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东皎
释义

原名长发,又名在俊,字伯英。陕北红军领导人,革命烈士,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司令,1932年被捕牺牲。

人物筒介

张东皎(1903~1932)原名长发,又名在俊,字伯英。陕西怀远(今陕西横山)人。

主要简历

毕业于横山县高等小学。目睹人民受压迫、剥削的苦难生活,对旧社会封建制度极为憎恨。1924年,只身前往榆林探求救国救民道路,接受革命思想影响。不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入中国共产党。因在军阀井岳秀部进行革命活动遭通缉。后入保定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辗转宁夏、甘肃、北京、南京等地进行地下革命活动。1930年初,与谢子长、刘志丹等打入国民党宁夏驻军苏雨生部第四师,开展兵运工作。历任第十五团少校、中校团副、第三路游击队第一大队长、甘肃宣慰使署警备第三旅副旅长等职。与中共陕北特委、三边区党委密切联系,动员和招收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青年入伍,扩大党在该军的力量。相继主持开办学兵队、教导队,进行政治、军事集训后,分配到部队任班、排、连长,加强党对该部的控制权。任该部中共特别支部书记、军委书记,党在该军中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后来数次举行起义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注重地方工作,利用兼任靖远县长之便,发动农民群众,发展中共党的力量部署开展地方武装斗争。1932年春,遵照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革命兵变”的指示,与谢子长等积极筹划起义,插旗建军。同年5月30日,参与发动靖远水泉堡起义,在甘肃树起革命的第一面红旗,组建“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任第二支队司令。曾指挥游击队在大山峁重创围攻的国民党军。后在深入敌营进行政治攻势时被国民党顽固分子俘虏,严词拒绝国民党军官招降游击队员的要求,坚定地表示:“头可断,血可流,想叫我们投降办不到!”后壮烈牺牲。

经历

1925年

离开家乡,到直隶(今河北)河间入国民军第二军郑思成部。1926年,国

民军第二军在直奉军阀联合夹击下失败。张转赴陕北三边,加入王子元部,伺机反抗

军阀井岳秀。

1928年

张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被中共陕北特委派到横山县石湾民团进行革命

活动。不久,经中共陕北特委军委负责人刘志丹、谢子长介绍,到宁夏盐池苏雨生部

王子元团任团副。1930年初受命到榆林和井岳秀交涉苏雨生部在陕北招兵问题。张利

用这一机会向中共陕北特委汇报工作,要求派一些有文化的党团员到苏雨生部开展兵

运工作。特委即派了19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学生去苏雨生部王子元团从事革

命活动。

1930年

春,王子元团移驻宁夏平罗县立岗堡(今属贺兰县)。为了培训兵运

骨干,张根据中共组织的指示开办了学兵队,亲自兼任大队长和中共特支书记,学员

4 0余人, 不少是由中共陕北特委派去的党团员和进步学生。张对学兵积极进行革命

教育和严格的军事训练,并从中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是年秋,部队转驻甘肃省靖远

县城。张根据中共组织的指示办起了教导队,把几十名刚参军的党团员和进步青年集

中训练,结业后和学兵队一样,分配到基层担任班、排长,加强对士兵的领导。

1931年

春,王子元团被甘肃军阀雷中田改编为工兵营,张任副营长。不久,工兵

营又被改编为第三路游击队,张任副司令兼大队长。是年夏,张兼任靖远县县长。他

利用这一身份,团结当地进步人士,打击反动豪绅势力,减轻人民负担,救济受灾民

众,还介绍进步知识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宣传中国共产

党的抗日主张,揭露国民党蒋介石对日妥协退让的行径。

1931年冬,王子元部被杨虎城改编为甘肃省宣慰使署警备第三旅,张出任副旅长,

并任该旅的中共委员会书记。 他在兵运工作中十分重视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到1

1932年

4月,全旅共有中共党员近百人,其中军官党员36人,设立三个中共支部。在张

等的宣传教育和影响下,不少官兵对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组织起

来,开展年关索要欠饷的斗争,有的士兵还提出“到陕甘边当红军去”的口号。

1932年4月, 中共陕西省委派谢子长、焦维炽到靖远向王部中共组织传达关于发

动兵暴成立红军游击队的指示。 4月30日,张主持召开党委会议,详细汇报了中共在

王子元旅的工作,省委特派员焦维炽传达了省委关于发动兵暴成立红军游击队的指示。

由于保密不严,兵暴的准备工作被王子元发觉。王子元派兵包围了张东皎的住所,并

缴了他的枪。与此同时,又派兵扣押了共产党员、营长王儒林,收缴了中共组织掌握

的执法队和教导队的武器。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谢子长、焦维炽当即发动兵暴,5

月5日晚带出200余人,次日宣布部队改编为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第四支队。由于准备

工作不够充分和强敌的追击,游击队被打散。经中共组织营救,张与王儒林脱离虎口,

先后到了兰州,同谢子长、焦维炽、杜润滋等人取得联系。他们一起总结了靖远兵暴

失败的教训, 决定再次发动兵暴。5月中旬,适逢王子元旅的连长杜鸿范到兰州领取

枪弹、军装和经费。张与谢子长等人向他讲了准备建立红军游击队、急需枪支弹药时,

杜鸿范立即表示愿带上领取的枪弹和其他物资参加游击队。经过张等的工作,第一次

起义失散的游击队员陆续到了兰州,很快聚集了70余名共产党员和进步官兵。这部分

人员分别于5月底到了靖远县的水泉堡, 附近的农民纷纷参军,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

击队的红旗正式打出, 游击队很快发展到近200人。谢子长任总指挥,张东皎任第二

支队司令,杜鸿范、王儒林分任第一、第三支队司令。

王子元旅派两个营的兵力,前往水泉堡“围剿”游击队,6月2日向游击队第二支

队阵地——大山峁发起强攻。张指挥游击队员英勇还击,毙伤敌多人。张命令停火,

发动政治攻势,促使其倒戈起义。就在这时,一颗子弹打进他的左腿,鲜血直流。他

不顾个人安危,忍痛用手按着伤口,一颠一跛地继续深入敌阵,动员敌军投降,结果

被敌军击中滚下山坡,为敌所俘,当场被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