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漳州八宝印泥 |
释义 | 简介漳州八宝印泥是中外书画家酷爱的珍品,它与水仙花、片仔癀合称为“漳州三宝”。漳州八宝印泥用珍珠、玛瑙、珊瑚、麝香、梅片、金箔、琥珀、猴(现可能为麝香、朱砂、红宝石、珊瑚、朱胶、赤合叶、老陈蓖麻油、艾绒)等八种珍贵材料精制而成。其创始人是漳州籍人魏长安,牌号“丽华斋”,创制于清康熙十一年,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十八世纪清乾隆时曾供皇家采购使用。目前,漳州八宝印泥厂仍在生产珍贵的八宝印泥。 创制与传播创始人魏长安原先经营“源丰药店”,他刻苦钻研,制成八宝药膏,可治刀伤、灼伤、疯犬咬伤,但因造价昂贵,问津者无几。魏氏平素爱好书画,一次偶然用以铃印,鲜艳非凡,效果甚佳,于是在制作药膏的基础上,研制成“八宝印色”(闽南话称印泥为“印色”)应市,克服了历代沿用以蜜敷朱盖章易脱落不耐藏的缺陷。文人墨士惊为异宝,一时生意兴隆。当时澄漳成道尹用过魏长安研制的印泥后,认为品质极优,便劝他专营八宝印泥,并为其店取号“魏丽华斋”。这个道尹还将八宝印泥作为贡品送上京城,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将其颁赐近臣,又派员到漳州征调,专供朝廷使用。 特点现在漳州八宝印泥厂生产的八宝印泥,保持原有的特点:具有色泽鲜和、气味芬芳、浸水不化、火烧留痕、燥天不干、雨天不霉、夏不渗油,冬不凝冻等八大优点。漳州八宝印泥享有“印纸则桃花欲笑,铃朱而墨韵增辉”的赞誉。用于书画,其渗透性、粘着性好,印迹边缘所泛黄量,给人以“银黄”的感觉。之所以漳州八宝印泥有如此神奇的特点,是因为其选料上乘且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目前,漳州八宝印泥以优异的品质畅销国内大中城市的友谊商店、书画社和宾馆,并远销美国、加拿大、瑞士、日本、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 荣誉八宝印泥在清朝年间曾为皇家贡品,后来逐渐为人熟知。 1910年和1915年,八宝印泥曾分别参加南洋第一次劝业会,巴拿马万国博物展览会,荣获优质奖、甲等奖、特等奖。 爪哇、仰光等地的华侨团体,赠予“金石增辉”、“驰誉神州”的奖状和银牌。孙中山先生给八宝印泥题词:“品重珍珠”。抗战期间,八宝印泥曾作为珍贵礼品赠给美国总统罗斯福。 建国以前漳州城内有20多家八宝印泥作坊。著名国画家黄稷堂也开了一家,取名“慧庐”。1938年,弘一法师特意向黄稷堂讨要“慧庐”八宝印泥,使用后赞不绝口,特意为黄稷堂题写“慧庐”匾额,并称八宝印泥“莹润精妙,冠绝侪偶”。 新中国成立后,八宝印泥的生产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1980年荣获福建省优质产品的称号,1985年荣获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荣获全国轻工业优质出口产品铜奖,1989年荣获福建省首届工业品博览会银奖,1991年荣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铜奖,1992年荣获中国旅游天马奖。其包装装潢1982年荣获福建省二轻厅包装装潢奖,1983年荣获华东大奖, 2003年在第十四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被授予国之宝证书。漳州八宝印泥厂评为省级先进企业。 1989年,靳羽西主持的“看东方”和台湾的“八千里云和月”电视节目中对漳州八宝印泥都作过专题介绍,中央电视台“书坛画苑”也在1996年做过专题报道。使外界对漳州八宝印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漳州八宝印泥历来深受各界人士的欢迎和高度赞誉。 1982年春天,艺术大师刘海粟到福建,对漳州八宝印泥赞不绝口,并亲笔题写“漳州八宝印泥”以志留念。 1987年5月,漳州八宝印泥厂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举办“北京书画会”,当代书画名家君瘦石、卢光照、何海霞、宇文洲、秦岭云、唐云、应野平、钱行健等三十余名应邀光临笔会,即席题字作画,时任全国书协主席启功先生因事未能出席,也提笔书赠“霜叶争辉”的墨宝,沈鹏先生重写了孙中山先生“品重珍珠”的题词。 1989年春节,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为漳州八宝印泥题写了“万花丛中别样红”的赞词。 1989年十—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名誉会长方毅视察漳州八宝印泥厂时说:“书画作品完成之后盖上印章,就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印泥也是一宝呀!”并赠送“八宝生辉”墨宝,此后方老又二次视察该厂,并留下“三访漳州八宝印泥厂”的珍贵题词。 1994年春节,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题写厂名。 1995年春节,国务委员李铁映到厂视察时,题赞“文房五宝”。 1998年12月,上海书画家唐云、应野平等十余人结伴临漳,再次为八宝印泥作画题词,留下宝贵的书画珍品。 至今为止,已有一百多位名人书画家为漳州八宝印泥作画、题词,给漳州八宝印泥增光添彩。漳州八宝印泥厂保存有刘海粟、李可染等名画家的几十幅画作,价值不菲。 发展与传承独树一帜的漳州八宝印泥,既是文房用品,又是旅游纪念品。目前已有特级贡品、一级贡品,贡品、极品、珍品、上品等六种等级,有半两,一两、二两、四两、十两、二十两等多种装量,有樟木盒、脱胎盒、皮纹盒、锦缎盒等多种装潢,另朱砂泥一十二个品种规格,共有八十四个品种规格。 漳州八宝印泥的配方和制作工艺被定为绝密,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漳州八宝印泥身上笼罩着不少光环和神秘色彩。至今,漳州还有20多名员工以繁复的传统手工方式从事漳州“三宝”之一八宝印泥的生产。 漳州八宝印泥厂位于漳州老城区青年路,小楼被菜市场、居民区包围,人们很难将它朴素的外貌和耀眼的历史相联系,但“八宝印泥”的招牌字大气洒脱,仔细一看,出自刘海粟之手。八宝印泥久负盛名,在杨锡伟手上又开发出多彩印泥。然而,八宝印泥的传承也面临着危机。毕竟一盒印泥可以用上几年甚至几十年,销路有限,不像其他产品可以无限制扩大生产。原料又十分昂贵,难免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八宝印泥厂是漳州二轻系统旗下硕果仅存的老企业,20几名在职员工要承担几十名退休职工的医疗费,包袱沉重,制约着进一步的发展。 八宝印泥的原料越来越不易找到。经过数代开采,颜色纯正的朱砂矿石如今已非常难得,野生珍珠也越来越少了。艾绒是一种只成长在福建山区的药材,不可食用,随着大量山地被开发,艾绒产量不断降低。 传承人也很难确定。目前只有厂长和法人代表杨锡伟一人掌握八宝印泥的全部制作过程,其中的种种微妙之处更是他多年潜心研究积累。杨锡伟曾尝试用机器操作其中一项重要工艺,但机器制作出的印泥颜色发黑,不那么鲜艳。所以目前仍然采用全手工操作。杨锡伟说,每当他走出车间,全身连鼻孔都是红的。如何才能物色到对八宝印泥的传承极具责任心、愿意投入全部精力、具有灵性的传承人?杨锡伟实在没有把握。 如今,漳州有关单位正为八宝印泥制作工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据透露,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格外关注已获得“中华老字号”的项目,八宝印泥早在1993年就被评为“中华老字号”,此次“申遗”胜算的概率颇高。在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省“非遗”保护中心的专家专程前往八宝印泥厂考察,对八宝印泥的传承发展给出了建议:应该着力挖掘八宝印泥的内涵,扩大它的使用范围。例如,盛放印泥的瓷盒十分精美,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加上民间认为朱砂具有避邪的作用,漳州当地有在家中置放八宝印泥以避邪的习俗,可将八宝印泥包装成象征吉祥的家居艺术品和旅游纪念品。八宝印泥存放时间很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印泥至今仍可使用,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可将八宝印泥打造成收藏品。八宝印泥脱胎于药膏,至今漳州民间还有人以八宝印泥治疗伤口,是否可对它的药用价值进行检验、分析,开发八宝药膏? 漳州市也采取了措施保护这一老字号,政府已拨出专款用于厂房的维修、新产品的开发。目前正向全社会征集与八宝印泥相关的历史文物、图片,将建展示厅,挖掘其文化内涵。将邀请专业人员设计漳州八宝印泥的外包装,研制漳窑八宝印泥盒,提升八宝印泥的附加值,并打算赴台、港、澳等地区举办“漳州八宝印泥精品展”,扩大知名度。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漳州八宝印泥将会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