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家湾
释义

湖北黄冈市团风县上巴河镇 张家湾

张家湾山水灵秀,人文薮泽,随着社会进步,优秀人物辈出,张家湾是著名哲学家熊十力的诞生地。张家湾区位优越,南距黄冈市区34公里,东临浠水县隔河相望,距浠水县城22公里,北邻团风县总路咀镇和但店镇,西距团风县城团风镇25公里。基础设施良好,水、电、路、通讯等各项设施日趋完善,投资环境优越,黄沙、铁砂开采是国内外客商投资置业的首选佳境,建筑建材是支柱产业。

北京市通州区 张家湾

张家湾离北京不远,从京东的通州往东再往南。通州古时是北京的门户,在没有汽车也没有铁路的年代,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是客货运输命脉。听说在最早的元朝时商船是能直接进到北京城里的什刹海的,有人描写过当时那儿人来人往、卸粮装船、桅杆如林的场面。可后来城里人越来越多,也不知怎么的水越来越浅,能通航的河段也就越来越短了,最后航运的终点就改在了距京城几十里地的通州,通州城外的张家湾、里二泗、河西务等镇子都是因航运而繁荣起来的运河码头。

位于通州区中部。凉水河、萧太后河与玉带河汇合处,西北距通州城七点三公里。东与明代所设皇木厂、清初所建许家场、元代所立千户屯(今定福庄)相邻,南同明代军屯所建牌楼营、马家营相交,西和唐代虏民所成大高丽庄相接,北与清初圈地所建旗庄——花庄、金庄及元代通惠河边所立土桥村相毗。以元代漕远万户张督瑄海远漕粮至此复陆路转运至通州或大都(今北京),故名。

秦汉时期,潞河(今北运河)自今张家湾(时无此名)东折流,形成近乎直角弯,兼之浑河(今永定河)东支西来汇此,使此处湾流宽阔而深,又两岸土质坚硬,故为天然良好河港。辽建陪都于蓟城(今北京宣武区一带)长南京,调运辽东粮饷,于统和晚期自南京向东开凿一条运河,因萧太后主持此事而名之为萧太后运粮河,其河口即在此处港湾,海船至此,易小船驳运,此湾成为朝廷漕运码头。元世祖立首都于蓟城称大都,粮用依赖江南。至元二十二年(1285),万户侯张瑄首次指挥海般运输漕粮自渤海溯海河而驶,再沿潞河(时称白河)逆般至此湾,于此调用大车陆运至大都城,此处二作码头,直至清嘉庆七年(1802)潞河(北运河)改道止,形成巨大村落,因张瑄督海运至此而名张家湾,作大运河北端码头达七百余年。

今张家湾以萧太后河为界分为二行政村,北部有城称张家湾村,南部有市称张家湾镇,古迹尚余不少。张家湾村南口两侧有张家湾城址,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为保卫北京、保护运河而创建,今仅余南垣残段,1995年被公布为北京文物保护单位;又村南口萧太后运粮河故道上,有一座三券平面石桥,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由木桥改建,两侧护栏望柱头雕狮,各具情态,栏板内外浮雕宝瓶,为北京地区独见;南口内十里街西侧有花枝巷,其中部南侧曾有曹雪芹家当铺,今当铺门市台基尚存;花枝巷西部北侧有小花枝巷,曹雪芹家染坊曾设在巷口西侧,一口曹家井尚在;村中西侧元代建有广福寺(今小学校处),寺中铁佛数尊明初被徐达所率讨元军拉倒弃于寺前塘中,后塘淤为平地,铁佛尚埋原处(今小学操场);村东有元郭守敬所开通惠河故道(今名玉带河),河上尚保存明代所建两座独券石桥,一名东门桥,在原城东门外,一称虹桥,在原城东便门外;村西南有大片苇塘,是大运河北端码头——客船码头遗迹;张家湾镇十里街东侧,曾有曹雪芹家所开盐店,尚有几间旧房遗存;镇之十字街西南侧有小关帝庙一座,俗称芦庙。因布局平面形似葫芦故名,《红楼梦》第一回中所写葫芦庙之生活源泉即此;镇西口南侧有清真寺一座,明建清修,礼拜殿勾连搭四券,圆形嵌山窗六处,其窗棂木制为阿拉伯文,每窗一字,即“仁、义、礼、智、信、孝”六字,为世界独有,年久失修朽烂,今重修时未复。

逸闻趣事

北京城东50里,有个不起眼的小镇叫张家湾。虽然它现在很平常。但这里发生过的种种历史事件,都与北京城休戚相关,甚至它的诞生也是如此。

南宋末年,忽必烈率蒙古大军横扫中原,几年间,将南宋朝廷围困在浙江一带海边,并迫其投降,缴获的图书、史籍、地图、表册堆积如山。这些资料,对久存入主中原之心的蒙古人真是太重要了,但也给他们出了个难题:当时战事未了,到处兵荒马乱,这么多珍贵资料若由杭州经上千里路运到北方,一路上安全根本无法保证。后来,一位名叫巴颜的大臣想起当时两个著名的海盗,一个叫朱清,一个叫张宣,便花费了大笔钱财,委托他俩承办此事。一个月后,那批战利品平平安安海运到天津,于是钱货两清,双方满意分手。按说,这不过是改朝换代大动荡中的一段小节目,谁也不曾料到,此事竟为张家湾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没多久,蒙古大军占领了全中国,忽必烈以元大都即现在的北京城为中心,创立了元朝。与此同时,一个始料不及的要紧问题摆到大元帝国面前:当时北方地区所产粮食,根本无法满足国家的需要,而江南盛产的粮食,又因河道不通,只能靠车辆陆路运来,费用损耗极大,竟成了元帝国财政上一大负担,常此下去,大元帝国将被活活拖垮,忽必烈为此急得直上火。也该着朱清、张宣露脸,大臣巴颜又想起几年前海运战利品那档子事,急忙向忽必烈提议说,既然这俩人能将战利品由杭州海运至天津,那么把粮食由杭州海运到天津当不在话下,再由天津装车运至大都,不过才200公里,损耗大可降低不说,费用起码节省五成。忽必烈闻听大喜,立即派巴颜速速办理。倒是熟人好办事,巴颜到上海找到朱清、张宣二人,将朝廷借重之意一说,这哥俩立刻痛痛快快地接受了招安,就此穿上官衣,摇身一变,当上了国家海运官员,手下喽罗们也各有任命,试航运粮之事立刻着手进行。这项事由他们来干,真可谓游刃有余,不到一个月,60艘海船便将4万多石粮食运到天津,最后一算费用,竟降低近8成。这一海运航线的成功开通,对元帝国的重要意义自不待言。

就这样搞了几次后,张宣觉得把粮食卸在天津还是不够方便,就指挥运粮船队由天津驶入白河,逆流而上向北试航,最后一直驶到水浅无法航行之处才抛锚停航,卸粮装车,此处距元大都只需一天路程。这条内河航线的开通,进一步巩固了元朝的统治。从此以后,南下北上的粮船、货船、客船,都到此地换车换船,这里也迅速发展成一个喧闹、繁华的码头商业区,成为中国北方水陆交通枢纽。为此,忽必烈特赐封张宣、朱清二人为万户侯,并将这个蓬勃兴旺的商业区命名为张家湾,以嘉奖张宣的功劳,张家湾就这样诞生了。

大约10年后,通州至大都的通汇河及大运河全线开通,由江南而来的入京客货,可经张家湾直达大都城内的积水潭码头,但北出居庸关、古北口的客货,仍在张家湾更换车船。另要指出的是,大运河的开通虽然使南北交通大为便利,但因条件所限,其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经济、商业的需要,所以,海运航线并没因此受到冷落,依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还有两条河流与张家湾有密切关系,一条是源自北京西郊的凉水河,一条是源自北京东郊的萧太后运粮河,据传说此河是辽国国主萧太后为运军粮开挖。按史书记载,当时辽、宋的分界,就在塘沽至霸州一线,离辽南京即现北京城相当近,辽国开挖一条通往前线的航道,是完全可能的。这两条河在张家湾处汇入北运河,它们都曾是重要的入京航道,不过因其水量偏小,大船无法航行,运输量有限罢了,但一直在使用。

随着大运河航运业的兴旺发达,张家湾又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各类店铺、货栈、客店争相开业,由此又带动了餐饮、娱乐业的兴起,各种餐馆、娱乐场所纷至沓来,使张家湾沿河一带白天则弦歌船号相闻,入夜则灯笼桅火争明,成为京东著名游览区。由此往后的几百年间,是张家湾最辉煌的时期。

张宣的结局却不太好,他由一介海盗,几年之间混到位列侯爵,真可谓鞋帮子改帽檐——一步登天,可惜人品太差,恶习难改,几年后因贪污受贿被人举报。落得个撤职罢官,抄家问罪。这位功过兼有的人物就此消失,张家湾这个地名却流传至今。

百年光阴,转眼即过,元朝末年,吏治败坏,天下大乱。元大都至通州的通汇河也因久失疏理而淤塞,南来北往的商客漕粮,只能又退回张家湾,以它作为大运河转运终点。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率军沿大运河北上,在张家湾、通州一带大败元军,进而攻占了元大都,大明朝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次改朝换代对张家湾的地位没有多大影响,特别是明王朝迁都北京后,明皇帝朱棣也面临着与当年忽必烈同样的问题:即南粮北运。于是,他立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恢复了南北大动脉的畅通。张家湾又呈现出千帆汇聚、百货云集的繁华景象,为大明帝国的兴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明王朝在通州、张家湾两处建造了许多巨型仓库,将运到的漕粮多一半存在里面,这更大大提高了张家湾的战略地位。朱棣几次北征塞外,这里就是远征军最重要的的后勤补给基地。

到了明朝中期,塞外蒙古各部日渐强盛,并多次闯进长城内抢掠。尤其经“土木之战”后,明王朝再无力主动出击,转入守势。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10万土默特部蒙古骑兵突破古北口长城,冲到密云、顺义大抢特抢,然后兵锋一转,向通州、张家湾扑来,意欲抢夺这儿的存粮。此时两处粮仓守兵不过千员,听说蒙古大军将至,众兵丁官员们寻思反正也无险可守,纷纷准备弃粮逃命,只有一个叫王豫的官员还算沉得住气,赶紧骑马跑到北运河边,急令将河中船只一概收到西岸,不给蒙古军以渡河之便。一通七手八脚紧忙活,刚弄完,土默特骑兵就杀到河东岸了。就这样,好歹总算保住粮仓无恙。事后王豫越琢磨越后怕,怕万一再有闪失担不起责任,就赶紧给嘉靖皇帝上书,申请在张家湾建造城池设置敌台,一可加强粮库安全保卫,二可屯兵保护这条后勤生命线,三可加强对往来客货的管理。与此同时,另有一个名叫刘畿的官员,也看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第二年春节一过,上书嘉靖皇帝,要求在张家湾建造城池。他的官职是顺天府尹,相当现在的北京市市长,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嘉靖皇帝接到两份奏折,看罢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因为他当时正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和北京外城,又增补巨额军费以抵抗蒙古人,长城各损坏处也在拨款修补……,国库开支已到极限,哪还有闲钱营建张家湾城呀?可真不建吧,张家湾其地又实非同一般,一年前土默特大军隔河虎视张家湾的情景,嘉靖皇帝想起来就肝儿颤,毕竟国库存粮的多一半在那儿,万一有失,后果不堪设想。嘉靖皇帝皱眉叹气,被在一旁侍候的内官太监桂琦看在眼里,问清原由,出主意说:皇上莫愁,此事容易解决。据我所知各处官仓中还剩一些砖瓦木料,凑在一起的话,建一小小的张家湾城足矣。人力也不成问题,通州城内许多驻守兵丁,皇上传旨派他们出工就是。嘉靖闻听大喜,即刻指派顺天府丞郭汝霖为主持人,兵部尚书杨博、著名工程师工部尚书雷礼负责规划设计,立即开工。顺天府丞这个官职大约相当于现北京市副市长,也算相当高级的官员。为建一小小张家湾城,竟配备如此强大的领导阵容,可见明王朝对张家湾的重视程度。这还不算,嘉靖皇帝又一咬牙,下令从自己伙食费中扣出三万两银子以资助建城。皇帝自掏腰包建城,自古以来,大概独此一份。朝中群臣见了,也跟着纷纷捐款。

3个月后,张家湾城顺利完工,时间是嘉靖三十一年五月(1552年)。落成后的张家湾周长约3公里,四面辟有城门,门洞上均建有飞檐画栋的楼阁,城墙高约6米,厚约3米多,全部用大城砖包砌,东南城墙因紧靠河流,又建有水关三座,关闭闸门时可封锁河道。城中建巨型粮仓多处,军营若干,各类政府机构一应俱全,官府门前立石碑一通,上刻礼部尚书徐阶撰写的张家湾城记碑文。去往通州、北京城的大道,跨过萧太后运粮河后由南城门入,北城门出,穿城而过,这种布局显然是为了便于控制管理往来车辆行人。城内驻扎守军500人,成为集军、民两用于一体的关口要塞。张家湾城的迅速完工,去了嘉靖皇帝一大心病,满意之余,特降旨赏王豫银20两,丝绸一匹,赏杨博、雷礼银各15两。

再说那座位于张家湾南门外的萧太后桥,终究只是木料造就,偏偏又位处要冲,面对日益增加的交通流量,渐呈不堪负担之态,屡修屡坏,隔三差五就出事,使往来交通大受影响。直到张家湾城落成50年后的万历年间,在一位名叫张烨的官员资助倡导下,改建萧太后桥为石桥的工程才开工。工程完工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桥体全部用长条花岗岩砌成,为一座3券孔石桥,全长约40米,宽约9米,南北向跨越萧太后河,中券孔跨度较两边孔略大,约7米左右,桥身两侧有望柱18根,各望柱顶部所雕刻小石狮尤其精美,柱间嵌有宝瓶荷叶浮雕石栏板。困扰多年的难题就此解决,万历皇帝赐名为通运桥。在桥北头大道旁,立汉白玉石碑一通,碑文记载建桥及赐名经过,以志纪念。与通运桥同时完工的,还有一座河神庙,它位于张家湾城南门,正好与通运桥相倚,万历皇帝顺便赏了它个名字叫福德寺,庙中住持为此,特立汉白玉石碑一通于庙门口大道旁,记刻此事于其上。不经意间,石桥傍小庙,双碑夹大道,古河绕城墙,车中闻船号,竟构成了一处极具特色的景观。通运桥的建成,进一步加强了张家湾的军事、经济及战略地位。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大明帝国走到了它生命尽头,通运桥完工40年后,来自塞北的女真族骑兵们,踏过千里雪原,将大明帝国留下的一切统统接收,如探囊取物般轻松,又一次改朝换代,大清帝国登上历史舞台。张家湾与大运河一道,又为定都北京城的新主人,送去无尽的财富和荣耀,同时也继续着自己的繁荣。有资料记载,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父亲,也在张家湾经营一家当铺。

200多年后,大清帝国也病入膏肓,由此引来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掠夺。1860年8月,由英国人额尔金、法国人葛罗率领的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口,清军将领僧格林沁率部抵抗失利,退至张家湾。在北京天津之间,只有通州、张家湾有城可守。僧格林沁在这里补充了兵员武器,决心再与英法联军一战。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沿北运河北上直扑北京城,在张家湾遇上了严阵以待的中国守军,由于不知虚实,英法联军也列开阵势停下来。与此同时,咸丰皇帝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赶到张家湾,要求与英法联军谈判停火。

英法联军派出的谈判代表是臭名昭著的帝国主义分子英国人巴夏里和法国驻华大使布尔布隆。9月14日,谈判在通州举行。9月17日,谈判破裂,第二天一早,英法联军向张家湾守军发炮进攻,一场大战爆发。双方力量对比如下:中方有步军、蒙古骑军约3万人,主要装备是大刀、长矛、弓箭及少量火炮。英法联军方2万4千人,主要装备是火枪火炮。就人数论,英法联军略少,若论装备,则大大优于中方。尽管如此,誓死一战的蒙古骑兵们,还是冒着枪林弹雨,用反冲锋战术,击退了英法联军的一次次进攻。每次出击都有许多骑兵牺牲,但再次出击时,无一人退缩。蒙古骑兵们的英雄气概,弥补了武器装备的差距,张家湾城下,硝烟迷漫,炮声隆隆,弹箭横飞,杀声震天。面对前仆后继、拼死作战的中国守军,英法联军也死伤狼籍,一筹莫展。战至中午,战场已呈胶着状态。僧格林沁看到骑兵们已经伤痕累累,疲惫不堪,便下令骑军撤出阵地,由步军接防。当骑军正迅速后撤时,竟与急跑来换防的步军大队撞到了一起,以至自相践踏,阵形大乱。这一指挥的偶然失误,导至了战局骤变。英法联军指挥官发现了这个情况,立即下令集中炮火猛轰,然后再一次发起冲锋,张家湾阵地顿时被突破,全线崩溃,通州也随之陷落。北京城与通州之间再也无险可守,北京城门户大开了。3天后的八里桥之战,中国军队再遭惨败;10天后,英法联军由安定门进入北京城;20天后,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圆。

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北运河航运业无疾而终,曾盛兴几百年的张家湾衰落了。现今的张家湾城,早已是残缺不堪,夹道双碑荡然无存,福德寺踪迹全无,萧太后运粮河又脏又臭,已变成北京城的排污河之一。只有通运桥基本完好,但桥身两侧石望柱已有丢失,望柱顶上所刻精美石狮多有损伤,穿城大道仍在,道上行人寥寥,几百米外的柏油马路取代了它的工作。近年来,通州政府为保存这一古迹,修复了原城墙南门以东一段,使人依稀还能看出它当年的风采。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张家湾的辉煌,已随流水东去,逐渐被人遗忘,只有这些残存的古迹,依然一年又一年,默默地守在古镇旁,成为那段历史无言的见证人。

浙江嘉兴市洪合镇 张家湾

张家湾是嘉兴市西郊一自然村,全村由南湾、北湾、西湾三部分村落所组成。县道海宁公路贯穿全村。2007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9540元。农作物产:黄花梨、槜李。支柱产业:羊毛衫生产。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 张家湾

张家湾,一个坐落在清江河畔的小山村,一个美丽的地方。山坡、岩洞、清风、流水、人家……这里,山青,水清,人亲。这里是“阳光写作”首倡者、新阳光作文教学新体系创始人、当代少儿文化研究专家张智华老师的故乡。

山东青岛平度市云山镇张家湾村

张家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民风淳朴!隶属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居住面积不足90亩,号称“平度市最小的村庄”,这里主产:生姜、大蒜、花生、玉米、小麦等作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