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宝菊
释义

一个普通的退了休的中国老太太名叫张宝菊,她凭着自己对旅行的热爱,怀揣300美元,独自闯荡陌生的美国大陆。 在此期间,她不但领略了美国的美丽景色和不同的文化风俗,而且还结交了很多朋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人物背景简介

300美元游遍美国的老太太

2005年春节过后,在郑州市上街区,记者见到了张宝菊,年近六旬的她正在市场里买菜,和商贩们讨价还价,忙得不亦乐乎。如今,退休在家的她每天买买菜,做做饭,忙些家务,生活和普通的退休老太太没什么不同。

可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老太太,曾经偷偷创下一个惊人之举:独自拎着一个小包,用一年时间游遍美国,行程达几千公里,而且,她出门的时候只带了300美金。她的传奇故事让周围的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让她的丈夫、儿子都觉得不可相信。

签证竟然过关

1998年初,时任中州铝厂宣传部长的张宝菊从岗位上退休了。张宝菊是个精力充沛的人,喜欢鼓捣点事,曾经养过蚂蚁、炒过股,可惜都没有成功,但她乐此不疲。

张宝菊还喜欢旅游,想到美国,最想去纽约转一转。尽管在美国有朋友,但她的想法在家人看来无异于天方夜谭。张宝菊对英语可是一窍不通,再加上老伴儿还没退休,根本无法陪她一起出去。所以,家人都认为老太太闲来无事想想而已。

可张宝菊是个认准了事情就要干到底的人,她坚持去美国旅游。不久她就给美国的一个朋友写信,询问怎样才能去美国,朋友回信告诉她一个陌生的名词——签证,说她可以给张宝菊发邀请信作为办旅游签证的材料,但其它的事只能靠张宝菊自己了。

张宝菊接到邀请函后,独自去美国驻华大使馆办理护照签证手续。大使馆外面排着队,里面大厅里的签证人员云集如海。签证官通过一个窗口点名叫人,等候签证的人大都神情紧张,只是想去美国看看的张宝菊非常坦然,叫到她的名字时,她走上前去。

像张宝菊这样年纪的人,孩子均在国内,看不出有什么移民倾向,而且手续齐全。对方问她什么,她就实事求是答什么,问话不到一分钟,对方就一声OK,要她下午3时拿护照。

在众多羡慕目光的注视下,张宝菊奇迹般地拿到了签证,去美国的想法即将成为事实了,简直不可思议。

看到张宝菊真把签证拿回了家,家人大吃一惊,丈夫和儿子一致反对,说都五十多岁了,一共只会yes、no、ok三个蹩脚的单词,怎么可能到美国!家人言之凿凿地摆出了无数个不能去的理由:去美国可跟国内旅游完全不同,有语言问题,有社会环境、地理环境问题等等。但张宝菊的回答把家人说得哑口无言:聋哑人会说话吗,人家怎么出去了?美国人到中国,中国话他会说?中国话比英语还难啊!

要准备出发了,张宝菊不想考虑那么复杂,行李只有一个箱子,旅费只带200美元,丈夫不放心,说穷家富路再带些吧。张宝菊说200美元足够了,你看人家农村人进城,只拿一点儿路费,照样出来闯世界。但最后实在拗不过老伴,张宝菊又接过了100美元。这样,她带了300美金和200元人民币出发了。

美国经历

在美国第一次丢失

1999年4月6日,张宝菊踏上了由上海飞往洛杉矶的国航班机,准备由洛杉矶中转纽约,她打算先去纽约看一看,然后再到芝加哥等大城市转一转。

启程的时候张宝菊心情很平静,没有过多想什么,就像在国内串亲戚一样简单。飞机在洛杉矶一着地,当第一次踏上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的美国土地,走在金发碧眼的老外中间,听着叽哩哇啦犹如天书般的外语,张宝菊真傻眼了,说普通话没人懂,问人家怎么去机场移民局,回答都是no。于是,张宝菊只好跟着人流走,没想到这招还真管用。

张宝菊坐上由洛杉矶往纽约的飞机后,同机旅客不要说中国人,连个黄皮肤都没有。心里着实有些不安,但转念一想,自己都这个年龄了,阅尽世事,没什么可怕的。没想到吃饭时就遇到了考验。空姐推着食品饮料过来,不会英语的张宝菊不知怎么说,只好先听人家怎么说。听了一会儿听出了点门道:咖啡最容易说,汉语发音,面包就不会说了。但这难不住张宝菊,她用手比划一下,上面有什么想吃的就指什么。

到纽约下飞机后,人家往哪里走,张宝菊也往哪走。她怀揣着一张中英文小纸条,上面写着“我是中国人,要到纽约去”,见谁就给谁看,终于见到了朋友。在纽约,海关准张宝菊在美国境内呆半年之久,这可把她乐坏了。

第二天,美国朋友领着张宝菊游览,先到华人的居住地去转转。在上午的游览中,张宝菊见乘坐的地铁站名中,有很多自己熟悉的1234阿拉伯数字,她一下兴奋起来,心想这下可真难不住我了,坐地铁是很容易的,拿地铁卡一刷就行了,只要有站的地方都可以去。

下午,张宝菊一个人先跑到曼哈顿,从车站出来,一仰脸看到了帝国大厦,哎呀那么高,一下子显得自己个子太矮了,张宝菊真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细心的她绕着地铁周围,沿着42街坊往前走,心里暗暗记着经过的地方,这个地方出来是卖花的,一会还得从这个花店再回去。没想到转来转去没几圈,找不着鲜花店了,张宝菊心里有点紧张,周围看不到一个黄皮肤的人,陌生的城市里高楼林立,陌生的人对于她的问路直摇头,好不容易碰到一个美国人边比划边问,弄了半天,对方才了解她的肢体语言,于是送她到了地铁口。乘地铁返回后,张宝菊觉得这次有点儿傻,差点把自己搞丢了,后来一想也没啥,接着游玩。

没钱了就去挣

第三天,张宝菊去了百老汇唐人街。看到了到处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感情这里一点不陌生啊,而且房子多是古香古色的中式建筑,还立着孔子的塑像。张宝菊心里一乐:圣人都搬到美国来了,还怕什么!张宝菊放开胆子四处转悠。 通过动作比划,张宝菊基本上能向询问对象表达清楚意思。用了一个多星期时间,她差不多游遍了纽约,但接下来她的费用不够了。张宝菊不甘心只转了一个城市就此返回,怎么办,是等着家人汇钱还是借钱?“我能不能靠打工挣些钱,这样边打工边旅游不更好吗?”张宝菊这样想。

于是,张宝菊就找到了唐人街华人中介,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宾夕法尼亚州有些华人家庭想找保姆,问张宝菊愿不愿意去做。张宝菊正想到纽约外的地方走走,爽快地答应了。

张宝菊第一份工作的雇主是个中国留学生,具体就是给他们的孩子当保姆。那位中国留学生对张宝菊非常好,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说:张阿姨是给咱们帮忙的,对阿姨一定要尊敬。张宝菊见人家没把自己当外人,于是也把对方当成亲戚、朋友对待,一个月后,双方关系融洽,已不再是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了。

第一份保姆的工作干了三个月,张宝菊挣了几千美元,有了资金后,她的心就动了,想继续自己的计划,虽然依依不舍,但还是跟人家辞行,又一次独自上路。

此时,她买来地图,规划了要走的路线,选择了费用较低的长途汽车。这次张宝菊还学会了一句英语:“我不会说英语。”遇到问路等问题,她就拦住当地人,说了这句英语后,就比划着提出自己的问题。

张宝菊行李一直很简单,几乎就是一个背包和一个随时放多余物品的塑料袋(天热时把衣服装到塑料袋里),就这样一路打工一路游,靠着肢体语言游遍美国,虽然英语依然没多大进步,但丝毫没影响她的行程。张宝菊去了尼亚加拉瀑布、黄石公园,还从东海岸横穿美国大陆去了迪斯尼乐园和硅谷。每一天张宝菊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她喜欢用hello跟人打招呼。

在美国呆一段时间后,张宝菊慢慢对英语有些了解,她觉得只要下功夫,英语其实不难学,她甚至掌握了学习英语的窍门儿。有一天早晨,张宝菊看到一个美国青年在跳绳,她走上前去,美国青年见到中国老太太,很友好地冲张宝菊问了声Good morning,张宝菊知道这是对方的问候,于是用英语夹汉语也反问一句:“Good morning,你在跳绳?”没想到对方也学着她用汉语问:“跳绳?”张宝菊笑道应了声OK,之后问美国青年“跳绳”英语怎么说?对方说就是jump。张宝菊一听是“降步”,没什么难的,跳绳一升一降跳动不就是“降步”吗,马上就记住了。用这种联想法,她活学活用地吸收一些简单的英语知识,学会了不少英语单词。

带着2万美元回家

后来,张宝菊在美国的签证延续到一年。至于说这一年里张宝菊共去了多少个城市,她实在是说不上来,许多地方在那儿呆过,就是叫不上来名字。一年后签证到期,张宝菊要回国了,此时她身上的资金已变成了2万美元,这全是她利用业余时间挣的。2万美元,不仅仅是张宝菊个人财富的提升,更是她人生的升华。

2005年春节过后,在郑州上街区张宝菊的家中。面对记者的采访,张宝菊说,很多人退休以后,尤其是在拿到退休证的一刹那,感到比较失落,觉得这一生就这样了。可实际上并不是,人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身体能行,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准切入点,做些想做的事就会心情舒畅,就会成功。问及下一步的旅行计划,张宝菊笑着对记者说:“我很想到欧洲去看看,还想到澳大利亚走走,到时还是一个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0: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