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居正改革
释义

从维持明王朝的长远统治出发,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当权人物认为,必须改革政治,寻求一条自救的道路。在这样的形势下,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得到了推行。

简介

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进行的改革。

人物简介

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是徐阶的门生。在明穆宗在位的时候,张居正因为才能出众,得到明穆宗的信任。穆宗死后,太子朱翊钧即位,就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穆宗遗命张居正等三个大臣辅政。在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年),张居正得到大太监冯保的支持,取代了高拱,在明神宗万历年间,连续10年担任内阁首辅(宰相)。挽救明朝统治的危机,他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整顿,尤重于经济的改革,企图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和民穷财竭的局面。改革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张居正死后,改革措施便遭到了破坏。

改革的背景

明朝中叶,兼并土地的情况相当严重。突出的表现是皇族、王公、勋戚、宦官利用政治特权,以投献、请乞、夺买等手段,大量占夺土地。在江南,有的大地主占田7万顷。在朝廷,大学士徐阶一家就占田24万亩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拒不缴税,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收入。贵族大地主疯狂地掠夺土地,封建剥削的进一步加剧,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有“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和“为田追租未足怪,尽将官田作民卖,富家得田民纳租,年年旧租结新债”的歌谣,农民产去税存和田居富室、粮坐下户的情况多所发生,处境悲惨。而徭役的名目也日益繁多,大规模的徭役征发十分严重。社会矛盾日益严重,各地起义不断。

明中期后,政府的财政危机逐渐加重。洪武年间, 夏秋二税米2473万石,麦471万石。到正德初年,土地集中,赋役不均,人口流移,地方买嘱书吏,隐匿赋税,政府每年公征米2216万石,麦462万余石。嘉靖后,税收更降到米1822万余石,麦462万余石。但政府的支出却与日俱增。特别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俺答汗进逼北京,政府因添兵设饷,军费大增。据户部统计,嘉靖三十年,各边饷银达525万两,修边、赈济等所需又800余万两,两项合计约1300万余两。而正税、加派、余盐贩卖,加上其他搜刮,总共才900余万两。隆庆元年(1567年)底户部统计,太仓仅存银130万两,而应支官军俸银135万、边饷银236万、补发年例银182万,三项通计总支出银需553万两。以当时的现银当之,只够3个月的开支。京仓存粮也只是够支在京的官军月粮的两年余。明王朝的财政拮据到了可怕的地步。蒙古、女真时常入寇边塞,在南方,叛乱时作。黄河屡次决口,动辄漂县数十。

张居正指出当时存在五大积弊:“曰宗室骄恣,曰庶官瘝旷,曰吏治因循,曰边备未修,曰财用大匮。”张居正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改革。

主要措施

内政方面

他首先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吏,选用并提拔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推行新法做了组织准备。并且整顿了邮传和铨政,他的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和“强公室,杜私门。”

军事方面

为了防御女真入寇边关,张居正派戚继光守蓟门,李成梁镇辽东,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了“敌台”3000余座。他还与鞑靼俺达汗之间进行茶马互市贸易,采取和平政策。从此,北方的边防更加巩固,在二三十年中,明朝和鞑靼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使北方暂免于战争破坏,农业生产有所发展。万历七年(1579),张居正又以俺达汗为中介,代表明朝与西藏黄教首领达赖三世(索南坚错)建立了通好和封贡关系。在广东地方,先后任殷正茂和凌云翼为两广军备提督,先后领兵剿灭了广东惠州府的蓝一清、赖元爵,潮州府的林道乾、林凤、诸良宝,琼州府的李茂等叛乱分子,岭表悉定。这对安定各地人民的生活和保障生产正常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水利方面

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推荐、起用先前总理河道都御史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并兼治运河。潘季驯在治河中贯串了“筑堤束沙,以水攻沙”的原则,很快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万历七年二月,河工告成,河、淮分流。计费不足50万两,为工部节省资金24万两。徐州、淮安之间800余里的长堤平等蜿蜒,河水安流其间。因而,“田庐皆尽已出,数十年弃地,转为耕桑”。黄河得到治理,漕船也可直达北京,“河上万艘得捷于灌输入大司农矣”。

经济方面

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这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他认为赋税的不均和欠额是土地隐没不实的结果,所以要解决财政困难的问题,首要前提就是勘核各类土地,遂于万历八年十一月,下令清查全国土地。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则是张居正在经济改革方面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的重大变革。

背景

明朝初年的赋税制度十分繁杂。当时的赋税以粮为主,银绢为辅,分夏秋两季征收。此外,还规定农民要服各种徭役,并交纳特殊的土贡等等。

主要内容

“一条鞭法”的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实行这种办法,使没有土地的农民可以解除劳役负担,有田的农民能够用较多的时间耕种土地,对于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作用。同时,把徭役改为征收银两,农民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比较容易离开土地,这就给城市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来源。没有土地的工商业者可以不纳丁银,这对工商业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效果

“一条鞭法”的推行,使明政府的岁入有了显著的增加,财政经济状况也有不少改善。国库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可供五六年食用,比起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一年用的情况,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改革结果

张居正的全面改革,旨在解决明朝两百余年发展中所积留下来的各种问题,以巩固明朝政权。

经过这次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基本上实现了“法之必行”、“言之必效”,使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国库积银达六七百万两之多,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足够支用十年。比起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一年用的情况,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使十分腐败的明朝政治有了转机。

但是改革不免触动了相当数量的官僚、缙绅和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此很自然地遭遇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对抗。再者,历史积弊太深、太顽,已是积重难返。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积劳成疾,迅即病死,反对派立即群起攻讦。张居正成了改革的牺牲品,家产被抄没,家属或死于非命。此后,某些改革的成果虽然保留下来,而大部分已经废殆,就像一道光亮在明朝走向沉暮的历程中一现而逝,并不能遏止衰落的步履。

关于张居正

对张居正的评价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隘号文忠公,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出生于荆州城东现张家台村,自幼聪慧好学,12岁考中秀才,16岁中举,被誉称为“江陵神童”。他23岁入京会试中进士,42岁进入内阁大学士行列,48岁任内阁首辅。当时神宗皇帝年幼,朝政实际上由张居正一人掌管,直至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病卒,前后当政长达十年之久。在任期间,他采取了一系列果决改革措施。在政治上,整饬吏治,推行考成法,严格奖罚,主张唯贤是用,坚决裁减冗员;在经济上,改革漕运,清丈土地,打击豪强,推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各项杂税合并,增加财政收入;在军事上,加强边备,有力地抵御了倭寇对东南沿海的侵扰,促进了国泰民安。这些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改革措施,使朝政为之一新。由于这些改革触动了不少权贵的利益,因而招致了顽固守旧派的竭力反对。张居正死后不到一年,其功绩曾被彻底否定,改革措施遭延止,张居正在荆州的老家被查抄,直到30多年后才平反昭雪。

历史自有公论。与张居正同时代的著名清官海瑞高度评价他“工于谋国,拙于谋生”。明代思想家李贽称誉张居正为“宰相之杰”。历史永远铭刻着他的功绩。荆州大地永远承载着他的英灵,古城内就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张居正街”,荆州市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他的“御赐砚台”、手迹等珍贵文物。

张居正长期远离故土和亲人,孤身一人,在京贵为宰相,为国为民操劳一生。他深情地眷恋着故土。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病卒后,遵其遗嘱,千里迢迢,发丧回乡,归葬荆州故土。

张居正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书径直解》、《张太岳集》、《张太岳杂著》、《帝鉴图说》等。其中,《帝鉴图说》以历史上117个帝王正反两方面为政的故事,教育小皇帝,论述为官之道,影响最大。

张居正之死

1582年六月,张居正病死,一些改革的反对派重新麋集,疯狂地进行反攻倒算。他们攻击张居正改革“务为烦碎”,清丈土地是“增税害民”,实行“一条鞭法”是乱了“祖制”。他们下令撤销了张居正死时特加的官爵和封号,进而查抄家产。

张居正的长子被逼自杀,其他家属也惨遭迫害。代表大地主、大贵族势力的封建顽固派又掌了权,劳动群众生活更为痛苦。

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当然也遭到破坏,刚刚有一点转机的明朝政治又走了下坡路。

张居正墓

张居正墓在荆州市沙市西北张家台。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字叔大,号太岳,世居江陵。嘉靖进士,神宗时为相,曾下令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赋税制度,裁减冗员,加强边防,浚治河道等都有成效。死后葬此。墓前原有石人、石马等附属文物,现存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所立石碑一通,高3. 6米,宽1.24米,上刻“明相太师太傅张文忠公之墓”。碑前还有石制香炉、烛台,再前有半月池,墓四周有土筑莹墙,高3米,占地15亩,颇具规模。

张居正墓区占地10余亩。墓地原有的石人、石马、石龟、石狮等大多在“文革”期间损毁。“文革”后,墓葬已被修葺一新。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8: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