,为彩民们大胆铺路。据张路自己讲,通常情况下,13场比赛他差不多能猜中10到11场,而其中意甲的中出率是最高的。当然,对于“意甲张”来说,猜意甲自然不在话下。虽然猜得准,但张路自己却从来不买彩票,用他的话说,“一旦买了彩票,预测起来就必然带有倾向性,这容易误导彩民。”

与国安

张路在2005年12月5日,接受了意大利政府为他颁发的“仁慧之心骑士勋章”。当晚,张路曾说,他能得此殊荣最要感谢的除了广大球迷外,还有国安俱乐部。“这句话不是随便说说就完了,国安俱乐部对我转播意甲工作的支持真的让我十分感动。不可否认,每周末的转播的确分散了我一部分精力,要不是俱乐部的‘宽容’,我不可能做到现在。”

张路在俱乐部的人缘很好,虽然是副董事长,但大伙儿更喜欢直接称呼他“张路”、“张指导”,而张路自己也坦言这样的称呼让他听着更舒服、更亲切。张路的办公室很简单,除了一套用了有些年

头的书柜和沙发外,便再无他物。

这些年,国安俱乐部在张路的经营下渐渐有了规模。不但如此,张路甚至还利用在俱乐部的工作之便为国家队做过巨大的贡献。那是在1999年,张路利用在国安俱乐部当总经理的便利条件,通过经纪人联系到了正在美国纽约地铁人队执教的米卢,并最终说服了中国足协,成功促成了米卢来中国执教。中国队成功杀入2002年韩日世界杯之后,张路被公推为中国队冲击世界杯成功的10大幕后英雄之一,此事也成为中国足坛的一段佳话。

家庭

张路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文革”时父母被打成右派,他插队到了陕西。张路自小就继承了父亲的体育细胞,各项体育成绩都很好,最后还是父亲决定向足球方面发展。

张路在陕西足球队踢了两年便考上了北京体院。一天,他在校园里与一个女孩擦肩走过时,心里突然涌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吧!”张路从同学们的话语中刺探到了不少关于那个女孩的信息:她叫吴玉芳,是学田径的。因为吴玉芳是上海人,张路便给她起了一个绰号叫“大上海”。

文静的“大上海”是个多才多艺的姑娘,不仅在跑道上英姿飒爽,还能写善画。一天,吴玉芳和几个同学画墙报,张路再次与她擦肩而过。不能再沉默下去了!张路鼓起勇气上前与吴玉芳攀谈。以后的日子里,虽然两人没有更多的机会说话,但每次相遇时都抱以会心的微笑。然而,两人的关系始终没有明朗化。在那个时代,一旦恋情公开就是“小资情调”的典型,可张路和吴玉芳却在各自的心里认定了对方。

7月毕业,他们面临分手:吴王芳回上海,张路要回陕西继续插队。虽经努力,张路留在了北京足球队,两人还是天各一方。毕业后不久,张路和吴王芳就登记结婚了。两地离别使他们面对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这种分居生活从1976年毕业一直持续到1981年吴玉芳调到北京。

1982年,张路走向了他事业的另一个阶段———从足球队退役后,经过不断自修,他已经成为足球转播事业的幕后英雄:比赛时他坐在主持人身旁,冷静地从专业角度做深入分析,然后将点评写在小纸条上,传给正在进行直播的主持人。

张路这一递就是5年。5年里,他在沉默里练就了一套凝练语言的功夫。而此时,在出版社工作的吴玉芳也成了丈夫的坚强后盾。业余时间两人常常讨论写作的问题,张路每次写出评论稿,第一读者便是妻子。

1988年,张路开始出声了,但从出声到露脸又花了3年时间。1990年,张路终于获得了在电视台露脸的机会:在北京台转播英国足总杯,然后就是意甲。张路花了很多时间和心思去筹备意甲的转播,为此也得到了意大利政府的肯定,授予他“仁惠之星骑士勋章”,这是意大利的最高荣誉勋章之一。

如今,张路已是体育界的名人,他的世界不仅仅停留在球场上的分析,还有足彩动态和各种社交活动。而吴玉芳的生活依旧低调而简单,她不讲究吃穿,也不爱抛头露面,张路平时现身媒体时身边的夫人位置永远是空缺的。然而,他们的默契不在一朝一暮,形影相伴。而最令夫妇俩欣慰的是,现在亭亭玉立的女儿虽然没有按照他们的设想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却已在大洋彼岸的英国开始攻读MBA了。

为中国足球献策

张路撰稿为中国足球献策:足球究竟该怎么搞?

张路参加了全国青少年足球工作座谈会,在对目前足协推出的青训计划表示认同的同时,张路也对青训这一工作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下文于前年动笔,几经修改,于去年完成。是张路涉足少儿足球30年经验的总结和研究结果。此文也曾上报中国足协,体育总局领导,受到了广泛的肯定。今日,张路将此文发表于新浪体育,同时希望关注中国足球命运的球迷能够积极献计献策。

全文如下:

关于提高中国足球运动水平的几点建议

张 路

在中央领导的直接关心之下,各级体育部门,各级足球领导机构和地方政府都日益重视足球运动的发展,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予以推动,中国足球面临着又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在对此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扭转中国足球落后面貌,必须深入了解客观真实的情况,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摈弃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必须真正认清问题所在,下大决心实现战略的转移,从根子抓起,做长期艰苦努力的准备。只有这样,中国足球才有希望。

一,关于国家队和职业队

从战略的高度看中国足球,首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国家队的水平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大的提高。中国目前的国家队、国奥队乃至国青、国少队是历史上水平最低的一代,而且这种局面在15—20年内不可能改观,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严酷现实。

作此判断的依据是:据1990年中国足协课题组调查,中国7—16岁少年儿童中常年从事足球活动的(每周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小时)人数不过一万人,平均每年龄一千人。此后在职业化高潮时人数有所增加,但几年后又很快回落,最乐观的估计到目前这个数字不会超过5万人,平均每个年龄不会超过五千人。

也就是说,到2030年世界杯时,中国27-32岁当打球员是从目前的3万名儿童中产生的。对比世界强国动辄几十万的注册儿童球员,我们的人才基础从数量上就太薄弱了。

中国是人口大国,但也是足球人口的超小国。足球运动很适合中国人的体质和心智,中国肯定有很多足球天才,但这些天才根本没有可能参加足球活动,因为没人给他们踢球的机会。这就是中国足球人才极度匮乏的原因。

加之有一系列的因素使这仅有的一点人才质量也大打折扣,例如:

虚假年龄无天赋的孩子挤掉了真实年龄有天赋的孩子。

早发育型孩子(一般都没有前途)挤掉了有天赋但晚发育的孩子。

领导教练急功近利导致的不科学训练。

教练员文化素质低下导致球队训练水平和教育水平低下。

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及管理水平低下导致人才夭折。

教育水平低下导致孩子智力发育,心理发育不良。

有此种种弊端,所以中国球员水平低下是必然的,中国足球水平上不去也是必然的,而且是短时内不可能扭转的。

寄望于请一两个好教练,挖掘一两个好队员,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在短时间内把国家队水平搞上去是不现实的,是根本不可能的。

据此,中国足协应当把工作重点放到国内联赛,放到少年儿童。具体地讲:

A, 在国家队层面

建议降低调子,把真实情况如实地告诉领导和广大群众,降低期望值,同时也是为自己减少压力,增加回旋余地。

建议减少对国家队的投入,但维持其存在,做一个过渡和传承。因为足球的发展有延续性,没有过渡和传承是不行的。

B, 在俱乐部、联赛层面

应当全力搞好职业俱乐部和各级联赛,但要明白,这只能维持中国足球和国家队的水平,而不能大幅度提高水平。

把联赛搞火,让国内球迷关起门来自娱自乐,有利于延续中国足球的香火,其目的仍然是过渡和传承。

二, 关于儿童足球

我们认为抓好儿童足球应当是中国足球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需要特别提醒领导注意的是,现在各级足协都在着手抓青少年,方向虽然正确但方法有问题。很多地方又在酝酿抓跨省市甚至全国性的“三杯赛”,意图以比赛为杠杆促进基层的训练,抓青少年的提高,而这一套东西我们从1980年至1990年搞了10年,结果证明完全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那种层层拔尖子层层要成绩的做法极大地打击了基层学校普及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导致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少,同时也导致了弄虚作假之风盛行,破坏了合理的足球人才选拔培训体系,从普及和提高两个方面对中国足球造成了根本性的破坏,中国足球的衰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如果我们不彻底改变思维方式,不创造一套全新的路线和方法,我们就仍然会重蹈覆辙,这绝非耸人听闻。

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的思维方式应当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1.应当以小学儿童为重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中国足球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中国足球要扭转落后局面,关键要抓青少年,但这仍然不够确切。。

16岁以上可称青年,12岁以上可称少年,在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这一块已经有了职业俱乐部的梯队和社会的足球学校加以覆盖。我们已修好了人才输送的渠道,但却发现源头无水。我们的职业队没有高水平的球员是因为全国的足球学校普遍缺少生员,而足校招生困难是因为中国的大城市踢球的小学生廖若星辰。

笼统地提青少年足球并不确切,确切地说中国足球最大的问题在于儿童足球的普及异常薄弱。中国足球落后之根源的根源在我们的小学,12岁以下的儿童无人踢球,即使据最乐观的估计,中国常年参加足球活动的儿童也不会超过5万人(实际数字可能还少得多),这是一个令人悲哀的数字,不要说比世界足球强国,就是与亚非拉一些中小国家比,这个人数都少得可怜!

以中国13亿人口,应当有大量的有天赋的足球人才,但我们在小学阶段没有建立一个合理的广泛的体系让孩子们去参与足球活动,因此也就无法发现人才。

因此说中国足球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其工作重点应当是儿童、是小学,是让更多的6-12岁的儿童参加足球活动。

儿童足球的事职业足球俱乐部管不了,社会力量也管不了,这是教育系统的管理范畴。现实是,中国的儿童足球,小学生的足球没有人管,也没有人投资,所以就没有人踢球,所以就没有足球人才,所以中国足球水平就上不去。

2. 应当以普及参与为中心。

从70年代起,中国足球界就曾经多次大力开展青少儿足球活动,但每次都是事倍功半,半途夭折,而且越抓越差,越抓踢球的儿童越少,最终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

我们不应当抱怨教育界不支持,政府不支持,而应当反思自身的问题。问题就是,我们在儿童阶段的足球战略思路是错误的,方向是错误的,方法也是错误的。

错误就在于,我们在小学忽视了普及,片面地抓提高,把为国家争光作为口号,把向职业队输送作为任务,把专业化成人化的训练作为手段,把三集中作为形式。而这一切的努力,恰恰限制了我们自身的发展,使自己的路子越走越窄。

小学是以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作的孩子为主要目标的,是以学习成绩为主要考核指标的,他们没有义务和责任去为足球培养后备人才。如果搞足球干扰了他们的主要任务,他们会反感会反对。 大部分家长们让孩子参加体育运动是为了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从小就想培养孩子当球星,甚至不惜影响学业的是极少数,而这极少数一旦发现孩子成不了球星,就会失去热情,远离足球。

孩子们踢足球是为了游戏,为了快乐,很少有功利的目标。如果我们向他们提出过高的目标,施加过大的压力,让他们承受过于沉重的训练负荷,他们会失去兴趣,失去激情,从而远离足球。

所有这一切,都促使我们深刻反省,在儿童阶段抓足球到底应当抓什么?怎样抓?

3. 应当以增进健康为目标

实践证明,要在小学开展足球活动,必须与学校教育的目标相吻合。学校教育与体育职能的吻合之处在于“增进健康,培养全面发展”。

我们要在小学开展足球活动,要让学校发自内心地支持,就应当定位于此。过去足球界是要求教育口配合我们搞足球,要教育为足球服务,现在我们应当摆正位置,让足球配合教育口完成他们的目标,让足球为教育服务,这样路子才会越走越宽。

绝大部分儿童是成不了球星的,他们踢球也不是为了当球星。我们如果把目标定为培养球星,就必然失去群众,失去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失去了普及的基础,从而也失去了发现人才的机会。

如果我们的目标和手段是为增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得到孩子的欢迎,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参加的人数多了,人才也就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了。

4, 应当以场次人数为指标

过去在学校(不只是小学)开展足球活动,考核的指标是球队的比赛成绩,是输送了多少高水平运动员,这就导致大家拼命去抓提高。这样会造成两个弊端:

一是层层拔尖子。某几所对足球特别喜爱的学校利用特殊手段或优惠政策把其他学校的好苗子挖过来,造成别校无法抗衡的优势,别校也就不搞了。时间一长,搞足球的学校越来越少,普及的基础就被破坏了。

二是以比赛成绩作为对学校校长和老师的工作业绩的评价指标,促使大家都拼命追求比赛成绩,受利益的驱使,虚报年龄,冒名顶替之类的歪风邪气愈演愈烈,到现在已是司空见惯,积重难返。

如果我们舍弃成绩,输送等体育界的传统指标,把小学足球的指标定为每个学校每年举行校内比赛的场次,学校班级球队的数量,每周参加足球活动的人数等等,学校和老师们自然就把普及放在了首位,很多不正之风也就没有了市场。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考核指标简单易行,便于统计监督。

5, 应当以培养兴趣为主导

由于我们一直以成绩和输送为目标,相应的在训练中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成人化,专业化的倾向,搞长时间的,大运动量的,枯燥乏味的,态度严厉甚至带有体罚的所谓“正规训练”,而这些都是违背训练规律的不科学的做法。

世界足球强国的训练理论一致认为,在12岁以下并无必要进行长时间正规化的训练,那样不但效果不佳,还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厌倦,甚至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所以他们在这一阶段的训练要求和训练水平远低于我们。

降低训练要求利于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利于更多专业水平不那么高的教练和教师的参与,也可使有限的场地、资金为更多的孩子服务,这符合普及的要求,也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在低龄儿童的训练中花了很大的力气,所做的却是无用功。如果把这些人力财力都用到培养孩子对足球的兴趣上,使参加足球活动的人数大大增加,就可能涌现出更多的人才,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的讲,在小学低年级每班每周有一堂有足球内容的体育课,再有一次学校组织的班级间的比赛就可以了。到了中高年级每班每周再增加一次班级间比赛或一次课外足球活动也就够了。这样学校,老师和孩子的负担都不重,有利于长期保持他们的积极性,也符合运动训练和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可能有一些对足球特别喜爱或特别有天赋的孩子会感到吃不饱,他们可以在课余自行活动,或参加社会举办的各种比赛,培训等,学校不必完全统起来。

6, 应当把钱花在校长和老师身上

过去体育系统对少儿足球的投资不少,我们把很多钱投到学生身上,发营养补助,买球衣球鞋,买足球,修场地等等,但收效甚微,关键是没投对地方。

在学校推动足球活动,关键在校长和体育教师,只要他们有了积极性,任何困难都能克服。如果他们没有积极性,花再多的钱也没有用。搞足球活动需要额外增加很多工作量,消耗很多的精力,我们过去让校长老师们干这干那,靠的是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对足球的热爱,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让他们在足球上的付出得到应有的报酬,学校的足球活动才能真正广泛持久地开展起来。

只要把钱真正发到校长和老师手里,每年每所学校有3—5万元就可以搞得轰轰烈烈,因为学校动则学生动,学生动则家长动,家长动则社会动,企业动,经济来源是不愁的。

7,提高与普及的结合

以上6点是对学校普及儿童足球活动的一个基本思路,这应当主要由教育系统来实施。而同时我们的足协和职业俱乐部等专业机构也有用武之地。他们可以做以下工作:

A,帮助学校培训教师教练;

B,技术监督和指导;

C,组织专业人员辅导孩子训练;

D,观察和发现苗子;

E,搞短期集训;

F,组织小型校际比赛。

这中间应当注意的是:

绝对不允许到各校拔尖子集中到某一所学校去打比赛,争成绩。

绝不应当搞大型的跨省市的乃至全国性的锦标赛。

到小学毕业时,我们可以把发现的较好的苗子吸收进足球学校,进而输送到职业俱乐部的青年队,这样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输送体系才是中国足球彻底翻身的保证。

三,关于少年足球学校

在12岁到15岁的少年阶段也即初中阶段,应当以足球学校为主要形式。

1,足球学校是一种必然模式

关于足球学校有很多争议,甚至有人将青少年足球的弊病归因于足球学校,这是不客观不公正的。

实践证明,足球学校是初中阶段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必然模式

。因为在这一阶段,从足球人才培养提高的角度,必须进行一次分流,把一部分较有天赋的孩子选拔出来开始半专业的训练,同时这些孩子又必须按照国家法律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所以必然要有一种方式能够二者兼顾,这种方式必然是足球学校。

足球学校的形式是实践的产物。国内足球界从1996年开始经多年探索,最后殊途同归,在初中阶段的人才培养都采取了足球学校的形式。

在普通中学搞半专业的足球专项班往往与学校的目标和管理体系发生冲突,因此不能长久。建立不具备教育功能的业余足球俱乐部因其不能保证生员的稳定和训练的实效,因此也无生命力。在足球学校,文化课适当减少,训练时间适当延长,学生精力各占其半,是一种最为合理的选择。同时它独立办学,既保持特色又不会对普通中学形成干扰,因此是最有生命力的。

2,足校可以办好

许多人对社会办的足校多有抨击,认为他们只顾赚钱、水平低下等,因此而否定足校这种形式,这显然有点以偏概全。我们不否认某些足校确实存在问题,但这更多的是管理问题,而不是足校这种形式所必然存在的问题,应当靠加强管理来解决。经验证明,只要管理规范严格,尤其是首先抓好学生的作风纪律教育,足校就可以办好。

3,多渠道多形式办足校

现在社会上以民办足校居多,有舆论对此多有微词。实际上,足球学校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有多种渠道来办。既然这个领域有广泛的需求,有市场,有生存的必然空间,我们的政府,我们的职业俱乐部,我们的大企业为什么不办呢?我们不办,为什么不允许社会力量(中小投资者)去办呢?

如果我们的体育局、足协、教育系统都参与办足球学校,对提高足校的办学质量无疑是有利的。当然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这些官方机构加强对民办足校的扶持、引导和监督、管理,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为中国足球培养后备人才的宏大工程中来。

四, 关于职业俱乐部的青年梯队

职业俱乐部应当把培养后备人才作为自身维持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认真抓好。目前国内许多俱乐部也很重视,投入大量资金修建基地,组建队伍。同时,职业俱乐部财力有限,权力有限,也不可能把后备人才培养的任务全部包揽。

因此认为:职业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初中毕业以后的青少年年龄段,即15岁以上的青少年身上。因为此时学生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可以从事专业化训练。同时按照训练规律,也有必要实行人才再次分流,把较有天赋又有志于从事足球职业的青少年选拔出来,集中进行专业化训练。

1.组织结构

职业俱乐部可以设置U-15,U-17,U-19,U-21年龄段的梯队,若条件许可,更合理的方式是每年龄都设置梯队,低年龄编制大,然后逐年选拔淘汰,形成一个长年培训,层层筛选的金字塔结构,这有利于培养高水平人才。

2.年龄问题

目前对青少年培养体系最大的威胁是虚报年龄问题。目前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大部分年龄虚假,虚报了2-3岁的不在少数,这对中国足球的长期发展无疑是一大毒瘤。

问题在于中国足协是否有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是否敢于从自身做起,从中国的各级国家队做起?有决心去做,方法并不难。关键是短期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与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矛盾。

3.教练问题

青少年教练普遍三低—收入低、教育水平低、个人素质低。三低互为因果,造成中国青少年教练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了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改变局面一方面有赖于俱乐部提高待遇,加强管理教育,另一方面也有赖于足协出台一些更细致有效的管理规定。如对青少年教练学历的规定。现在许多教练员没有正式的学历就可拿到足协教练员级别证书,另有许多人的学历也很不正规,水分不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练员的业务水平,最终贻害于青少年球员。

以上是我们根据几十年从事青少年足球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的一些观点和建议,希望对领导的决策有所帮助,希望中国足球不再重蹈多年来失败的覆辙,从此走上正确的道路。如果按照这样一条路坚持走下去,二十年后,中国将可能成为世界足球强国。

(张路)

2 明代画家

人物简介

张路(1464—1538,一作1464—1537)明代画家。字天驰,号平山,大梁(今河南省开封)人。绘人物,师法吴伟,山水学戴进“狂态”列为浙派名家。亦工鸟兽、花卉。

传世画作

此图为张路水墨山水画代表作之一,写山雨欲来前狂风大作,乌云满天的情景。此图在笔墨形成上亦有独到之处,充分运用绢不易晕化的特性,多用湿笔和浓墨,恰到好处。山石画法近似马、夏及戴进的带水斧劈法,但又有所不同。画树则多以短笔横向画出,自然生动。全幅笔墨健拔淋漓,气势壮阔。

3 杂志《创业邦》副主编

张路,湖南人。1994年开始涉足网络产业,1998年加盟ChinaByte任频道主编,1999年参与创办早期的社区网站——黑板报网站,2003年加入《互联网周刊》,历任记者、编辑、高级编辑、主笔、副总编,见证了新经济推动商业变革的历史进程。 2007年以来,参与《创业邦》(EntrepreneurChina)杂志的创刊工作,并任副主编,负责杂志内容和日常管理工作。

4 美协黑龙江分会版画家

(1919—1977)现代版画家。原名张学廉,浙江上虞人。1943至1947年间,曾先后在英士大学艺术科和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绘画科肄业。1950年参加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工作。木刻组画《西游记》发表后,引起当时美术界重视。后调《北大荒画报》任编辑,从而成为北大荒版画的早期作者和“北大荒”画派创始人之一。1962年调入美协黑龙江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作品以情感真挚、艺术个性化和鲜明的装饰风格而醒人夺目。代表作有《早春》、《雨后》、《满网》和《找缝插针》等,有《张路木刻集》行世。

5 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教师

1968年生,河南人,国际法学博士,现就职于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曾先后任职于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及律师事务所。主要从事国际民商事法、国际金融法、公司法和证券法领域的研究,其研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发表、出版过相关学术论文和专著。

6 中国内地女演员

简介

张路,女,中央戏剧学院讲师。闲瑕的时候,也接揽一些影视作品的活。

参演作品

1992《站直了别趴下》饰演:高太太导演: 黄建新

1996《伴你到黎明》

1996《好汉不回头》

1996《这女人这辈子》饰:香草 导演:于向远 合作演员:常戎 戈治均 李威

1998《银幕恋情》

2002《铁血柔情》饰:鲁冰 导演:张鑫 合作演员:郑晓宁 于和伟

奖项与提名

《这女人这辈子》获98年百花奖最佳女配角

《站直了别趴下》获92年金鸡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银幕恋情》获97年百花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7.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7 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1955年6月出生,江苏省兴化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福建江夏学院党委委员、副书记。

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在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1974年8月参加工作,1990年11月起任副处级职务;1996年6月起任福建省教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兼人事处助理调研员;2000年11月起任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主任(其间:2004年9月至12月参加福建省委党校处级干部进修班学习);2005年2月至2010年3月任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书记;2010年3月至今,任福建江夏学院(由原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整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党委委员、副书记

8 昆明市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

张路,副主任医师。1988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十八年,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新生儿疾病儿科常见多发病的诊治和急救。曾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及NICU进修学习,开展了交换输血术,机械通气及静脉营养治疗。工作中十分重视儿科专业知识学习,重视知识更新,不断总结经验,先后撰写了专业论文多篇。其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分析的研究》曾获得昆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9 辽宁省沈阳体育学院教授

现从事方法学研究,主要领域为体质研究、体育统计与测量评价方法及计算机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开发研究,近年来完成多项国家社科计划重点项目、体育总局、辽宁省立项课题,如《中国群众体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研究》、《辽宁省青少儿体质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研究》、《沈阳体院校学生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应用》、《中美中老年妇女健身意识与健身行为的研究》、《估算青少儿标准体重常用模型的实效性研究》。发表了30余篇论文。主编、专著或合著有《体育统计应用问题释疑》、《体育统计》、《体育统计与测量评价》、《体育实用计算机基础教程》等部。目前承担辽宁省教育厅课题两项的研究工作。主要讲授《体育统计》、《高等体育统计》、《体育测量与评价》、《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六门方法学课程。

10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

张路江,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获学士学位,同年到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1992年于本校获硕士学位。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11 辽宁国画院副院长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著名微雕大师,中国微雕家协会副主席,辽宁国画院副院长,沈阳画院专业书法家.书法师承书法家哲成先生,微雕师承王秉正先生。其名字收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沈阳百科全书]。[沈阳地方志]艺术栏目收入其微雕成就。

12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副院长

男,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副院长。1956年4月出生于广东新会。1973年10月至1978年2月,到新会劳动大学插队当知青。1982年春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到广东省教育厅,先后在成人教育处、教育督导室、办公室、德育处、职业与成人教育处、发展规划处工作,历任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级督学、副处长、处长。期间,于1991年9月至1992年1月,到封开县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任工作队副队长;2002年2月至2002年7月,参加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2009年1月,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任副院长。其学术专长为教育政策、教育规划研究。分管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人力资源处、后勤保卫处、财务处、基建处工作;负责联系中文系、数学系。

13 宁夏路桥设备租赁维修公司维修中心主任

张路,男,汉族,44岁,高中学历,现任宁夏路桥设备租赁维修公司维修中心主任。

张路带领维修中心的员工着手研究机器构造,参与了多项路桥机械技术改造项目,为公司节约了大量成本。2007年4月,因料仓规格不同,银川西北环高速公路八合同段、九合同段工程存在延期的风险。张路带领维修中心的全体员工加班加点,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攻克难关,保证了施工进度。2008年3月,公司购置的大型机械设备因设计原因,其质量、产量一直不稳定,张路及其团队迎难而上,进行技术攻关改造,使该设备的产量由原来的每小时300吨提高到500吨以上。2008年12月,某工地施工钻机第一节钻杆断裂,钻杆坠入40米深的泥浆井中。张路担任打捞小组组长,小组自行设计、加工了一把液压钳作为打捞工具,成功地将钻杆打捞出井,为公司节约成本30多万元。多年来,他钻研技术、一丝不苟的精神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