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家口市宣化清真南寺
释义

基本介绍

张家口市宣化清真南寺坐落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其位置在今鼓楼西南米市街。该清真寺始建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为张家口市最早的清真寺。

建筑规模

该清真寺建有礼拜殿3间、南北厢房各3间、寺门1间、楼1间、碑亭2间。是田、丁、闪、沙等姓回民集资修建的。清道光元年(1821年),古行派了、闪、玉、诸大姓在钟楼西庙底街重新建寺,原米市街南寺年久失修,逐渐毁坏。该寺系我国传统造型。有房60余间,大殿顶上又出六角高楼,上嵌硫璃瓦,飞檐凌空、斗拱交错。

信教群众

据《元史》记载:张家口、万全、洗马林迁入3000阿拉伯人。是该市迁人最早的穆斯林。即所谓“色目人”。这是穆斯林来张市有史可查的文字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回族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是以不同缘由迁入张家口市的:屯军和屯垦定居下来的。元末农民战争中,有大量回族人参加了椎翻元朝统治的斗争、明洪武元年八月,徐达、常遇春(回族将领),率军攻入元大都(今北京),随即挥师北指,长城以南(指外长城)皆为明土。宣化西门外柳川河旁曾立一石碑,书有:“大明开平王常遇春尽瘁处”。当时常军中有不少回族军士。常遇春将军率兵在这里与元军激战,得胜后因卸甲风病而死。以后明朝为预防蒙古的袭击,在此屯军驻守,许多回族士兵也随之留守下来。在燕王扫北期间工公元1400年左右)“十八回王”助朱枥打天下,后来这些国王子同随明王朝迁都北京而北移,有的便在张家口落户。宣化城内冯姓的祖先冯胜,原为明太祖的将军,定居宣化,后代繁衍,是为宣化大户之一。还有从云南迁来宣化的马、王、闪、沙四大姓。这时期来张居住的回族,大部分都是军伍出身。

逃荒避难来张居住。明朝正德年间,陕西回民由于饥谨先后发生了三次暴动,均遭到官府血腥镇压。万历年间,西北一些地区也因饥憧多次起义;特别是清同治年间(1862一1874年),西北回民反清义军风起云涌,波澜壮阔,但由于清政府残酷镇压,最终失败了。回族穆斯林群众为逃避官府迫害,东来张家口市的也不少。如桥西区的上堡“陕西坊”、元台子的“bin州(现为彬县)坊”(属陕西省)、新华街的“宁夏坊”,宣化城外东土关的“宁夏坊”等,都是这一时期迁来的。当时也正值内蒙古草原开放,允许回、汉群众到坝上(即内蒙古草原河北省部分)开荒垦殖;于是尚有相当一批回民进人坝上农村,现在张北、康保、沽源、尚义等县回民就是这时迁人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1: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