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章金媛 |
释义 | 基本信息章金媛是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原护理部主任,现任江西省红十字志愿护理服务中心主任。她组建了江西省红十字志愿护理服务中心,已有17所医院的100多位离退休和在职护理人员及300多名护校学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他们深入县区基层医院举办讲座;每逢周六,志愿工作者到省市13所医院和福利院,为老人、儿童进行健康指导;定期到23个居委会巡访,对200多个家庭进行健康保健服务。她说:“我最快乐的是做一辈子护士。”她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活到100岁,把获奖作为新的起跑线,从零开始,在社区护理岗位上再奋斗25年。 个人简介1929年章金媛1929年出生在南昌县,是当时南昌名门望族的千金小姐。1948年,章金媛从江西省高级护士学校毕业。由于时局混乱,她随开办银行的舅舅和丈夫来到香港。然而,舅舅坚决不同意千金小姐去做“伺候人”的护士。 1949年初,当她了解到新中国护士相当缺乏时,她毅然说服丈夫放弃香港富足的生活,带着年仅6个月的儿子回到南昌,开始追寻她一生的梦想。章金媛回到南昌后,很快被分配到前江西省医专附属医院矫外科、五官科、普外科任代理护士长,后转派到现南昌市第一医院。从此,她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护理工作。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章金媛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她刻苦钻研业务,在工作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 先进事迹在很多人眼里,护理工作是没有改革创新的,但是,章金媛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发明创新。每天晨间护理,对于病人来说本是件好事。但章金媛每次在给病人换被单的时候,发现他们会抱病离开自己的床位,跑到门外。原来,病人是为了避开换被套时扬起的灰尘。于是,下班回家,章金媛就抱起被子反复拆了套、套了拆。这一弄,就从1978年弄到了1990年,章金媛运用运筹学、人体平衡学、美学等原理创新研究出了节力铺床法、内折叠拆铺床法,至今仍在临床沿用。她还用统计学得出一结论:使用内折叠拆铺床法,扬起的灰尘比使用普通方法减少了55.2%。 章金媛不仅自己做,还指导年轻人创新。在退休以后,她指导年轻的护士成功地设计出了“三位一体开瓶器”,既省时间,又便于安全操作。输液病人上卫生间去“方便”是一件很不方便的事情,需要陪护高高地举着输液瓶,否则就会有血液回流的危险,有时陪护还会碰上“男女有别”的尴尬。虽说这种事大家早已熟视无睹,但章金媛指导护士们成功设计出了“移动背负输液架”,解决了患者的一个大问题。 对于护理这个舞台,章金媛倍感珍惜。她认为要做好护理工作,就要像南丁格尔那样,学会坦然面对死亡,要不怕脏、不怕累,要将最无私的爱奉献给处在痛苦中的患者。章金媛有30多项临床发明,其中有输液尿湿报警器、三位一体开瓶器、移动背负输液架等。巡回护理制等理论被选入教科书,“S”型铺床法是医学院护士入门学习的第一课。章金媛还撰写护理论文100多篇,研究与改革课题37项,在全国29个省市讲学1000多场。 2002年,江西省红十字会负责人方晓多次在社区看到章金媛为病人护理忙碌的身影。方晓通过工作人员得知这是一名退休的护士后,更加好奇,跟踪了章金媛两个多月,目睹了她为社区老人免费护理的每一个环节。2003年评选南丁格尔奖时,方晓推荐了章金媛。 2003年8月5日下午3时整,第39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西省首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章金媛和其他省市的9位获得者光荣地出席颁奖大会。“南丁格尔一直在我的心里,我一生的足迹都是为了追随她。”回忆起获奖时的情景,章金媛谦虚地对记者说,获得南丁格尔奖只会让她更加努力地工作。 80岁高龄的章金媛在护士岗位上工作了60年。半个多世纪里,她在我国护理界拥有很高的威望,大家都称她章老师。请她去交流、讲学的医院很多。每次讲课,章金媛言传身教,对护理人员进行指导,传授护理知识。章金媛说,在早些年,她认为护理工作就是医生的助手,配合医生完成对病人的服务。后来她发现,护理工作不能只是医生的助手,它同医生是一个合作者,共同为病人服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