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夺古墓葬
释义

河北省邢台市考古工作队2010年2月在张夺2号遗址区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汉代窑址2座及战国至汉代时期的古墓葬104座。

104座战汉古墓位于遗址南侧400米处,其中29座为战国晚期墓葬,其余为汉代早期。战国墓葬形制为竖穴土坑直壁和斗形两种,葬式以侧身曲肢为主,兼有侧身直肢及仰身后曲肢,出土有陶鼎、陶壶、陶豆等器物。根据葬式判断,在战国时期已有秦人在邢台一带活动。汉代墓葬均为竖穴土坑直壁形式,墓室底部四壁用单砖平砌或用生土两层台代替棺椁葬式。这批墓葬器物较为丰富,出土有铜带钩、铜璜形器、铁带钩、玉环、陶鼎、陶壶、陶坊、盒、陶俑等。在编号为M3的墓葬内出土了十二干支骨质筹码11件,此类骨质筹码为邢台首次发现,对于研究当地风俗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战国时期与汉代时期墓葬器物组合不同,这为研究内丘县及邢台一带丧葬习俗及其演变提供了依据。

张夺遗址新发现

南水北调邢台张夺遗址考古又新发现战国汉代时期墓葬93座,出土260余件器物。

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邢台市文物考古队于2009年在张夺2号遗址区进行考古发掘,发现汉代窑址2座及战国至汉代时期的古墓葬104座。受河北省文物局委托,今年又对张夺2号遗址区域追加了考古发掘面积(现已定名为张夺村南墓地)。之后,张夺村南墓地由张夺村南1号墓地和张夺村南2号墓地组成,共发现战汉时期墓葬93座。出土器物有布币、铜带钩、铜铃、陶鼎、陶坊、陶罐、陶壶、陶钵、陶碗等260余件(枚)。

据介绍,战国时期墓葬形制一般呈斗形,竖穴土坑墓较少。葬式以秦人丧葬的特有风俗屈肢葬为主。随葬器物较少,个别墓葬出土有陶鼎、壶、盘等。西汉时期墓葬形制可分为竖穴土坑、砖椁墓两种。葬具基本沿用战国时期方式,但逐渐有了新的变化,如用生土台或四周用单砖垒砌,其上封盖木板来代替木椁。随葬器物也较战国时期丰富,生土台的墓葬随葬器物以陶罐为主,间有陶钵、陶壶等器物出土,多放置在墓主头前。砖砌墓葬的随葬器物基本组合为陶鼎、陶壶、陶盒、陶罐,个别墓葬内增加有陶俑、陶盆等器物。

考古队在内丘张夺村发掘出如此众多的战国至西汉时期墓葬,在邢台区域尚属首次,且在邢台地区初次发现秦人活动迹象。这为研究战汉时期考古学文化提供了新线索,也为探索邢台地区周边民俗与社会生活提供了新的材料与视角。此次发掘将为邢台地区战国至汉代墓葬分期起到一定的标尺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