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根保
释义

张根保(1953-),男,山西新绛人,博士,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化可重构制造系统及设备、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现代质量管理。

人物生平

张根保,1977年毕业于太原工学院(现太原理工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1983年在重庆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8~1994年在瑞士联邦洛桑高等工业大学机械系工作并取得瑞士科学技术博士(Ph..D.)学位,1995~1997年在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机械制造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成就荣誉

出版专著

1994年以来,出版专著、教材有《先进制造技术》、《清洁化生产的原理与方法》、《Advanced Tolerancing Techniques》、《自动化制造系统》、《现代质量工程》、《企业信息化》等。 是国家科技成果奖、教育部科技成果奖会审评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先后主持了国家高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国防科工委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企业委托开发项目30余项,先后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在国内外发表高水平论文250余篇,出版质量管理和可靠性方面的著作4本,其他著作7本。

其中自动化制造系统(第3版)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3版 (2011年6月1日)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平装:276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9787111341192

内容简介

《自动化制造系统(第3版)》是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它对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制造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制造系统的适应性、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动化制造系统(第3版)》系统地介绍了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基本知识,以及自动化制造系统的规划、设计、分析、评价及其优化运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介绍的重点是面向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并将“人机一体化和适度自动化”的思想融合进《自动化制造系统(第3版)》中。《自动化制造系统(第3版)》的结构体系完整、编写手法新颖、理论联系实际,追求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完美结合。考虑到自学的方便性,每章后都附有一定数量的复习思考题。《自动化制造系统(第3版)》可作为机械工程、工业工程等各类与制造有关学科和专业的本科生教材或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亦可供有关制造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和参考。

社会职务:

全国高校制造技术及机床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全国高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内外近10家学术杂志的副主任编委或编委。

张根保教授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教学、科研和推广应用工作。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精度设计、清洁化生产、敏捷制造、精益生产、企业信息化、先进制造技术、现代质量工程、技术创新工程、CAD/CAPP/CAM/MIS及CIMS等。

80年代主要从事机床设计、优化设计和激光加工机设计,先后为四川宜宾机床厂、重庆机床维修厂和重庆大学激光加工中心设计具有创意的车床和激光加工机,所设计的激光加工机为完成国家科委攻关项目作出重大贡献。

1988年出国在瑞士联邦洛桑高等工业大学机械系任研究工程师并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机床设计、精度设计、CAD和CAPP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完成的CAPP系统曾被评为代表瑞士科技水平的20项重大科技成果,多次在国际博览会上展出。1992年发起成立瑞士机械工程师学会公差研究专家组并担任专家组成员。

自1994年底回国以来,主要从事先进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1996年在国内率先出版《先进制造技术》专著,系统地建立了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该专著的出版为推动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作出了较大贡献。

张根保教授多年从事计算机辅助精度设计方面的研究,1993年在国际上提出并行精度设计的概念,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注意并被广为引用。围绕该课题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作为国内唯一作者受邀参编《Adevanced Tolerancing Techniques》一书,已于1997年在纽约出版。

从1996年起开始从事清洁化生产技术研究,该项目先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CIMS主题的资助。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可持续发展CIMS(即S-CIMS)的概念,建立了S-CIMS和清洁化生产的体系结构,建立了清洁化生产的数学模型,给出绿色产品评价的指标体系,还对绿色设计方法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清洁化生产的原理与方法:绿色设计与制造》专著一本。

从1995年开始从事企业信息化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在国内最早出版《企业信息化》专著一本,承担国家863/CIMS项目多项,担任长安CIMS和长风机器厂CIMS示范应用工程副总设计师;其中长安CIMS应用工程1998年被评为重庆市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近几年为企业创直接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长安公司也由此获得全国CAD、CIMS和产学研先进企业称号。

承担主要项目

(不包括其它企业的横向项目):

1998——2000年,重庆市科委项目;长安公司计算机集成质量信息系统开发

2000——2001年,重庆市科委项目;基于多智能主体的质量信息系统研究

2001——2003年,新疆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院;质量体系管理系统开发与实施

2002年, 重庆市信息产业局项目;重庆长风机器有限公司集成质量信息系统开发

2002年, 重庆市信息产业局项目;企业级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与运行监控系统的商品

化开发和推广应用

2002年, 国家863/CIMS主题;e-质量管理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

2003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机械制造企业e-质量管理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

2005年, 国防科技攻关项目;数字化质量管理平台与协同监控系统

2006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零传动原理的高速高精度齿轮加工机床关键技术研究

2008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复杂机电产品质量特性多尺度耦合理论与预防性控制技术

2009年, 国家863计划项目;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与预防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2009年,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性能加工中心可靠性倍增技术研究

相关新闻

张根保:强化质量意识 切实提高机床可靠性

“外观可以模仿、结构可以模仿、功能可以模仿,唯独可靠性是模仿不来的。”

9月2日,在沈阳召开的2010年全国高校制造技术及机床研究会年会上,来自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张根保教授一上台就丢了一个重磅炸弹,他说,可靠性差,故障频出已成为制约我国机床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为什么可靠性问题长期解决不了?在张根保看来,还是意识方面的问题。

提高认识是关键

“为什么我国的飞机、卫星、火箭可以升天,但机床漏油却成为难以解决的故障?根本原因在于企业领导的质量意识不够!”

张根保说,行业各界都认识到了我国机床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差距在哪里呢?比如我们产品的检验精度很高,但加工精度差;精度保持性差;简单模仿多,细化分析少;用户维护保养差,这些方面增加了机床发生故障的机率。

而所有的这些都是可靠性差的表现。

“功能决定产品能够做什么,性能决定产品功能完成的好坏,而可靠性决定了机床的功能是否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张根保觉得,可靠性差主要在于企业对可靠性问题不够重视。比如设计研发部门只管功能,制造只管精度,而可靠性则没人管。

此外,在性能方面,没有可靠性的设计手段,基本不做可靠性分析,更没有可靠性试验手段,当然早期没有可靠性基础数据的积累也是一方面原因。

据了解,大型汽车制造厂如停工一天就要损失产值上千万元,因此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说,机床的可靠性就相当于效益。考核机床可靠性指标的重要数据是平均无故障时间,国外机床多数超过1万小时,而国产机床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这就难怪重要客户愿意多花几倍的价格来购买进口的机床,而对国产机床心有疑虑。

张根保认为,国产机床的可靠性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特别是现在加快振兴机床业,进一步提高国产机床可靠性水平,已经成为行业的一致呼声。

现在不少行业企业也已经确立“以客为先”的经营理念,探寻可靠性增长新技术,高效提高国产数控机床可靠性水平。

让客户满意,当务之急就是要提升国产机床竞争力。目前数控装备用户普遍反映,除特殊需要的高端数控装备以外,大多数国产数控机床在功能和性能等方面一般都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但在产品可靠性方面,让顾客顾虑重重。广大用户选购产品时,更为关注机床性能或功能的维持性,即产品的可靠性。数控机床无论如何先进,如果在生产线上故障频繁,就不会得到顾客的青睐,当然就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强化试验是手段

如何解决?由于可靠性是模仿不来的,即使有图纸和工艺文件,也做不出别人的可靠性。因此提升可靠性要靠企业自身的精益化管理。

张根保说,数控装备的可靠性涉及到主机生产厂的设计、制造、装配、供应和售后服务等厂内各部门;涉及到配套件、外协件的供应厂商和协作厂商;涉及到各种类型机床用户的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和设备管理部门等。这是一项需要多个部门和多家企业互相配合的系统工程。这种协同环境既有主机厂内部各个部门的协同,又有主机厂与多家配套件、外协件的供应厂商的协同,还有主机厂与多家典型用户的协同。

作为“工作母机”的现代数控机床,其可靠性较为特殊。必须结合国产机床功能和运行环境以及可靠性存在的具体问题,研究面向协同环境的数控机床高效可靠性技术,为有效提升国产数控机床可靠性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对数控机床进行了可靠性的基础研究,对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进行现场跟踪和可靠性考核,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数控机床高新技术的引入,出现了新的故障隐患和故障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国产机床可靠性水平,必须开发和应用新兴的高效可靠性技术,解决数控机床可靠性的新问题。

但无论怎样,要保障产品的可靠性,就必须多做可靠性试验。

张根保介绍说,可靠性试验技术研究内容包括早期故障激发装置研制;整机及功能部件测试平台研发;整机及功能部件应力、变形检测;机床运行状态及故障信息采集及处理技术研究以及机床精度保持性试验技术的研究等。

保证可靠性

根据张根保的划分,机床生产模式主要分三种,为近乎单件化生产、大批量生产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对于近乎单件化生产,典型加工产品如飞机、火箭的部件产品,其批量很小,近乎单件化,对产品的要求是可靠性第一不惜成本。为此对机床的精度要求非常高。

而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如汽车等,由于生产的批量很大,一般是生产线流水作业,工艺成熟、要求零部件的一致性好,这就要求加工装备可靠性非常高。

现在机床加工的零件大多属于多品种小批量,如汽轮机、发电机的,产品批量不大,约在百件左右,由于品种多变,因此要求机床按需制作,也使得可靠性控制难度大,同时由于用户“粗放式”使用,也加大了机床出现故障的机率。

据张根保统计,产品故障的40%以上来自外购件,因此企业要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首先要对外购件的可靠性有个把关。

他建议,将外购件可靠性控制前移,督促供应商建立可靠性能力,将以可靠性作为准入条件,规定供应商的可靠性值,并将故障信息反馈给供应商。

但所有这些,都是在企业有提高可靠性意识的前提下。所以张根保总结说,提高可靠性,意识需先行,能力是核心,设计是源头,外购勿忽视,装配是关键,试验是基础,使用是保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7: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