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樟树横塘虎耳夔足鼎 |
释义 | 樟树横塘虎耳夔足鼎是1975年7月中旬在清江县横塘锄狮垴(今属樟树市刘公庙乡辖地)被两个牧童首先发现的。该鼎圆腹、斜折沿、方唇、竖耳,耳上各蹲一虎,虎身饰云雷纹;腹部有三棱,上下各饰一圈圆圈纹,中间饰三组饕餮纹;腹底有烟熏痕迹;扁足呈变体夔龙形。重3.2公斤,通高29厘米,口径20厘米。这种扁足鼎的形制,与中原出土的父乙鼎、鸟足方鼎、子雨已鼎等相接近,但在身上立有虎、鸟,为中原青铜器所少见. 这件铜鼎,造型生动,制作精湛,反映出南方地区3000多年前,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尤其重要的是该鼎是在樟树吴城商时期青铜文化遗址发现后不久,又在吴城遗址的外围发现的同时代的重要青铜礼器鼎,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当时清江博物馆曾拍照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夏老回信说,此器实属罕见,为中原所未发现。横塘虎耳夔足鼎在1987年全面鉴定定级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并作为“伟大祖国的青铜文化”的代表器物赴美国展览。 1989年9月20日,新干大洋洲发掘的大型商代墓葬,出土青铜器数量之多,造型之奇,纹饰之美,铸工之精, 为中国南方地区所仅见,被誉为“长江中下游古代青铜王国”。作为重要礼器的青铜鼎就达31件,9件造型纹饰作风与横塘出土的虎耳饕餮纹夔足鼎完全一样。横塘虎耳饕餮纹夔足鼎为该墓的断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大洋洲商代大墓距吴城外围仅10余公里,隔江相望,中间存在许多小型商周遗址,曾经出土过商代青铜鼎和斝的残器及西周大鼎。近年来,发现的商代遗址遗迹几乎覆盖全省,如鹰潭近郊的大型商代窑址,出土与吴城相同或相近的陶文(或符号)1000多个,都昌的大型商代青铜冶炼遗址等。在我市范围内500多处各类遗址中有近80%是商周时期遗址。横塘的虎耳夔足鼎从一个方面有力地把吴城遗址、大洋洲大墓及其他诸多遗址联系在一起,互为印证,横塘虎耳夔足鼎和大洋洲大墓同属于吴城二期文化,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古代青铜王国的图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