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巴夏礼事件 |
释义 | 1856年,巴厦礼领导的谈判团因拒绝行跪礼而被清政府扣押,这是就巴夏礼事件。有不少学者认为,巴夏礼事件就是诱发火烧圆明园的直接原因。 详情1856年英法联军以更换条约为名进逼北京。当英法联军在天津和通州时,清政府与其有过一系列的外交谈判。 通州谈判时,英方派代表巴夏礼率领39人参加,清政府答应英法联军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但在枝节问题上却是寸步不让,在巴夏礼面见皇帝“跪与不跪”这一点上争执不下。 钦差大臣全权谈判代表载恒说:“按中国礼制,见皇帝必须跪拜。”巴夏礼说:“我不是中国的臣”。争辩既久,相持不下。清政府接到谈判通报后指示:“必须按中国礼节,跪拜如仪,方予许可。”巴夏礼拒不接受,扬长而去。清政府则指示僧格林沁将巴夏礼一行39人截拿扣押,押往北京作为人质。 巴夏礼一行39人被扣押,英法联军迅速进军,兵临北京城下。炮火中皇帝和嫔妃仓皇出逃。圆明园落入侵略军之手,接着是连续两日的抢掠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三日后,皇帝的弟弟奕忻在武力的逼迫下向英法联军交还了人质,但39名人质,生还的仅有18人,其余归还的全是尸骸,其中英国泰晤士报记者的尸体是七至八块。 英国公使额尔金和英军司令格兰特见到人质和尸体后,认为只有毁圆明园才能给中国皇帝极大的打击。于是,他们把辉煌的皇家园林看作是中国皇帝的私有财产,成为联军报复和发泄私愤的对象。 巴夏礼斯密斯·巴夏礼(Parkes,Harry Smith1828-1885),英国外交官,英格兰斯塔福德郡人。1828年生,因贫困无依,来中国投靠两个早已来华的姐姐。先在澳门学习汉语,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任璞鼎查的秘书兼翻译,曾参加攻占镇江的战役;后充当英国全权代表,第一任港督璞鼎查随员。1854年升任英驻厦门领事,1856年代理广州领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