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华香 |
释义 | 教坛不老松张华香她,已近退休年龄却长年坚守在中考备考的第一线; 她,身体羸弱却承担着14个班级的教学任务; 她,晕倒在讲台醒来却坚持讲完最后一个知识点。 她,就是市实验中学生物教师张华香。 她选择不退休2008年元月,张华香年满53岁,按学校内部惯例,达到这个年龄的女教师,就可以休息了。这一天,说起这个话题,丈夫慨叹不已:“你这辆奔跑了30年的‘拖拉机’,终于可以停下来喘喘气了!”张老师颇有同感地说:“要是能回家休息休息,该有多好啊!”话音刚落,分管教学的李万球校长就找上门来,希望她继续留校任教。因为学校生物专职教师紧缺,生物教学教研基础薄弱。丈夫的神色还在犹豫,她却一口答应下来。于是,初一年级5个班的生物课、生物学科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三副担子一齐落到了她的肩上。于是,这个满头花发的女教师,还没来得及提及“退休”二字,就挎起背包回到学校,走上了讲台。 2008年10月,荆州市教育局下发了2009年中考科目通知,通知要求增加地理、生物中考科目。面对毫无准备的初三生物中考,李校长心急如焚,再次将求助的目光投向张老师。张老师二话没说,满口答应。初三毕业年级九个班的生物课,就这样加到她的身上,两个年级两个层次,14个班的教学任务,她一肩扛了下来。自此,一个老师教14个班的传奇,近乎神话的故事,在实验中学真实地发生了。 2009年春,考虑到张老师教学负担过重,教务室调整了她的教学任务:上毕业年级7班生物课。年级减少了一个,任教班级减少了2个,但张老师的教学压力却增加了。因为课时增加到每周每班2节,张老师要负责七个班每周14节的中考备考。这至少是两个老师才能承受的工作量,决定了张老师必须付出常人几倍的汗水才能完成。面对这次似轻实重的调整,张老师当然会欣然接受,因为09年中考生物备考的战役已经打响,她这个全市生物学科的带头人还能有丝毫的犹豫吗? 这就是张华香老师退休在即三次不退的选择,“同意”、“接受”、“没问题”,每次平静而不假思索的回答,都意味着劳累、重任、压力、责任的叠加。张老师的义举,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闻之胆颤,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望而怯步,他们在胆颤和怯步之余,是惊异、是赞许、是敬仰。 压力跨不倒学校有这样优待措施,50岁以上的教师可以不坐班。张华香老师多想像同龄人一样有课就来,上完就走。可是她做不到。虽说两个年级14个班级每周19节课不算多,但每节课的准备和课后的作业批改却是够多够重的。仅课前生物标本一项,就够张老师忙的了。许多动植物标本,需要动手制作,更需要到野外采集,为了制作一个动物标本模型,她前后要忙碌两、三个星期。为了采集一个植物标本,她常常跋山涉水几公里。课堂上,当张老师把各种标本展示给学生观察实验时,她常常忘了自己在课前所付出的时间和汗水。课后作业是检验学生的重要途径,班平80多人,每周近千本生物作业如山地一般堆在她的办公桌上,张老师透过老花镜仔细地查阅批改每一本每一题。有多少次,她两眼昏花,不得不取下眼镜,揉一揉双眼,再继续翻开下一本。更多的时候,她面前的作业之山没有“移”完,上课的铃声又催逼她拿起教本和标本奔向教室。什么时候她才能起身离座,下班回家?不是夜暮降临,就是华灯初上。而她下楼的脚步,总是异常的疲惫和沉重。但是,无论多少疲惫和沉重,都不能改变她的态度——坚持。 如果说繁重的教学任务带给张老师的只是身累,那么巨大的中考备考压力,带给她的就是心累了。可想而知,一位年过半百的女教师,一个年迈单薄之躯,要和年轻人一样驰骋疆场该要承受多大压力啊!不仅是初三年级七个班的中考备考,还有整个初三毕业年级生物学科的中考备考;不仅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备战中考,还要在中考中名列前茅。本届初三生物基础十分薄弱,许多学生家长甚至教师不重视生物课,认为它是小学科,分值少,不值得花大力气。张老师不仅要引导他们纠正这种片面的认识,更要引导学生在极其有限的课时中积累知识,掌握技能,直到扭转生物考试质量落后的局面。如何提高课时效率,怎么精讲多练,如何减少答题的错误,怎样提高优分率和高分率,如何发挥阶段检测的作用,一个又一个课堂,一次又一次课间,张老师思索着、谋划着、讲析着、点拨着,办公桌前,她埋头批阅,废寝忘食;教室里,她苦口婆心,嘶声力竭。 今年2月末的一天,正在三(5)班课讲授《遗传与变异》的张老师突然晕倒在讲台上。“老师晕倒了,快!”同学们惊叫着扑上讲台,哭喊着团团围抱着她。他们知道,张老师是为他们累倒的,张老师是因生物学科质量而心力憔悴的,张老师更是因为肠胃病不能进食而饿晕的。喂下一杯温水后,张老师缓缓地醒来了。同学纷纷要扶她回办公室休息,她拒绝了,支撑着坐在凳子上,继续给同学们上课,直到讲完最后一个知识点,布置好课堂作业。临出教室她仍不忘用嘶哑微弱的声音叮嘱学生:“今天的事,要替老师保密!”80多个孩子饱含着热泪,一个劲地点头。 为了中考,为了责任,即使身心俱疲,病痛交加,晕倒讲台,但她依然选择了坚持。这样的坚持,何止一次;这样的坚持,何止今日!而学生考试成绩的一次次提高,荆州二检全市第二的优异成绩,09年中考的优异成绩,就是对“坚持”所做的最好诠释。 淡然面对荣誉本届“金松教育奖”候选人人选,校委会经过慎重研究,认定张华香老师是最佳人选。张老师当即拒绝:“请换人,我不够格!”态度之坚决之诚恳,令人动容。 一位退休在即的教师,承担两三个教师的工作量,匆匆奔波在教室和办公室之间,孜孜耕耘在层层叠叠的作业本和试卷之间,到底图什么? 名利吗?对一个退休在即的人来说没有丝毫意义,简直可以说是多余的。 更何况,她早以誉满全身。校优秀党员、市学科带头人、荆州市骨干教师、指导学生竞赛获国家一等奖3人,省级一二三等奖12人,荆州市一等奖12人。还有,她早就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职称工资早已挂勾。 更重要的是,教龄30年的她,早年教过的学生,不少成为松滋政界要员,名流商贾:曲金付、朱作清、赵茂安、易文慧、李祖圣……他们一如既往地敬重和爱戴着张老师。桃李不言,下自成溪。这是她最大的名利。 所以,她知足了。 在家里,她是一位贤慧能干的妻子,一位善良仁爱的母亲,幸福和睦的家庭,就是她最重要的名利。 “其实,我什么也不图。只图把事做好,不拖学校的后腿。” “付出当然需要回报。但是,请记住,付出不是为了回报。我们不应该在做每一件事之前,就先考虑有没有回报。” 这是张华香老师的肺腑之言,朴实却耐人寻味;这是一个老党员的内心独白,平静却掷地有声。 “只图把事做好”,“付出不是为了回报”,多么简短的语言,多么深刻的内涵。它是张老师30年如一日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最好注解,它是张老师朴素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绝妙阐释。 正是这无华的言行,正是这朴实的作风,正是这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实中人,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实中业绩。 她,不愧为松滋教坛一棵不老的青松。 相信,“金松教育奖”,张华香老师终会实至名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