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宝辉
释义

张宝辉博士自2005年6月起至今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Singapore) 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学部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学习科学研究所 (Learning Sciences Lab) 教育研究人员。自2006年10月起至今兼任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客座教授

基本信息

姓名  张宝辉  性别  男

学位  博士  职称  助理教授

单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

研究专长

张宝辉博士的研究核心为:应用学习科学等领域的方法, 研究教育技术支持下的系统化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计算机模型和可视化技术或移动与无线网络技术支持的探究性科学学习环境设计及学习研究、科学教师教育、非正式科学教育、科学学习评价、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教育研究方法以及科学与技术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学术与社会兼职

2009-至今 应邀参与国际科学学习研究会(ISLS)学习科学社区委员会的工作

2008-至今 美国科学教学研究会 (NARST) 优秀论文评审委员会委员

2006-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客座教授

2006-至今 全球华人计算机应用学会(GCSCE)执行委员会委员

2000-至今 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会员

2000-至今 美国科学教学研究会(NARST)会员

1997-1998 中国化学会成员

在所在大学及其本人的研究领域,张宝辉博士的科研工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他被邀请担任7个国际英文学术期刊的评审委员及《国际科学教育》(IJ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国际环境与科学教育》(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Science Education)《科学教师教育》(Journalof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编委会委员。此外,他还应邀参与了多个国际学术组织的委员会、应邀参与并组织了多个国际学术会议。 迄今为止,先后在9个国家进行过学术交流,其中包括若干大会邀请报告。他还作为联络人和翻译多次参与邀请中国学术界同行访问美国和新加坡或国外学者访问中国, 为促进国际间学术交流做出了贡献。

工作履历

2005—至今 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学习科学与技术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学习科学研究所教育研究人员。

2003—至今 中国科协青少年部特约研究员,进行教师职业培训。

2004—2005 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及中美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进行科学教师的职前培训和中美比较教育研究。

2003—2004 美国匹斯堡大学学习与发展研究中心(LRDC)及卡耐基·梅隆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9—2003 1999年赴美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与科学教育博士学位。导师为著名科学教育专家周·克瑞柴科 (Joseph Krajcik) 教授。密歇根大学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研究生科研助理。密歇根大学教务处奖学金资助研究生科研助理。

1994—1999 1994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导师为著名化学教育专家刘知新教授;毕业后留校担任化学系化学教育专业讲师,教学、研究和学生管理工作。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团委宣传部长并负责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心。

1989—1991 黑龙江双城兆麟中学化学教师兼学校团委副书记。

教育科研

张宝辉博士长期以来致力于应用学习科学等领域的方法,进行教育技术支持下的系统化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研究。在美国及新加坡曾主持或参与多个教育技术应用于科学教育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张博士在新加坡主持的第一个项目是计算机模型建构与可视化软件支持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及学习 (研究经费5万新元) 。该项目是国际上利用计算机建与可视化软件支持小学科学学习的比较早的项目之一。他主持的项目还包括计算机模型建构与可视化软件支持的探究活动及科学学习(化学、物理 、 生物) (新加坡教育部,研究经费20万新元),项目名称简称为 “MVT”。在“MVT”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该项目的后续研究 “MVTII”获得继续经费25万新元;研究重点为如何保持和扩大已有的科学教育创新模式。作为四个项目中科学项目的主持人,参与新建学校:新加坡科学与技术学校 (SST) 。科学项目的经费大约为75万新元,主要用于开发一个将模型和可视化技术融合于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环境。到目前为止, 作为项目主持人 (PrincipalInvestigator) 已获科研经费相当于人民币600多万元。作为项目的合作负责人之一 (Co-PI),参与的另一个项目是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 (NRF) 的移动通讯技术应用于正规和非正规小学学习的国际前沿性课题,项目经费相当于人民币500多万元。 在近10多年的学术研究中,他曾经多次在美国、加拿大、中国 (大陆和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及欧洲 (法国、德国、 荷兰) 等国家和地区,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以及进行学术交流的形式报告自己和同事的诸多研究成果。自1997年至今, 作为与中国及国际同行合作的成果, 已经发表20多篇中英文学术期刊论文, 其中包括6篇SSCI英文论文及7篇CSSCI中文论文;9篇中英文学术著作章节; 40多篇经同行评介的英文国际会议论文;受邀在9个国家和地区做了近30场学术报告。目前正在和各项目组成员分析和发表过去五年的及正在收集的研究数据。他与同事的合作文章主要发表于《科学教育》(ScienceEducation) 、《科学教育研究》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计算机与教育》(Computer &Education) 、《英国教育技术》(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计算机辅助学习》(Journal of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 《国际科学与数学教育》(IJSM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国际移动学习与组织》(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obile Learning and Organization) 、《教育技术》(EducationalTechnology) 等英文学术期刊及《课程教材教法》、 《中国电化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中国教育技术》、《开放教育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中国考试》、《化学教育》《化学教学》等中文学术期刊。

教学

在教学方面,张宝辉博士设计和讲授了一系列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专业的师范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在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曾指导过分别来自中国北京师范大学由教育部留学基金资助的、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北科罗拉多大学由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交换博士生共三名, 在自己的项目中培养博士后研究员三名, 目前指导国立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研究生各一名。

(发表文章请参见张宝辉博士的详细英文履历; 百度或谷歌搜索关键词: 张宝辉, 新加坡, 教育或Zhang Baohui, Singapore, Education)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3: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