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保和 |
释义 | 1 中国著名军旅艺术家◎ 概况对于他,“响誉西北”的评价并非过分;对于他,“笑洒军营”的赞美也不算夸张。从基层连队演唱组到部队专业文工团;从风靡西北到辐射全中国;从模仿别人到独树一帜,他凭着执着和勤奋,靠着真情和毅力,硬是在艺术探索的跋涉中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他就是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武警文工团艺术指导、著名军旅艺术家张保和。 ◎ 简介张保和祖籍山西太原,生于陕西西安,长在宁夏中卫县。 1968年在农村插队; 1969年进工厂做工; 1970年参军入伍,在兰州军区最艰苦的基层部队工作11年,历任炊事员、饲养员、给养员、放映员、卫生员、护士、干事、业余演出队队长等职。 1981年从基层部队调入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 30年来,他自创作品267件; 为部队演出3100多场; 为地方义务演出900多场; 他率领兰州军区“高原文化工作队”10年间跑遍了西北战区最艰苦的连队和最边远的哨所,足迹遍布857个连以上单位和183个边防哨卡。他1982年远赴西沙群岛慰问演出; 1983年赴陕西安康参加抗洪抢险; 1985年、1986年两上老山前线; 先后19次去新疆、27次到宁夏、14次上青海、30多次赴陕甘两省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慰问演出; 1987年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深造学习; 1989年、1992年,两次出版个人专辑,两次举办个人专场晚会,其作品陕西快板《说子新篇》振奋了军营,兰州快板《夸兰州》沸腾了陇原,之后创作的《二姨系列》更是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出版发行的快板专辑磁带仅在西北就销售了60多万盘,其影响风靡西北,辐射全国,被部队官兵和广大观众誉为“西北笑星”。1996年组织“96春节天山行”慰问活动,在雪山和战士一起共度除夕;参加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延安慰问演出,创作作品《夸延安》; 1998年中央电视台《综艺走廊》栏目为其拍摄个人专题片《走进张保和》; 张保和1999年调入中国武警文工团任副团长后,又两次举办个人专场晚会,7次出版作品专辑; 1987年、1992年、1999年在全军第五届、六届、七届文艺会演中连续获得表演一等奖;2000年作品《万里寻亲》在首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的评奖中获得牡丹文学奖和牡丹表演奖两项大奖; 2001年组织策划“祖国西部万里行”活动广受好评;作品《说点实在话》在全军曲艺比赛中获表演特别奖; 2002年组织策划纪念武警部队重新组建2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霓虹灯下新一代》担任总导演并创作作品《雪落无声》; 2003年参加抗“非典”专题晚会《凯旋小汤山》的组织策划并创作作品《说“了”新篇》; 2004年中央电视台《灿烂星空》栏目为其拍摄个人专题片《黄土地的儿子——张保和》; 2008年作品《中国雄起》获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的特别奖; 2008年六下地震灾区;中央电视台《人与社会》栏目为其拍摄个人专题片《张保和与他的奥运民谣》; 2009年三上新疆维稳一线;并赴海南三亚参加了由中央军委、四总部举办的迎接首批护航编队官兵凯旋归来的文艺晚会,创作作品《护航战友辛苦了》; 2010年又赴革命圣地井冈山、延安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创作采风活动。 张保和从2005年开始,创新推出以快板为载体、用音乐做烘托、借图像来渲染的民谣说唱系列。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2006年创作了当代民谣《你知不知道》;2007年创作了奥运民谣《绝不掉链子》、民谣说唱《我们青海呼嘟啦好》; 2008年创作了抗震民谣《中国雄起》; 2009年创作了民谣说唱《中国好人颂》、《我们甘肃好着呢》; 2010年创作了民谣说唱《我们新疆亚克西》; 这些作品均在全国热播受到好评并引起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被誉为“张保和现象”。 30年来,张保和为基层部队,希望工程,地震、冰雪、洪水灾区捐款捐物价值300多万元。自筹资金拍摄歌颂改革开放,鼓舞军民斗志,弘扬主旋律的电视艺术宣传片10余部。 由于贡献突出他多次被评为“学雷锋”和“为兵服务”的先进个人,先后两次荣立二等功、8次荣立三等功; 1992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 1999年被甘肃省文联、2000年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 2009年被中国文联树为“送欢乐下基层”的先进典型;同年10月又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新中国六十年优秀中青年曲艺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张保和作为一个军旅艺术家,30多年来,每当国家有重大事件发生时,他总是拿出自己的作品,和时代呼应,与历史唱和;他展现的是在市场经济时代里,一个艺术家逆商品规律而行的崇高境界。 张保和作为一个艺术创新的践行者,由他潜心创造的民谣说唱则表达着传统艺术为适应时代变革而主动与时俱进的创新追求;体现着在新的历史环境下,负有使命感的艺术家为寻求传统艺术的创新发展而做的不懈努力。 30多年来,张保和始终牢记“为兵服务”的宗旨;始终发扬深入基层的作风;始终坚持自编自演的创新道路,将艺术创作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勤勤恳恳的耕耘,踏踏实实的奉献,在绿色军营为人们竖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时,张保和回答道:感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勇于担当是当代军人的品格。能回报哺育我成长的土地,只是尽了一份应尽的职责;能答谢培养我进步的军营,让我觉得今生无悔没有白活。 ◎ 感悟从艺做人最难把握的是个“度”,造诣深浅关键取决一个“悟”,经历坎坷是笔财富,耐得寂寞才有建树,三百六十行各有精彩之处,把啥干好都是一条出路。——张保和 都说搞文艺要有天赋,可有天赋者又往往被天赋所误。艺坛上多少好苗子未成正果;竞争中多少丑小鸭却闪亮大“火”。究其原因探其根,道理浅显并不深,前者仗条件优越而懒于拼搏,后者因基础薄弱而以勤补拙。优势和劣势依付出而公平转换,丰收与欠收量汗水而合理兑现。想想自己能有今天,不是炫耀也并非自谦。正是因为天赋不足,才因祸得福。——张保和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敢于拒绝,是成熟的标志,从容的秘诀。——张保和 留住真情,保住特色,守住信念,护住青山。——张保和 不忘坚持,牢记忍耐,咬紧牙关,永不言败。——张保和 俯下身子深入生活,排除干扰耐住寂寞,瞅准目标锲而不舍,创新求变超越自我。——张保和 自己讲自己的长处,长处要起褶皱;自己说自己优秀,优秀会打折扣。——张保和 小事当成大事办,大事豁出性命干,高射炮打蚊子还不节约子弹,只要树立此信念,意愿基本能实现,不信你就试试看。——张保和 当别人都不把咱当回事的时候,咱自己千万别把自己不当回事;当别人都把咱当回事的时候,咱自己千万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张保和 想拉关系的演员不一定有关系,事业成功的演员到处都是关系。想拉关系吗?先把事业搞好,这是我的公关法宝。——张保和 ◎ 《中国新闻》八一特刊对张保和的评介这位在全国全军文艺汇演中屡获大奖,集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文学奖、牡丹表演奖、牡丹特别奖于一身,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誉为“西北笑星”的军中骄子,对哺育他成长的大西北充满眷恋,对培养他进步的绿色军营无限热爱。几十年来,他总是不断的给家乡父老送去欢笑,给部队官兵带来喜悦,总是不停的让人们领略着艺术的特色和创新的风采。 特别是近几年,张保和创新推出的,以快板为载体,用音乐做烘托,借图像来渲染的“当代民谣说唱系列”,为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增添了一朵绚丽的奇葩。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象化为鲜活的视听艺术,站在时代的高度,精选意蕴深厚的百姓语汇,发挥快板说唱融叙事、评点、抒情、言志于一体的固有优长,完成了一个个重大主题的阐述。受到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引起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党和国家领导人、解放军总政治部首长、武警部队和中国文联的主要领导同志,均对张保和做出的重大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并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向张保和同志学习。 张保和的艺术实践表明,文艺工作者紧紧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始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对于文艺创新保持正确的方向,获得丰富的资源,夯实生发的根基,至关重要。作为一个文艺老兵,张保和用自己的专长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遗余力,将艺术创作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把宣传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使命,将构建和谐社会视为自己的责任。由这样的使命感、责任感支撑起来的思想境界,对当今文艺工作者来说,与其说是可贵,莫如说是必备。 在此,我们向广大读者推介张保和多年的所思、所行、所感,希望更多的文艺工作者以张保和同志为榜样,全面深入地理解文艺的社会功能,将其“号角”和“旗帜”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让文艺更好的为弘扬主旋律服务,为鼓舞人们的斗志,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 清军将领张保和(?—1877)云南师宗人。初从岑毓英讨回寇,积功至守备。同治六年,越境讨猪供箐,屡获胜。寇窜海马姑,复与蔡标等合击之。攻大寨,悍酋张项七死拒,保和执予以刺,堕马,枭其首,寇气慑,诸军乘之,大捷,迁游击。 明年,西寇围省城,毓英入自曲靖,遣保和为前锋,攻克石虎冈,驰救邵甸,破之。移师杨林,迭克要害,皆挥矛冲阵,所向辄靡。寇见保和旗帜即反奔,无敢与抗者。数负重伤,裹创力战,气不少沮。先后攻克呈贡、晋宁、富民、嵩明,大小百馀战,未尝一挫。省围解,迁副将,赐号扬勇巴图鲁,署楚雄协。规昆阳,遣都司陈贵等自津径取河西乡,而自率师攻仁和街,越墙而入,手刃悍寇数人,一鼓克之,河西亦平,於是城围合。保和揆形势,谓宜先克海口,因勒兵以进,村民争迎附,二十馀寨皆下,遂复州城,署开化镇总兵。 九年春,攻弥勒竹园,马世德赴救,保和迎击之,身先陷阵,弹贯鼻及眼,血盈面,士卒愤懑,卒大破之。连克上下坝,竹园平。赴本官,更勇号曰刚安。进取茂克,战数捷,阿迷、大庄望风詟惮。夺后山,增筑炮台,俯瞰其寨,日夜轰击之,汲路绝。寇骇乞降,保和许之,收器械,捕恶党,徙降回大庄。十一年,以次复田心、日者乡。时赵发攻鐍兮未下,保和自开化驰剿。直抵马街,破上下两寨,徙降回新兴,擢提督。十二年,论克腾越功,赏黄马褂,授鹤丽镇总兵。 十三年,开化大窝子土夷复叛,毓英收抚之,檄保和再莅开化镇任,发兵二千,责千总李瑶等戍其地。瑶等纵兵凌虐,於是土夷大愤。逾岁,光绪改元,回酋马河图嗾与汉民閧,保和欲树功,与署知府姚嘉骥侈张其事,请调兵数千,发饷巨万,克期大举。毓英廉得实,斥之。保和怒,乃罢戍,以失守闻。毓英遣何秀林进击,保和诇将至,宵入燔数寨,称克复。毓英乃罢保和。明年,调湖南永州镇。三年,卒。 保和在滇将中以智勇著,功亦盛。其卒也,年未四十,时人惜之。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