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巴西三带犰狳 |
释义 | 巴西三带犰狳(学名:Tolypeutes tricinctu )壳分三部分,前后两部分有整块不能伸缩的骨质鳞甲覆盖,中段的鳞甲成带状,与肌肉连在一起,可以自由伸缩。尾巴和腿上也有鳞片,鳞片之间还长着毛,腹部无鳞片只有毛。可将身体蜷缩成球状,以防御天敌侵害;耳小;舌能伸缩;前肢3~5指,指爪弯曲强大,后肢5趾,具爪;牙齿细小,钉状,终生生长。分布于巴西。 中文学名:巴西三带犰狳 拉丁学名:Tolypeutes tricinctu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 目:带甲目 科:犰狳科 属:三带犰狳属 命名者及时间: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Brazilian Three -:-banded Armadillo 外形特征巴西三带犰狳身长218 – 273 cm,全身披有一层又硬又厚的黑褐色护甲,这层护甲由一片一片的鳞片组合起来,每一块鳞片都像一块小盾板一样的坚硬。躯干分成前、中、后三部分,头顶、背部、尾部和四肢有角质鳞片,前后两部分有整块不能伸缩的骨质鳞甲覆盖,中段的鳞甲成带状,与肌肉连在一起,可以自由伸缩,身体形成两个半球形,这些使巴西三带犰狳灵活的滚成了一个球,从而保护其脆弱的腹部。尾巴和腿上也有鳞片,鳞片之间还长着毛,腹部无鳞片只有毛。脚特别短,趾有锐利的爪,善于掘土。犰狳的护甲除了可以防御敌人的攻击外,又可以在逃入洞穴以后,将洞口紧紧地堵起来,就可以安全地躲在洞里了。口中牙齿数量很多,但都很细小。 分布范围分布于巴西(阿拉戈阿斯,巴伊亚,塞阿拉,戈亚斯,米纳斯吉拉斯,帕拉伊巴,伯南布哥,皮奥伊,北里奥格兰德州,塞尔希培,托坎廷斯)。 生活习性栖息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如森林、草原和半荒漠等。喜欢夜间活动,擅长挖地洞,同时也是游泳的好手。最独特的本领,就是遇到强敌而实在无法脱身的时候,干脆把四脚一缩,整个身体平贴在地上;或者把身子从头到脚卷起来,变成一团球样的怪物,让敌人对它没办法而得以逃生。 昼伏夜出,吃昆虫、蚁和鸟卵,也吃腐肉、毒蜘蛛、蝎子和蛇等。 生长繁殖犰狳每年春季分娩一次,初夏配偶交媾。雌犰狳有一泌尿生殖裂口的阴道及尿,雄的有睾丸,位于腹腔,犰狳规律地产生于同一个受精卵,胚胎着床迟缓14~16周,在此期间胚胞在子宫中游离存在,不贴子宫壁,安静地沐浴在子宫液中。胚胞一旦着床迅速发生,犰狳胎儿的肾上腺很大,尤如人和灵长类。 小犰狳出生后,生长很快,72天左右断奶,约9至12个月达到性成熟。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哺乳纲贫齿类红色名录——易危(VU)。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