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章得象 |
释义 | 章得象(978-1048年),字希信,世居泉州。曾为翰林学士,迁右谏议大夫,以给事中为群牧使,迁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进承旨兼侍讲学士,擢同知枢密院事,迁户部侍郎,遂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人物志章得象,字希言,福建浦城人,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生。长而好学,美姿容,身材高大,声如洪钟,为人庄重。咸平五年(1002年),登进士第,授大理评事,知玉山县,迁大理寺丞。 宋真宗东封泰山时,章得象以殿中丞签书、兖州观察判官事,知台州。历南雄州,徙洪州。真宗命近臣推荐才德兼备者奏闻,翰林学士刘筠、龙图阁直学士吕夷简、知制诰张师德等,联牍推荐章得象。经召试,被授职方员外郎,直史馆,入三司度支部为判官,历祠部郎中,改刑部曹,纠察在京刑狱。 京西路水灾,章得象受命前往安抚。回来报称:因麦种被淹,收成无望,请减京畿夏、秋税,并贷粮度荒。郓、濮两州遭水灾的贫困农户,照例处理。 章得象自入仕途,历任州、县地方官近20年。杨亿“称其有公辅器”。同僚请问究竟,杨亿说:“闽士轻狭,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贵也。”章得象任京官,与公卿大臣交往,众皆交口称誉他是“长者”。后以兵部郎中试中书,进知制诰,入为翰林学士。 天圣四年(1026年),章得象迁翰林学士承旨。景祐三年(1036年),升同知枢密院事、户部侍郎。宝元元年(1038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章献太后临朝,宦官恃势骄横,太后每次派内侍到学士院,章得象总是正色待之,不与交谈。后来,宋仁宗对章得象说:“向者太后临朝,群臣邪正,朕皆默识之。卿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所干请。今日用卿,职此也。”后朝廷欲加章得象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章得象辞所加官。又“与吕夷简共议,阅良家子补完虚籍,益市马充车骑”,都被纳用。西夏人散布谣言,制造摩擦,章得象暗地里派人潜往,弄清情况,挫败阴谋。不久,吕夷简因病免官,章得象兼任工部尚书。拓跋叛宋,章得象认为其地偏远,若出兵征战,于宋不利,建议按兵不动,以养士气;契丹与西夏的战事,也随之停止。 庆历三年(1043年),章得象以工部尚书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任职期间,曾10次上表,请辞丞相位,诏不许。庆历五年(1045年),以检校太傅、同平章事为镇安军节度使。庆历七年(1047年),进封郇国公。庆历八年(1048年),判河南府,守司空致仕,六月卒。按惯例,致仕官死后,皇帝不亲临祭奠,然而仁宗特别亲祭,并赠太尉兼侍中,谥文宪。 人物介绍章得象(978-1048年),北宋浦城人,字希言。咸平五年(1002年)进士,后登博学宏词科。在翰林院二十年,历知台州、雄州、洪州,出使过契丹。景佑三年(1036年)同知枢密院事,三年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章得象醇深而庄重,宽厚而刚方,清忠无所附,智谋深博,声誉骏隆。章献太后临朝,宦官气焰器张,太后常派内待到翰林院,得象都严肃对待,甚至不与交谈。他在枢府三年、相位八年,不任用私人,宗党亲戚一切抑而不进,其侄望之求举贤良方正,为章得象所止,却推荐,得进《经国远猷十篇》。时人称赞他“深厚有容,度量宏廓”。 家庭背景曾祖章仁嵩,为章仔钧第四子,闽国灭亡后,在南唐任驾部郎中;祖父章士廉,于宋初曾官大理评事,历知邵武、归化、汀州、宁化等县;父章世涣(一作奂)仅参加过一次礼部会试,落榜后终身不求仕进。 章得象自幼天资聪颖,与堂兄章得一在乡里颇受好评。据《宋史》载,得象未生时,其母张氏梦见神人曾授以玉象,得象出生后,其父又梦见庭院中官员所用的笏板堆积如山。这些当然都是得象官居高位后他人的附会。 又史载章得象“长而好学”、“为人庄重”,而且身材魁伟,声音宏亮,相貌堂堂。 章得象家住浦城县县城西郊,距其家数里有一座建于唐代的古寺——南峰寺。此寺坐落于一处山凹之中,三面丘岗环抱,竹树葱茏,南面正对西岩山主峰,故名南峰寺。年轻时的章得象就在寺中刻苦攻读,后来章得象官至宰相,经皇帝批准,特将此寺作为供奉其章氏祖宗的功德院,寺院香火历宋、元,一直到明、清,绵延不断。 任职经历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时年25岁的章得象考取进士。这一年天下贡士以千数,录取进士才38人。年轻的章得象脱颖而出,从此进入仕途。被授以大理评事知邵武军归化县,却遇家中丧亲,尚未就任便回乡守孝。守孝期满,改任大理丞知江西信州玉山县。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准备封禅泰山。由大臣举荐,章得象被调任山东兖州任签书兖州观察判官。次年,宋真宗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事毕,章得象以“办治劳剧”,升迁为太常博士通判明州(今浙江宁波),此后又以屯田员外郎和都官员外郎的官衔出任台州(治所在今浙江宁海市)、南雄州(治所在今广东南雄市)、洪州(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市)等地知州。章得象任地方官时间前后将近二十年。后来,皇帝命令大臣推荐“学优行茂”的人才,丞相吕夷简和谏议大夫张师德便联名向皇帝推荐章得象。经过翰林学士院考试,以职方员外郎的官阶任“直史馆”之职,从此成为京官。此后历任三司使下辖的度支部判官、祠部郎中、刑部曹官等职务。 章得象长期在地方州县任职,进京之初,京城官员对他不甚了解,任京官后,与京城官员往来渐多,在交往中逐渐树立了声誉,特别得到其表兄、宋初著名文人杨亿(祖母章氏为章仁嵩之女,与章得象祖父士廉是同胞姐弟)的欣赏,认为他是个栋梁之材,在京城积极向公卿大臣推荐。 此后,章得象以兵部郎中的官阶到宰相办公的中书省担任知制诰之职,参与政府重要文书的起草。第二年进入翰林学士院任学士,成为皇帝秘书班子的成员。章得象在翰林学士院任职长达十二年,史籍记载称“公于诰命得轻重体要,进无盈褒,退无溢尤;至它诏令皆便时制宜,使听命施行者遍晓。”他起草的诏令多达数百千篇。由于章得象在翰林任职勤勉,以至在亲长去世时,皇帝下诏“夺服”,即不准辞官请假回乡治丧。章得象的官职也逐步升迁,由谏议大夫升为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翰林学士院承旨兼侍讲学士。章得象在翰林学士院任职期间,逢宋真宗逝世,宋仁宗年幼继位,由刘太后临朝听政。太后常派宦官到翰林学士院传达旨意,章得象不肯巴结逢迎,“必正色待之,或不交一言”。所以宋仁宗后来任命章得象担任宰相职务时,对他说“向者太后临朝,群臣邪正,朕皆默识之,卿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干请,今日用卿,职此也”。 史籍记载得象在翰林十二年,章献太后临朝,宦官方炽,太后每遣内侍至学士院,得象必正色待之,或不交一言。在中书凡八年,宗党亲戚,一切抑而不进。仁宗锐意天下事,进用韩琦、范仲淹、富弼,使同得象经画当世急务,得象无所建明,御史孙抗数言之,得象居位自若。既而章十上请罢,帝不得已,准许。初时闽人谣颂:“南台江合出宰相。至得象相时,沙涌可涉云”。论说:“殊、籍、随、得象皆起孤生,致位宰相。籍通晓法令,随练习民事,皆能用其所长”。但籍终至绌免,随遭谴斥,可谓其才之难得。得象浑厚有容,特别乐于荐拔人物,乐善不倦,“伯乐”之,算其最优秀!《府志》未载章得象为泉州人。此处以 世居撰入,作访祖寻根之参考。 后人评价章得象自宋咸平五年(1002年)及第授官,到宋庆历八年(1048年)退休,身处官场46年之久,一生谨言慎行,恪尽职守,从未遭受贬谪,故史籍称其“仕十六官,未始有毫发谴咎”,在当时的北宋官场堪称难得。但是,章得象在担任宰相八年期间,发生了激烈的“庆历党争”,即北宋统治集团高层中,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为代表,向宋仁宗提出改革政事的若干意见,而宰相吕夷简等则持反对态度,章得象也是站在保守派一边,范、富、韩、欧阳等人先后遭到贬逐。《宋史》记载,当时有人批评章得象在这次论争中“无所建明”、“居位自若”。 章得象虽然政治立场保守,但时人对他的人品官品还是颇为肯定的,评价他“不直私,不援党,家无言利之老,室无缴福之祈。”特别是在中书省任宰相职务长达8年,可谓“位极人臣”,但他却是“宗党亲戚,一切抑而不进”。章得象有五子释之、约之、介之、延之、修之,“皆以学自立”,取得官职。 诗词作品放钵石 石上曾经转钵盂,石边南北路崎岖。 行人见石空嗟欢,还识西来意也无。 国清寺 松韵萧骚十里清,入门毛骨冷如冰。 题诗已有丹青笔,悟法应多黑白僧。 风雨祇疑双涧瀑,星辰长认上方灯。 来游不是忘机客,谁到云峰第一层。 留题实相寺 天台四面翠如屏,洞穴幽奇地最灵。 百尺岩中真像在,千年涧畔古松青。 路傍断石留神迹,壁上遗文缺旧铭。 我是丹丘仙郡守,暂来犹似觉魂醒。 媚涟亭 祇见万山连瘴海,不知何处是长安。 百蛮梯尽来重译,千古轮摧恨七盘。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 京寺栖禅久,霞城去路长。 江波收积潦,风信促归航。 坐榻新蒲稳,齐盂早稻香。 遥知掩扉处,森斗万峰傍。 送僧归护国寺 京尘拂尽一囊轻,归思飘然入杳冥。 五两风高飞榜急,八重山秀倚天青。 供花林鸟窥禅熟,闻呪潭龙起蛰醒。 他日可容攀社侣,篮与终待叩松扃。 送张无梦归天台 琼台东畔倚岧峣,缥缈烟霞切绛霄。 门外杉松尽颠怪,云中鸡犬自逍遥。 水流玉洞桃花出,风过星坛桂子飘。 蕙帐已空三径在,可怜猿鹤共无憀。 题东掖山承天院 闻说新庵号白莲,五峰环绕布金田。 虎溪社共何人继,佛翕灯从几代传。 岚色排空长似画,松枝偃盖不知年。 劳生已作归休计,愿解尘缨结净缘。 题灵康庙 白鹤何年入紫氛,空馀灵迹庙犹存。 岩崖暗锁云根老,堂殿阴连海气昏。 潮上神乌鸣祭鼓,夜深鬼火照祠门。 辽天归欢桑田事,应与麻姑子细论。 题明庆塔院 步步云梯彻上层,回头自觉欲飞腾。 频来不是尘中客,久住偏宜物外僧。 下寺钟声沈地底,前峰塔影落阶稜。 凭阑未尽吟诗兴,却拟乘间更一登。 题山宫法安院 路入青青数里松,上方楼阁一重重。 千寻练挂双流瀑,六曲屏开四面峰。 幽鹭独翘藏翠竹,啼猿相对答疏钟。 留连不忍催归骑,回首斜阳烟雾浓。 山家门径锁寒松,更向烟萝第几重。 幽鸟啼花归旧谷,应龙飞雨过前峰。 分持皂盖歌千骑。入冠黄扉禄万钟。 一见高吟重兴感,清名长在木阴浓。 题延庆院 碧涧连龙穴,层峦倚括苍。 无时似风雨,绕院尽松篁。 路僻人难到,僧间日自长。 胜游应不负,三度届云房。 桐柏崇道观 万仞攀萝上翠岑,豁然平地九峰心。 参差珠树和云出,咫尺丹霄有路寻。 洞口碧畦长种玉,坛边古篆欲生金。 桑田未变桃先熟,唯见蓬莱水浅深。 峡山飞来寺 澄江诘曲峡中天,远使归时驻画船。 久别忽经星一纪,暂来才见月三弦。 劳生草草真徒尔,陈迹依依亦怆然。 回首越城何处是,山南渺莽祇云烟。 玉光亭 千层怀玉对轩窗,池上新亭号玉光。 祇此便堪为吏隐,神仙官职水云乡。 植萱亭 凌江清浅绕城流,庾岭南边第一州。 惟有梅花传远信,祇凭萱草缓离忧。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