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亮采 |
释义 | 1、民俗学家张亮采 张亮采(1870-1906.2.22),江苏常州人,祖居常州城中西下圹“仁让堂”。由于兄弟众多,成年後娶薛锦元之女,入赘薛家。张先生是一位饱学而失意的秀才,一生落拓,为生计故,曾恳请担任江西萍乡煤矿总内的堂兄张绍曾介绍,在安源煤矿洗煤台谋了一个文牍的职位,并带领全家千里迢迢迁居萍乡。而正是在这里,张先生之子、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张太雷目睹了中国最底层矿工的命运,从而奠定了一生的事业方向。而张先生本人,最终于1906年2月22日病逝於湖南醴陵,年仅37岁。张先生生前著有《中国风俗史》,由商务印书馆于1911年出版,是为中国社会史第一本专著。此书作为开拓之功,一直有其学术价值,不断再版,最新版为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 张先生是一位关注风俗传统的学者。从他对于风俗史的清理评述看,他有着明显的文化保守的意味。他站在传统的立场上回应近代文化的挑战,体现了当时相当一部分民族主义者的文化趣味。在《中国风俗史·序例》中他明确表示:“盖视风俗之考察,为政治上必要之端矣。“张先生向有改良风俗之志,在现实中未得如愿,于是以考察古俗为寄托。他认为要理解当时的习俗,不可不先述古俗。他将黄帝以前至明朝,分为浑朴、驳杂、浮靡、浮靡而趋敦朴四时代。通过总结传统习俗,“正风俗以正人心,或亦保存国粹者之所许也。”在张氏看来,风俗的总体精神是符合伦理纲常,以敦厚朴实为标准。历史上一向推崇的汉唐盛世,其风俗或驳杂或浮靡,宋明理学时代才是合乎忠义廉耻伦理纲常的风俗敦朴标准。在晚清动乱之世,风俗与人心的问题更显突出,张先生以一个传统文化人的自觉,著书明志,他以著述的形式为文化保存服务。 2、历史学家张亮采 张亮采(1916-1983),辽宁鞍山人。1930年毕业于辽阳县沙河镇高小,1933年先入北方中学,后考入国立中山中学高中班。1936年就读于国立东北大学文学院史地系。1940年入东北大学文学院文科研究所,专攻辽、宋、金史。1943年被聘为该院历史系讲师。1946年任东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兼系务助理,1948年应东北长白师范学院之聘,任该院历史系教授,同时任东北大学历史系教授。1949年调任沈阳东北博物馆研究员。1951年春开始执教于东北师范大学。1955年起,任该院历史系副教授兼中国古代及中世纪史教研室主任,1953年至1958年,先后担任两届研究生导师,1980年晋升为教授职称。张亮采著有《补辽史交聘表》、《天问天对译注》等著作,撰写《宋辽间的榷场贸易》、《宋金之争衡》、《辽代汉人枢密院的研究》、《汉唐间乐舞所受异族之影响》等多篇论文。1983年,张亮采因病逝世,终年67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