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纲 |
释义 | 1 东汉官员张纲,字文纪(108—143年),东汉犍为郡武阳(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人。 张纲是汉留侯张良的后代(七世孙),他的父亲叫张皓,爷爷叫张胤。蜀汉将军张翼的曾祖父。 ◎ 生平事迹张纲少时勤奋好学,对经学有一定研究。他虽出身官宦家庭,但少纨绔习气,很注意气节方面的修养。主管教化的司徒知道张纲品学兼优,是个人才,便征召他但任朝廷御史。 东汉顺帝刘保,是由宦官司扶持当上皇帝的,因此,外戚与宦官权势很大,互相勾接,专横跋扈,陷害忠良,危邦乱国。目睹此情,强纲深以为忧,毅然向顺帝上书,陈述对国事的见解和主张,希望皇上“割损左右”以顺天下人心。奏章呈上去,竟被搁置。 顺帝永建、阳嘉年间,朝政更加混乱,民不聊生。顺帝一面向上天祈求保佑,改永和六年为汉安元年;一面派遣八名专使巡行各州郡,宣讲圣上的威德,推荐人才,弹劾奸佞。八名专使大多是年老博学名士,都有显要的职位,只有张纲年纪最轻,官次最低。张纲离京出巡到近郊洛阳都亭,将车轮卸掉埋在地下,愤然宣称:“豺狼当道,安问狐狸!”随即草拟奏章,先弹劾太尉桓焉、司徒刘寿“尸位素餐,不堪其职”。又揭露司隶校尉赵峻、河南尹梁不疑、汝南太守梁乾等贪赃枉法、违法乱纪,并用槛车将他们送交廷尉治罪。还指控鲁相寇仪有犯罪行为,寇仪畏罪自杀。 后张纲又不顾个人安危,上书历数当朝国舅、大将军梁冀等十五条罪状,京城为之震动。顺帝知道张纲仗义直言,既不采纳,也不降罪。受到冲击的梁冀等十分怀恨,伺机报复张纲。 当时,广陵郡有个叫张婴的人,聚集数万人在扬州和徐州之间抗击官府,杀刺史,前后达十余年,朝廷深感棘手。梁冀意欲借刀杀人,乘机指使尚书推荐张纲出任广陵太守。 张纲赴广陵,率领郡吏十余人来到张婴营垒。张婴不解来意,闭垒严防。张纲派人将手书传喻张婴,说明自已是奉诏宣慰,并非开战讨伐。张婴见纲来意诚恳,出垒相迎。张纲以利害祸福晓喻张婴,张婴很受感动,含泪说:“我因蒙冤受屈才聚众反抗,苟且偷生,并没有多考虑后果。经过你开导,我明白了事理,唯一担心的是我做了对抗朝廷的事,即便投诚了,也不免问罪。”后经张纲解释,张婴打消了顾虑,决定投诚。次日,张婴率领部众万余人,与妻子一道归降。张纲设宴庆贺,将其部属遣散,劝他们回家种田,又给张婴选择住处,划给田产。 张婴一事平息后,朝廷将论功行赏,但梁翼从中阻梗,遂罢。朝廷器重张纲,要召他入朝任职,被张婴等知道,上书挽留,得到顺帝准许。 张纲在广陵一年,病殁于任上,当时仅三十六岁。百姓前去哀悼的不计其数。自张纲染疾,当地父老为他祷告求福。人们说:“千年万载,何时才能再遇此君。”张婴等五百余人披麻戴孝,负灵扶柩至武阳,直到安葬完毕才挥泪而去。 ◎ 史籍记载《后汉书》列传卷五十六——张纲传 纲字文纪。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高第为侍御史。 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感激,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埽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退而上书曰:《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寻大汉初隆,及中兴之世,文、明二帝,德化尤盛。观其礼为,易循易见,但恭俭守节,约身尚德而已。中官常侍不过两人,近幸赏赐裁满数金,惜费重人,故家给人足。夷狄闻中国优富,任信道德,所以奸谋自消而和气感应。而皆者以来,不遵旧典,无功小人皆有官爵,富之骄之而复害之,非爱人重器,承天顺道者也。伏愿陛下少留圣思,割损左右,以奉天心。书奏不省。 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奏曰:“大将军冀,河南尹不疑,蒙外戚之援,荷国厚恩,以刍荛之资,居阿衡之任,不能敷扬五教,翼赞日月,而专为封豕长蛇,肆其食叨,甘心好货,纵恣无底,多树谄谀,以害忠良。诚天威所不赦,大辟所宜加也。谨条其无君之心十五事,斯皆臣子所切齿者也。”书御,京师震竦。时,冀妹为皇后,内宠方盛,诸梁姻族满朝,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冀乃讽尚书,以纲为广陵太守,因欲以事中之。 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荆、扬、兖、豫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 婴闻,泣下,曰:“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复相聚偷生,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今闻明府之言,乃婴等更生之辰也。既陷不义,实恐投兵之日,不免孥戮。”纲约之以天地,誓之以日月,婴深感悟,乃辞还营。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大会,置酒为乐,散遣部众,任从所之;亲为卜居宅,相田畴;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朝廷论功当封,梁冀遏绝,乃止。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应为36)。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纲自被疾,吏人咸为祠祀祈福,皆言“千秋万岁,何时复见此君”。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送到犍为(武阳,今彭山县),负土成坟。诏曰:“故广陵太守张纲,大臣之苗,剖符统务,正身导下,班宣德信,降集剧贼张婴万人,息干戈之役,济蒸庶之困,未升显爵,不幸早卒。婴等缞杖,若丧考妣,朕甚愍焉!” 拜纲子续为郎中,赐钱百万。 2 北宋官员、词人◎ 人物简介张纲(1083年———1166年),宋代词人,字彦正,号华阳老人,润州丹阳(今金坛薛埠)人。他为官44年,“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作为座右铭,天下人称其不负所言,被民众颂为“清官”典范。 宋徽宗期间,张纲以首贡进入太学,应试内舍、上舍,均得第一。崇宁殿试御赐状元及第,授太学正。政和五年张纲被委任国子监。由于蔡京当权,士无大小皆出其门。张纲官居京都后只去蔡家造拜一次,以后绝然不往,引发蔡京不满。政和六年,张纲迁任太学博士,后改任秘书省校书郎。他进朝入对,论“君子小人混杂,风俗奢靡,宜以祖宗为法”。因常与蔡京观点分歧,遂出任主管玉局观。期间,朝廷计议派遣宦官童贯、蔡攸率兵出使朔方,张纲力论不可受恩不报而出兵朔方,他的谏言未被采纳。朔方加强联盟,严守都城,戒严辖区,童贯、蔡攸领兵攻克不下。徽宗下诏:凡在上城垛固守满月者皆调升俸禄。张纲又进言:主忧臣辱,义当而已,因此受赏吗?谁料此言激怒徽宗,遂将张纲调离京都,出任两浙提刑。 江南东路将领王进剽悍,手下官吏因很小过错或得罪,皆被钉手于门。张纲奉诏前往究查。王遣兵围攻起事,被张纲按下就问,严厉治罪。张纲因此遂为监察御史,任上,他令郡城按月向提刑申报羁押囚犯存亡数,年终根据羁押人数多寡,考核评定政绩优劣。 靖康元年(1126年)六月,东方出现彗星,钦宗诏谕求言。张纲上疏:求言易,听察难,各主司部门应详审奏章,考究真情实况,一般事宜则力求简略。钦宗遂频谕宽恤民力。张纲又奏利民80件事,求请颁布中外,但因得罪秦桧被罢官回乡,隐居茅山华阳洞20年,秦桧死后方出山任职。 孝宗登基(1163年),屡次召张纲出任辅政,他因年事已高,坚持不出。孝宗又专下辞赴行诏,令所在州郡对他常加存问,并赐羊、酒以示优贤。张纲常在案牍之余埋头著述,著有《华阳文集》40卷(收入《四库全书》)、《确论》10卷等多种著作。卒谥文简,祀七贤祠。《宋史》、《中国历史人物辞典》皆载其迹。 ◎ 《宋史·张纲传》,字彦正,润州丹阳人。入太学,以上舍及第。释褐,徽宗知纲三中首选,特除太学正,迁博士,除校书郎。入对,论:“君子小人簉肴,询言试事则邪正自别。小人得志邀功生事,祸有不可胜言者。今用事者大言罔上,风俗侈靡,背本趋末,日甚一日。宜以祖考躬行之教为法,天下有不难化矣。”上称善。论事与蔡京不相合,挤之去,主管玉局观。久之还故官,兼修《国朝会要》、校正御前文字。迁著作佐郎、屯田司勋郎。 初,朝议遣童贯、蔡攸使朔方,纲力论不可出师状,不报。及金渝盟犯京阙,命纲分守四壁,旋解严,诏登陴足月者迁。纲曰:“主忧臣辱,义当尔,顾因此受赏邪?”卒不自言。出为两浙提刑,移江东。池将王进剽悍恣睢,曹官以小过违忤,遂钉手于门。事闻,诏纲乘传穷竟。时国势未安,诸将往往易朝廷,进拥甲骑数百突至纲前,纲叱进阶下,即按问,罪立具,自是无越法者。以左司召,权监察御史。请令郡邑月具系囚存亡数,申提刑司,岁终校多寡行殿最。进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建言乞依祖宗法命大臣兼领史事,诏宰臣吕颐浩监修国史,著为令。 试给事中。大将有以军中田不均乞不收租,朝廷将从之,纲执不可。会推恩元祐党籍家,有司无限制,自陈者纷至。纲建议以崇宁所刻九十八人为正。自军兴后,小人多乘时召乱,历五年而怨家告讦者众。纲谓非所以广好生之德,乞自蔽囚,后有告勿受。宗室令SK特转太中大夫,纲言:“庶官超转侍从非法,且自崇宁以来官职不循资任,致纲纪大坏,今方丕变其俗,奈何以令SK故复违旧章。”诏以次官命词,舍人王居正复执不行,命遂寝。宣抚使张俊驻师九江,遣营卒以书至瑞昌,县令郭彦章揣知卒与狱囚通,乃械系之。俊酝于朝,彦章坐免。纲言:“近时州县吏多献谀当路,彦章不随流俗,是能奉法守职,今不奖而黜,何以示劝?” 除给事中。侍御史魏矼劾纲,提举太平观。进徽猷阁待制,引年致仕。秦桧用事久,纲卧家二十年绝不与通问。桧死,召为吏部侍郎兼侍读。初讲《诗关雎》,因后妃淑女事,历陈文王用人,寓意规戒。上曰:“久不闻博雅之言,今日所讲析理精详,深启朕心。”纲言:“比年监司资浅望轻,请择七品以上清望官,或曾任郡守有治状者为之,庶位望既重,材能已试,可举其职。”从之。权吏部尚书。时以彗出东方,诏求言。纲奏:“求言易,听察难。宜命有司详审章奏,必究极其情,无事苟简。”除参知政事。高宗频谕辅臣宽恤民力,盖惩秦桧苛政,期安黎庶。纲乃摘其切于利民八十事,标以大指,乞镂版宣布中外,于是人皆昭知上德意。告老,以资政殿学士知婺州,寻致仕。高宗幸建康,纲朝行宫。孝宗登极,召纲陪祀南郊,以老辞不至,诏嘉之,命所在州郡恒存问,仍赐羊酒,卒,年八十四。 纲尝书坐右曰:“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天下。”其笃守如此。初谥文定,吏部尚书汪应辰论驳之,孙釜再请,特赐曰章简。釜,庆元间为谏官,力排道学诸贤,累官至签书枢密院事。 3 明朝景泰监察御史中文名:张纲 国籍:中国(明朝) 民族:汉 出生地: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长清区 出生日期:1421 逝世日期:1478 职业:官员:监察御史等职 主要成就:清官 字:大振 张纲(1421~1478),字大振,长清人。1454年(明景泰甲戌年)进士,任监察御史,执法不徇私情,许多人免于冤死。1466年为江西按察副使,痛革积弊,民心称快,称他“一路青天”。1470年任湖广按察使,振肃一方,奸盗巨蠹闻风丧胆,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不久升为左佥都御史,管院事,又担负整饬边备。为防国民轻视农业,奏请朝廷,在全国各地设“劝农官”,栽桑植枣,民食其惠。当他看到各处仓库空虚时,就奏行有司措积粮储,以备岁荒,荒年时饥民以此活命的很多。张纲在职间所上章疏,大多是为国为民的事。1476年因患风疾,便上疏朝廷,去官回到长清故里,不久因病去世。 4 当代职业画家张纲 1960年生于上海,苏州人,曾任职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美术系,现为职业画家,80年代中期师从著名油画家陈钧德先生。作品参展:1980年沈阳空军军区美术作品展,1986年上海轻工业首届美术作品展,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上海解放40周年美术作品展,1990年第三届上海青年美术作品展,1991年第一届亚洲国际美术展,1992年上海美术作品展,1993年第四届上海青年美术作品展,1994年海峡两岸画展,1995年东南亚“中国油画精品展”,作品曾多次在全国性报刊、杂志上发表,并被海外人士所收藏。 5 国务院参事张纲,中国国务院参事,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理事长,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总工程师男,汉族,1950年生,河北平山人,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8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武汉化工学院化工机械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曾在湖北省劳动人事厅,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作。曾从事锅炉及压力容器,主管地方工业副市长,劳动保护,职业教育培训及再就业等工作。曾多年领导中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负责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和进出口。期间主持推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使整个特种设备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现担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总工程师,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和安全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理事长。2011年4月18日,被温家宝总理聘任为国务院参事(同期受聘8位,现总共58位)。 6 重庆新桥医院专家个人简介:张纲 男 1971年3月16日生,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夲科(1996,7)和硕士(2002,7)毕业,在读博士,讲师,主治医师。擅长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口腔粘膜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负责第三军医大学科研课题一项。 学术任职:重庆市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专业特长:口腔颌面外科、口腔粘膜病 学术成就:近年来共发表论文12篇,参编专著:2部。 7 明朝天顺元年进士张纲,明朝广东潮州府程乡县(今梅县)西阳镇人。明天顺元年丁丑科(1457年)进士。是明永乐十九年辛丑科(1421年)进士张文宝之子。张氏二人一时成为闻名遐迩的父子进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