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林村 |
释义 | 1 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张林村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张林村位于泉南十五公里处,张林村周遭小山环绕,丘陵起伏,地势雄胜,村里张姓为为闽南地区大族之一,鳞次栉此的楼琮丛中嵯立着张氏家庙,堂号“儒林”,是故“儒林张氏”传名久远,为晋邑望族。 张林位于泉南十五公里处,周遭小山环绕,丘陵起伏,他势雄胜,村里张姓为大族,鳞次栉此的楼琮丛中嵯立着张氏家庙,堂号“儒林”,是故“儒林张氏”又因由河南清河传至,又有“清河衍派”之称。传名久远,为晋邑望族。 儒林张氏肇族于东晋末年,有琅▲郎中令张▲后裔宗迁来入闽,约公元420年,居五陵之张林。张林族裔尊镜斋为肇基始祖,张镜斋肇基年代约在五代宋初,生九子,后裔分为九大派系,即莲池、上仓、上库、厅上、楼下、上方、同安、安溪、漳浦,今之子孙遍布海内外,为闽南地区大族之一。 家庙始建年代未详,考之谱志,有载“嘉靖间为兵燹所燃,后再构”(安溪逊房日贞公述志),以此推断,应是该族始祖镜斋之第十七世孙莲池房张会宗于明隆庆间(1569~1571)连捷科甲而倡建之家庙。清康熙年间,家庙垣棂倾圮,乃集金鼎建,雍正七年又予以修缮一新。至1980年,族人遂备资重修,1984年告峻,面貌为之一新。 家庙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为木石结构,二进建筑,家庙坐北朝南,门前设有大埕。前殿面阔五间,青石墙面,木作铺架皆施雕、彩,刻画精致,石柱间有许多楹联题刻颇为引人注目,大门上额“张氏家庙”。后为正殿,内设神龛,其中供祀列祖列宗神牌,是裔孙们焚香祭贡先人的圣地,肃穆庄严。殿堂之上悬有许多匾额,昭示着家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留驻的光彩时刻及不凡的身世。 张林村中现有族亲万余人,外迁及旅居海外的族裔有数十万之巨。在往昔,张氏先贤就有宋绍圣四年进士,礼部尚书张读;明季名诗人张燮燮,以及明隆庆间连捷科甲的张会宗等等,谱志中还有许多杰出之士。 及到了现代,张林村父老乡亲为家乡的建设事业倾心尽力,使得张林村的总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文化、教育、科技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之间侨亲的贡献不小。 张兴国,祖籍张林东山,莲池房三甲,现任菲律宾渔业商会会长,张金均,张林四房人,莲池三甲,四十年代中往印尼泗水,有奇才,奋搏商场,现为商业巨人,曾投资亿元开发同安,成立豪华有限公司,对家乡公益事业十分关注,有所贡献;张国南,上库人,早年渡菲奋斗有成,对菲华教育及家乡公益都有贡献,曾领头为家乡修建公路,备受乡人崇敬;张子慈,张林顶库人,旅居新加坡,襟怀坦荡,爱国爱乡,公益事业有求必应,里人钦佩;张万来,下库二房人,旅居越南,经商有成就,为福建邦首领之一,在家乡独建南路——万来路。这些海外实业家们之爱国重土、热血豪情,为张林张氏增辉不不。 有《儒林张氏家乘》、《儒林张氏联宗谱》等谱牒。 【历史沿革】 明、清属三都。民国33年(1944年)属碧山乡云岫保。建国后,1956年属内坑区张林乡;1961年属磁灶公社张林大队;1984年改磁灶镇张林村委会。《儒林张氏家谱》载:“……刘裕篡晋,废帝为零陵王,使祎张祎弑之,祎爱自仰而卒。……而祎一派遂迁于晋江,即古陵之张林……”。按张林有张姓,应自此始。而《儒林》张林以镜斋公为开基一世祖,则时隔数百年,是否一脉相承,谱无记载。张林古里,居《儒林》家族镜斋公之后裔,只长房—莲池房;三房—上库房;其他房系,迁徙各地,繁衍生息,今除四方—厅上房尚未挂线,其他房派都已通谱。张林人历经宋、元、明、清以至今日,千年史实,沧桑变故, 馨竹难者,有待今后,后起贤才。 2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镇张林村◎ 简介张林村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县城西南,黄淮海农业开发区北侧,南外环路从村前穿过,现有48户,193人全村总面积538亩,耕地面积300亩,全部是水田,以种植水稻为主,金秋时节,稻花飘香。村民姓氏以陈,徐,吴,周,王五姓为主,陈姓最多。相传村建于明万历年间,因村处明正德进士左都御史张景华墓林旁,得名张林村,1982年因县内重名,以方位更名为北张林村。 ◎ 经济发展张林村黄绿豆芽生产已有很久历史,农产时全村有近一半农产搞此项副业,常年搞生豆芽的有3户,这3户每年每户纯利收入近两万元,96年初村民葛振贺投资10多万元上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养鸡场,2001年以徐希明为主的4户单位退休人员抽资建了一个养殖小区,每年出售成品猪600多头,创收5万多元,另外不有在县城开服装店的2户,搞电气焊生意的3户,因靠县城近的地理优势,全村剩余劳动力有90%的人都能进城打工,基本做到了农闲人不闲,人人抓经济。 张林村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两个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多次被镇党委,政府授予综合治理先进村街和计划生育先进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